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241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

《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docx

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教案推荐文档

第四章黄酮类化合物

目的要求:

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了解其生物活性。

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不同类型的化学鉴别方法。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和检识方法。

4.掌握各种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6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及理化性质

难点: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溶解性、及酸性

第一节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为一类植物色素,分布广,数量大,生理活性多样。

名称来源:

黄酮大多呈黄色,又带有酮基,所以就叫黄酮。

(一)定义

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母核结构为:

生源:

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合成而产生。

(二)结构分类及结构类别间的生物合成关系

1.分类依据:

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及三碳链是否成环。

(1)黄酮类

(2)黄酮醇(3)二氢黄酮类(4)二氢黄酮醇类

(5)花色素类(6)黄烷3,4二醇类(7)双苯吡酮类(8)黄烷-3-醇类

(9)异黄酮(10)二氢异黄酮类(11)查耳酮类(12)二氢查耳酮类

(13)橙酮类(14)高异黄酮类

此外,还有双黄酮类:

由两分子黄酮或两分子二氢黄酮或一分子黄酮及一分子二氢黄酮以C-C或C-O-C键连接而成。

黄酮木脂体类:

水飞蓟素

生物碱型黄酮。

2.各主要类别间的生物合成关系

(三)存在形式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包括氧苷与碳苷(例如葛根素),糖通常联在A环6,8位。

组成黄酮苷的糖主要有:

单糖类:

D-葡萄糖,L-鼠李糖,D-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

双糖类:

槐糖(glcaβ1→2glc),芸香糖(rhaáα1→6glc)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扩张冠脉:

芦丁、葛根素黄酮片临床用于心绞痛、高血压。

(2)Vip样作用:

橙皮苷可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用作高血压辅助治疗剂。

(3)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抑制ADP、胶原或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4)降低血胆甾醇作用:

山楂总黄酮

2.抗肝脏毒性作用:

水飞蓟素为二氢黄酮醇与苯丙素衍生物缩合而成,对肝细胞膜有稳定作用,能保护肝脏,改善肝功能,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损伤。

3.抗炎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脂氧化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达到抗炎目的。

4.雌性激素样作用:

大豆素己烯雌酚

5.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黄芩苷:

抗菌山奈酚:

抗病毒

6.止咳平喘驱痰作用

7.抗癌作用

8.解痉作用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呈色反应

(一)性质

各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旋光性、溶解性、类别

性质黄酮、黄酮醇及其苷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其苷异黄酮查耳酮花色素

颜色

灰黄~黄

无色

微黄

黄~橙黄

随PH不同而改变

旋光性

苷元:

苷:

有苷元及苷均有苷元:

苷:

有苷元:

苷:

有苷元:

苷:

水溶性

平面型分子,分子间引力大,溶解性差非平面分子,溶解性较黄酮类好溶解性一般较差

溶解性较异黄酮好水溶性

(二)溶解度:

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溶液中。

水溶性大小顺序为:

花色苷元>非平面型分子>平面型分子。

平面型分子堆砌紧密,分子作用力大

苷元母核引入羟基后,水溶性增大,脂溶性减小;引入甲氧基或异戊烯基后,脂溶性增大,水溶性减小。

黄酮苷类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难溶于或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等。

糖基数目和位置对溶解度有一定影响。

(三)酸碱性

1.酸性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有酚羟基取代时化合物具有酸性,酸性与酚羟基取代的数目和位置有关,此性质可用于鉴别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与结构间的关系

羟基位置酸性溶解性

7,4'-二羟基

7或4'-羟基

一般酚羟基

5-羟基强

弱溶于5%NaHCO3溶液

溶于5%Na2CO3溶液

溶于0.2%NaOH溶液

溶于4%NaOH溶液

2.碱性:

1位氧原子有未共用电子对,表现微弱碱性,可与浓盐酸、硫酸成佯盐,极不稳定,遇水分解,佯盐黄色,可用于鉴别。

(三)显色反应

1.还原试验:

盐酸-镁粉反应:

操作过程:

