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745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1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

2011年《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

判断题

1、儒家被列为九流十家之首。

()

×2、孔子的思想以“和”为核心。

()

×3、孔子的思想在政治上继承东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

()

4、儒学不仅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

()

5、孔子主张学习内容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

()

6、范蠡是越王勾践时的大将军。

()

×7、吕端是南宋时的贤臣。

()

8、伯夷与叔齐是殷朝末年人。

()

×9、伯夷与叔齐是亲密朋友关系。

()

10、蒋琬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臣。

()

11、“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是对老师学问的赞美与推崇。

()

×12、《论语·乡党》中言“唯酒无量”是指孔子酒量惊人。

()

13、《论语》中认为,学诗可以培养集体观念。

()

×14、“过犹不及”出自《道德经》。

()

×1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孟子》。

()

×16、“吾日三省吾身”出自颜回之口。

()

17、“执中无权,犹执一也”语出《孟子》。

()

×18、“逝者如斯夫”中逝者是指死去的先烈。

()

19、“过犹不及”是指事情做过了头就不好了。

()

20、“脍不厌细”是指鱼肉不嫌切得细。

()

×2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自《论语·乡党》。

()

2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出自《论语·子罕》。

()

×23、孔子是在楚国闻《韶》乐。

()

×24、孔子认为,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父母在”,都应“不远游”。

()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后半句是指小人总是忧愁不安。

()

×26、《论语·子罕》中提到,孔子有固执己见的毛病。

()

27、佾是指古代的舞蹈,每行八人为一佾。

()

×28、“君子周而不比”是指君子不喜欢与人比较。

()

×29、“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语出子路。

()

30、“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

×31、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

×32、“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

×33、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

×34国学是指过去的学问。

()

35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

×36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其中以经部、史部为主。

()

37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

()

×38国学一词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的学术名词。

()

×39训诂学是中国人做学问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

40国学是中国人的性命之学。

()

×41诸子百家思想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

()

×42国学主要是文献之学。

()

43国学中的每一种学问都有不完美之处。

()

×44道家与道教本质上是一回事。

()

45不了解儒家就不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与精神源泉。

()

46现如今,我们可以将国学精神搬来作为时代精神。

()

×47近代陈独秀曾提出“整理国故”以“再造文明”。

()

58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知识共同体。

()

49文学性较强是《孟子》的一大特色。

()

50《孟子》仍是语录体著作。

()

51孟子认为“人皆可以尧舜”。

()

×52“仁者无敌”一词出自《论语》。

()

53孟子认为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

54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

55孟子告诫学生: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

56《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

×57孟子以“人性恶”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

×58庄子为春秋时宋国蒙城人。

()

59庄子所持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

()

60庄子具有通达的生死观。

()

×61庄子主张在精神上逍遥自在,但在形体上需要有所约束。

()

62庄子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

()

×63司马相如是今天湖北人。

()

64一个人的成就是可以由他的生活态度来决定的。

()

65庄子认为不应该勉强别人去成功。

()

×66道家主张削弱人的个性,以求得人的共性上的和谐。

()

×67儒家强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68庄子从不借鉴儒家的观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

()

×69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

×70韩非子是春秋时期韩国人。

()

71.“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之外,再加《乐经》。

()

×72.《大学》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初学入德之门”的讲解。

()

×73.孟子以“人性恶”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

74.《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

()

7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

76.老子指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揭示了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规律。

()

77.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

人性好利而恶害。

()

7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79.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他们合称孔孟。

()

×80.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

81.孟子告诫学生: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

82.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

8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

×84.二十八星宿指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

×85.《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

8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

87.《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

88.古时,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

89.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90.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

×9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

×92.《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

93.科举中“连中三元”指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

()

94.《康熙字典》是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的著述。

()

×9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

96.《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

9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

9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

一、判断题

1.“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之外,再加《乐经》。

(√)

2.《大学》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初学入德之门”的讲解。

(X)

3.孟子以“人性恶”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X)

4.《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

(√)

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

6.老子指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揭示了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规律。

(√)

7.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

人性好利而恶害。

(√)

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9.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他们合称孔孟。

(√)

10.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

11.孟子告诫学生: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

12.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

14.二十八星宿指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X)

15.《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

1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X)

17.《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

18.古时,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

19.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20.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X)

2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X)

22.《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X)

23.科举中“连中三元”指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

(√)

24.《康熙字典》是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的著述。

(√)

2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X)

26.《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

2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

2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

2.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创始人。

(×)

3.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

(×)

4.《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

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

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

7.《大学》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初学入德之门”的讲解。

(×)

8.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

9.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

人性好利而恶害。

(√)

1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

 

