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856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单元群文阅读

(附参考答案)

文本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

材料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

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选自黑塞《读书:

目的和前提》,有删改)

材料二:

记者:

读书能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魏玉山:

邓小平同志曾经把书籍比喻为“精神食粮”。

读书就是汲取精神营养。

读书不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技能,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增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能起到塑造作用。

黄志坚:

读书,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群人,进而可以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交互和知识汲取效率迅速提高,文化内容爆炸式增长,但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互联网特有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和诉诸感官的视听形态,无形中会助推喧嚣、多元、极化和圈层化的氛围。

从这个角度讲,现代人读书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一种与书籍这一媒介形态深度相关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让人能沉静下来,更为理性、全面、有语境、有深度地去思考去认识自己与世界。

可以说,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他的精神世界通常会是更加丰富多彩、更为理性客观的。

王蒙:

除了读书,我几乎想象不出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能全面改善人的精神世界。

就我自己而言,虽然读熟悉的书会很愉悦,但我也读一些自己看着费劲的书。

比如文言文经典。

在开始读《庄子》时,我起码有300字不认识,那我怎么读《庄子》?

怎么写有关《庄子》的书?

很简单,翻着《辞源》《辞海》,一边查一边研究。

这样就把读书变成了一个自我提高和塑造的过程。

记者:

读书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有怎样的意义?

王蒙:

社会文明程度,会通过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如人的礼仪行止,包括说话的方式、讨论问题的方法、对待他人观点的态度等。

一个社会读书多一些,文明程度也会相应高一些。

黄志坚: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本好书是照亮心灵的火炬,是引领社会的旗帜,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魏玉山:

书籍是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承的最主要载体,读书是传承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形成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书籍也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工具,读书是一个民族文化创新、科技创造的前提,全民阅读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创造奠定了群众基础与知识基础。

记者:

您认为,怎样的书算得上一本好书?

黄志坚:

什么是好书?

作为读者,当然是必须是好看和有用的图书。

在书架上选书时,恐怕是要做到四看:

一看内容的吸引力,这是最重要的;二是作者的知名度和专业性;三是出版社的品牌;四看书籍的装帧质量和价格。

作为我个人,因为我是从事出版工作的,我认为一本“好书”的标准,应该是“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产品,即内容好、销售好,就是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同时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

魏玉山:

什么是好书,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

如《水浒传》《红楼梦》,在清代曾经是禁书,到当代成了经典。

再往前追溯,“四书五经”在秦朝时是禁书,经过汉儒的推崇,逐渐成了后世的经典。

具体到当下,好书是因人而异的。

对学者而言,知识广博、体系精深、论述深入的书是好书。

对普通读者而言,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的书也是好书。

对幼童而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书就是好书。

但凡一本书,能够为人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提升文化的素养、提供心灵的抚慰、砥砺个人的精神,就是好书。

王蒙:

我认为一本好书,要语言好、内容深刻,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高于常人。

更为重要的是书的态度,要有大爱的态度、大公的情怀、负责任的心态,要有敬畏心、感恩心、谦卑心、谦让心。

正如一个人有品质一样,书籍也有品质,这样的书就会让人爱读并得到一些启发。

(选自《书香悦性灵 典籍正人心》,《光明日报》

2020年4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黑塞不赞成年轻人在咖啡馆和舞池里消磨时光,认为只有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B.花力气、下功夫阅读杰作,常常不像阅读时髦读物那样适合口味、带有刺激,却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C.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而读书能让读者沉静下来,深度思考,更能提高汲取知识的效率。

D.魏玉山、黄志坚、王蒙都认为读书不仅能使人增长知识,改善人的精神世界,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但黑塞认为尽管读书有害,会危害生活,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仍提倡人们阅读。

B.王蒙认为《庄子》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言文经典,虽然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费劲,却有助于改善人的精神世界。

C.读书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全民阅读则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创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D.“好看”“有用”是读者评价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同时,这也是出版者在出版图书时所极力追求的目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读书的社会意义”话题的一项是(3分)(  )

A.读书会让人与人之间增加爱心与理解,增加智慧与理性,减少戾气,改善与人为恶的不良风气。

B.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大对阅读的指导和推动力度,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C.许多学校致力于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数字阅读平台,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为学生阅读带来新体验。

D.互联网时代,媒体要注重深度思考、理智讨论,积极引导和推动网络媒体受众形成读书的习惯。

4.材料二是一篇访谈,请结合这篇访谈的特点,谈谈拟定访谈提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分)