样品的甲醇(乙醇)溶液+镁粉少许振摇+几滴浓盐酸(必要时加热)———1~2分钟后若在泡沫处呈红色,则是阳性。

机理:

生成阳碳离子

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橙红~紫红色

查耳酮、橙酮、儿茶素:

阴性

异黄酮:

个别阳性,大多阴性

花色素,某些查耳酮,橙酮在盐酸作用下即可显色,为排除干扰,需做对照试验。

(2)盐酸-锌粉反应:

同盐酸-镁粉

(3)四氢硼钠反应:

二氢黄酮(醇)类阳性,专属性较高。

操作过程:

二氢黄酮类甲醇液+等量2%四氢硼钠甲醇液———一分钟后加浓盐酸或浓硫酸———生成紫色~紫红色

若A环或B环上有一个以上羟基或甲氧基取代,则颜色加深。

2.金属盐类络合反应

结构中具有3-羟基,4-酮基;5-羟基,4-酮基;邻二酚羟基时可与金属离子络合产生颜色反应。

(1)锆盐:

具有3-羟基和5-羟基的黄酮均可与2%二氯氧锆溶液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但3-羟基黄酮产生的络合物稳定性大于5-羟基黄酮,加酸后3-羟基黄酮产生的络合物黄色不褪,而5-羟基黄酮产生的络合物黄色褪去,据此可用于区别两类黄酮。

(2)镁盐:

样品溶液滴于纸上,喷醋酸镁甲醇溶液,加热,紫外检视。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天蓝色荧光

异黄酮,黄酮:

黄~橙黄~褐色

(3)铝盐:

主要用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络合物显黄色并有荧光。

(4)铅盐:

中性醋酸铅可沉淀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碱式醋酸铅可沉淀具有酚羟基结构的黄酮,据此可用于分离。

(5)锶盐:

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可与氯化锶甲醇溶液反应生成绿~棕~黑色沉淀,用于鉴别。

(6)铁盐:

具有酚羟基的黄酮即可显色。

3.硼酸显色反应

在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条件下,5-羟基黄酮或2‘‘-羟基查耳酮可与硼酸反应生成亮黄色。

4.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NH3,Na2CO3等碱性试剂处理点有样品的滤纸,可用于鉴别

(1)二氢黄酮查耳酮

(2)黄酮醇遇碱呈黄色,通入空气变棕色

(3)具有邻二酚羟基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由黄-深红-绿棕。

第三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粗提物的制备

苷元可选择乙醚、乙酸乙酯、氯仿等中强极性溶剂,苷类可选择甲醇、乙醇、丙酮等溶剂提取。

处理:

有时为了防止水解,提取前要用合适的方法破坏酶的活性。

(一)提取方法

1、溶剂:

苷类及极性较大的苷元,用乙醇、甲醇、甲醇和水、丙酮、乙酸乙酯、沸水

2、花色苷:

1%盐酸溶液

3、苷元:

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甲氧基多的苷元可用苯

4、处理:

有时为防止水解,提取前先破坏水解酶的活性

(二)溶剂提取法

1、乙醇(甲醇)回流———浓缩成浸膏———乙醚提取游离黄酮苷元———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黄酮苷类。

萃取溶剂系统:

水———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

2、用水煎煮药材———热水提取液———放冷———析出黄酮

3、除杂质:

醇提浓缩液,用石油醚萃取脂溶性杂质,如叶绿素、胡萝卜素;水提浓缩液加醇沉淀水溶性杂质,如蛋白质、多糖等

(二)对粗提物进行精制

1、溶剂萃取法:

被分离物质与混入的杂质性质不同,选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达到去杂质目的。

例如:

醇提液用石油醚萃取可除去油脂、蜡、叶绿素;水提液加醇沉淀可去除蛋白、多糖等水溶性杂质。

2、碱提取酸沉淀法:

由于黄酮类多具有酚羟基,因此具有酸性,可与碱液生成盐后被提取出来,提取液加盐酸酸化,游离出黄酮苷元,或水溶性较小的黄酮苷,沉淀析出

例如从槐米中提取芸香苷(芦丁)