单选题

A1、孔子是春秋时()国人。

A、鲁B、齐C、燕D、韩

C2、《大学》和《中庸》是()中的两篇。

A、《论语》B、《孟子》C、《礼记》D、《国风》

D3、《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原与《》并称“六经”。

A、《论语》B、《道德经》C、《国风》D、《乐经》

B4、孔子非常喜欢《》,甚至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A、诗B、易C、书D、乐

A5、儒家以()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经世致用C、博古通今D、经邦济世

B6、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孔子主张()。

A、三人行,必有我师B、因材施教C、文、行、忠、信D、好为人师

B7、“君子不器”的含义是()。

A、君子不应被器重B、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功能

C、君子应当被器重D、君子不是器皿,不是摆设

C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北辰是指()。

A、北斗星B、北方的星空C、北极星D、北方的星辰

D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中,弟是指()。

A、敬爱父母B、敬爱师长C、友爱弟弟D、敬爱兄长

D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A、不逾矩B、谨而信C、不贰过D、思无邪

A11、“德不孤,必有邻”出自()。

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

A12、“不迁怒、不贰过”出自()。

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

D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

A、《论语·乡党》B、《论语·先进》C、《论语·子罕》D、《论语·泰伯》

B14、[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

A、光阴如梭B、不舍昼夜C、光阴如晦D、不曾停留

D15、《论语·泰伯》有言:

兴于、立于、成于。

()

A、乐、礼、诗B、诗、乐、礼C、礼、乐、诗D、诗、礼、乐

B16、[往者不可谏,()。

]

A、切问而近思B、来者犹可追C、来者不可举D、道听而途说

C17、“吾日三省吾身”出自()。

A、孔子B、孟子C、曾子D、荀子

B18、有子曰:

“()之用,和为贵”。

A、仁B、礼C、信D、勇

D19、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

A、忍B、仁C、和D、恕

B20、“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说的是()的典故。

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公D、晋文公

C21、“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为()时期宰相。

A、东晋B、西晋C、北宋D、南宋

A22、[孝弟也者,其为()之本与。

A、仁B、义C、礼D、智

B23、孔子说的“不迁怒、不贰过”,是指哪个弟子?

()。

A、子贡B、颜回C、子路D、子由

A24、子曰:

“()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A、中庸B、仁义C、忠孝D、孝弟

C25、林语堂在其1937年版的《》中,把中庸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的最高典型而大加称赞。

A、人生的境界B、论语译注C、生活的艺术D、求知的渴望

A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出自()。

A、程颐B、孔子C、程顾D、朱熹

27、“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出自()。

A、石涛B、郑板桥C、唐寅D、朱耷

28、“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中,啮雪是指()。

A、精神上的超升B、技法上的精进C、人格上的完善D、意念上的执着

29、“吕端大事不糊涂”典出()。

A、宋太祖B、宋高祖C、宋太宗D、宋江

30、蒋琬是三国时期()的名臣。

A、魏国B、蜀国C、吴国D、晋国

3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3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34、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5、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6、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7、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3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42、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 )治天下”的名言。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43、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的教学方法。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44、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4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46、古人认为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

 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

47、“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 )

 A.《论语》    B.《荀子》     C.《春秋》    D.《中庸》

48、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49、《诗》曰:

“夙夜匪解。

”是什么意思?

(  )

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

 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

C.早出晚归           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

50、子曰:

“好学近乎()”。

A.仁      B.智      C.知      D.勇

51、()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林则徐

52、孟子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

A、子由B、子思C、子路D、孔融

5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发展为()学说。

A、法治B、人治C、仁政D、德政

54、孟子的“()”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

A、性善论B、性恶论C、人性自利D、仁的思想

55、《孟子》一书在()时正式被列为“经”。

A、东汉B、西汉C、北宋D、南宋

56、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自()。

A、《孟子》B、《论语》C、《中庸》D、《战国策》

57、成语“仁者无敌”出自()。

A、《孟子》B、《论语》C、《中庸》D、《战国策》

58、下列孟子认为最为重要的是()。

A、君主B、军队C、人民D、社稷

5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A、《孟子·梁惠王上》B、《孟子·滕文公下》

C、《孟子·离娄下》D、《孟子·尽心下》

6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出自()。

A、《尚书·太甲中》B、《孟子·滕文公下》

C、《论语·子张》D、《孟子·尽心下》

6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  )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6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3、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64、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A.义      B.仁      C.礼      D.智

65、孟子以( )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66、孟子认为()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67、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的重要性。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68、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

A.智之端  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

6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70、孟子认为有无( )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A、知识 B、先天善良本性    C、才能    D、财富

A7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

A、《庄子·渔父》B、《庄子·天下篇》C、《庄子·杂篇》D、《庄子·秋水》

c72、庄子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

A、失宠B、失窃C、失志D、死亡

c73、在其妻死后能“鼓盆而歌”的人是()。

A、孟子B、老子C、庄子D、韩非子

d74、“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

A、《战国策》B、《孟子》C、《道德经》D、《庄子》

a75、在《鲁迅与庄子》中对庄子进行高度赞扬的作家是()。

A、郭沫若B、瞿秋白C、刘心武D、茅盾

b76、认为“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人是()

A、郭沫若B、闻一多C、刘心武D、茅盾

c77、《庄子》名句“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中,“指”的意思为()。

A、指导B、手指C、油脂D、旨在

a78、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箴言是:

()是最可靠的财富。

A、知识B、道德C、权力D、宗教

c79、司马相如为()时人。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