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254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docx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

架空输电线路

电线拉力&弧垂理论基础

李叔昆编

 

2012年3月

 

一、电线上的荷载

二、悬链线方程式

三、档距中的弧垂与线长

四、大气条件变化时电线中的应力与弧垂的变化――状态方程式

五、临界档距

六、临界温度

七、状态方程式的求解

八、电线力学特性表及安装表的计算

九、悬点不等高时档距中的应力、弧垂与线长

十、孤立档导线的应力和弧垂

 

一、电线上的荷载

架空线路的电线悬于大自然界空气中,要遭受外加荷载的作用,如冰雪、风,使电线的拉力发生变化。

外加荷载的作用是不均匀的,一般在计算中假定荷载的分布是均匀的。

在计算中,表明荷载的方式是比载(或单重)。

即单位长度(1m),单位截面(1mm2),电线上的负荷(kg)。

或采用单位长度上的荷载kg/m。

比载的分类及计算公式:

1)电线自重比载g1

g1=W/Skg/m·mm2

式中

W-电线单重,(kg/m);

S-电线截面,(mm2)。

2)冰层比载g2(当冰层比重为0.0009kg/cm3时)

g2=0.00283b(d+b)/Skg/m·mm2

式中

b-电线上冰层厚度,(mm);

d-电线直径,(mm)。

g2=Πb(d+b)γ0/1000Skg/m·mm2

式中

γ0-电线上冰比重,(kg/cm3);

Π-3.1416。

3)电线自重加冰重比载g3

g3=g1+g2kg/m·mm2

4)作用于电线上风压的比载g4

g4=0.0625αµscdV2×10-3/S---kg/m·mm2

风压p4=0.0625αµscdV2×10-3………kg/m

式中

α-风速不均匀系数;见110-750设计规范p32;

µsc-体型系数见110-750设计规范p31;

V-风速,(基准高度为10m的风速)(m/S);

p4-单位风压,kg/m。

5)有冰时作用于电线上风压的比载g5

g5=0.0625αµscV2(d+2b)10-3/S――kg/m·mm2

P5=0.0625αµscV2(d+2b)10-3-----kg/m

6)电线自重与风压综合比载g6

g6=√(g12+g42)kg/m·mm2

7)电线自重与冰、风压综合比载g7

g7=√(g32+g52)kg/m·mm2

二、

悬链线方程式

Yl

AB

L1fd

Y2y2gs

hoT0Cy1

Ox1eX

如图,沿线荷载均匀分布,比载为g的电线,悬挂于AB两点之间,所形成的曲线称为悬链线。

其方程式一般用双曲线函数来表达:

y=h0ch(x/h0)――――――――――①

L1=h0sh(x/h0)―――――――――-②

式中

h0-电线最低点到X轴的距离;

ch、sh-分别为双曲余弦,双曲正弦函数符号。

当悬点AB等高时,oy轴的曲线是对称的。

B点电线上的拉力通过滑轮应与悬吊着的Be平衡,Be段的荷载(y2gs)与B点沿电线作用的拉力相等。

Tb=y2gS

同理,d点

Te=y1gS

可见,电线上任一点的拉力不等。

电线最低点的拉力为

T0=h0gS

σ0=h0g

h0=σ0/g―――――――――――――②A

电线悬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

Tb-T0=gS(y2-h0)=gSf

σb-σ0=gf

悬点应力

σb=σ0+gf―――――――――――③

式中

σ0-电线最低点应力,kg/mm2;

g-电线比载,kg/m·mm2;

S-电线截面积,mm2;

f-电线弧垂,m。

三、档距中的弧垂与线长

将①、②式用级数展开,取前1、2、3项

y=σ0/g+x2g/1×2×σ0+x4g3/1×2×3×4σ03+······―――――④

L1=x1+x13g2/1×2×3×σ20+x15g4/1×2×3×4×5σ04+······--⑤

由前图所示,横坐标x=l(档距)/2则④变为

y2=σ0/g+l2g/2!

4σ0+l4g3/4!

