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155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

《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控领域经典文章.docx

工控领域经典文章

行业洗牌风起云涌工控企业应争作“浪潮儿”编者语: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显现以及09年GDP“保八”的压力下,国务院自进入牛年以来就动作频频、春季提速——中央“一号”文件出炉、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获得通过,其他产业振兴规划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吹响了我国坚决抵抗全球经济危机、力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集结号”、彰显了中国信心。

从规划中我们不难看到“企业重组”、“降低成本”、“品牌”等字眼频频出现,国内企业重组、并购、洗牌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显现以及09年GDP“保八”的压力下,国务院自进入牛年以来就动作频频、春季提速——中央一号文件出炉、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获得通过,其他产业振兴规划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吹响了我国坚决抵抗全球经济危机、力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集结号”、彰显了中国信心。

从规划中我们不难看到“企业重组”、“降低成本”、“品牌”等字眼频频出现,企业重组、并购、洗牌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热潮。

重大的并购案例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且有愈演愈热之势。

与前几次并购浪潮相比,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并购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紧密结合起来。

关注这一点对处于企业重组并购热潮中的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

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

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展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路径时指出:

“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与企业内部资本积累相比较,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多重绩效:

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市场权力效应、交易费用的节约。

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已发生了五次大规模企业并购浪潮。

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1994年,至今方兴未艾。

这次并购浪潮和前四次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跨国并购得到进一步发展、巨型化趋势更为明显、横向并购与剥离消肿双向发展。

第五次并购浪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企业把无关联业务剥离出去,相应并购同类业务企业,使生产经营范围更加集中。

企业并购的动机在于寻找战略优势,它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要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竞争优势究竟如何形成?

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综合体;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并具有持久性和可延展性。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国际大型自动化公司,包括Rockwell(罗克韦尔)、Honeywell(霍尼韦尔)、Emerson(艾默生)、GE-Fanuc、ABB、Invensys(英维思)、Siemens(西门子)、Schneider(施耐德)、Yokogawa(横河)等9家自动化大鳄的收购兼并情况来看,国际工业自动化的江湖,向来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游戏;国际自动化业界的各领军公司自然也少不了收购和兼并的动作。

早期从事航空导航系统的开发,1985年以16.5亿美金的天价收购了1903年成立的同样百年是老店Allen-Bradley公司后,开始进入工业自动化行业,并一直沿用AB的品牌。

目前是北美最大的自动化专业公司,产品系列有PLC、传动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自动化软件为主,近年来,推出了e-Manufacturing概

念,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过去离散控制领域一直位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涉足过程控制领域。

其PLC以PLC-2,PLC-5,SLC500和最新的ControlLogix系列著称于世。

1998年,Rockwell收购了德国的PLC制造商SprecherandSchuh公司,并借此在欧洲市场上踩进了一只脚。

1999年,Rockwell公司连续收购了开发制造执行系统软件的EnterpriseTechnologyGroup,从事线性马达和位置控制的AnoradCorporation公司,从事人机界面产品的Dynapro公司,以及从事安全防范系统的EJA公司;2000年收购了以轴振动测量与控制著称的ENTEK,以仿真软件著称的SystemsModelingCorporation公司,开发批处理软件的Sequencia公司,开始进入连续过程控制领域。

2002年又收购了开发安全系统的Tesch(Germany)公司,一直提供制造执行系统解决方案的PropackData公司,推出了e-Manufacturing系统概念。

2005年收购了提供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DataSweep公司,2006年,收购了提供制造管理软件的GEPAmbH公司。

2007年以1.1亿英镑现金收购了全球领先的过程工业关键点控制与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ICSTriplex。

2007年再次收购PavilionTechnologies公司,一家为过程与混合工业中的先进过程控制、产品优化和环境兼容提供解决方案的私人控股公司。

2008年收购专门作企业制造智能软件的私人控股公司——Incuity软件有限公司。

2008年收购面向生物技术及制药市场的系统集成商ProsCon。

2008年收购CEDESAG公司的安全与自动化业务部门2008年再次收购中国西北地区重型流程工业集成商——西安恒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从2007年开始的收购活动主要集中精力于过程自动化行业的解决方案和对行业系统集成经验的补充。