                                                 

                                                 

                                                 

                                                 

5.学校图书馆要购买一批新书,向同学们征询购买建议。

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购书建议。

(6分)

                                                 

                                                 

                                                 

                                                 

文本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2分)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

但是你试抚心自问:

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

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

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

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

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选自朱光潜《谈读书》,有删改)

材料二:

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

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

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

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

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

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

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

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

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

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

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

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选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材料三: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

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

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

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

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

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

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

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

几年之后,对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

我们读书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

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

其一,不可以有成见。

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把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

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

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

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

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

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

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

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

若是为了应用,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

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其二,是应该多赏识。

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

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

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

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

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

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

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

(选自顾颉刚《怎样读书》,有删改)

6.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光潜先生希望青少年抽出时间去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读书。

B.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C.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D.读书要善于思考、存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坚持下去,便有了驾驭运用的能力。

7.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

B.孙中山先生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都没有一天不偷空读几页书。

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学者。

C.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所里当学徒,他的书都是在工作时抽空读的。

D.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8.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6分)

                                                 

                                                 

                                                 

文本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19分)

  材料一:

古代书院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英才的重任,通常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千余年来,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书院在历经辉煌、困顿和沉寂中发展着,至今仍然“活着的书院”岳麓书院就是其中的典范。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它自北宋创始,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

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其千百年来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百年来始终坚持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高扬爱国务实、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倡导实事求是、学贵力行的治学精神,秉持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姿态,培养和熏陶了大批人才。

以近代中国为例,先后涌现了以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经世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导者,以谭嗣同、熊希龄等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志士,以黄兴、蔡锷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者,以杨昌济、范源濂等为代表的教育家,以何叔衡、蔡和森、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

岳麓书院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努力推动岳麓书院的全面现代复兴,将其建设成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文化地标。

尽管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可以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尽管岳麓书院已是湖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很多书院正在被新建或复修,但它俨然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渠道或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也不能取代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

也就是说,现在的书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院,而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应有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这是发展理念上应该明晰的。

(摘编自范玉刚《书院的文化传承及精神蕴蓄》

与岳麓书院网站书院概况)

材料二: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是古代东亚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一种独立的教育系统。

书院历史非常悠久,其间之形制、规矩多有变化,所以要综括地谈它的精神并不容易。

传统书院有讲会,讲会有高度的仪式性。

不是一上来就开始演讲,演讲前要焚香、要击云板、要歌诗。

歌诗非常重要,因为儒家的教育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还有祭祀,每次讲会前,主持人都要先到孔子像前上香,上香后才开始讲会。

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讲会的仪式性。

其次还有会约,极细密。

如白鹿洞书院的《白鹿洞规约》一类。

每个书院在具体运营过程中,还有非常多、非常细的规范,包括怎样吃饭,怎么缴费,每个月聚几次,是朔望集,还是每个月初三初七聚会,每个聚会多少时辰,等等。

这些规定非常详细,否则群体生活便难以进行。

书院精神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质疑、问难、辩论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国学术上本来就有的传统,书院继承和发扬了它。

那么,这个传统从哪儿来的呢?

从汉代的讲经来!

当然先秦诸子不用说了,儒家的师弟子之间也是互相辩论的。

但汉人讲经学时,把这种辩论的精神制度化了,演讲时规定要安排一位质疑者。

这个传统在南北朝期间又扩大了。

皇帝也常出来讲经,由大臣问难。

到了宋代,这种风气在书院中也得到了体现。

所以书院讲会在制度上要设一名质疑者,目的就是用跟你相反的道理和你辩论,以追求真理。

讲会之外,书院山长(院长)还要讲学。

这跟讲会不太一样,主要是本门内部的讲习,讲自己的学问。

书院山长大概一两个月讲一次,平常并不讲,那么平常书院是怎么学习的呢?

是自学!

就是你自己学习。

书院有个方向,告诉学生应该遵从什么,有个精神上的导引,这些都由山长提点。

自己学、自己下功夫,学到某个地步,老师才给个指引或做个印证。

书院基本上不考试,你做学问是为自己做的,你学问好不好你自己清楚,我考你干什么呢?

你为了考试来蒙混我,有这必要吗?