16σ03+······――――-―⑥

y2=h0+f=σ0/g+f――――――――――――――――⑦

令⑥=⑦

f=l2g/8σ0+l4g3/384σ03+······―――――――――-―⑧

L=2L1

L=l+l3g2/24σ20+l5g4/3840σ04+······――――――-―⑨

忽略⑧⑨兩項右邊末項,即可得常用基本公式:

f=l2g/8σ0―――――――――――――――――――-―⑩

L=l+l3g2/24σ20―――――――――――――――――-⑾

式中

σ0-电线最低点应力,kg/mm2;

g-电线比载,kg/m·mm2;

L-檔距中的線長,m;

l-檔距,m;

f-电线弧垂,m。

四、大气条件变化时电线中的应力与弧垂的变化――状态方程式

当气温和电线上的荷载(风力、冰)改变时,电线中的应力和弧垂随之而改变。

状态方程式就是利用已知的条件(气温、荷载和应力)来求出某一工况下电线的应力的方程式。

为了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一般在线路设计中,要按最少八种工况来计算电线外界条件(气温、荷载)改变后的拉力和弧垂。

1、最高气温:

计算电线的最大弧垂,检查电线对地面和跨越物的安全距离。

2、最低气温:

电线可能出现最大应力,检查绝缘子的上扬或杆塔上拔。

承力塔的张力差。

3、年平均气温:

电线的防震设计。

4、最大风速:

杆塔强度和稳定性的检查。

导线在塔上或档距中偏移后的安全距离。

5、正常覆冰:

杆塔强度和稳定性的检查。

电线的不平衡张力,导、地线在档距中的接近,跨越物安全距离的检查等。

6、雷电过电压:

线路的防雷设计。

7、操作过电压:

线路绝缘水平设计。

8、安装:

检查杆塔的安装条件。

(一)状态方程式的已知条件

为了得到条件变化后的应力和弧垂,一般需设定电线的起始(已知)条件,即三个要素:

气温、荷载、电线的应力。

1、电线的应力:

通常把电线的最大应力定为起始条件。

电线的破坏应力σb=0.95Tb/S

电线的最大设计应力σm=σb/n

式中

Tb-电线的额定拉断力,N;

S-电线的综合截面,mm2。

n-电线的安全系数。

电线的最大应力,在覆冰地区一般出现在电线覆冰时,在无冰地区一般出现在最大风速或最低气温时。

2、荷载:

电线的最大荷载

在覆冰地区一般出现在电线覆冰时,其综合比载为g7;

在无冰地区一般出现在最大风速时,其综合比载为g6。

3、气温:

在定型的气象条件表中,均确定了各种工况的同时气温。

按我省的气象条件分区:

覆冰的同时气温均为-5°C

最大风速为10°C

最低气温:

0-I级气象区为-5°C

II、III、IV级气象区为-10°C

V级气象区为-20°C

(二)状态方程式

公式

σ-Eg2L2/24σ2=σm-Egm2L2/24σm-αE(t-tm)---------(12)

式中

σm-已知状态应力(如最大设计应力),kg/mm2;

gm-已知状态比载(如覆冰时的比载),kg/m-mm2;

tm-已知状态气温(如覆冰时气温),°C。

σ-待求状态应力,kg/mm2;

g-待求状态比载,kg/m-mm2;

t-待求状态气温(如覆冰时气温),°C。

L-档距;m;

E-电线的弹性模量,kg/mm2;

α-电线的温度线膨胀系数,1/°C。

状态方程式经代人化简后为:

σ-Eg2L2/24σ2=σm-Egm2L2/24σm-αE(t-tm)

σ3-(σm-Egm2L2/24σm-αE(t-tm))σ2=Eg2L2/24

令k1=σm-Egm2L2/24σm-αE(t-tm)

k2=Eg2L2/24

代人上式

σ3-k1σ2=k2-------------------------------------(13)

此式为一三次方程式。

五、临界档距

架空线应力的控制条件有两个:

1)电线在最大荷载或最低气温时的应力不得超过最大设计应力;

2)电线在年平均气温时的应力不得超过年平均运行应力。

电线的控制应力与气象条件有关。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最大设计应力-最低气温时

2)最大设计应力-最大风速时

3)最大设计应力-覆冰时

4)年平均运行应力-年平均气温时

以上四种情况,并不是在所有档距范围内都是控制条件,而是在某一档距范围内,仅由其中一种情况起控制作用。

当大于或小于该档距范围时,则由另一种情况控制,那么,这一档距就称为临界档距。

电线的控制应力可能出现在最大荷载、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时,临界档距是判别电线控制应力出现在哪种情况的档距。

上述四种情况,两两组成六个临界档距:

首先按四种情况的g/σ值的大小,由小到大分别予以ABCD的编号。

1)最低气温-最大风

LAB=σm√24α(t低-t风)/(g低2-g风2)――――(14)