Rockwell公司的产品一直位于金字塔的高端,产品也也比较单一,主要局限在离散制造领域,以PLC擅长,直到本世纪才推出了MICRO–LOGIX和FLEX-IO开始进入低端市场,但即使在低端市场,也属于昂贵型的产品。

从进入21世纪以来的收购动作表明,Rockwell主要开始进入信息化制造领域,并显示出了明显的战略雄心。

成立于1885年的Honeywell公司是国际自动化行业当之无愧的百年老店,是世界500强之一。

以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DCS系统TDC-2000而著称于世。

目前主要业务有三部分:

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仪表和楼宇自动化。

DCS系统有TDC-3000和新近推出的PlantView系统,仪表系列则有ST3000系列变送器等。

1994年,Honeywell的欧洲公司收购了德国的一间从事供热系统控制的MetallwerkeNeheimGoke&Company公司,主要为了打入欧洲市场。

1995年,收购了GeneralSignal公司下属的Leeds&Northrup公司,主要是减少当地竞争和进行市场整合,随后又收购了从事纸机控制设备的Measurex公司,为Honeywell进入造纸与纸浆行业增强了动力。

1998年,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的保安系统业务;1999年,又收购了著名的保安监控公司C&KSystems公司,加强了自己在楼宇自动化领域的份量。

同年,Honeywell被美国联合信号(AlliedSignal)公司收购。

但协议规定,“Honeywell”的品牌将继续沿用。

2000年,GE公司欲收购AlliedSignal公司所持有的Honeywell的股份,双方已经签署了协议;本来会成为新世纪最大的一桩收购案,但最终却因为欧盟的反对而作罢,这个案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内的两间公司的收购却因为外国的干涉而没有成功,为此,一度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2002年,Honeywell又从Invensys公司收购了Sensors公司,接着收购了从事空调系统控制的TrideltaIndustries公司;2003年,又收购了SensotecInc公司,进一步加强传感器方面的市场力度。

2004年,收购了从事仿真软件开发的Hysys公司,同年,在俄罗斯收购了从事自动化工程的Petrocom,显然是在为进入俄罗斯市场做垫脚石。

2005年,Honeywell收购了Tridium软件公司,接着收购了从事消防系统的英国公司NovarPLC。

Honeywell在中国一直稳占石化行业的龙头老大。

原因当然首先是因为霍尼韦耳在石化的造诣和经验。

但1993年,Honeywell与中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向所有中石化企业提供世界一流的自动化和控制方案”的名义,合资成立了中石化霍尼韦耳公司,各占50%股份,由此,中石化下属各炼油厂基本上把Honeywell的产品当作首选,这也是Honeywell在中石化占据市场的重要原因。

1998年,合资公司到期,由于其它公司提出了反对不正当竞争的投诉,合资公司到期后没有再延期。

所有业务转入霍尼韦尔中国公司。

近年来,Honeywell的产品在中国受到浙大中控、和利时等公司的巨大压力,基本放弃了中小系统的市场,转向大型项目的TURNKEY总包业务,如BP上海的石化项目,Honeywell以1.2亿英磅的价格中标。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1876年由发明大王爱迪生创办的,早期叫爱迪生照明公司。

1890年开始使用通用电气的名称。

当时所从事的行业主要是照明、运输、输配电,相关业务至今仍然是GE的主流业务之一。

GE-FANUC是通用电气与FANUC公司的合资公司,总部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Charlottesville市。

2000年4月,GE-FANUC收购了从事柔性制造的CimWorksGageTalker公司,同年6月28日,GE-FANUC又收购了美国的南安普顿的DataViewsCorporation,该公司从事工业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和生产。