槐米20g(压碎)

10倍量0.4%硼砂溶液,煮沸后加入槐米,并在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至PH8,煮沸后20~30分钟,滤过,共煎煮两次

浸出液

60~70℃下用盐酸调至PH3~4,静置,抽滤,水洗至中性,60℃以下干燥

粗芦丁

水或乙醇重结晶(必要时用活性炭除杂质)芦丁纯品

(1)芦丁分子中含邻二酚羟基易被氧化,碱性条件下更易分解,加硼砂与邻二酚羟基结合,起保护作用;

(2)碱性太强,提取过程中易破坏黄酮母核;

(3)酸性太强,黄酮易生成烊盐,溶解度增大,降低产品收率;

(4)提取碱液多用石灰水,因为钙离子能使含多羟基的鞣质果胶,粘液质等水溶性杂质生成沉淀,但浸出效果不如氢氧化钠溶液,且有些黄酮也可生成不溶物.

3、碳粉吸附法:

适于苷类精制

甲醇提取液加入活性炭至上清液无黄酮反应,吸附了黄酮苷的碳粉依次用沸甲醇、沸水、7%酚-水、15%酚-醇洗,7%酚-水洗下的基本为黄酮苷类。

(三)分离方法

依据:

极性不同——硅胶、氧化铝分离(极性吸附),酚羟基数目、位置不同——聚酰胺分离(氢键吸附),酸性不同——PH梯度萃取,分子量不同——凝胶层析,

特殊结构——化学分离。

1、硅胶色谱法(吸附色谱法):

适用于苷元的分离

(1)用途:

主要用于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和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

(2)处理:

浓盐酸除去影响分离效果的金属离子

(3)移动相:

分离苷元(氯仿——甲醇)分离苷类(氯仿——甲醇——水)或者(乙酸乙酯——丙酮——水)

2、聚酰胺色谱法:

适用于分离醌、酚、黄酮。

(1)性质:

聚酰胺为高聚物,常用的为锦纶-6(己内酰胺聚合而成)和锦纶-66(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常用溶剂,对碱稳定,可溶于浓盐酸、冰醋酸、甲酸。

(2)分离原理:

聚酰胺分子中具有酰胺羰基,可与酚羟基形成氢键,主要依据与被分离物质成氢键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3)洗脱剂:

水——乙醇——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洗脱能力依次增强)

常用洗脱剂为水——乙醇,水可洗下非黄酮体水溶性成分及少数黄酮体苷;10%-30%醇可洗下黄酮苷;50-95%乙醇可洗下黄酮苷元。

(4)洗脱规律:

①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②母核酚羟基数目越多,洗脱越慢;酚羟基数目相同,易成分子内氢键者吸附弱。

③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④芳香核多,共轭程度高,难洗脱。

3、葡聚糖凝胶层析

常用SephadexG(适用于水溶性成分分离)和SephadexLH-20(可用于亲脂性成分分离)。

原理:

苷类—分子筛;苷元:

凝胶非完全惰性,有一定吸附力,这种吸附力来自分子间的氢键。

例如:

5,7,4‘-羟基黄酮,3,5,7,3’,4‘-黄酮,3,5,7,3’,4‘,5’-羟基黄酮洗脱顺序为5,7,4‘-羟基黄酮>3,5,7,3’,4‘-黄酮>3,5,7,3’,4‘,5’-羟基黄酮

4.PH梯度萃取法

样品的乙酸乙酯溶液分别用5%碳酸氢钠溶液,5%碳酸钠溶液,0.2%氢氧化钠溶液,4%氢氧化钠溶液萃取,依次得到7,4‘-二羟基黄酮,7或4‘-羟基黄酮,一般酚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

5.特定功能团分离

(1)铅盐法:

可分离含邻二酚羟基和不含邻二酚羟基的化合物。

(2)硼酸络合法:

含邻二酚羟基的化合物可与硼酸络合生成可溶于水的产物,据此可用于分离。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一)层析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1.纸层析

苷元:

分配层析。

流动相:

BAW系统。

苷:

双向纸层析。

第一向:

醇性溶剂展开,例如BAW系统,化合物极性大,吸附强。

第二向:

水类溶剂展开,例如2-6%醋酸水,化合物极性大,吸附弱。

Rf与结构的关系:

(1)水类溶剂展开时,平面型分子(黄酮、黄酮醇、查耳酮)几乎停留原点不动,非平面型分子(二氢黄酮、二氢查耳酮)Rf较大。

(2)醇性溶剂展开时,同一类型苷元,羟基越多,Rf越小。

(3)醇性溶剂展开时,羟基被甲氧基取代,Rf增大。

(4)醇性溶剂展开时,羟基糖苷化,极性增大,Rf下降。

(2)(3)(4)用酸水展开时,上述顺序颠倒。

2.TLC:

主要指吸附薄层,常用硅胶TLC,聚酰胺TLC。

硅胶TLC:

鉴定弱极性化合物。

聚酰胺TLC:

分离大多数黄酮及苷类,适用范围广,分离效果好。

(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苯甲酰基桂皮酰基

主要包含A环的苯甲酰基和主要包含B环的桂皮酰基组成了黄酮类化合物的交叉共轭体系,使黄酮类主要有两个紫外吸收带,带Ⅰ(300-400nm)--由桂皮酰基系统引起,主要反应B环取代情况;带Ⅱ(220-280nm)--由苯甲酰基系统引起,主要反应A环取代情况。

通常测定样品在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后测定加入诊断试剂后的紫外光谱,以了解样品的羟基取代情况,常用诊断试剂有:

甲醇钠、醋酸钠、醋酸钠/硼酸、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

1.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

(1)黄酮、黄酮醇:

在200-400nm之间出现两个主要吸收峰,二者峰形相似,但带Ⅰ位置不同,可据此进行分类。

在黄酮及黄酮醇母核上,如7-及4‘位引入羟基、甲氧基等供电基,将促进结构重排,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通常,整个母核上氧取代程度越高,带Ⅰ越向长波方向位移。

带Ⅱ的峰位主要受A-环氧取代程度的影响,B-环的取代基对其峰位影响甚微,但可影响它的形状。

当B环有3‘,4‘-二氧取代时,带Ⅱ将为双峰。

(2)查耳酮及橙酮类:

共同特征是带Ⅰ很强,为主峰;带Ⅱ较弱,为次强峰。

查耳酮中,带Ⅱ位于220~270nm,带Ⅰ位于340~390nm;橙酮中,常显现3~4个吸收峰,但主要吸收峰一般位于370~430nm。

(3)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这三类化合物中,除有由A-环苯甲酰系统引起的带Ⅱ吸收外,因B环不与吡喃酮环上的羰基共轭(或共轭很弱),故带Ⅰ很弱。

2.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1)甲醇钠:

是一种强碱,使黄酮母核上的所有羟基产生某种程度的离子化,对黄酮及黄酮醇紫外光谱的影响用来检查游离的3及4‘-羟基。

如加入甲醇钠后带Ⅰ红移40~60nm,强度不降,示有4’-羟基;红移50~60nm,强度下降,示有3-羟基,但无4‘-羟基;若吸收谱随时间延长而衰退,示有对碱敏感的取代图式。

(2)醋酸钠:

市售醋酸钠因含微量醋酸,碱性较弱,只能使黄酮母核上酸性较强的7-羟基离解,并影响峰带红移。

如加入醋酸钠(未熔融)后带Ⅱ红移5~20nm,示有7-羟基。

(3)醋酸钠/硼酸:

在醋酸钠的碱性存在下,硼酸可与分子中的邻二酚羟基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醋酸钠/硼酸谱带Ⅰ红移12~30nm,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带Ⅱ红移5~10nm,示A环有邻二酚羟基。

(4)三氯化铝/盐酸:

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3-羟基-4-酮基或5-羟基-4-酮基时,可与三氯化铝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邻二酚羟基与三氯化铝形成的络合物很不稳定,加入少量酸水即可分解。