2)最低气温-覆冰

LAC=σm√24α(t低-t冰)/(g低2-g冰2)――――--(15)

3)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

LAD=√24/E(((σ低-σ平)+24α(t低-t平)))/

((g低/σ低)2-(g平/σ平)2))―――(16)

4)最大风-覆冰

LBC=σm√24α(t风-t冰)/(g风2-g冰2)―――――(17)

5)最大风-年平均气温

LBD=√24/E(((σ风-σ平)+24α(t风-t平)))/

((g风/σ风)2-(g平/σ平)2))―――-(18)

6)覆冰-年平均气温

LCD=√24/E(((σ冰-σ平)+24α(t冰-t平)))/

((g冰/σ冰)2-(g平/σ平)2))―――--(19)

六个临界档距中,有的为虚数,有效的最多不会超过三个。

现将六个临界档距按下表排列

A

B

C

LAB

LAC

LAD

LBC

LBD

LCD

判别程序如下:

1)先看A栏内,各临界档距中有无零或虚数,只要有一个,则该栏被舍弃。

若无零或虚数的临界档距,则选取该栏中最小一个为有效的第一临界档距,其他临界档距可以舍去。

2)再看所选的第一临界档距注脚第二个字母所代表的栏进行判断。

若第一临界档距LAB,则对B栏进行判断;若第一临界档距LAC,则对C栏进行判断,此时,B栏临界档距全部被舍弃。

判断方法同1),选出第二临界档距。

3)根据上述原则,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栏C。

通过上述的判断,最后得到一组有效的临界档距,将其标在横向数轴上如

A控制C控制D控制

0LACLCDL0

举例说明:

LGJ70导线,I级气象区,年均应力为25%破坏应力,计算并判断临界档距的控制范围。

已知:

导线破坏应力=27kg/mm2

最大设计应力=27/2.5=10.8kg/mm2

导线平均应力=0.25×27=6.75kg/mm2

气象条件

最低气温

覆冰

最大风

年平均气温

风速(m/s)

0

10

30

0

冰厚(mm)

0

5

0

0

气温(°C)

-10

-5

15

15

(1)比载等参数表

出现控制应力的气象条件

控制应力σ(kg/mm2)

比载g

(kg/m-mm2)

气温

(°C)

g/σ(×10-3)

顺序代号

α(1/°C)

E(kg/mm2)

最低气温

10.8

g1=3.464×10-3

-10

0.321

A

19E-6

8000

年均气温

6.75

g1=3.464×10-3

15

0.513

B

覆冰

10.8

g7=6.699×10-3

-5

0.620

C

最大风速

10.8

g6=8.053×10-3

15

0.746

D

(2)临界档距计算

1)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

LAB=√24/E(((σ低-σ平)+24α(t低-t平)))/

((g低/σ低)2-(g平/σ平)2))

=√24/8000(((10.8-6.75)+24×19×10-3(-10-15)))/

((3.464×10-3/10.8)2-(3.464×10-3/6.75)2))

=虚数

2)最低气温-覆冰

LAC=σm√24α(t低-t冰)/(g低2-g冰2)

=10.8m√24×19×10-6(-10+5)/(3.4642×10-6-6.6992×10-6)

=90m

3)最低气温-最大风

LAD=σm√24α(t低-t风)/(g低2-g风2)

=10.8m√24×19×10-6(-10-15)/(3.4642×10-6-8.0532×10-6)

=159m

4)年平均气温-覆冰

LBC=√24/E(((σ平-σ冰)+24α(t平-t冰)))/

((g平/σ平)2-(g冰/σ冰)2))

=√24/8000(((6.75-10.8)+24×19×10-3(15+5)))/

((3.464×10-3/6.75)2-(6.699×10-3/10.8)2))

=158m

5)年平均气温-最大风

LBD=√24/E(((σ平-σ风)+24α(t平-t风)))/

(((g平/σ平)2-(g风/σ风)2))

=√24/8000(((6.75-10.8)+24×19×10-3(15-15)))/

((3.464×10-3/6.75)2-(8.053×10-3/10.8)2))

=204m

6)覆冰-最大风

LCD=σm√24α(t冰-t风)/(g冰2-g风2)

=10.8m√24×19×10-6(-5-15)/(6.6992×10-6-8.0532×10-6)

