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338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备课组修改意见

教学

内容

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教材46页和47页的内容、练习六的1—3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用两位数乘一位数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三、自学提纲

1、口算

10×5=50×30=8×20=21×3=32×4=15×2=

2、口算21×3和32×4时你是怎样算的?

3、填空

(1)、计算31×3时,先算()×()=(),再算()×()=(),

最后算()+()=()。

(2)、计算8×30时,先算()×()=(),再算()×()=(),最后算()+()=()。

4、通过例1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速度吗?

 

四、导学过程

 

四、达标检测题

1、我会填。

(1)、160×5=()

想:

()×()=()

()×()=()

()+()=()

也可以这样想:

16×5=()所以160×5=()

2、我会算

25×6=110×8=130×5=4×21=240×9=130×4=

3、我会连

150×5180×2120×8180×4160×3

(960)(720)(750)(480)(360)

120×4160×6120×3120×6250×3

4、我会判

(1)、两个因数的积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因数。

()

(2)、250×4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

()

(3)、两个因数的积一定是三位数。

()

5、我会算

(1)、玩具厂每天生产130个玩具,一星期(7天)一共生产多少个玩具?

(2)、一幅挂画的价格是120元,如果买3送1,小明的妈妈买4幅挂画要花多少钱?

 

六、达标检测结果评价

七、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年月日检查人签名: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备课组修改意见

教学

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

教材49页例1和练习七的1—4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顺序,

难点:

掌握积的定位。

三、自学提纲

1、口算

23×3=23×30=180×3=16×42=260×4=

2、估一估145×12的积大约是多少?

3、尝试练习

134×12=425×36=176×47=326×82=

4、结合尝试题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1)、第一步先算什么?

(2)、第二步再算什么?

(3)、最后再算什么?

 

 

四、导学过程

 

五、达标检测题

1、我会算列竖式计算

334×23=244×46=634×25=37×128=

2、我会连。

315×295254

27×1453915

142×375810

415×144464

36×1249135

3、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

15×24○14×2545×18○52×11

127×17○172×7143×12○129×4

1000○125×12141×22○1812

308×35○245×14325×48○242×36

4、我会解答

(1)、《幼儿画报》全年定价227元,幼儿园小朋友一共定了31份,小朋友订阅杂志一共用了多少钱?

(2)、一个计算器12元,买123个一共要用多少钱?

 

六、达标检测结果评价

七、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年月日检查人签名: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备课组修改意见

教学

内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材53页例2和练习八的1—4题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乘法,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

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三、自学提纲

1、口算

12×10=8×13=23×10=24×20=17×8=6×50=

2、观察6×50和24×20这两道题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尝试口算160×30=(),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计算

150×20=106×30=18×50=160×60=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分组讨论)

5、口算160×20可以这样想:

()×2=(),因为因数末尾一共有()个0,所以要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最后120×20=()

 

四、导学过程

 

五、达标检测题

1、我会填

(1)、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把()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写几个()。

(2)、一个因数的末尾有两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个0。

(3)、250×40的末尾一共有()个0。

2、我会算

250×23=408×70=320×30=40×350=

2、我会解答

(1)、小明每分钟打字112个,他一个小时可以打多少个字?

(2)、一列火车有21节车厢,如果每节车厢可称坐185个人,这列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

(3)、小叶家到外婆家相距1000千米,小叶乘客车到外婆家,如果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那么10小时后小明能到外婆家吗?

六、达标检测结果评价

七、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年月日检查人签名: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备课组修改意见

教学

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材54页例3及练习八的5—10题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理解“速度×时间”和“走过的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自学提纲

1、口算

(1)5个24是多少?

(2)、30个20是多少?

(3)、4个23是多少?

2、李老师每分钟骑自行车行驶225米是什么?

10分钟是什么?

3、说说你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4、从西村到东村相距2400米,张叔叔每分钟走60米。

(1)、出发10分钟后,他大约在什么位置?

