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692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docx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

中国多宗农产品陷“价跌滞销卖难”困境农民盼摆脱暴涨暴跌怪圈

新华网济南10月23日电(记者席敏任腾霄)张福刚蹲在地里,将一簇簇脸盆大小的生姜从地里刨出来,再整齐地码放在身后,准备晾干后存入地窖。

再过几天,地里的两亩生姜就要全部收获完毕,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远低于成本的市价将把和他一样的中国姜农推入亏损的困境。

张福刚是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小儒林村村民,这个村有一半的耕地被用来种植生姜。

目前,生姜正处于历年来的罕见低价时期,每斤生姜价格只卖到0.4元(人民币,下同)左右,仅为去年同期价格的10%。

即便是与正常年份每斤2元的售价相比,价格也下跌了80%。

不光是生姜,今年以来中国多宗农产品都陷入了“价跌、滞销、卖难”的困境。

5月份,江苏省的白菜萝卜蒜薹滞销在田;7月份,海南省大批香蕉无人问津;9月份,广西等省份的香蕉、红提葡萄、荔枝等遭遇销售难;覆盖中国15个省区、涉及6000万农民的马铃薯不少产区出现薯价暴跌、薯农受损的现象,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30%至50%。

一些农民在地头抱怨:

今年遇到的自然灾害很少,农作物长势一直很好,但是由于种植面积增加太多,产量增幅明显,价格就被压下来了。

部分价格下跌的农产品在去年还曾站在价格巅峰。

2010年,以大蒜、生姜、棉花、绿豆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在中国掀起一阵涨价旋风,大蒜从每斤3元左右上涨至每斤13元以上,生姜从每斤2元上涨至每斤4.5元。

价格快速上涨在带给农户更多的收入外,也刺激了他们今年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

安丘市农业局副局长杨春强说,今年全市生姜种植面积达到21.5万亩,去年和前年分别是20万亩和15万亩,3年内生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安丘是中国生姜主产区之一,超过9成生姜销往全国各个省份,部分生姜出口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

主要研究农产品的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徐坤说,农民在涨价预期下盲目扩大种植,今年全国生姜种植面积增加30%至40%,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增加50%。

种植面积猛然增加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农产品上。

据内蒙古农牧业厅种植管理处统计,今年内蒙古土豆种植面积达到1140余万亩,比去年增加110万亩左右。

在安丘市举行的生姜种植比赛中,张福刚已连续两年获得安丘市生姜单产冠军。

如今,这位冠军在提起今年的产量时仍然自豪,只是自豪过后多了些惆怅。

“我的大棚今年亩产是22600斤,比一般露天种植产量多了将近三倍。

不过,产量高也没用,今年收获多亏得也多。

”张福刚说。

近年来,为了解决单个农户技术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地方政府鼓励农民组建和参与专业合作社。

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达到2900多万户。

从事了17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潍坊市佳福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文博说:

“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产量和品质,但现在仅停留在技术指导层面,市场化程度不高,起到了增产的作用,但在增收能力方面仍有欠缺。

杨春强说:

“现在不能多提规模化种植,在没有找到好的市场出路之前,继续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反而会冲击农户自己的利益。

生姜主要作为一种调味蔬菜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它并不是一种必需品,难以在短期内扩大市场。

潘文博说:

“食用生姜的主要是亚裔人群,打开欧美市场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市场增量有限。

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对生姜、大蒜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用于更广阔的领域。

潍坊市佳福进出口有限公司近期研发了一种生姜酒,据称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缓解女性经期疼痛。

“我们已经接到一个来自日本的10万瓶的订单,今年年底前就能发货。

”潘文博说。

对农民而言,缺乏的不仅是市场,他们对所种植农作物相关的信息也知之甚少。

杨春强说:

“农户在农产品产业链上始终处于一种盲目跟风的状态,决定种植面积多少的依据仅是一年前的价格信息。

李永年说:

“希望能有权威部门定期向我们发布准确的市场行情和全国种植面积的信息。

张福刚不知道今年他是否还能评上安丘市生姜单产冠军。

对他而言,这并不重要。

“只要价格不要再大起大落,大家都能安心地经营好自己的地就行了。

”张福刚说。

记者生姜产地探行情姜价上涨农民有话说

2010年09月05日08:

03:

41来源:

人民日报

北京新发地市场。

7月5日生姜批发价格还在3.6元/斤,8月17日就涨到了5元/斤。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姜价上涨了40%还要多。

生姜涨价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山东省的生姜产量占全国的20%左右,日前,记者赴山东莱芜市、安丘市等生姜主产地,探究原因。

气候异常,产量下降,供求关系变化是主因

山东莱芜产好姜,块大皮薄,丝少肉细、辣浓味美。

今年生姜价格高,让姜农分外高兴。

谈起当前的大姜价格,莱芜市农业局副局长许洪彪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国内外市场转好、大姜需求量大。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受去年天气影响,莱芜生姜产量下降。

由于今年的鲜姜要到霜降才能大规模收获,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姜都是去年产的黄姜。

根据该市农业局的统计,去年莱芜大姜种植面积为10.29万亩,比前年减少1.57万亩;产量则由前年的28.95万吨减少到去年的24.27万吨;今年种植面积比去年又减少2400亩。

据了解,由于天气和病虫害影响,其它地方的产量也有所减少,潍坊市去年秋收生姜减产10%左右。

另一方面,姜的市场需求不断走高。

今年4—6月份,莱芜姜出口量不断增加,分别为0.6万吨、0.7万吨、1.1万吨。

而每年生产大约60万吨姜的安丘市,今年上半年姜出口同比增长二至三成。

对游资投机炒作的说法,许洪彪持保留态度。

“不排除有部分投机者炒作,但有没有社会上一些人猜测得那么严重?

质量提高、成本增加,按质论价不能简单说贵

在许洪彪看来,姜价涨的背后,还与近年来不断提高的农产品质量有关。

“一亩地的成本从原先的四五千元上升到八千元”。

莱芜市大埠头村村民郝雷掰着指头估算,他种了2亩生姜,去年由于枯死病,本应达13000斤的产量,减产到约9000斤,损失不少。

今年每亩用600斤姜种,按当前价格算,大体是2400元;改用氯化苦替代甲基溴“熏地”,并用油纸覆盖,种上后还要用地膜覆盖,又是2000元。

再加上用黑油纸为姜遮光,以及肥料、浇水等,加起来有8000元。

安丘市探柳庄村的村民陈强介绍,他在大姜害虫产卵前,给姜罩上防虫“蚊帐”,投入增加更多,一亩地需要近万元。

据了解,安丘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实行无公害生产。

姜品质提高,价格自然提高。

目前安丘已建起无公害姜基地10多万亩,其中认证姜有机基地和绿色基地4万多亩。

“按质论价,不能简单地抱怨说贵不贵。

”一位长年做销售的王先生说。

“贵三年、贱三年”,姜市无人能垄断

安丘姜蒜批发市场管理处副主任马德成说:

“之所以没人能垄断姜市场,一是因为姜储存技术条件不高,农户自己就可以储存;二是因为姜储存在窖内长的可达3年,姜农会在一年四季的时间内,随时放出生姜,这让姜农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在莱芜、安丘等地姜农家中,几乎家家都有井窖。

每年10月份,出土后的鲜姜被减去一段姜苗,放入窖中储存。

井窖冬暖夏凉,大姜最长可储存3年。

安丘市农业局副局长杨春强说,生姜价格有“贵三年、贱三年”的说法。

价格围绕价值呈上下波动的形式,这是一种基本的规律。

他介绍,1996年生姜曾达到每斤12.5元的高价,此后一路下跌。

2006年生姜价格曾跌到每斤四五毛钱,今年姜价又冲高到每斤4元。

经过多年历练,安丘姜农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经营之道。

“储存起来,姜农一年内分批次出手,每年7、8月份本来就是生姜青黄不接的时候,价格高点不足为怪。

”杨春强说。

许洪彪说,目前的高价造成了部分农民的惜售心理。

再有几个月就出鲜姜了,等靠畸形高价的心理要不得,以免因供大于求时贱卖处理。

在姜涨价潮中,不少农民获益。

郝雷去年种了不到2亩姜,由于患枯死病,产量大约9000多斤。

先是以1元多的价格卖掉2000斤,前段时间又收入2万元,去掉约1万元成本,净收入16000元左右。

这是这几年最好的情况了。

消费者感受深刻的,往往是蔬菜涨价时的多掏腰包,却难以感受到背后的菜贱伤农。

郝雷说:

“前几年姜价只有4毛钱时,农民一年都是白忙活,一分钱不挣。

看着姜得病成片成片地死掉,有的妇女坐在地里直哭。

城里人谁能了解这些?

