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617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docx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

  1.近似数及其截取方法

  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据。

有的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

例如,某班有学生45人,一个乡有15个村庄,一个星期有7天……这里的45,15,7等数就是准确数。

  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或者说只是接近实际的数,这样的数叫做近似数。

  测定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时,由于工具的限制必然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

例如,用直尺量得课桌面的长是1.12米,用秤称出某物体的质量是8.4千克……这里的1.12,8.4等数就是近似数。

  对大的数目进行统计时,一般也都是取近似数。

例如,某城市有65万人,某工厂上半年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58.3%……这里的65万,58.3%等也是近似数。

  计算中也常常遇到近似数。

例如,1÷3≈0.33,≈1.41(“≈”是约等于符号,读作“约等于”)。

这里的0.33,1.41也是近似数。

  这些近似数都是把某一个数截取到一个指定的数位而得到的。

近似数的截取方法,一般有下面三种:

  1.四舍五入法。

这是截取近似数的最常用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按需要截取到指定数位后,如果其余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它舍去;如果其余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显然,四舍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小,五入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大。

  2.进一法。

在截取近似数时,不管其余部分上的数是多少,都向前一位进1。

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例如,一个油桶装油100千克,425千克油需要多少个油桶?

  425÷100=4.25

  就是说,装满4个油桶还余25千克。

余下的油还需要1个油桶,所以商中的0?

25应改为向前一位进1,

  425÷100≈5(桶)

  用进一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是比准确值大。

  3.去尾法。

在截取近似数时,不管其余部分上的数是多少,一概去掉。

这种方法叫做去尾法。

例如:

制一台机器用1?

2吨钢材,现有38吨钢材,可以制造多少台机器?

  38÷1.2=31.6…

  就是说,制造31台还余下0?

8吨。

余下的钢材不够制造一台机器,所以商中的0?

6应去掉,

  38÷1.2≈31(台)

  用去尾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值小。

  这三种截取近似数的方法,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我们都采用四舍五入法。

  2.误差、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截取近似数,它与准确值之间总要相差一个数,这个差数可以反映出近似数的精确程度。

如果近似数比准确值小,就叫做不足近似值;如果近似数比准确值大,就叫做过剩近似值。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需要知道近似数与准确值相差多少,而不必过问近似数比准确值小还是大。

也就是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近似数a与准确数A的差的绝对值。

我们把它叫做近似数的误差,用Δ(Δ是希腊字母,读作“德耳塔”。

)表示。

  Δ=|a-A|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量的准确值是得不到的。

因而近似数的误差也常常无法求出。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近似数的误差不会超过多少。

例如,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钢尺来度量工件的长度,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误差不超过1毫米。

  近似数的误差不超过某个数,我们就说它的精确度是多少,或者说精确到多少。

上面举的例子用钢尺测量工件的精确度是1毫米,也可以说成精确到1毫米。

  又如,近似数3.14,不管它是用什么方法截取的,它的误差一定不会超过0.01,因而它的精确度是0.01,也可以说精确到0.01。

  根据上面讲的我们可以知道:

近似数4.3的精确度是0.1,近似数4.30的精确度是0.01,可见近似数4.3与4.30的精确度是不同的。

因此,在近似数中,小数末尾不能随意添上或去掉“0”。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右边截得的最后一个数字止,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近似数4.3有两个有效数字:

4,3;近似数4.30有三个有效数字:

4,3,0。

  当一个近似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它的精确度并不是一目了然的。

例如,近似数9400,如果它精确到100,就只有两个有效数字:

9,4;如果它精确到10,就有三个有效数字:

9,4,0;如果它精确到1,就有四个有效数字:

9,4,0,0。

为了区别它们,可以分别写成9.4×103、9.40×103、9.400×103。

一般地,写成a×10n(1≤a<10,n是整数)的形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a的有效数字来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5页(例1至例4)练习十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答:

(1)0.3里面有()个1/10;0.30里面有()1/100;

  

(2)1分米=()厘米=()毫米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

  0.5米○0.6米0.4米○0.2米

  0.21元○0.09元0.5元○0.38元

  二、学习新课

  1、谈话设疑(出示投影)

  师:

我们在商店里经常看到商品的标价。

比如(指投影)这副手套2.50元(板书:

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板书:

3.00元)谁能说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后师板书:

2.50元、3元)

  师:

那么2.50元与2.5元、3.00元与3元是否一样呢?