(2)、张叔叔8:

10出发,走完一半路时是什么时间?

5、一辆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6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导学过程

 

六、达标检测题

1、我会填

(1)、东东步行的速度是每分钟65米,可以写作()。

(2)、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90千米,可以写作()。

(3)、一架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800千米,可以写作()。

(4)、一台印刷机每小时能印报纸1200份,可以写作()。

(5)、路程=()×();速度=()÷();时间=()÷()。

2、我会判

(1)、大雁飞行的速度可达500米。

()

(2)、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也可以说成是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分。

()

(3)、小明1分钟走80米,他1小时走多少米?

这是求速度。

()

(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

3、我会解答

(1)、小强骑车到外婆家玩,他每分钟行180米,10分钟后离外婆家还有210

米,小强到外婆家有多少米?

(2)、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7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一列火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几小时可以到达乙地?

六、达标检测结果评价

七、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年月日检查人签名: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备课组修改意见

教学

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58页例4及练习九

一、学习目标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感受数学中发现规律的乐趣,

2、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理解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三、自学提纲

1、口算

6×2=60×2=600×2=20×4=10×4=5×4=

2、观察上面前3道试子,积是怎样变化的?

3、观察上面后3道试子,积又是怎样变化的?

4、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32×50=8×25=4×25=4×50=

5、找规律填空

16×17=272

16×34=()

16×51=()

16×68=()

16×85=()

16×102=()

6、想一想,算一算,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18×2)×(24÷2)=(18÷2)×(24×2)=(18÷9)×(24×9)

 

四、导学过程

 

五、达标检测题

1、我会填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

(2)、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

(3)、一个因数扩大3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4)、两个因数分别是18和6,如果把18扩大6倍,要使积不变,6应该()。

2、我会算

(1)、40×25=1000

40×()=2000()×25=100

40×()=20010×5=()

(2)、12×13=156

12×26=()12×52=()

12×39=()12×65=()

3、我会判

(1)一个数的5倍是130,它的15倍是390。

()

(2)、两个因数都扩大6倍,积就扩大36倍。

()

(3)、因为12×6=72,所以120×60=7200。

()

4、我会解答

(1)、小明到商店买红糖,售货员阿姨说:

“10块糖2元钱”小明有8元钱,能买多少块糖?

(2)、一块长方形花坛长34米,宽13米,扩建后,长扩大6倍,宽扩大3倍。

扩大后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达标检测结果评价

七、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年月日检查人签名: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备课组修改意见

教学

内容

估算

教材60页的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估算,

2、进一步体会要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恰当选择估算方法。

难点:

如何对两个因数的积进行估算。

三、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1、估算

98≈()103≈()95×4≈103×3≈51×5≈63×3≈

2、每个靠垫46元,妈妈要买12个大约要带多少钱合适呢?

3、同学们去春游,如果每人用去49元,104人大约要用多少钱?

4、自学P60中的例5,说说两种估算方法,谁的估算好一些?

为什么?

5、小明一步长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操场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长大约多少米?

6、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21所,全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7、海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行780千米,20天能到吗?

 

四、导学过程

 

五、达标检测题

1、我会填

(1)、一本故事书187页,大约是()页。

(2)、小娟的爸爸每月工资4123元,大约是()元。

(3)、估算103×79,把103看成(),把79看成(),结果大约是()。

2、我会估

234×42≈485×38≈32×297≈190×23≈48×19≈

8、列式计算

(1)、597的31倍,大约是多少?

(2)、73个201大约是多少?

(3)、302乘41,积大约是多少?

4、我会解答

(1)、果园里有苹果树71行,每行303棵,果园里大约有苹果树多少棵?

(2)、希望小学共有32个班,每班43人,希望小学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3)、两地相距1200千米,一列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15小时能到达吗?

 

六、达标检测结果评价

七、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年月日检查人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