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372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docx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

2004\2005\200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考研)包括艺术概论

       200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

一解释(任选5题,每题8分共40分)

1"元四家"    2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     3齐白石        4 威尼斯画派     

 5杜尚      6石涛                 7印象主义         8米开朗基罗

二简答(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征

2立体主义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3简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任选1题60分)

1论敦煌石窟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成就

2论隋唐五代山水画的分格演变

2005艺术概论(任选同上考试时间三小时满分150)

一解释

灵感       抽象            

风格       康德

意境        朱光潜

象征       悲剧 

二简答

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2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3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的本质区别

三论述

1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关系

2艺术批评的性质及作用

2005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选5) 

1清初四王 2赵之谦  3林风眠  4谢赫"六法论"

5抽象表现主义  6罗马试建筑   7拉斐尔前派  8哥雅

二简答选2

1. 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2   唐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及特征

3赵孟頫的绘画特色   

三论述题选1

1试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及作品特征

2论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2006年(艺术概论和中外美术史)

一释意

1意蕴2形象思维 3文人画 4罗兰.巴特 5以形写神 6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7亨利.摩尔  8野兽派  9巴洛客  10新艺术运动 11南桃北柳 12永乐宫壁画

二简答

1简述唐代仕女画的特征

2简述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和特点 

三论述论视觉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系

一、填空:

(每空2分,共20分)

(1)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

另一幅是_________。

(2)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

_________;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样式的创造者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____;《挥扇仕女图》的作者是________。

(5)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分别创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人称“黄家富贵,_________。

(6)“元四家”是指:

黄公望、吴镇、________和王蒙。

(7)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

八大、_______髡残、弘仁。

(8)明清时期,全面形成了三个最大的年画中心,它们是:

天津的_______;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涨县的杨家埠。

二、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

(1)“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

a龙山文化b仰韶文化c马家窑文化d红山文化

(2)霍去病墓石雕时代是:

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

(3)北朝的著名画家有:

a杨子华b张僧繇c曹仲达d陆探微

(4)龙门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有:

a宾阳洞b古阳洞c莲花洞d石窟寺洞

(5)隋唐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家有:

a李思训b李昭道c展子虔d王维

(6)《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为:

a南唐画家b西蜀画家c北宋画家d唐代画家

(7)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的:

a太原b芮城c稷山d永济

(8)明代后期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

a陈洪绶b崔子忠c陈淳d徐渭

(9)属于“海派”的画家有:

a任伯军b赵之谦c虚谷d吴昌硕

(10)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口号的是: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蔡元培

三、解释:

(每题5分,共10分—

1《步辇图》

2“吴门四家”

中外美术史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__________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2.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___________流域。

3.秦汉时期的美术,从历史纪年来划分,应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___________年。

4.我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时期建于洛阳的____________。

5.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___________年。

6.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___________。

7.魏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其最具代表的作品当数作于永和九年的___________。

8.唐代宗教美术的一个显著变化,便是其现实性因素的增多,这种倾向也被称为___________化。

9.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营造的___________陵,开创了“因山为陵”的先例。

10.《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南唐画家___________。

11.宋代风俗画家中以善画婴戏而著称的是___________,其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等。

12.宋代山水画家___________所绘《千里江山图》,堪称青绿山水之典范。

13.元代学米氏云山而自成一家的少数民族画家___________。

14.南宋缂丝名家有定州沈子蕃、松江___________等。

15.清初,江西画家___________开创了江西派。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于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物画“墨骨”画法,由()所创。

A.宋代李公麟B.明代李公麟C.宋代曾鲸D.明代曾鲸

2.元代永乐宫的壁画,其规模宏伟壮丽为世所罕见。

永乐宫地处我国()。

A.山东省B.山西省C.河北省 D.河南省

3.我国近代最早建立图画手工科的是()。

A.两江师范学堂B.中西美术学校C.上海图画美术院D.中华美术学校

4.明代刺绣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

A.苏绣B.湘绣C.顾绣D.蜀绣

5.五台山佛光寺正殿,是()重要的建筑实物。

A.汉代B.北魏C.唐代 D.宋代

6.莫高窟至今尚存()洞窟。

A.292个B.392个C.492个D.592个

7.唐代以画马而著名的画家有()。

A.阎立本B.尉迟乙僧C.韩滉D.韩干

8.从绘画题材来看,《清明上河图》应属于()。

A.风俗画B.历史故事画C.山水画D.人物画

9.吴门画家中,由职业工匠出身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是()。

A.沈周B.文征明C.唐寅D.仇英

10.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发现于()。

A.1954年B.1964年C.1974年D.1984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在青铜器发展不同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画像石?

什么是画像砖?

它们主要表现了哪些题材内容?