农民太不容易了。

姜价逼近每斤10元业内爆料游资炒作涨400%

2010年09月03日11:

27:

12来源:

广州日报

继“豆你玩”、“蒜你狠”之后,“姜你军”没商量也正在广州上演。

昨日,记者走访广州部分超市发现,姜每斤售价达9.63元,逼近10元的心理关口,不少市民望“姜”生叹。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报料说,去山东、福建等姜的种植区发现,其实去年姜的种植面积只减少了15%左右;按常理,姜是比较难于长期储存的,应该不会出现目前价格暴涨4~5倍的情况。

这其中,游资难辞其咎,有人通过沙藏法让生姜多储存6~8个月,以此控制姜的上市量,从而谋取差价。

市场:

姜比肉还贵

家住番禺的梁先生最近做了爸爸,到市场上购买老姜、醋、猪手煮“姜醋猪手煲”,但是走进批发市场一看,却被姜的高价吓傻了眼。

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好的沙姜批发价最高的6.5元/斤,最便宜的也要6.3元/斤,不到200斤就花了1200多元。

相比于批发价,生姜的零售价更是高出一截。

记者昨日前往客村立交附近的一大型超市发现,超市标出的生姜价格为9.63元/斤,直逼10元的心理关口。

一斤花肉都不用10元,吃姜简直比吃肉还要贵。

业界:

去年姜产量下跌15%左右

“姜你军”没商量,叫苦的还有姜深加工企业。

福建好日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万祥最近奔波于广东、福建等南方的产姜重地,但是高涨的姜价让其为企业的未来捏了一把汗。

几年前,姜价低贱,让农民受苦不已,在广东的大埔、福建的永定等地,每斤0.2~0.3元都少人问津。

“如此低价之下,即使拉一车到广州、深圳卖,连运费都换不回。

”谢万祥说。

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均产姜,谢万祥今年初去山东等地考察种植市场发现,其实去年姜的种植面积大约萎缩了15%。

谢万祥说,如果加上气候因素,去年姜产量应该下跌了15%左右。

游资炒作姜价涨4~5倍

赖年庆是福建永定的普通农民,家里种植了约5亩姜,年产量在1.5万斤左右。

之前几年,赖年庆把姜卖给谢万祥,约定价是1元/斤。

今年姜价普涨的背景下,谢万祥打算以每斤3.5~4元的价格收购赖年庆的姜,却被对方一口回绝。

赖年庆说,如今有别人也跟他谈收购姜,并且开出的收购价在5~6元/斤之间。

谢万祥说,这些人很有可能是炒家,专门囤积姜而全国到处走。

沙藏姜成本低

姜不能久留,是每年生的植物,春耕秋收;如果冷库储存,成本太高,那么炒作何以进行呢?

去山东等地考察市场的时候,谢万祥发现,当地炒家有沙藏姜的储存方法。

在山东当地,不少炒家收购姜回来之后,在空地上铺一层厚厚的沙,然后把姜放在上面,接着再铺一层厚厚的沙,如此让生姜贮藏在最适宜的温度,也可以防止发芽和变质。

当地人介绍说,沙藏姜可以让姜多保存6~8个月,炒家得以借此空当,从而谋取差价。

“供给形势的变化加上游资的炒作,与今年初拟定的收购价相比,生姜的涨价幅度高达3~4倍;折合其他原材料等涨价比例,综合成本也上涨了50%左右。

这让企业的生存十分困难,公司正考虑将好日子红糖姜茶提价30%。

可是……”谢万祥面露难色地说,“提价也不是想提就能提的,无论成本如何增加,也得按合同价出口。

根据农业部日前公布的数据,今年,我国生姜8个主产区中,种植面积239万亩,同比增长4.8%,预计总产678万吨,同比增长一定会超过4.3%,今年乃至明年生姜市场供应总量比较充足。