2001年9月,收购了美国的Huntsville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测量、通讯和国防工业行业的单板PC、网络通讯硬件的开发。

2003年3月,GE-FANUC宣布收购RAMiXInc.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军工行业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同年6月,GE-FANUC收购了MountainSystemsInc.,该公司从事先进制造执行系统的业务,应用行业主要在消费品,食品饮料,生命科学,造纸行业,不久,GE-FANUC宣布了自己信息化制造(e-Manufacturing)方案。

不久,GE-Fanuc从因维斯手中收购了国际最大的自动化软件公司Intellution,后者是刚刚从Emerson手中收购不到两年的公司,据信,对Intellution公司的收购是为了弥补GE-Fanuc公司的Cimplicity软件的不足。

2006年3月,GE-FANUC宣布收购SBSTechnologies,公司,该公司是针对OEM制造商提供开放式嵌入计算机产品开发的设计公司。

接着,又宣布收购了CondorEngineering,该公司从事军工和航空与航天

工业的仿真产品和嵌入式产品的开发。

2006年9月,GEFanuc又宣布收购了英国的RadstoneTechnologyPLC,该公司是从事嵌入式计算机设计的,主要针对军工行业与OEM行业,主要为了加强GE对军工行业的服务与支持能力。

GE-Fanuc公司的长处一直在运动控制领域,重点在各类工业机械与军工装备的控制上。

其收购的公司大多是研发型的公司,目的是为了充实产品线,缩短产品从开发到上市的时间,增强行业竞争力。

2004年,GE在中国收购了上海新华自控公司,这是因为上海新华是国内第一家在30万千瓦发电机组使用的国产DCS系统的拥有者,而且国家电力公司2003年下文要求今后所有电厂对国产DCS不得要求业绩,价格要一视同仁,表示国产DCS系统对进口系统已经构成了明显的威胁。

这次收购显然是要对国产DCS的迅速上升势头进行打压,国内没有像欧盟那样的实力,可以像拒绝GE收购Honeywell对GE收购新华说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内电力行业最有希望的一个自动化公司这样落入虎口,而且等待新华的命运是不言而喻的。

有120年历史的ABB是一个从事发电和输配电以及机电设备的瑞士百年老店,世界百强之一。

1998年,ABB先后收购了从事过程控制系统的AlfaLaval公司和同样是百年老店的ELSAGBAILEY(贝利)公司,正式进入单纯的工业自动化行业;在这之前,BAILEY刚刚收购了德国从事仪表行业的百年老店Hartman&Braun(哈特曼-布劳恩,H&B)公司。

之后,又连续收购了Taylor,Asea,Kent,等公司,成为自动化行业的巨头,紧接着又收购了August公司,推出了ABB自己的控制系统。

2000年,ABB与美国的开发电子商务软件的SKYVAInternational,公司,之后不久,ABB即推出了IndustrialIT的解决方案。

2001年,ABB收购了从事工程业务的EutechEngineeringSolutionsLtd,公司,2000年到2002年,ABB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卖出,将楼宇自动化、计量业务、石油天然气和冶金自动化方面的一堆公司卖了出去,原因是要专注在电力与自动化业务上。

2006年又收购了从事电力自动化的RaffinElectric公司。

到目前为止,ABB的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主要是为自己的电力系统配套,单独以自动化系统在行业内销售的很少。

ABB作为国际发电与输配电的当之无愧的欧洲老大,在自动化领域虽然有投入和动作,但一直未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与同样是发电业巨子的GE公司相比,ABB的自动化业务比GE-Fanuc要逊色不少。

其收购的公司也大多数是为了业务及报表的好看,在产品的研发上没有花费太大的精力。

西门子是靠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发家的百年巨头。

西门子1958年开始生产继电器,后来则以PLC为主要产品;其第一台PLC诞生的时间比MODICAN晚了4年。

1991年以收购TI(德州仪器)的PLC业务吓了美国人一跳,该动作主要是为了进入美国市场消除障碍,之后,先后收购了AAI,Moore,Milltronics公司,其中,收购Moore公司意图进入过程控制的DCS市场;接着又收购了Turbo,AO,ORSI,Axiva公司,其中有些是友情收购,有些是为了充实产品线。