3.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4.“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

他们在艺术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5.“青藤白阳”是指哪两位画家?

他们对我国花鸟画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宋代院体画和士夫画有什么不同?

请分析士夫画的艺术主张及创作特色。

2.请分析八大、石涛的创作及其艺术特点。

一、简答:

1、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取得安定北方边塞的决定性胜利。

汉武帝对霍去病极为赏识,晋封为骠骑将军、冠军侯,可惜24岁英年便早早去世。

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并“为冢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

霍去病墓石雕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鱼、蟾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石雕置于墓前外,其他石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冢周围。

马踏匈奴石雕为主体性雕像,以硕大的花冈岩雕出一匹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战马矫健轩昂,庄重沉稳,踏在马下仰面朝天的匈奴侵略者手握弓箭作挣扎欲起之势。

整个雕塑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浑然一体,突出大的体面,加强了整体感和大型圆雕的雕塑感。

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历史功绩,用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其他石雕原可能散置于墓冢区域周围,还有一些石块散乱立于家上。

跃马后腿曲蹲,前肢作一跃而起之状,予人以紧张激奋的印象;卧马虽暂作休息,仍昂首注视前方的动静,并未放松警觉;伏虎爬卧于地上,通过正在咀嚼的嘴部、锐利的眼神和稍稍耸起的肩部,仍使人感其雄健凶猛。

这些石雕皆巧妙地运用了原来天然岩石的外形,“相石取形”,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很好地抓住对象的神貌特征加以表现。

野猪、鱼、蟾等石雕更在巨石上略加雕凿便神态迥出,予人以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回味。

霍去病墓石雕和散置在墓冢的巨石共同烘托出祁连山的意境,将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

霍去病墓石雕群作品是中国古代雕塑接收外来艺术、明显接收中亚和西亚艺术加以融会贯通的结果。

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尚见生拙的弱点,发扬气势雄浑优势和内在力量处理的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六法”的内容是什么?

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

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

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

《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

《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

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

“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

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称赞“观察详审”,“人马分数,毫厘不失”,批评“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倾向;重视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赞许作品能“颇得壮气”,“颇得神气”,“极妙参神”;对只停留在外表琐碎“精谨”的描绘而“乏于生气”表示不满;反对“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的保守作风,认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只有“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古则今”,“动笔新奇”,才能“有过往哲”,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画品》在写作上夹叙夹议,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以后中国美术历史及评论研究颇多沿此轨迹进行写作,出现了不少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3、唐代有哪些具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

按照不同历史阶段试作简要论述。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发展最繁盛的时期,出现了像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杰出的画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阎立本的绘画代表初唐美术达到的新水平。

文献记载阎立本在太宗即位前的武德九年(公元62年),曾图写《秦府十八学士图》,歌颂李世民任秦王时能礼贤下士;唐太宗即位后,他又多次为太宗画像、描绘重大历史事件。

依照汉代绘制《麒麟阁功臣图》和《云台二十八将》的传统。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阎立本受命在凌烟阁图绘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像,唐太宗亲自为赞,是为著名的《凌烟阁功臣图》。

高宗时他又画《永徽朝臣图》。

影响最大的人物画家当推后世称为“画圣”的吴道子。

吴道子的绘画创作风格技巧具有突出的创造。

画家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绘画简括的笔墨技巧,运用线描的技巧达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中年以后创造了遒劲奔放变化丰富的“莼菜条”,表现物像“高侧深斜,卷格飘带之势”,取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人称“吴带当风”。

为了强调笔墨线条的特殊功能,适当地压缩色彩在画面上的比重,往往“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创造出突破南北朝以来铁线描施重彩雅致缜丽的风格,展现雄浑奔放墨彩兼备的新画风。

吴道子立足中国传统绘画、融合外来作风的线、墨、色结合的新风,正是唐代艺术“以我为主”、“融汇中外”的气度的具体表现。

吴道子还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是为后世白描画之先声。

吴道子为历代画工所崇奉,粉本传流,影响后世。

吴道子成为画塑工匠的行业神。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反映贵族生活的风俗画在南北朝时代已经出现,唐代描绘仕女生活情态的绘画创作更加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代表人物有张萱和周 。

张萱、周 画人物端庄丰厚,表现出唐代贵族社会的审美趣味。

张萱活动于盛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擅画妇女婴儿。

据载他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描写环境“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说明他对赋色和补景都很注意。

现存的几件作品虽然是后代摹本,描绘盛唐时期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态反映出张萱绘画的面貌,画卷充满了欢乐情绪,展现出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捣练图》(宋徽宗赵 摹)画贵族妇女捣练缝衣。