  (片刻)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小数的性质

  2、自学例题

  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出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

  

(1)从书上直尺图可看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师板书: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如何把这三个单名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学生回答师板书:

0.1米=0.10米=0.100米)

  (3)从左往右观察三个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

  (生述师板书:

小数末尾的“0”添上了一个或2个)

  (学生自学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得出答案)

  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自学后提问:

  

(1)0.30和0.3在正方形里所占的面积大小怎样?

(相等)

  

(2)面积相等说明两个小数的大小怎样?

(也相等)

  (3)为什么相等?

(0.30是30个1/100,也就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它们大小相等)

  (板书:

0.30=0.3)

  讨论:

从上面两个例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发言后,概括归纳出:

  (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质疑问难

  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和有疑难的问题。

由其他学生给予帮助解决,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三、强化巩固

  师: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一个数“化简”或“改写。

  1、尝试应用

  学生自学P65例3、例4,并完成例题中的作业,集体讲评订正。

  2、独立练习

  [做一做]

(1)化简下面的小数。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在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四、深化提高

  1、新旧综合

  以“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用两位小数表示。

  4元3角7角2元6分

  2、辩析判断

  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0.8和0.8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

()

  ②3.08和3.80计数单位相同,大小不同。

()

  ③小数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

()

  ④小数后面的“0”去掉,小数大小不变。

()

  3、综合思考

  用0、4、0、6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①两个0都不能去掉;②只能去掉一个0;③两个0都能去掉。

  五、全课总结

  提问:

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延伸

  课本P67练习十三第1~6题

  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1分米=10厘米=100毫米2.50元=2.5元

  0.1米=0.10米=0.100米3.00元=3元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5页(例1至例4)练习十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答:

(1)0.3里面有()个1/10;0.30里面有()1/100;

  

(2)1分米=()厘米=()毫米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

  0.5米○0.6米0.4米○0.2米

  0.21元○0.09元0.5元○0.38元

  二、学习新课

  1、谈话设疑(出示投影)

  师:

我们在商店里经常看到商品的标价。

比如(指投影)这副手套2.50元(板书:

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板书:

3.00元)谁能说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后师板书:

2.50元、3元)

  师:

那么2.50元与2.5元、3.00元与3元是否一样呢?

  (片刻)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小数的性质

  2、自学例题

  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出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

  

(1)从书上直尺图可看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师板书: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如何把这三个单名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学生回答师板书:

0.1米=0.10米=0.100米)

  (3)从左往右观察三个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

  (生述师板书:

小数末尾的“0”添上了一个或2个)

  (学生自学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得出答案)

  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自学后提问:

  

(1)0.30和0.3在正方形里所占的面积大小怎样?

(相等)

  

(2)面积相等说明两个小数的大小怎样?

(也相等)

  (3)为什么相等?

(0.30是30个1/100,也就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它们大小相等)

  (板书:

0.30=0.3)

  讨论:

从上面两个例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发言后,概括归纳出:

  (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质疑问难

  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和有疑难的问题。

由其他学生给予帮助解决,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三、强化巩固

  师: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一个数“化简”或“改写。

  1、尝试应用

  学生自学P65例3、例4,并完成例题中的作业,集体讲评订正。

  2、独立练习

  [做一做]

(1)化简下面的小数。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在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四、深化提高

  1、新旧综合

  以“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用两位小数表示。

  4元3角7角2元6分

  2、辩析判断

  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0.8和0.8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

()

  ②3.08和3.80计数单位相同,大小不同。

()

  ③小数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

()

  ④小数后面的“0”去掉,小数大小不变。

()

  3、综合思考

  用0、4、0、6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①两个0都不能去掉;②只能去掉一个0;③两个0都能去掉。

  五、全课总结

  提问:

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延伸

  课本P67练习十三第1~6题

  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1分米=10厘米=100毫米2.50元=2.5元

  0.1米=0.10米=0.100米3.00元=3元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己发现解决问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

  1、师导引: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每四人一组,先讨论谁记得资料最切合实际,找有代表性的请来汇报一下?

  生:

2.00元,师:

是多少钱呢?

生:

2元。

  生:

3.50元。

师:

是多少钱?

