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637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docx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1.企业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依法设立和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2.企业的类型

(一)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二)根据行业、部门的不同可分为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邮电企业、金融企业和其他服务性企业等。

(三)按主要生产要素的不同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

(四)按企业规模大小可分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五)按投资方式及投资者对企业承担责任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3.工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4.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种类

一、标准化工作二、定额工作三、计量工作四、信息工作五、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六、培训工作

5.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就是对企业的各项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订、执行和管理工作。

标准化工作,促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6.定额工作

定额工作,是企业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订、执行和管理工作。

7.企业战略和经营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企业内外环境,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8.企业战略分类

1、企业总体战略

企业总体战略决定和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确定企业重大的方针与计划、企业经营业务类型和人文企业类型以及企业对员工、顾客和社会作用的贡献。

2、企业竞争战略

企业竞争战略能够解决企业如何选择所经营的行业和如何选择企业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等问题,包括行业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

3、企业职能战略

企业职能战略是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而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关键的职能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9.战略管理

企业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设立企业战略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得以最终实现的动态过程。

10.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11.PEST分析种类

政治环境(Political)

经济环境(Economic)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Cultural)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12.波特行业结构5种力量理论

13.企业能力:

将企业资源加以统筹整合以完成预期的任务和目标的技能。

即企业对资源的转换能力。

14.企业战略能力图

15.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战略要素,在进行系统评价(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基础上,形成战略设想的战略分析方法

16.企业竞争战略的分类

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第一个是行业吸引力,竞争战略的第二个问题是竞争地位

17.企业总体战略

扩张战略、稳健战略和收缩战略

18.撤退战略的三种形式

(1)收割战略:

企业尽可能地从企业经营单位中收回现金的战略。

(2)清算战略:

企业由于无力清偿债务而停止营业进行清理。

(3)放弃战略:

这是指企业在衰退初期就把经营不善的经营单位或业务出让,最大限度地收回投资。

19.人力资源的概念

指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转的人的劳动能力

20.员工招聘的一般程序

 

 

21.外部招聘的优点:

(1)外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空气;

(4)树立企业形象的好机会。

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1)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流程;

(2)企业对应聘者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

(3)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内部招聘的优点

(1)有利于激励士气和提高工作绩效;

(2)对组织目标更有认同感,更不容易辞职;

(3)激发员工长期观点考虑问题;

(4)比较安全,因为已经有了较长期的考验;

(5)适应过程较短,需要的培训也更少。

内部招聘的局限性

(1)如果申请未获批准,则容易挫伤积极性;

(2)从相同级别几个人中选拔出一个晋升,别人容易不太满意;

(3)最大的弊端是近亲繁殖。

22.绩效是人们所做的同组织目标相关的、可观测的、具有可评价要素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个人或组织效率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23.工作绩效的模型图

24.所谓360°考核,就是在组织结构图上,位于每一个员工上、下、左右的公司内部其他员工(也就是上级、下级及同事)、被考核的员工本人以及顾客,一起来考核这个员工的绩效。

25.职业发展,又称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从首次参加工作开始的一生中所有的工作活动与工作经历按编年的顺序串接组成的整个过程。

26.物流(Logistics)的定义是: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7.物流的价值

1、时间价值

缩短时间创造价值。

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

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

2、场所价值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28.3、加工附加价值

29.

30.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的定义:

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1.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TPL)的概念:

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32.物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企业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劳务所必须消耗的物料数量的标准.

33.物料消耗定额的构成

 

32.ABC分类管理

一个仓库,物资品种成千上万,限于人力物力,不可能都实行同等程度的精心管理,应当实行重点管理。

有必要对企业的库存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的库存物品实施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

一般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分类方法是ABC库存分类法。

33.供应链的概念:

(GB/T18354—2001)的定义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34.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5.生产的概念

一般地讲,生产是指一个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36.生产过程的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如产品设计、工艺准备等

2、基本生产过程-如毛坯制造等

3、辅助生产过程-如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如产成品和工具保管等

5、附属生产过程

37.工艺专业化优缺点

优点:

(1)对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便于提高设备利用率;

(3)便于实施工艺管理

缺点:

(1)加工路线长;

(2)延长了产品生产周期;

(3)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

(4)流动资金占用较多。

适用: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或单件生产

38.对象专业化优缺点

优点:

(1)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

(2)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装备;

(3)协作关系较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工作.