=231m

(3)控制条件的判断

列出临界档距控制条件判断表

A

B

C

LAB=虚数

LAC=90

LAD=159

LBC=158

LBD=204

LCD=231

有效临界档距的选取

1)先看A栏内,因LAB=虚数,则该栏被舍弃。

2)B栏进行判断,选出最小的临界档距LBC=158为第一有效临界档距,并舍弃较大的临界档距LBD=204。

3)因第一有效临界档距LBC其注脚BC的第二个字母为C,故转到C栏选取另一个有效临界档距。

由于C栏只有一个临界档距,故

档距即为第二有效临界档距LCD=231。

通过上述的判断,最后得到一组有效的临界档距,将其标在横向数轴上如

年均气温覆冰最大风速

B控制C控制D控制

0LBCLCDL0

158m231m

从图可知,应力控制为三种情况:

年均气温、覆冰、最大风速,临界档距为158m、231m。

 

六、临界温度

电线的最大弧垂可能出现在最大荷载时,也可能出现在最高气温时,临界温度是判别电线最大弧垂出现在哪种情况的温度。

临界温度公式

Θk=Θ冰+(σ3/αE)×(1-g1/g3)-------------(20)

式中

Θk-临界温度,°C;

Θ冰-电线覆冰时气温=-5°C;

σ3-电线覆冰(无风)时应力,kg/mm2;

α-电线的温度线膨胀系数,1/°C。

E-电线的弹性模量,kg/mm2;

g1-电线自重比载,kg/m-mm2;

g3-电线自重加冰重比载,kg/m-mm2;

判别:

当最高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电线的最大弧垂出现在最高气温;当最高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电线的最大弧垂出现在正常覆冰。

七、状态方程式的求解

从前述可知,状态方程式σ3-k1σ2=k2为一三次方程式。

三次方程式的解法,现介绍两种:

(1)迭代法

方程式σ3-k1σ2=k2中,k1、k2在导线、气象区确定的情况下为常数。

则方程式变为

σ=√k2/(σ-k1)――――――――――――(21)

1当采用手工求解时,可假定一个初值,反复试探,直到用公式算出的数字,与假定的数字相等时,即为所求的值。

②当采用计算机求解时,可先确定一个允许的误差值,然后编程循环迭代,当其误差等于允许的误差值时,σ值即为所求值。

(2)卡当法

标准方程式

Y3-k3y2-k1=0

式中

k1、k3-常数

A=k1k33/27+k12/4

B=k33/27+k1/2

则方程式的解为

当A≥0时y=(B+√A)1/3+(B-√A)1/3+k3/3――――(22)

当A<0时y=-k3(2cos(Q/3)-1)/3―――――――-(23)

式中

当B>0时Q=tg-1(√(-A)/B)

当B=0时Q=90°

当B<0时Q=180°+tg-1(√(-A)/B)

1-为一。

八、电线力学特性表及安装表的计算

电线力学特性表和安装表的计算,已根据状态方程式编程,只要输入电线的牌号、气象条件及计算的档距范围,即可在计算机中一次完成。

但有时也会需要手工计算,现介绍如下。

(1)电线力学特性表的计算

根据状态方程式

σ-Eg2L2/24σ2=σm-Egm2L2/24σm2-αE(t-tm)

弧垂公式

f=L2g/8σ0

式中

L-档距,m。

设定已知情况(方程式右边,红色者)求解欲求情况。

以电线的牌号(各种参数)、工况(不同的比载、气温)为方程式中的参量,档距为自变量,求解电线在各种工况、档距下对应的应力和弧垂。

(2)安装表的计算

设定已知情况(方程式右边,红色者)求解欲求情况。

以电线的牌号(各种参数)、气温为方程式中的参量,档距为自变量,求解电线在各种气温(无风)、档距下对应的应力和弧垂。

九、悬点不等高时档距中的拉力、弧垂与线长

(1)悬点不等高时的状态方程式

在高差较大时

σ-Eg2L2COS3φ/24σ2=σm-Egm2L2COS3φ/24σm2-αECOSφ×(t-tm)――-----------------------(24)

式中

φ-悬点高差角;

L-档距,m。

其余与前同。

(2)悬点不等高时的弧垂公式

f=l2g/8σ0COSφ------------------(25)

斜抛物线公式与悬链线即便在高差很大时也较接近,但平抛物线公式相差就较大了。

因此,在悬点高差较大时,建议用斜抛物线公式。

档距中任一点的弧垂公式

f=x(l-x)g/8σ0COSφ--------------(26)