画家没有停留在劳动程序的单纯图解上,而是抓住劳动中流露情绪的细节动作,突出贵族妇女消遣性劳动的愉快情态。

画中的妇女身姿端庄丰厚,色彩柔和鲜艳,捣练的用力、熨练的细心、缝衣的聚精会神的特点都刻画生动感人。

《虢国夫人游春图》有宋代摹本流传,描绘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和眷属们的郊游行列。

作品整幅不画背景,着力刻画人物从容欢快情绪,装备华丽鞍鞯的骏马踏着轻快的碎步,从骑前导,整个出行队伍装饰得花团锦簇,使人联想到春光明媚的季节,突出了杨家姊妹的奢华骄纵。

作品以唐代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反映了当时贵族审美趣味成为社会审美的主要取向。

周昉出身贵族,活跃于唐代后期代。

他擅画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尤擅画仕女。

周 仕女画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张萱的画风,画仕女具有“衣纹劲简,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

画家生活的时代已没有开元时期的盛况,他对上层社会生活较多了解,笔下的贵族妇女已由张萱作品中的欢快享乐人物形象转向精神苦闷空虚,反映生活的深度也较张萱进了一步,反映唐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

《挥扇仕女图》通过一组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的闲散生活描写揭示她们的精神状态:

衣着华丽的贵妃懒散无力地怔怔出神,年长的宫女无心刺绣,树下闲谈的妇女也面带愁容,反映幽禁宫廷里的妇女寂寞无聊的精神状态,寄予了画家对她们遭遇的同情。

现藏辽宁博物馆传为周昉作《簪花仕女图》描绘服饰华丽的贵妇人在庭院闲步赏花、斗狗的休闲状态。

画中人物从容悠散但表情平静冷漠。

画家用简劲的线描、艳丽的设色成功地表现了肌肤的丰腴和纱衣透体的复杂效果,工笔重彩的绘画技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4、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及其影响。

董其昌(公元1555-1637年)是明代晚期的官僚文人,书、画造诣精深,且长于书画鉴赏。

他擅画山水,曾临摹不少古人作品,集诸家之长,主要以董源、巨然、米氏父子和黄公望、倪瓒为宗,运以己意,追求秀雅蕴藉的笔墨效果与趣味。

他把绘画中的笔墨审美地位提到极高的程度,谓:

“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在当时文人士大夫禅悦之风的影响下,董其昌倡导山水画“南北宗”的理论。

他认为唐代以后如同禅宗的发展一样,绘画发展也出现了“南北宗”两个不同体系: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传为宋之赵干、伯驹、伯 以至马、夏等;南宗则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亦如六祖之后,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这种看法亦见于他先后的莫是龙等人的画论当中,可能是互相影响所致。

董其昌地位和声望显赫,成为明末画坛的盟主,有不少追随者,形成称为“松江派”的文人画派。

文人画家自我标榜,形成一种风气。

佛教的禅宗传到唐代出现南北两个宗派,南宗六祖慧能主张顿悟,北宗神秀讲究渐修。

董其昌等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乐”、“以画为寄”,创作强调文人的修养而贬低造型功力,强调笔墨情趣而忽视丘壑景物的创造,标榜“士气”,排斥“作家气”。

他将水墨渲淡的文人画称作南宗,而将青绿勾斫画法称为北宗,抬高士大夫文人画而贬低职业画家的创作。

类似观点在他另一些论画著作中也有涉及: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又远接衣钵。

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一派,非吾曹所当学也。

”明代文人门户宗派风气炽盛,董其昌的这种分宗别派的作法,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作用,出于文人的偏见,他对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大力鼓吹,对职业画家、宫廷画家以及民间绘画的贬斥却显而易见。

二、论述:

1、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绘

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熙是北宋宫廷画院的重要成员。

熙宁元丰之际是他山水画创作最活跃的时期。

他的山水画有熟练的技巧和深厚的文艺修养,善画大幅作品,具有创造性,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追求和表现不同地区的山水特点和季节气候的细致变化,真实、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山水画中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

《早春图》是郭熙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成功地画出了严冬刚刚过去,大地复苏的微妙变化:

土地转暖,旭日初升,阳光照射在晨雾迷漫的山谷间,溪水在山间奔流,河流解冻,点缀渡船、渔夫和行旅的活动。

画中充满生机。

画家以多层次的墨色和圆润的卷云皴画出雾气升腾、阳光浮动曲折境蜒的山势,形象地表现出北方山野的初春景色。

作品章法严谨,生动自然,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景,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点缀,却已鲜明地传达出春临大地的信息。

郭熙的绘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集》一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郭熙关于山水画艺术的见解。

《林泉高致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

文中不仅阐述了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

“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画家应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经过反复酝酿以造成富有理想和情趣的意境。

