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325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

《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 1.docx

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教材边角扫描1

2018届高三生物读背材料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1.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

(P14判断题)

2.盐析过程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发生变性。

(P22与生活联系)

3.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利于染色。

(P26实验)

4.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即贮存遗传信息的物质为核酸。

(P29正文中部)

5.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P32上部正文)

2013年新课标Ⅰ卷中涉及到:

脂肪转化为糖类时,主要增加的元素就是氧。

6.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作用,不具调温作用。

(P32正文中部)

7.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P32下部正文)

8.葡萄糖可以口服和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蔗糖是二糖,细胞无法直接吸收,而且血浆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而消化道中有分解蔗糖的相关酶。

(P33拓展题)

9.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

(P35左下角图)

10.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相对分子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

(P37本章小结)

11.种子晒干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干种子高温烘烤出的水珠来源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破坏后的种子不能萌发。

(P38知识迁移)

以植物种子为素材揭秘高考命题思维

1.实验材料

植物种子都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不同植物种子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量是不同的。

发芽的谷物种子——鉴别还原性糖;花生种子——鉴别脂肪;大豆种子——鉴别蛋白质;小麦种子——鉴别淀粉。

2.有机物种类的变化

(1)种子形成过程中:

可溶性糖→淀粉;非蛋白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等。

(2)种子萌发过程中:

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甘油。

3.种子的贮存与萌发

(1)贮存:

低氧——抑制有氧呼吸;低温——降低酶活性;干燥——降低自由水的含量,从而抑制了种子的呼吸。

(2)萌发:

适宜的O2、温度、水分则促进种子的呼吸,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4.种子萌发耗氧量

油料作物种子含脂肪多,脂肪含氢相对多,有氧呼吸脱下来的[H]消耗O2多,所以同样质量的油料作物种子和非油料作物种子相比,前者耗氧多。

5.激素变化

种子形成时,脱落酸增加,赤霉素、生长素逐渐减少;种子萌发时,脱落酸下降,赤霉素、生长素逐渐增加。

6.无子果实

(1)无子番茄:

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子房,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2)无子西瓜: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属于染色体变异。

7.鉴定种子发芽率

将一定数量的干种子放在红墨水中,一昼夜后,洗去种子上面的浮色,切开种子观察胚乳的颜色。

死种子的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大分子的红色染料将进入细胞,将胚乳染成红色,而活种子的细胞膜仍具有选择透过性,胚乳呈白色,从而计算出种子发芽率。

8.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人工种皮(透气性强)+胚状体(或丛芽或定芽或不定芽)+人工胚乳,属无性繁殖。

专题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1.

(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P41中部正文)

(2)细胞癌变过程中,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质。

(P41小字)

2.台盼蓝染色鉴定活细胞,只有死细胞会染成蓝色,主要是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

(P43拓展题)

3.内质网除了用于蛋白质的加工,还是脂质的合成车间。

(P45)

4.

(1)硅肺:

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但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细胞死亡。

(P46相关信息)

(2)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P46正文)

5.内质网膜可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

(各种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和协调配合。

)(P49图3-9)

6.将磷脂制成很小的小球,让这些小球包裹着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和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即胞吞)(P49相关信息)

7.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P55下部正文)

8.

(1)鲜肉立即做熟,肉会很老,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反而鲜嫩,主要与细胞内的溶酶体提前把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有关。

(P58知识迁移)

(2)用显微镜观察无色且未染色的细胞,应该把视野调暗些,可换成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

(P58技能应用)

(3)最原始的地球生命是单细胞生物,形成单细胞重要的一步是要形成细胞膜,根据原核与真核的区别,可猜测细胞内的膜可能是由细胞膜演化而来的。

(P58思维拓展)

9.

(1)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有C、H、O、N、P。

(P66右上角图)

(2)在细胞膜的外表,有糖蛋白(叫糖被),消化道和呼吸道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蛋白常作受体蛋白,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

(P68下部小字)

10.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

(P61中部正文)

11.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而癌细胞糖蛋白较少,黏度小易转移。

(P68正文小文字)

12.通道蛋白具有特异性,属于协助扩散。

(P74科学前沿)

以动物红细胞和膜蛋白为素材揭秘高考命题思维

热考1动物的红细胞

(1)实验材料

①蛙的红细胞可用来观察细胞的无丝分裂;②鸡的红细胞可用来进行DNA的粗提取及鉴定;

③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可用来进行细胞膜的制备。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①结构:

无细胞核,无细胞器,属于特殊分化的真核细胞。

②生理:

吸收葡萄糖——协助扩散;

呼吸方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③功能:

主要运输O2。

④与内环境稳定的联系:

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常年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⑤与变异的联系: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热考2膜蛋白

(1)通道蛋白:

如K+通道蛋白、Na+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协助扩散。

(2)载体蛋白:

如葡萄糖载体蛋白、Na—K泵——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3)糖蛋白:

糖蛋白可以构成细胞受体结构。

受体存在部位 体、识别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受体②细胞内,如性激素受体

特点:

特异性。

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作用:

接受信号分子刺激,进行信息交流。

(4)酶:

如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光反应的酶等。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Ⅱ)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4.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6.动物的受精过程(Ⅱ)7.细胞的分化(Ⅱ)8.细胞的全能性(Ⅱ)9.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1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1.生物体的生长既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P110正文上部)

2.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入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注意:

运输效率不是单位时间的扩散深度)。

(P111实验)

3.单细胞动物较大,细胞出现多核,有利于控制细胞;细胞内出现伸缩泡,有利于增大细胞的膜表面积,有利于物质交换。

(P114技能训练)

4.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有DNA的复制。

(P114正文)

5.植物根尖分生区在显微镜下的特点: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由于取材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一般都在连续分裂,分裂是随机而不同步的,所以可以通过统计各时期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要注意取多个样本再取平均值),来估计各个时期占整个周期的比例。

(P116实验)

6.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这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未分化的细胞全能性更高。

(P119正文中部)

7.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越是衰老的细胞一般越不能再分裂。

(P121中部正文)

8.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

(P122小文字部分)

9.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累积,因此老年人的患癌率较高。

(P126小字)

10.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交叉互换后,一个精(卵)原细胞可产生4种子细胞。

(P20图2-6)

11.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半数的染色体。

但从双亲中继承DNA的数量是不相等的。

(P25想象空间)

以癌细胞和干细胞为素材揭秘高考命题思维

热考1癌细胞

(1)与细胞结构的联系:

核糖体数量相对多,膜上的糖蛋白少,易转移。

(2)与细胞的生理联系:

癌细胞是一种异常分化的体细胞,细胞周期变短,基因表达旺盛,进行有氧呼吸。

(3)与免疫的联系

人体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时,癌细胞即作为抗原,体内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攻击癌细胞,属于细胞免疫。

(4)与变异的联系

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即包含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在内的5~6个基因同时突变时,才产生癌细胞。

环境致癌因子是外因,提高了细胞的癌变率。

(5)与选修3的联系:

①“生物导弹”;②动物细胞培养。

热考2干细胞

(1)进行有丝分裂,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2)自身属于分化的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受精卵→桑椹胚时期的细胞未分化,属于全能细胞。

(3)骨髓内的干细胞T淋巴细胞(胸腺内)B淋巴细胞(骨髓内)

(4)胚胎干细胞

①具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发育的全能性。

②胚胎干细胞的分离途径:

一是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培养,二是从胎儿的原始生殖腺细胞中分离培养。

专题四细胞内的酶与ATP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1.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H2O2分解,但它们并未供给H2O2能量,而是降低了H2O2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P80正文上部)

2.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又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

(P83右边学科交叉)

3.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原因:

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酸本身也可以作为无机催化剂催化淀粉的水解。

(P84实验)

4.图5-3,5-4中,只有低温时曲线和横轴不相交,即酶的结构未改变,只是活性降低而已。

(P85图)

5.酶为生活添姿彩

(1)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而抗菌消炎,常与抗生素复合使用。

(2)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过的,稳定性更强。

(P87科学·技术·社会)

6.

(1)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

(P88相关信息)

(2)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只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

(P88正文)

7.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P89正文下部)

8.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1分子ATP水解所释放能量的94倍。

(P90思考与讨论)

ATP与生命系统中的能量代谢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

光能→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各项生命活动。

(2)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与ATP

①结构:

ATP是一种物质,不是能量。

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转录的原料。

②功能:

ATP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唯一的能源物质,如GTP、UTP、CTP等与其结构类似。

③产生:

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2870kJ能量――→储存38分子ATP。

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196.65kJ能量――→储存2分子ATP。

④利用

a.需要ATP的生理过程:

胞吞、胞吐、大分子进出核孔、CO2的还原、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b.不需要ATP的生理过程:

CO2的固定、质壁分离与复原、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的水解等。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ATP

①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而ATP中的化学能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

②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每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产生ATP,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③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专题五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1.细胞呼吸(Ⅱ)2.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3.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1.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存在,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酒。

(P92探究交流)

2.线粒体一般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但也可以定向运动到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

(P93小字)

3.对比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结果在事先都未知,探究某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P93实验)

4.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P94下部正文)

5.细胞呼吸中[H]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

(P94相关信息)

6.

(1)鸟类和哺乳动物需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主要是靠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来维持,一般不是由ATP水解来供能的。

(2)酵母菌细胞破碎离心后,可分离成甲、乙、丙三部分,甲只含细胞质基质,乙只含细胞器,丙全有。

加入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丙。

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时难以进行,而且也不产水;葡萄糖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

(P96练习)

7.

