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6532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x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

“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话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

“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二朱熹说: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任、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陈颐说:

“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

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

(1)唯心主义观点。

“致良知”。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3)1、可取的一面:

(只要答出两条即可)。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励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可取的一面:

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理轻法的观念等。

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去伪存真。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是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乘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官方哲学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答案:

(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灿烂文化的形成、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固定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三儒家学说中还有下列名言警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并分析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

(3)根据以上言论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修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答案:

(1)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学的二重性结构、孔孟诸人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

西汉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的需要、汉武帝对以往历史教研的总结、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

(2)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3)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经济方面——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道德修养方面——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4)总的原则是继承其中的精华,弘扬其中优良部分,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消极因素。

4、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

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

这一点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

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

(3)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

内容具体,有新意)

答案

(1)侧重点:

儒家思想、政治制度、伦理道德。

主张:

批判专制王权,主张开明政治。

(2)变化:

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事件: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思想:

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实行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有具体事件或事物的表述;有创新性。

5、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1)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试根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概括其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2)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制度。

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试指出法、德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分析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3)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4)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近代西方人类文明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究,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

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

②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答案:

(1)创立民主制度;创造民主运作方式;维护司法公证,加强民主监督;重视公民参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任答2点即可)

(2)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历史原因:

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方式不同。

(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4)题目:

如西方政治制度的认识等。

(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方法:

参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

6、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

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步骤二:

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三:

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1)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至少写出三位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人物与贡献必须相符,否则不得分)

(2)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至少写三个)

(3)科技改变生活。

步入近代,工业文明迅速改变着中国城市的面貌,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请简要说明之。

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

(至少写2个)

(4)从历次科技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瓦特:

改良蒸汽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约翰·麦克亚:

碎石路;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凡是列举不同版本教材中所提到的内容都正确,但人物与贡献必须相符,否则不给分)

(2)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等。

(只要是兴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且是新兴工业的都正确。

任答3点即可)

(3)断发易服、革除结辫和缠足陋习、西式食品兴起、花园洋房出现、西方礼仪兴起、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出现。

电灯、电话、电报、汽车等。

(凡是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且现在仍在使用的都正确。

任答2点即可)

(4)只要与工业革命有关且言之成理的都正确,如对科技的认识、对创新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等。

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

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

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有人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

新政之前,企业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请完成:

(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

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依据材料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罗斯文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剪二老板”。

(3)在世界历史上,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国家在生产方式、经济思想方面的创新成果。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