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725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docx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

终南别业阅读答案

【篇一:

2015市北区八下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测试,祝你成功!

请你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好自己的信息。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1道小题。

其中,第一大题为....

“积累及运用”25分;第二大题为“阅读与探究”45分;第三大题“写作题”50分。

所有题目均在试卷上作答。

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5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请将下列诗文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10分)

①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④,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⑤兴来每独往,。

(王维《终南别业》)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⑦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⑧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⑨,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⑩,,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2。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发了世事变迁,诗人的凄凉与怅惘之情。

b.《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把酒问月,给人以启迪:

世事自古难以完美,人们应当以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达了诗人对周瑜侥幸取得赤壁之战胜利的嘲讽和批判。

d.“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写登高所见秋景,意境阔大而苍凉。

词人触景生情,忧思绵绵。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3。

下面句子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2分)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市北学子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活动中,师生们参观了陈列馆里展出的烈士们生前的遗物,并以默哀的形式寄托了对先烈的哀思。

之后,同学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在风筝上,让风筝承载着自己的梦想,放飞到广阔的天际中。

改后的句子:

4。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5分)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一千多年前的这一天,书圣王羲之等人在绍兴兰亭聚会,行修禊之礼,

作流觞曲水之娱,并写出《兰亭集序》这一不朽的书法名篇。

时至今日,民间为纪念王羲之就把这

一天定为“书法节”。

①育英中学为推动学校特色教育深入发展,展示出师生特长、弘扬书画精神,特开展“校园书法节”活动。

请你做为组委会成员向全体同学发出“写好汉字”的倡议。

要求:

从原因,作用,意义等方面任选角度谈,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60字。

(3分)②育英中学的老师们总结出平日阅卷中常见的几种不美观的字体做“反而教材”,并给他们取了有趣的名字:

“远距离的恋爱式”、“卑微的木柴式”、“颤抖式”、“黑蚂蚁飞行式”等等,请你针对这些名称,结合平日实践,谈谈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2分)

?

下列画线词语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那,代词

b.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壮健,形容词

c.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还,副词

d.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在,副词

?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①》,文中“滋润美艳”的短语结构类型是②;“忙碌地飞着“的短语结构类型是③。

(3分)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b.既醉而退(既然)...

c.执策而临之(面对)d.右备容臭(香气)..

7.下列句子中与“人多以书假余”中r“以”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b.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8.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食之不能尽其材9.下列句子与“马之千里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b.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d.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1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如果没有摩擦力

(1)提起摩擦力,人们并不陌生。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利用摩擦力,同时也设法和摩擦力进行斗争。

(2)摩擦会损坏物品,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天可以见到。

衣服、鞋子穿久了会破,车胎、机械零件用久了会磨损,这都是摩擦引起的破坏。

(3)摩擦会阻止运动。

火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需要克服摩擦力才能行进,机器克服摩擦力才能够运转?

?

(4)摩擦会产生热,使物体损坏或烧毁。

一般说来,速度越快,产生的热量越多。

车床由于高速切削,刀具和工件之间摩擦所产生的热能够使它们变软损坏,所以,在切削加工时,必须不断用冷却液体降温。

人造卫星、火箭等以很高的速度在大气层中运动的时候,会因与空气摩擦而产生很高的温度,所以,要采取降温措施和使用耐高温材料。

(5)总之,摩擦给人们带来数不清的麻烦。

你也许会想,如果没有摩擦力该有多好啊!

不,人们离开了摩擦力,简直就无法生活。

(6)如果没有摩擦力,你家中的一切物品将滑向屋子里最低的角落,墙上的钉子将被拔出来,镜子会落到地上;早晨你想起床,可是怎么也爬不起来,要想走出房间,那更是寸步难行。

更严重的是,如果没有了摩擦力,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无法生存。

所有植物都无法牢固地扎根于土壤中,微风就会把它们连根拔起来;一切房屋都不能建造,因为砖石、木料都没办法固定在一起;螺钉也拧不紧,机器更无法制造。

(7)如果再看看没有摩擦力的自然界,那将是江河奔腾,海浪滔天,飓风不止,山崩地裂,一切运动都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8)显然,摩擦力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人类生存的必需。

(9)有时候,人们还需要加大摩擦力哩!

比如在机械传动中,有时必须用皮带传递运动,这就要适当增大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我们脚下的鞋子底、自行车轮胎等都做成凸凹不平的纹理,也是为了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打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器具也用摩擦力来帮忙。

(10)由此看来,摩擦力既有利又有害。

我们只有弄清楚摩擦力是怎么回事儿,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

(11)有人解释说,摩擦力是由于物体表面粗糙而产生的。

是的,如果我们把物体表面放在显微镜下观看,就会发现,即使是光滑的金属表面也到处都是“山峰”和“峡谷”。

摩擦时,这些“山峰”和“峡谷”相互咬住,只有折断那些“山峰”,摩擦物体才能相对运动。

所以,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这似乎是有道理的。

(12)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有时表面十分光滑的物体之间,摩擦力反而会增大。

如果物体表面的凸凹差最大不超过万分之五毫米,那么,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会显著增大。

只要有2平方厘米的接触面,便要用500克的力量才能使这两个光滑表面分开,就好像粘在一起一样。

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吸引力。

当物体接触面光滑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物体表面的分子就十分接近了,以至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起了作用,把它们紧紧地吸在一起,摩擦力便增大了。

(13)此外,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和温度等有关。

(14)摩擦力的秘密到今天还没有完全揭开。

随着对摩擦力认识的深入,人们一定会更好地利用它。

11.本文以为说明对象,首先说明,接着阐

述,最后说明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人类对摩擦力的认识。

(3分)

12.阅读文章,说说决定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分)

13.第(5)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14.第11自然段划线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请结合句子作简要分析。

(3分)

15.文中第12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

(3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

消失的麦客

(2)麦客是揽工割麦的。

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一声,皱着眉头说:

“爹,咋是个孩子啊?