式中

X-距悬点的距离,m;

l-档距,m。

(3)悬点不等高时的线长公式

悬链线近似公式与精确公式差别甚小,因此,建议用悬链线近似公式计算线长。

L=1/COSφ+l3g2COSφ/24σ2-----(27)

式中

l-档距,m;

L-线长,m。

(4)悬点应力公式

①已知最低点水平应力求高悬点应力

σA=σ0+g2L2/8σ0cosφ+σ0cosφ(h/L)2/2+gh/2―――(28)

②已知高悬点应力求最低点水平应力

σ0=[(σA-gh/2)+√((σA-gh/2)2-g2L2(1+h2cosφ/2L2)/2cosφ)]/

2(1+h2cosφ/2L2)―――――――――――――(29)

式中

L-档距(仅对28、29两式,1为一),m;

h-悬点高差,m;

φ-高差角,°;

g-比载,kg/m-mm2;

σA-高悬点应力,kg/mm2;

σ0-最低点水平应力,kg/mm2。

十、孤立档导线的应力和弧垂

当孤立档的档距较小,同时绝缘子串的重量较大时,为避免较大的误差,计算孤立档的弧垂、应力时,应考虑绝缘子串重量的影响。

需要按孤立档计算的边界条件建议按下范围进行:

线路孤立档:

钢芯铝绞线轻型300~500档距在225m以下

正常型185~240“150m以下

“95~150“125m以下

变电所进出线孤立档:

钢芯铝绞线轻型300~500档距在200m以下

正常型95~240“100m以下

(1)孤立档的临界档距

临界档距=(σm/COSφ)√24α(ta-tb)/(ga2-gb2)k2

式中―――――――(30)

σm-导线最大应力,kg/mm2;

COSφ-高差角余弦;

α-导线的温度线膨胀系数,1/°C;

ta-状态A气温,°C;

tb-状态B气温,°C;

ga-状态A比载,kg/m-mm2;

gb-状态B比载,kg/m-mm2;

k2-两端有绝缘子串时比载增大系数。

(2)孤立档的状态方程式

①档距两端有绝缘子串时(架线后竣工情况)

σ2A-L2gA2COS3φEk2A/24σ2A2=σ2B-L2gB2COS3φEk2B/24σ2B2-αECOSφ×(tA-tB)---――――---------(31)

②档距一端有绝缘子串时(观测弧垂情况)

σ1A-L2gA2COS3φEk1A/24σ1A2=σ2B-L2gB2COS3φEk2B/24σ2B2-αECOSφ×(tA-tB)---------------------(32)

式中

σ2A、σ2B-两端有绝缘子串,两种情况下应力,kg/mm2;

k2A、k2B-两端有绝缘子串,两种情况下,比载增大系数;

k1A-一端有绝缘子串,A种情况下,比载增大系数;

(3)孤立档的弧垂

1档距两端有绝缘子串时(架线后竣工情况)

档距中任一点的弧垂:

fx=[(x(L-x)-λ2(COS2φ)/2σ0COSφ)]g+g0λ2COSφ/2σ0

----------------(33)

档距中点的弧垂:

fm=(L2g/8σ0COSφ)[1+(g0/g-1)(2λCOSφ/L)2]-----(34)

式中

g-导线比载,kg/m-mm2;

g0=G/λS---绝缘子串比载,kg/m-mm2;

G-绝缘子串重量,kg;

λ-绝缘子串长度,m;

S-导线截面,mm2;

L-档距(33、34中),m。

2档距一端有绝缘子串时(观测弧垂情况)

档距中任一点的弧垂:

fx=((L-x)/2σ0LCOSφ)[(xL-λ2COS2φ)g+g0λ2COS2φ]--(35)

档距中点的弧垂:

fm=(L2g/8σ0COSφ)[1+(g0/g-1)(2λCOSφ/L)2]2------(36)

(4)绝缘子比载增大系数

k1=1+(λCOSφ/L)2[6-3(g0/g-1)(λCOSφ/L)2+4(λCOSφ/L)(g0/g-2)](g0/g-1)-----------------------------------(37)

k2=1+(2λCOSφ/L)2(g0/g-1)(3+(g0/g)(2λCOSφ/L)-

2(2λCOSφ/L))-------------------------------------(38)

式中

L-档距(31~38式中,1为一),m

 

END

COSφCOS2φCOS3φfmfxσλgΓσ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