若三氯化铝/盐酸谱=三氯化铝谱,示结构中无邻二酚羟基;若三氯化铝/盐酸谱≠三氯化铝谱,示结构中可能有邻二酚羟基,带Ⅰ紫移30~40nm,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紫移50~65nm,示A、B环均可能有邻二酚羟基;三氯化铝/盐酸谱=甲醇谱,示无3或5羟基。

三氯化铝/盐酸谱较甲醇谱带Ⅰ红移35~55nm,示只有5-羟基,红移Ⅰ红移60nm,示只有3-羟基,红移50~60nm,示可能同时有3及5羟基。

小结:

一、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酸碱性,酸性强弱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三掌握黄酮类化合物梯度PH分离法、聚酰胺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的原理与应用。

课后分析(学生反映、经验教训、改进措施);

本章也是苷类成分的重要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尤其是UV、NMR的波谱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所以课堂讲解要条理清楚,并且对于黄酮的颜色反应、UV、NMR谱都采取了及时进行小结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加强理解。

另一措施是加强习题课的辅导。

思考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有哪些?

分类依据是什么?

2、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鉴别反应有哪些?

3、聚酰胺层析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是什么?

常用洗脱剂、洗脱规律是什么?

45、怎样应用紫外光谱法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56、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有哪些?

第五章醌类化合物

目的要求:

1.掌握醌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2.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3.掌握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

4.了解2DNMR谱及MS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苯琨、萘醌、菲醌及蒽醌的结构类型

难点:

蒽醌的理化性质——颜色、升华性、溶解度、及与结构的关系:

一、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一)苯醌类

对苯醌邻苯醌

(二)萘醌类

α-(1,4)萘醌β-(1,2)萘醌amphi-(2,6)萘醌

(三)菲醌类

邻菲醌对菲醌

(四)蒽醌类

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及蒽酮的二聚体。

的二聚体。

蒽醌氧化蒽酚蒽酮蒽酚蒽酚

1、蒽醌衍生物

蒽醌母核上有羟基、羟甲基、甲氧基和羧基取代。

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上的分布情况,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类。

(1)大黄素型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多数化合物呈黄色。

(2)茜草素型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颜色较深,多为橙黄至橙红。

2、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存在于新鲜植物中,该类成分可慢慢氧化成蒽醌类成分。

3、二蒽酮类衍生物

二、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多数为有色结晶,多数蒽醌成苷后难以得到完好结晶。

醌类化合物母核无酚羟基取代时,无色,引入酚羟基等助色团,表现一定的颜色,取代越多,颜色越深。

2、升华性

游离的醌类化合物具升华性。

3、溶解度

游离醌类极性较小,一般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

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乙醇、甲醇。

(二)化学性质

1、酸性

醌类化合物具有酸性,因分子中酚羟基的数目及位置不同,酸性表现显

因结构上多具酚羟基,所以具有一定的酸性,易溶于碱性水液,但加酸后又可重新析出。

酸性强弱与分子中是否存在酚羟基、酚羟基的数目及位置有关。

(1)带有羧基的醌类化合物酸性较强,α-羟基苯醌或萘醌的醌核上有羟基时,也会出现类似羰基的酸性,这类化合物可溶在NaHCO3水溶液中;

(2)

萘醌及蒽醌苯环上β-羟基酸性次之,α-羟基酸性最弱,因β-羟基受羰基吸电子影响,电子云偏移,质子解离度增高,酸性较强,α-羟基与与相邻的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很弱;

(3)

酚羟基数目增多则酸性相应增强

综上所述,酸性强弱排列顺序如下

含1个-COOH>含2个以上β-OH>含1个β-OH>含2个α-OH>含1个α-OH

根据蒽醌衍生物酸性强弱不同,可通过用不同的碱性碱化后进行梯度萃取法进行提取分离

2、颜色反应

(1)菲格尔(Feigl)反应:

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2)碱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

羟基蒽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会使颜色加深,多呈橙、红、紫红及兰色。

显色反应与形成共轭体系的酚羟基及羰基有关,该有色物质不溶于有机溶剂。

相应的蒽酚、蒽酮、二蒽酮类化合物与碱液不显红色液,只能呈黄色。

本反法应是检产物中识天然羟基蒽醌类成分存在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对原有辅助羟基蒽醌结构的判定同样有帮助。