(1)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不能利用紫外光)。

(P99学科交叉)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注意它们的吸收光谱曲线图,波峰表示吸收多)。

(P99正文)

8.光合作用中的[H]形成过程实际上是辅酶Ⅱ(NADP+)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

(P103相关信息)

9.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

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释放出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P105正文下部)

10.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CO2→C3→糖类。

(P106练习)

11.夏季晴朗的白天的中午,有些植物会关闭气孔,这直接限制暗反应;而早晨和黄昏,光照较弱,直接限制的是光反应。

(P106拓展题)

12.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从而更好地吸收矿质元素,但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减缓温室效应,因为植物和微生物有氧呼吸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

(P108知识迁移)

代谢、遗传、调节与生态的角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改善农作物的细胞代谢

途径

措施或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

补充光照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间作、合理密植

提高光合效率

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

提高净光合速率

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

2.通过激素进行调节

(1)利用顶端优势原理进行果树整形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2)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植物受粉时,子房同时接受了花粉带来的生长素,这些生长素使花不至于脱落而继续发育,且刺激子房细胞分裂并长大。

3.改变农作物的遗传特性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异源DNA重组)

目的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新的农作物品种上

提高农作物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植物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较大,产量高

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4.改良农作物的生态

(1)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调整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农作物。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3.基因的概念(Ⅱ)4.DNA分子的复制(Ⅱ)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P44正文下部)

2.

(1)选用细菌或病毒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

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易分析结果。

(2)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

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P46思考与讨论)

3.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了DNA的确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

(P52正文下部)

4.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不同生物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说明两种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P60思维拓展)

5.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

另外质粒也是环状的DNA分子。

(P55资料分析)

6.DNA指纹技术,需要用合适的酶将待检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然后用电泳的方法将这些片段按大小分开。

(P58科学、技术、社会)

7.tRNA中的—OH部位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与氨基酸—NH2中的H结合。

(P66图4-5)

8.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能自行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P70小文字部分)

9.线粒体DNA缺陷导致的遗传病,都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主要原因是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精子太小,细胞质极少)。

(P70小字)

分离技术与同位素示踪技术

1.生物分离技术是指从生物有机体及其代谢产物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对于具体实验要进行具体分析。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生物分离技术有:

(1)纸层析法: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

(2)差速离心法:

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离。

2.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分析

由此可见,同位素标记法的大致流程为:

用同位素标记某物质或结构→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或结构与无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或结构混合→分析同位素存在的物质或结构及其数量的变化→得出结论。

理解了同位素标记法原理的内涵,在遇到同位素标记有关的试题时,才能顺利闯关,立于不败之地。

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1.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P6实验)

2.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

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演绎推理)内容。

(P7正文中部)

3.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建立数学联系,即9∶3∶3∶1=(3∶1)(3∶1)的多项式展开。

(P10问题)

4.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明显,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P28相关信息)

5.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检验。

(P28思考与讨论)

6.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P29正文中部)

7.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P30正文小字部位)

8.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但能出生的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种类极少,原因就是很多种类的三体综合征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减少了物质和资源的浪费。

(P31拓展题)

9.雌雄同株中性状的遗传不存在伴性遗传,因无性染色体。

(P36正文下部)

10.人类XY染色体在大小和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

(P34资料分析)

11.

(1)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遗传咨询的对策有终止妊娠、产前诊断等。

(2)产前诊断包括:

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染色体异常可镜检染色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镜检红细胞形态)。

(P92正文)

12.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人的常染色体的一半再加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24个DNA的全部序列。

(P94练习)

基因定位的两类方法

1.杂交法

区分类型

判断方法

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

(1)已知性状显隐性:

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①若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未知显隐性,需进行正、反交实验判断:

①结果相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②结果不同,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X染色体或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雌隐纯合子(XaXa)和雄显纯合子(XAY或XAYA)杂交,若子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个体都为显性,则基因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常染色体或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具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子一代,子 一代相互交配,观察子二代的表现型,若子二代中无论雌雄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二代中雄性或雌性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2.调查统计法

专题八变异、育种和进化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1.

(1)经低温处理过的植物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形态,再用酒精冲洗。

(2)解离液:

盐酸和酒精,其中盐酸的作用是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有利于植物细胞分离开来。

解离后的漂洗用的是清水。

改良苯酚品红也是碱性染料。

(3)低温处理时,植物细胞还是活的,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分裂,但不抑制着丝点的分裂,所以有些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4)最后,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因为低温处理时,不是每个细胞都恰好正要分裂且正要形成纺锤体)。

(P88实验)

2.X射线照射野生型链孢霉能使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加入某种维生素则立即能生长,说明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维生素的合成。

(P96技能应用)

3.选择育种是不断从变异个体中选择最好的进行繁殖和培育,缺点是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P107本章小结)

4.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但研究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现型,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P114中部正文)

5.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P123小字)

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它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P124中部正文)

以基因为载体的命题知识整合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