缺点:

(1)对产品品种多变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2)设备生产能力往往不能充分利用。

适用:

大量大批生产

39.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手段、生产设施、拥有的劳动力和其他服务条件,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大数量。

40.“5S”活动的内容

1、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然后将不需要的东西予以处置。

2、整顿(Seiton)-“零”时间能找到需要,将要物,依需求量及工作形态需求,正确的放置。

3.清扫(Seiso)-标准化的清除工作,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便之恢复正常。

4、清洁(Seiketsu)-程序化的巩固措施,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的局面使之制度化、程序化。

5、素养(Shitsuke)-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守纪律

41.目视管理是一种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企业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的管理工作。

42.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的基本思想是,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有了产品出产的时间和数量,就可以反推出所有零、部件的投入产出时间和数量,进而确定对制造资源(机器设备、场地、工具、工装、人力、资金等)所需要的时间和数量。

43.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JIT):

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44.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45.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质量检验阶段

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

工业企业普遍设置了专职的检验机构

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σ”法

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第二阶段:

(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

第三阶段:

(六十年代至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6.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一个组织(包括企业)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为目标,应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手段、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活动。

47.

PDCA管理循环

 

48.质量认证含义:

由国家认可或国际认可的机构对企业产品及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试验、检查和评定,以及获证后的定期检查和监督,以保证产品持续的符合技术要求的活动。

49.八项质量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50.技术开发:

企业将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开拓创新过程。

51.技术创新模式

52.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1.产品构思2.筛选3.产品初步设计4.可行性研究5.试制和鉴定

6.试销7.正式投产和上市

53.价值工程是从产品的功能与其成本的最佳组合出发,研究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门科学。

54.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55.风险的概念

风险(Risk)的基本含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56.纯粹风险(PureRisk)是一种只有损失机会或不发生损失的风险。

投机风险是一种既有损失可能性也有赢利可能性的风险。

57.风险管理是应用一般的管理原理去管理一个组织的资源和活动,并以合理的成本尽可能减少意外事故损失和它对组织及其环境的不利影响

58.风险管理的程序

(一)识别风险

(二)衡量风险

衡量潜在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

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损失可能发生的次数。

损失程度是指每次损失可能的规模,即损失金额的大小。

(三)选择对付风险的方法

(四)贯彻和执行风险管理的决策

(五)检查和评价

59.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也是企业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还有人认为企业形象是内外公众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职工的服务态度、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甚至商标、包装等等)的识别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

60.企业形象的构成

企业形象要素体现于产品形象、环境形象、职工形象、企业家形象、社会形象、总体形象之中。

61.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之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

62.企业文化的结构

63.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

1、调查分析阶段

2、总体规划阶段

3、论证试验阶段

4、传播执行阶段

5、评估调整阶段

6、巩固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2.企业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依法设立和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2.企业的类型

(一)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二)根据行业、部门的不同可分为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邮电企业、金融企业和其他服务性企业等。

(三)按主要生产要素的不同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

(四)按企业规模大小可分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五)按投资方式及投资者对企业承担责任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3.工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5.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种类

一、标准化工作二、定额工作三、计量工作四、信息工作五、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六、培训工作

5.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就是对企业的各项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订、执行和管理工作。

标准化工作,促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19.定额工作

定额工作,是企业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订、执行和管理工作。

20.企业战略和经营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企业内外环境,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21.企业战略分类

1、企业总体战略

企业总体战略决定和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确定企业重大的方针与计划、企业经营业务类型和人文企业类型以及企业对员工、顾客和社会作用的贡献。

2、企业竞争战略

企业竞争战略能够解决企业如何选择所经营的行业和如何选择企业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等问题,包括行业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

3、企业职能战略

企业职能战略是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而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关键的职能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22.战略管理

企业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设立企业战略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得以最终实现的动态过程。

23.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24.PEST分析种类

政治环境(Political)

经济环境(Economic)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Cultural)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25.波特行业结构5种力量理论