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诗歌摘句,有助于画家从中受到启示,产生意境新奇的构思。

郭熙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只有“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才能克服作品中的诸种毛病。

他对山水画的取景与结构、细部与整体之间的关联,笔墨与色彩的运用等方面也都有具体论述。

对山水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和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论述,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郭熙的绘画创作和理论主张显示宋代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尤其是他重视意境的创造更影响了后来山水画的发展。

 

3、结合“南宋四家”的创作评述南宋山水画艺术的发展。

南宋宫廷画院集中了部分南来的宣和画院旧人和江南地区的著名画家,集纳了当时的名家巨匠,保持繁盛不衰的局面。

南宋山水画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代表画家是称为“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位于南宋四家之冠的李唐,是继承北宋绘画成就又开创南宋新画风的关键人物,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李唐是北宋末年的宫廷画家,现存李唐的山水画《万壑松风图》是北宋末年的作品。

画家南来虽已年迈,艺术上仍精进不已。

江南秀美的山川是色形貌和情调与北方山水有着明显的差异,也促使他在技法上大胆探索和创新。

他的笔墨变得更为精练,章法打破了北宋山水画表现重峦叠峰的全景式构图,塑造出优美动人的局部景观,《江山小景图卷》显示出他在山水画方面的新突破。

此图横卷下部画出逶迤不断的山峦,山上松林丛竹杂水丰茂,并有瀑布流泉、楼台宫观,峰峦只绘出山腰以上部分而不见坡脚,画卷上部留出

空白以表现大江横陈,水天一色,景物更加空阔,这种巧妙利用空白和截取局部景色的构图手法,寓示着南宋山水画新风出现。

《清溪渔隐图卷》寓示李唐晚期山水画艺术的一大飞跃,此图成功地画出江南水乡的一角,浓荫密树,潺潺溪水,茅棚水磨,水浪钓者,鲜明地表现出平凡而富有诗意的景色,创造出崭新的山水风貌。

画卷中树不见梢,坡石不见脚,采取截景式构图,坡石的体面以大笔侧锋扫出,兼皴带染,水墨淋漓,用笔豪迈自然,突破北宋山水画的格局。

画家刘松年承继李唐山水画艺术的作风,他的山水画多表现江南风景,特别是西湖园林的优美景色,穿插文人、贵族的闲适生活,适应当时社会的审美要求。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四景山水图》画出西湖贵族庭园别墅的四时景色,是他传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

作品以精工的笔墨,分别画出了湖山的幽情美趣:

春踏青,桃柳争妍山峦叠翠;夏乘凉,水阁临湖绿柳荷风;秋看山,虚堂广厦高爽宜人;冬赏雪,苍松劲秀大地银装,具有诗一般地意境。

刘松年擅长处理穿插在山水间的点景人物,虽小而神气精妙。

在刻画西湖优美风韵的同时,鲜明地描绘了贵族土大夫的闲情逸致。

画中的楼阁台谢等人工建筑与天然的山水景物巧妙结合,画面留出相当的空白表现远水遥山,虚实对比,既扩展了画面空间,又起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剪裁洗练和重视形象的加工创造,是山水画艺术发展和表现手段日趋丰富的体现。

马远、夏圭的山水画代表了南宋时期的新风貌。

马远出身绘画世家,秉承家学,山水、人物、花鸟创作都具有很高水平,在画院中颇受宠遇。

夏圭与马远同时而略晚。

他与马远并都是享有盛名的山水画巨匠。

马、夏的绘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山水中的诗情与感人力量,着意形象的加工提炼,注重章法剪裁和经营,作品更加简洁完整,主题更为明确突出。

他们画山水为“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马远善把山水与人物、花鸟巧妙结合,夏圭则增长将秀丽的江南山水铺舒为长卷,章法仍保持简洁突出的特色。

他们的构思

能力较强,有的只写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却能收到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

马远运用笔墨效法变细密为粗扩,以表现山石的方硬陡峭,水墨淋漓,大笔皴擦,粗护有力,是典型的大斧劈皴。

夏圭爱用秃笔,水墨皴染若不经意而出,更为荒率苍老,人称之为“拖泥带水皴”。

他们所画江南山石,多突出明秀清奇的面貌,笔墨个性也是从表现江浙一带山水特色而发展创造。

马远《踏歌图》画山间的田垄小道上四个老农踏歌庆丰年的景色,梅花盛开,流水潺潺,老农手舞足蹈,画出“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升平景象。

画中山峰奇峭,梅干斜倚,体现出马远的置景和用笔特色。

《水图》12幅则细致精确地描绘不同状态下江河湖海的水势,显示了画家提炼艺术形象的高度技巧。

夏圭的笔墨较马远更为简率,然而意趣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