(4)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

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

可是麦子黄时,一向身强体壮的父亲病倒了,腰痛得站不起来。

小叔领着父亲去了县医院,竟查不出结果,又去了省医院;爷爷老了,割不动麦子;小婶教书,脱不开身。

两家的麦地有四十几亩,靠母亲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割不完的。

母亲跟爷爷商量了半天,才决定雇个麦客?

?

(6)母亲做饭,小麦客也不闲着,一会儿到院里提桶水,一会儿帮母亲烧个火。

闲谈中,母亲知道,小麦客满十九了,老家在甘肃陇南一带,父母已去世多年,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

小麦客两年前就离开了学校,跟着村里人过黄河,一路向东来我们这边当麦客。

(7)麦子割到一半时,小叔从省城匆匆赶回来。

父亲要做手术,他是回来取钱的。

母亲七凑八凑,卖了一头猪,才凑了三千块。

送走小叔,母亲拿着剩下的四十块钱对小麦客说:

“我家男人要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雇麦客的钱了?

?

这是你的工钱,拿着,你另找一家雇主吧。

(8)小麦客没接钱,一脸诚恳地说:

“大嫂,你家麦子熟透了,不能再扛了,就让我帮你割完吧。

工钱可以先欠着?

?

(9)母亲一愣:

“欠着?

(10)母亲不知道陇南在哪里,但母亲明白陇南离我们这里一定很遥远,隔山隔水的远。

母亲

【篇二:

北京市西城区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1]】

txt>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嫉妒异曲同功

c.决窍班门弄斧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墨画看上去似乎只有一种颜色,其实三原色及世界上其他所有的颜色。

②据研究,孩子早期的一些特殊表现,预示着他在某些方面具备一定的③商场中多家摊位售卖的羽绒服上有关填充物的标识不清,特别容易消费者。

a.包罗素质诱导b.包罗潜质误导

c.包括素质误导d.包括潜质诱导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

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大批乙肝病....

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

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

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口腔科不仅拥有10台先进的牙科综合治疗台,其他配套设备,如超声波设备、激

光治疗机等新手段也经常使用。

b.教育专家蔡笑晚说,他的6个子女有5位博士1位硕士,是因为家庭教育首先将孩

子的自立精神培养放在了首位。

c.受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亚太地区在2015年之前实现联合国“千年

发展目标”的计划将面临挑战。

d.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打击借口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违法违

规行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诗作有《短歌行》《观沧海》《白马篇》等,人称“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b.蒲松龄,其作品《聊斋志异》被人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c.老舍,其小说《骆驼祥子》以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

d.巴尔扎克,其作品《人间喜剧》系列,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黄道周,福建人。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

天启间入翰林。

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于朝,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

言由阁臣钱龙锡。

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

“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

”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

道周不挫,复疏言:

“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

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竞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道周上言:

“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①

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

”体仁衔之。

③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

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

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竞相嗣昌,道周不与焉。

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

有隙,自请出驻.

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

指山海关。

②魏忠贤:

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

③夺情:

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④丁艰:

古代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也称丁忧。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④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b.体仁衔之.

c.道周不与.焉

薄:

迫近。

衔:

怀恨。

与:

参与。

抑:

约束。

d.道周引祖制抑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b.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d.天下神器,为之有道/视为止,行为迟..

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道周在进入翰林院后,写了《矫轻警惰文》一文来讽劝其中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第ii卷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i卷文言文中,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

清乾隆帝

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

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

不少于200字。

(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5分)

又问:

“诗与丈之辨?

”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制辞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为人事之正道饮酒则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

如《凯风》《小弁》之意,断不可以文章之道平直出之,诗真可已于世乎?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

【注】凯风、小弁:

均为《诗经》中的篇名。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1)

(2)题。

(7分)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

“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

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2)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

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4分)

13.在下面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8分)

(1)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

(杜牧《泊秦淮》)

(王勃《滕王阁序》)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5)霓为衣兮风为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陆龟蒙《冶家子言》中说:

“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

”意思是他的祖辈是做农具的,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具销量很大。

有意思的是,文中的“东作”被人注释为“春耕生产”。

其实,不仅仅“东作”是“春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这个方位词总是与“春”这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古代诗词中,“春风”就总是被说成是“东风”:

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更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简直就是东风的解释了。

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换“春”这个季节词?

这是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

简单地说,春夏来临,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小的大陆晒热,陆地上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气压变低;海洋由于热容量大,升温较慢,与同一时段的大陆比,海洋上气压相对高,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大陆流动。

秋冬以后,这个过程正好相反。

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变的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

中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亚洲内陆。

春天,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来,因此,东风也就可以包含春风的意思。

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

因为东西南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

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

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固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

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

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

由此可见,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主导话语权。

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的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

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视角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

1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陆龟蒙将“东作”注释为“春耕生产”表明,在古代中国东风就是春风。

b.亚洲内陆和太平洋在热容量上的差异,促成中国东南季风在春夏期间出现。

c.在古代中国,不能掌握主导话语权,东南西北的方位指代就没有办法明确。

d.东南季风的影响,使中国的农耕民族的文化逐步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15.中国人为何把“春风”叫“东风”,请根据原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墓碑后面的字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

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

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

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橘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

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

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

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

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

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

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

字大,歪歪扭扭,如在奔跑、踉跄、直至摔倒。

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为1966—1995,活了29岁。

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

她是怎么死的?

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

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

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

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

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