26.企业能力:

将企业资源加以统筹整合以完成预期的任务和目标的技能。

即企业对资源的转换能力。

27.企业战略能力图

28.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战略要素,在进行系统评价(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基础上,形成战略设想的战略分析方法

29.企业竞争战略的分类

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第一个是行业吸引力,竞争战略的第二个问题是竞争地位

30.企业总体战略

扩张战略、稳健战略和收缩战略

31.撤退战略的三种形式

(1)收割战略:

企业尽可能地从企业经营单位中收回现金的战略。

(2)清算战略:

企业由于无力清偿债务而停止营业进行清理。

(3)放弃战略:

这是指企业在衰退初期就把经营不善的经营单位或业务出让,最大限度地收回投资。

19.人力资源的概念

指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转的人的劳动能力

20.员工招聘的一般程序

 

 

21.外部招聘的优点:

(1)外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空气;

(4)树立企业形象的好机会。

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1)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流程;

(2)企业对应聘者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

(3)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内部招聘的优点

(1)有利于激励士气和提高工作绩效;

(2)对组织目标更有认同感,更不容易辞职;

(3)激发员工长期观点考虑问题;

(4)比较安全,因为已经有了较长期的考验;

(5)适应过程较短,需要的培训也更少。

内部招聘的局限性

(1)如果申请未获批准,则容易挫伤积极性;

(2)从相同级别几个人中选拔出一个晋升,别人容易不太满意;

(3)最大的弊端是近亲繁殖。

34.绩效是人们所做的同组织目标相关的、可观测的、具有可评价要素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个人或组织效率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35.工作绩效的模型图

36.所谓360°考核,就是在组织结构图上,位于每一个员工上、下、左右的公司内部其他员工(也就是上级、下级及同事)、被考核的员工本人以及顾客,一起来考核这个员工的绩效。

37.职业发展,又称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从首次参加工作开始的一生中所有的工作活动与工作经历按编年的顺序串接组成的整个过程。

38.物流(Logistics)的定义是: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39.物流的价值

1、时间价值

缩短时间创造价值。

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

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

2、场所价值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40.3、加工附加价值

41.

42.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的定义:

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43.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TPL)的概念:

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44.物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企业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劳务所必须消耗的物料数量的标准.

45.物料消耗定额的构成

 

32.ABC分类管理

一个仓库,物资品种成千上万,限于人力物力,不可能都实行同等程度的精心管理,应当实行重点管理。

有必要对企业的库存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的库存物品实施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

一般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分类方法是ABC库存分类法。

33.供应链的概念:

(GB/T18354—2001)的定义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34.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5.生产的概念

一般地讲,生产是指一个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36.生产过程的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如产品设计、工艺准备等

2、基本生产过程-如毛坯制造等

3、辅助生产过程-如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如产成品和工具保管等

5、附属生产过程

37.工艺专业化优缺点

优点:

(1)对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便于提高设备利用率;

(3)便于实施工艺管理

缺点:

(1)加工路线长;

(2)延长了产品生产周期;

(3)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

(4)流动资金占用较多。

适用: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或单件生产

41.对象专业化优缺点

优点:

(1)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

(2)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装备;

(3)协作关系较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工作.

缺点:

(1)对产品品种多变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2)设备生产能力往往不能充分利用。

适用:

大量大批生产

42.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手段、生产设施、拥有的劳动力和其他服务条件,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大数量。

43.“5S”活动的内容

1、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然后将不需要的东西予以处置。

2、整顿(Seiton)-“零”时间能找到需要,将要物,依需求量及工作形态需求,正确的放置。

3.清扫(Seiso)-标准化的清除工作,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便之恢复正常。

4、清洁(Seiketsu)-程序化的巩固措施,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的局面使之制度化、程序化。

5、素养(Shitsuke)-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守纪律

41.目视管理是一种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企业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的管理工作。

42.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的基本思想是,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有了产品出产的时间和数量,就可以反推出所有零、部件的投入产出时间和数量,进而确定对制造资源(机器设备、场地、工具、工装、人力、资金等)所需要的时间和数量。

43.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JIT):

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44.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45.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质量检验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