(3)无色亚甲蓝显色实验:

用于PPC和TLC喷雾剂,是检出苯醌和萘醌的专用显色剂。

(4)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

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当其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时,可在氨碱性条件下与一些含有活性次甲基试剂的醇溶液反应,生成蓝绿色或蓝紫色。

(5)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在醌类化合物中,如果有α-酚羟基或邻位二酚羟基结构时,则可与Pb2+、Mg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三、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

1、有机溶剂提取法

2、碱提取-酸沉淀法:

带游离酚羟基的醌类

3、水蒸气蒸馏法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1、PH梯度萃取法:

2、吸附硅胶层析_

(三)蒽醌苷类与蒽醌衍生物苷元的分离

极性不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四)蒽醌苷类的分离

主要应用层析法,一般用溶剂法或铅盐法处理粗提物,除去大部分杂质。

铅盐法:

醋酸铅与蒽醌苷成沉淀

溶剂法:

正丁醇萃取

层析法:

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反相硅胶.

四、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一)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1、苯醌和萘醌的紫外光谱

苯醌有三个主要吸收峰:

240(强),285(中强),400(弱)

萘醌有四个吸收峰:

245,251,335(苯样结构引起);257(醌样结构引起)

2、蒽醌的紫外光谱

羟基蒽醌有五个主要吸收带

Ⅰ:

230左右;Ⅱ:

240-260(苯样结构引起);Ⅲ:

262-295(醌样结构引起),受β酚羟基影响;Ⅳ:

305-389(苯样结构引起);Ⅴ:

>400(羰基引起)受α酚羟基影响

(二)红外光谱

主要为羰基吸收峰(1675-1653),羟基吸收峰(>3000),芳环(1500-1600),羰基的峰位与羟基的数目及位置有关。

(三)醌类化合物的1HNMR

1、醌环上的质子

醌环引入供电取代基,使其它质子移向高场。

2、芳环质子

(四)醌类化合物的13C-NMR

1、1,4萘醌类化合物的13C-NMR谱

2、9,10蒽醌类化合物的13C-NMR谱

(五)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

1、甲基化反应

甲基化试剂的组成反应官能团

CH2N2/Et2O

CH2N2/Et2O+MeOH

(CH3)2SO4+K2CO3+丙酮

CH3I+Ag2O+CHCl3-COOH,β酚OH,-CHO

-COOH,β酚OH,两个α-OH之一,-CHO

β酚-OH,α-酚OH

-COOH,所有的酚OH,醇OH,-CHO

2、乙酰化反应

试剂组成反应条件作用位置

冰醋酸(加少量乙酰氯)

醋酐

醋酐+硼酸

醋酐+浓硫酸

醋酐+吡啶冷置

加热短时间

长时间

冷置

室温放置过夜

室温放置过夜醇OH

醇OH,β-酚OH

醇OH,β-酚OH,两个α酚OH之一

醇OH,β-酚OH

醇OH,β-酚OH,,α-酚OH

醇OH,β-酚OH,烯醇式OH

小结:

通过本章学习

一、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分类及性质特别是蒽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升华性、溶解度、及与结构的关系。

二、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及酸性强弱与结构的关系、颜色反应及其应用

三、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应用

四、了解蒽醌类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的基本知识及解析方法

课后分析(学生反映、经验教训、改进措施):

本章难点掌握的是蒽醌的酸性及酸性强弱与结构的关系及蒽醌的UV、IR、MS、NMR与结构的关系,这些都属于有规律的知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牢记基本规律,酸性强弱是这样,UV、IR、MS、NMR各光谱的解析也是要记住基本数据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理与规律

思考题:

1、醌类化合物有哪些结构类型?

各类型母核是什么?

2、醌类化合物的鉴别反应有哪些,反应试剂及现象是什么?

3、PH梯度萃取法分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原理是什么?

4、蒽醌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特征是什么?

5、蒽醌类化合物常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