如今秋季已到,新姜的上市期不久杀到。

商家向记者反映,按照往年的经验,新姜在秋天收获后,收购价一般也就1元/公斤左右,如果存上半年能卖到2元/公斤以上,甚至更高。

谢万祥说,预计冬至之前,没商量的“姜你军”或许也有商量的余地。

嫩姜大量上市老姜价格不降反涨

2010年09月01日20:

13:

13来源:

扬子晚报

因为短期内价格快速上涨而被媒体称为“姜你军”的生姜近日价格又有波动,记者从市场了解到,最近山东嫩姜大量上市,快速占领市场,但是老姜价格并未因此下降,反而有所上涨。

记者走访市场看到,已经有白白嫩嫩的仔姜出现在摊位上。

据了解,这些嫩姜主要产自山东,它们纤维少,入口脆,辣味适中,特别适合用做海鲜之类的沾水,因为味道更鲜。

随着人们对生姜保健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很多市民不仅拿姜当调料,更将嫩姜当主菜,还有地方拿嫩姜做蜜饯。

据了解,这些嫩姜目前的批发价格在4元/斤,而零售每斤则在5元左右。

水分含量较少的老姜批发平均价也出现了抬头,在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昨天的平均价在10.3元/公斤,较上周有所上涨。

据业内人士分析,生姜价格上涨一方面与去年年初因气温较低以及农户种植意愿不强导致的大幅减产有关;另一方面,跟大蒜、绿豆等受游资炒作不无关系,据了解,生姜市场也或多或少地有游资入场炒作的迹象。

柳扬

[每日菜谱]可乐姜汁

做法:

1、两三片姜片放在约300ml可乐里煮,刚煮开或接近开时马上停火,盛出即可。

2、两三片姜片放在约300ml可乐里,在微波炉里用中高火加热一分钟(时间要视微波炉的功率而定),刚煮开或接近开时马上取出,盛出即可。

3、用微波炉烹饪可保持可乐的气,口感非常好。

姜蜜饯

做法:

1、大块的姜去皮,切成0.5厘米的厚片。

2、烧一锅开水,姜片倒入锅中,煮沸后捞出。

3、换一锅开水,再将姜煮沸后捞出。

4、反复两至三次后便可去掉姜的辛辣。

5、把处理好的姜片倒入糖水中,煮沸并放入少许盐,关小火,慢炖至水收干。

6、倒入糖稀,不停搅拌,然后加蜂蜜熬至透明汁浓并沸,出现泡沫。

7、姜蜜饯跟莲藕蜜饯一样,都要分开晾凉,再装盘子。

小贴士:

姜有驱寒,散淤的作用;体寒痛经的女性宜食用;而胃火重的人却不宜多食。

姜尽量要买大块的、筋少的嫩姜。

煮姜时不要盖锅盖,便于姜的味道挥发。

破解农产品卖难须建立长效机制培养新型农民

2011年10月19日16:

08:

05

来源:

经济日报

核心提示

破解农产品卖难必须对症下药,要下大力气推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变革。

一方面,要大力提高“菜园子”的水平,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必须完善“菜篮子”的市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不仅要支持探索农超对接等多种新型流通方式,更要支持社区发展便利店,通过合理规划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广开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

同时,还要大力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破解农产品卖难须建立长效机制。

这段时间,内蒙古马铃薯滞销引起社会关注。

受种植面积扩大、种植技术改善、气候良好、集中上市等多种因素影响,内蒙古马铃薯出现销售困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商务部迅速组织16家大型连锁超市,赶赴内蒙古开展农超对接,并组织行业协会、批发市场、批发商及部分马铃薯出口企业,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马铃薯主产区联合举办供需对接会,同时引导企业向周边国家出口马铃薯。

据了解,在供需对接会上签订了58份马铃薯产销协议,成交量4.4亿斤,占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滞销总量的36%,一定程度上解了农民的燃眉之急。

某类农产品在某个时候出现滞销已经不算是新鲜事儿了,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曾出现菜贱伤农的事情。