2003年5月,收购了Compex,DanfossFlow(丹佛斯)公司的流量部门,进入自动化仪表市场的意图昭然若揭。

2005年,西门子收购了美国的中压变频厂商ROBICON(罗宾康)公司,增强了西门子在工业驱动领域的实力。

2006年1月,西门子收购了从事前端工程设计和工厂系统集成及软件服务的美国Berwanger公司,试图增强其在美国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地位;接着又收购了有四十年历史的气体流量计量的美国Controlotron公司,随后,又收购了从事自动光学检测的德国Opto-Control公司。

2006年底,西门子又收购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减速机系统供应商之一FLENDER控股有限公司,来扩大自己在工业驱动技术领域的业务。

2006年7月,位于中国上海的Eastime(不知中文名为何)自动化工程公司与西门子签署了一份协议,西门子收购Eastime自动化工程公司的业务活动,届时将公司易名为上海西门子过程分析有限公司(SPAS),并将其纳入中国西门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的区域公司。

十月,西门子在中国收购了从事水处理的CNC水技术公司。

这是西门子公司的自动化部门在中国开展业务几十年来首次进行收购业务,表示西门子在占领中国市场的决心。

与北美的对手一样,西门子也是考虑从离散制造逐步向过程控制领域过渡。

1998年,推出的PCS7系统,就是基于S7系列PLC所构建的过程控制系统,2003年,西门子提出了TIA(TotalIntegrateAutomation,全面集成自动化)的概念,向信息化制造领域进军。

Schneider公司,现在被成为“法国巨人”,成立于1836年,已经170岁高龄了。

当时是由施耐德兄弟收购了一家从事重工业的公司更名而成,后来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军火制造商。

1988年,Schneider收购了法国的工业控制与自动化公司Telemecanique,当时该公司的年销售额为15亿美圆,拥有15000名员工。

1991年,收购了美国DetroitFuseandManufacturing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02年,主要从事保险丝的生产制造,当时年销售额为16亿美圆。

1992年,收购了MerlinGerin(梅兰-日兰)公司,当时梅兰日兰公司有34000名员工,年销售额达到40亿美圆。

Schneider最著名的收购应该算是1994年对AEG及其子公司Modicon的收购。

1968年,DickMorley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PLC可编程控制器,然后在美国麻省波士顿成立了Modicon公司,Modicon公司的名字来源于MOdularDIgitalCONtrol。

后来,Modicon辗转被德国的AEG公司收购。

1994年,由于施耐德与德国AEG公司组成合资公司AEGSchneider,Modicon的股份转到该合资公司。

1996年,Schneider收购全部的AEGSchneider的股份,因此,完全拥有了Modicon。

随后,Schneider正式更名为施耐德电气(SchneiderElectric)。

2000年,施耐德电气收购了美国从事PLC控制软件开发的Steeplechase公司,开发了Think&Do软件,该公司之后更名为Entivity(该名字来源于ENablingProducTIVITY)。

随后,Schneider似乎对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始感兴趣了,先后收购了SquareD公司和法国PLC厂商April。

2002年,当因维斯有意向出售旗下的Wonderware公司时,Schneider曾被认为是最可能的收购者之一,但该交易最终没有达成。

作为一个法国公司,Schneider在全球各地的收购有许多被人诟病,加上有些公司在收购后的业绩下滑和裁员举动,尤其是对AEG和Modicon的收购,更被许多资本市场的人提升到德法、德美的民族矛盾和国家矛盾的层面上来。