而且也没有年限,你要读几年就读几年,所以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书院。

自学自律,为己之学,这种精神贯穿于书院中。

另外,还应注意书院的社会性。

书院对外另有宣讲,属于社会性的讲学。

这种面对社会的讲学,旨在教化,目的是让社会风俗更为淳美。

古代书院的山长们在这方面颇有表现,有很多故事。

如清代诗人施闰章(愚山)主持一个书院,有天来了两兄弟,写了状子到书院告状,要争祖产。

愚山说:

“我这里是书院,是讲学的地方,不是衙门,你们要告状,需到衙门去,但既然来了,那我们也不妨聊聊。

”就让两兄弟坐下来,跟他们谈兄弟友爱之道,结果讲得这两兄弟相拥痛哭,当场就把状子烧了回家去了。

最重要的,贯穿在书院内部的是一种礼的精神或敬的精神。

礼的外在是一种典礼、仪式,内在是一种敬的精神。

这敬或礼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表现在祭祀上。

书院必有祭祀,祭祀是书院非常重要的功能。

这种功能在今天的大学里荡然无存。

没祭祀就是没有学术传统。

我们很多大学只纪念政治人物,立了一堆铜像、塑像,但是大学自己学术本身的师承,什么时候祭祀了?

其次是斋。

书院有斋,我们平时讲心斋、吃斋。

斋是什么?

是用行动来表现一种对事物恭敬的态度。

像祭祀时要斋戒沐浴、要斋心。

所以,斋舍不只是回去睡觉的地方,你主要的学习、主要的实践功夫都是在你的斋房、你的书斋里体现的。

你大部分的时间并不是到讲堂上听讲,仍是在书斋里自己用功。

还有敬师。

现在很多学校,老师进教室讲课,学生起来敬礼都不会;下课,学生一哄而散,也不懂得要跟老师敬礼,没任何仪式。

没有礼的精神灌输其中,想要学生守规约,必然会引起反弹。

书院属于私学,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但它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事业,其功效也影响于整个社会。

(摘编自龚鹏程《书院何为》之《书院精神》)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岳麓书院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继续在人才选拔、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B.宋代书院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因为儒家的师弟子之间也经常辩论,且到汉代讲经问难已成为规定。

C.古代书院有白鹿洞书院的《白鹿洞规约》那样的会约或规约,会详细地规定书院各种章程,以此来保证书院的生活秩序。

D.古代书院不考试,学问的修习全在内心,学习的方式以自学为主,山长会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讲学,并适时提点学生。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百年来培养了大批教育家、改革家、革命家等人才,这与其教育理想与治学精神符合时代需求密切相关。

B.现在的岳麓书院已经可以进行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格局逐步完善,有望成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文化地标。

C.书院里有斋舍,斋舍可作为休息的场所,但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它是学习与实践的主要场所,另外,“斋”还包括恭敬的意义。

D.今天的书院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进入书院的国学班就读,不再到传统的学校学习,应予以支持。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书院精神的一项是(3分)(  )

A.明代大儒刘宗周的《证人社会仪》记载,书院讲会皆有司会主持,司会宣布讲会开始,敲云板,童子歌诗;再敲云板,才能开讲。

B.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曲阜孔庙都会举办大型祭孔仪式,典礼包括开城、开庙、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鞠躬礼等仪式。

C.唐代孔颖达年轻时去听别人讲经,执经问难,不断追问,结果把主讲人问倒了,使其下不了台,甚至恼羞成怒,孔颖达仍不罢休。

D.陆九渊在铅山鹅湖寺与朱熹展开了一场关于心学和理学的学术论辩,两人率弟子各守阵营,过程精彩绝伦,带有浓厚的学派争鸣色彩。

12.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书院”下一个简要定义。

(4分)

                                                 

                                                 

13.古代的书院精神对现代教育有怎样的启示?

结合材料二进行总结。

(6分)

                                                 

                                                 

                                                 

文本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9分)

读 书

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注],犹胜凡俦侣。

  [注] 蠹鱼:

蛀食衣服、书籍的小虫,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形似鱼,故名。

文中指书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家中引以为豪的资产,就是满架圣贤们的著作。

B.诗人早晨来到书房里,打开书卷,虚心向老师请教,听从老师的教诲。

C.“蠹鱼”“凡俦侣”分别指精神的归依与世俗的交往,表达了诗人非凡的志趣。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圣贤们的敬仰之情,愿意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

15.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有何作用?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群文探究

1.韩愈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而龚鹏程在《书院精神》中指出古代书院的学习方式是“自己学、自己下功夫,学到某个地步,老师才给个指引或做个印证”,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你认为在学习中,是自主学习更重要,还是老师的传授更重要?

请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写一段200字左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