而政府部门帮农民卖农产品也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少人也都响应过政府号召买过“爱心菜”、“爱心橙子”、“爱心辣椒”,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能只靠政府在情况紧急时组织“救火队”。

要破解农产品卖难,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今年内蒙古马铃薯卖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去年马铃薯价格不错,于是农民“一窝蜂”种植,结果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60多万吨。

“一窝蜂”种植最容易造成大损失。

“跟风生产”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民多是先生产产品,再寻找收购者,销售行为分散,有组织的生产销售很少。

农户“小生产”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缺少有效对接机制。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仅使千家万户的农民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时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判断力不够,还带来单个农民面对收购方时的议价能力不足。

组织化程度低,还使农民在和市场需求直接对接时组织能力不够。

另一方面,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普遍存在着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等问题。

这使得农民“卖难”与市民“买贵”问题交织在一起。

因此,必须对症下药,下大力气推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变革。

一方面,要大力提高“菜园子”的水平,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要加强信息服务和科技指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扶持专业合作社,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

培育流通环节的大企业,由他们组织农民生产、与农民签订合同,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帮助农民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必须完善“菜篮子”的市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不仅要支持探索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发展周末车载菜市场等多种新型流通方式,更要支持社区发展便利店,通过合理规划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广开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强调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生产基地直接对接,大型流通企业、学校等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销直供,以及有序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早晚市等临时摊点等。

会议还指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这对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

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

农民“跟风生产”,一是农民欠缺信息服务,二就是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看到什么赚钱多就多种什么。

必须通过大力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型农民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又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型生产者。

破解农产品卖难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进行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生姜产业链调查:

姜价“过山车”姜农很无奈

2011年10月19日08:

58:

35

来源:

齐鲁晚报

今年姜农有了个丰收年,但生姜价格却比去年低得多。

编者按

姜价就像坐上了“过山车”。

去年生姜在超市最高卖到13元一斤,而今年的姜价平均只有2.5元。

市民吃姜不用再“愁眉苦脸”,而姜农的处境又如何?

姜价大起大落反映的是市场供求的力量,但信息闭塞的姜农又如何能赚得稳?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生姜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揭示生姜“暴涨暴跌”的症结。

超市生姜“天价”不再,比去年跌80%

17日早上,济南棋盘小区菜市场像往常一样忙碌,市民陈先生买了一块姜,掂在手里喜滋滋的,“不贵,六毛钱,要是搁去年,得两三块钱。

”常买菜的省城市民会发现,生姜便宜了,价格平均在2.5元左右,大润发超市低至2.2元。

想起去年此时最高13元的“天价”,让人长长舒了口气。

鲜姜的价格就更便宜了,“生姜1.5元1斤!

”13日,在济南二环东路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商贩的报价让不少市民吃了一惊。

“原来姜贵的时候,都开玩笑,说吃得起螃蟹,蘸不起姜汁,现在终于能吃得起了。

”一位买菜的市民调侃道。

济南匡山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张红介绍说,生姜的价格一直在降。

去年10月份生姜的批发价格每斤在4元左右,今年与去年同期对比缩水了6成多。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10月份,生姜价格同比下降了80%左右。

地头鲜姜三四毛一斤,姜农白忙活了

市民的“菜篮子”轻快了,可姜农的处境如何?

17日的天气不错,太阳高挂在天空,照耀着郁郁葱葱的姜田。

莱芜市农高区(杨庄镇)高家店村姜农巩立勇正在自家田里起姜,他的脸被晒得红彤彤的,额头上渗着汗水,嘴角挂着一丝苦笑。

“今年雨水好,姜长得不错,我这一亩地能产万把斤,但赚不了钱,还得赔。

收购价太便宜了,黄姜也就六七毛,鲜姜才三四毛钱,老姜更便宜,才一毛七。

巩立勇直起身,擦把汗,“鲜姜是今年地里收获的生姜,黄姜是去年收的囤在姜窖里的生姜,老姜是姜种,从地里挖出来还能卖。

去年黄姜收购价四块多,鲜姜两块多,价格差太多了。

去年挣了点钱,今年白忙活了。

巩立勇扶着四齿叉立在地里算了算:

一亩地800斤姜种,一斤2元,姜种成本就1600元;复合肥和鸡粪要1200元;再加上化肥、农药、浇水,一亩地成本下不来8000元。

“一斤三四毛钱,一亩地收一万斤,绝对赔了,白忙活。

安丘市姜蒜批发市场办公室主任王国亮一语道出姜农困境:

一亩赔4000多元。

这还不算姜农一家人辛辛苦苦种姜、管理及收姜所耗费的劳力。

购销今年收姜的成大爷了

莱芜是全国闻名的“生姜之乡”,杨庄镇、寨里镇、大王庄镇到处都是成片的姜田。

一个代收点老板报出了他的收购价:

收七毛一斤,往外批发七毛五一斤,一斤只赚五分钱。

“加上卸秤等原因,一车下来,也就挣二三百元钱。

去年价格高,买卖反倒好做,收一车姜基本上能有五六百元的纯收入。

“姜农都抱怨,说去年的时候我们出高价求姜农卖,他们是大爷;今年反过来了,我们挑三拣四的,成大爷了。

其实我们也没办法,跟着市场走。

姜商李先生因为现在姜价低,而且不好卖,花钱租了个山洞,把姜放在山洞里,等行情好一点再卖。

“老实说,鲜姜的价格在1.5元/斤左右,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

太低了,对老百姓、对我们、对加工企业、都不是好事。

连续第八年蝉联全国第一生姜出口量的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科长李洪亮告诉记者,对于出口加工企业来说,不愿意看到价格暴跌姜农受伤,这对企业也不利。

“我们的出口价格很透明,利润也很薄。

在利润率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基数越大,我们的利润越高。

因为价格太低,很多姜农都琢磨着要把姜放在姜窖里,结果,挖姜窖的行情一路看涨。

在安丘的部分村庄,挖一个姜窖的成本从去年的3500元左右上涨到目前的6000元左右,涨幅超过70%,人工成本也从去年的每人100元/天左右,上涨到150元/天以上。

生姜价格暴涨调查_财经频道_新华网

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各大城市市场上零售的生姜已连涨35天,从最初的4元多一斤,涨到8元多,最高达10元。

生姜价格到底怎么了?

8月29日至9月3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生姜终端销售市场——西部内陆城市甘肃兰州,直追中国东部生姜生产基地山东潍坊,试图揭开生姜涨价背后的真正原因。

“疯狂”的生姜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59岁的黄际东老人惊讶地发现,自进入2010年8月,往年2元左右的生姜,已经从每斤4元左右涨到6元左右,而且仍有上涨趋势。

黄的老家在山东潍坊,是生姜的主产地。

老人清楚记得,价格一向稳定甚至趋低的生姜,在14年前,也就是1996年出现过12元多的“吓人价格”,但随后,价格跌至低谷,且一直低位运行。

“根本没有反弹机会。

”他说。

“今年农产品的价格有些莫名其妙,绿豆、大蒜、玉米轮番涨价,就在人们纷纷议论下一个涨价的会是什么的是时候,生姜价格悄悄涨起来了。

”黄如是说。

8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兰州市东方红广场,在百盛超市看到,当天的生姜价格为9元/斤;红皮蒜15元/斤,独头蒜16元/斤。

同样,兰州火车站附近的华润万家超市生姜也高达8元/斤;绿色市场的生姜价格为7元/斤,上等姜10元/斤。

当天,兰州最大生姜批发市场——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批发价为5.20元。

“今年春节前,生姜的批发价就达到3.7-3.8元/斤,春节期间为4元/斤。

”在甘肃市场做了22年生姜生意的刘加增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在的生姜市场并不好”。

尽管如此,刘称“一车货3天时间全部可以发完”,而这一车一般都在30吨左右。

这就是说刘每天销售量达到10000公斤。

在慨叹生意并不好做的同时,这位来自山东莱芜的汉子告诉记者,由于遭受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少“姜老板”都赔钱了。

而他也陪了近30万元。

刘的生姜发往甘肃各地,而在兰州市场像他这样的一级批发商有7家。

这就是说,这7个批发商基本供应着甘肃的生姜市场。

兰州农副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