2004年,Schneider从Solectron公司手中购买了从事传感器的Kavlico公司;5月,又收购了美国的楼宇自动化与安防公司AndoverControlsCorporation.随后在2005年4月,施耐德又收购了从事汽车和国防工业用的传感器和运动控制产品的BEITechnologiesInc.公司,该公司是NASDAQ上市公司。

显示了进入传感器领域的兴趣。

从2003年6月到2006年,Schneider先后宣布收购了数家楼宇自动化公司,包括瑞典的TAC公司,美国的AbacusEngineeredSystems,Invensys的先进建筑系统公司和BuildingSystemsoperations(IBS)公司,表明了进入楼控市场的决心。

2006年十月,Schneider电气宣布又以61亿美圆的价格收购了美国从事输配电业务的AmericanPowerConversionCorp公司(APC),该交易应在2007年1月完成。

YOKOGAWA横河公司成立于1915年,最早是生产电表的。

1975年,生产出CENTUM集散控制系统,与Honeywell的TDC2000同时号称世界上第一套DCS系统。

横河主要以工业自动化和测试测量仪器为自己的主业。

九十年代初收购了GTI-IA公司,之后收购了Marex公司,2002年,横河美国公司收购了主要从事气相色谱仪和红外分析一起的Measurementation公司,想扩大在美国的石化行业的市场份额。

1998年,横河收购了澳大利亚从事仿真业务的TECHCOMM公司,在本世纪初又收购了SystemPlaza公司,完备了其开放式控制系统的底蕴。

2002年,横河收购了ANDO电气公司,加大了仪表行业的市场份额,但业界普遍认为,这次收购对双方都是一个不幸的事件。

2006年1月,横河又将所有的分析仪器业务全部转卖给了AGILENT(安捷伦)公司,收到一亿美圆,该业务之前是由横河与惠普和安捷伦合资的。

横河在1978年开始进入中国,以赠送化工部五套DCS而占据了中国化工行业的控制系统长达20年。

1986年与西安仪表厂合资成立了西仪横河公司,在2000年,横河将西仪横河的股份全数收购,只给西仪留了10%的干股,公司名称变为横河西仪,近年来,横河的系统遭到国产DCS的挤压,目前在大型石化行业的总包尚有优势,2003年,横河获得了广东大亚湾壳牌石化乙烯项目的自动化总包,总额为5000万美圆。

从横河公司的收购情况看,主要是要加强在过程仪表方面的优势,对分析仪器行业曾经一度希望有所作为,但可能后来感觉到竞争力不足,于是将安捷伦公司果断出售了。

从这些收购动作中,可以看出国际工控大鳄的野心和谋略,以及国际工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所有的收购和兼并不外乎三个目的,首先是为了市场的本地化;其次,是为了规模的快速扩张;第三则是为了尽快充实自己的产品线,减少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

工业自动化的产品和技术是需要长期积淀才能开

发完毕最终推向市场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要想生存下来并且还能快速占领市场,有时等不到一个产品从研发、设计、中试到投产的全过程,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收购那些已经开发了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小公司,然后利用自己的品牌与市场优势,将产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

中国的自动化公司虽然近年来在规模上出现了一些大的公司,但产品线都十分单一,老的如传统的仪表公司上仪、川仪、西仪三巨头,主要局限在现场仪表行业;新的如和利时、浙大中控、上海新华,产品则仅以DCS集散控制系统为主;而国际上大型过程自动化公司,如Honeywell,Rosemount,Yokogawa都是能够提供从DCS到现场仪表的全套产品的,国内的过程自动化公司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行业间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我国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不断融合和发展,相信不久中国的工控界必将陆续出现为了完善产品链而发生的纵向整合收购案例;而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大型制造商公司之间的并购,将在三年内出现,其中很可能会出现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公司被一些新生代公司收购的情况出现。

因此,自动化企业得做好充分心理和思想准备、从战略的长远高度谋求规划,在即将到来的洗牌风暴中大奋勇拼搏。

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我们相信,在拔开云雾见青天之时,你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笑傲工控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