生:

3元5角

  师:

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

为什么?

  师:

通过展示上面的资料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学生问: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

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教师导引学生合作探究。

  1、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

1、10、100,提问:

这三个数相等吗?

(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内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

板书写成: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三个数量相等)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

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

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有学生概括提炼,体现归律有学生去探索发现)

  生:

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探索新知,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

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

  2、师:

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讨论结束学生汇报。

  3、生1:

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

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

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

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

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

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

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

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

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

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

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

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

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四、课堂反馈

  1、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2、知识延伸拓展。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

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

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互助组内议论后答出。

  提醒:

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五、作业自助餐:

(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化简下面各小数:

 

  2、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棒冰每支5角

  四个圈每支1元5角

  伊利盒每个2元5角

  3、选择题。

(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

  要求学生回答:

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4、判断题。

(打“√”,错的打“×”)

  

(1)0.080=0.8()

  

(2)4.01=4.100()

  (3)6角=0.60元()

  (4)30=30.00()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5、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

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6、

(1)改写。

  原数0.77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

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7、做游戏。

  

(1)智力游戏。

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

(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

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3050350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六、课堂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汇报到小组长,自己讨论解决。

再一节我们在共同探讨。

  教学目标设计:

  1.能够正确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

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

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的大小不变,以及“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车票,公园票,商品的价钱等。

  学生4人一组,每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线段图、数位顺序表、白纸、水彩笔、习题纸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提问复习。

  出示:

0.2和0.20看到这个小数你都会想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数位,小数的分类以及两个数的关系等知识。

)在这节课的导入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到“0.2和0.20你会想到什么”引入,既复习了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小数的分类,数位……旧知识,同时发现问题“0.2和0.20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谈话引入:

  同学们想到的真多!

有的想到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小数的分类等等。

还有的想到了这两个小数的关系0.2=0.20。

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刚才有的同学说这两个小数的计数单位不同,那它们的大小是相等还是不相等呢?

这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今天请你们当一次小小数学家通过探究、实践揭开谜底。

  复习旧知,从学生的猜想中引出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小组合作探究:

  师:

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用手中的学习材料,也可以动脑筋,想办法去证明。

我们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如果有时间,你们组还可以再证明这样一组或几组小数。

小组交流研究方法,然后全班汇报。

  (学生动手探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0.2和0.20的关系”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讨论反馈,发现规律。

  师:

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证明的?

结果是什么?

(教师板书)

  生1:

我们组证明的小数是0.2和0.20,我们将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用阴影分别表示其中的2份和20份,我们发现阴影部分相等,所以0.2=0.20。

  生2:

我们组将两个同样大的长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用阴影分别表示其中的4份和40份,我们发现阴影部分大小相等,所以证明0.4=0.40。

  生3:

我们组用两条同样长的线段,其中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8份就是0.8,另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80份就是0.80,我们发现0.8和0.80表示的线段的长短相等,所以0.8=0.80

  生4:

我们组证明的小数也是0.8和0.80,我们将这两个小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8都在十分位上,表示8个十分之一,0表示0个百分之一,所以证明0.8=0.80。

  生5:

我们组用假设的方法可以证明2.5=2.50,2.5可以看成2.5元也就是2元5角,2.50元就是2元50分也就是2元5角,所以2.5=2.50

  生6:

我们组用文字的形式可以说明0.5=0.50,0.5表示十分之五,也就是有5个十分之一,0.50表示百分之五十,有50个百分之一,50个百分之一就是5个十分之一,所以0.5=0.50。

……

  3.加强感知,揭示规律。

  师: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0.2=0.20……那老师呢也想请电脑朋友帮忙验证一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课件演示:

将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2份写成小数就是0.2,另一个正方形取其中的20份就是0.2,将它们移动,重合比较;将两条同样长的线段也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2份写成小数就是0.2,另一条线段取其中的20份就是0.20,将它们移动,重合比较,阴影部分相等,说明0.2和0.20相等。

)通过电脑演示将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进行移动,加以观察,渗透移动重合的学习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让学生享受成功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引导发现,概括规律。

  

(1)师:

观察每组的两个小数,你会有什么发现吗?

把你的想法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师: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操作验证,认真思考,实际上你们发现了小数的性质。

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板书:

小数的性质

  (4)看书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师:

通过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