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512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doc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操作技能真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道题)

  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

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

每题1分,满分l0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8岁,机关公务员。

  案例介绍:

求助者平时工作繁忙,最近为迎接上级的一项重要检查,经常加班加点,但自己的孩子要参加升学考试,而妻子又在国外留学。

他每日奔波忙碌,人变得憔悴、疲惫不堪,食不知味,连话都懒得说。

近两个月来求助者心里总是不踏实,总害怕会发生什么事情,经常发脾气,有时觉得心慌,无力,工作效率下降,为完成任务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

父母、同事都说他生病了,他去看了医生,吃了几副中药,仍不见好转,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大学毕业后进入某机关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

新任处长不久,就赶上上级的重要检查,曾在全处会议上表示一定要把迎检工作做好,但赶上孩子升学考试,时间冲突,难以解决。

  单选:

1、该求助者“心里总是不踏实,总害怕会发生什么事情”说明其存在的症状是()。

  (A)抑郁(B)恐怖

  (C)焦虑(D)强迫

  多选:

2、该求助者“为完成任务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说明其()。

  (A)自我要求严格(B)工作效率下降

  (C)存在强迫症状(D)社会功能受损

  单选:

3、该求助者目前主要的心理问题最可能是()。

  (A)性格问题(B)工作问题

  (C)情绪问题(D)孩子问题

  单选:

4、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A)一般心理问题(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D)神经症

  单选:

5、对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应按()进行。

  (A)咨询师的要求(B)共同商讨的目标

  (C)求助者的要求(D)上级咨询师指示

  多选:

6、对该求助者的躯体不适,心理咨询师认为应()。

  (A)给予口服药物治疗(B)不属于心理问题但需要关注

  (C)建议住院诊断治疗(D)通过心理咨询逐步得到改善

  多选:

7、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表达共情时应注意()。

  (A)不能因人而异(B)善于使用身体语言

  (C)善于把握角色(D)进入求助者的框架

  多选:

8、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应体现在接纳求助者的()。

  (A)现状(B)问题

  (C)症状(D)隐私

  案例二:

  一般资料:

一对夫妇为女儿的学习情况前来咨询,夫妇二人均是机关公务员,女儿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干部,班级学习委员。

  案例介绍:

女儿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遵守纪律,聪明好学,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

平时学习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榜样。

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在95分以上,有时算术得了98分,在班上名列前茅,父母仍不满意,认为丢掉两分太不应该。

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把女儿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老师也经常以这个学生的作文为范例。

在全班进行讲评,号召大家向她学习。

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儿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

但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她常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一拿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好像直冒金星,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晕、发胀,不舒服,晚上睡觉时常有失眠现象发生,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

父母发现这种情况,非常焦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但各项检查都未见明显异常。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夫妇二人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同班同学,各自担任班级干部和学生会骨干,学习成绩突出,经常受到校方表扬。

毕业后二人成家,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成为单位的顶梁柱。

35岁以后有了女儿,对其期望很高,要求很严。

父母与孩子的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希望能共同把孩子培养成才。

  多选:

9、该案例中,女儿的躯体症状有()。

  (A)身体疲乏(B)记忆力下降

  (C)头晕头痛(D)睡眠减少

  单选:

10、咨询中心理咨询师最需要解决的是()。

  (A)女儿的问题(B)老师的问题

  (C)父母的问题(D)学习的问题

  多选:

11、该案例中,与女儿问题有关的事件是()。

  (A)曾经成绩优秀(B)父母的要求

  (C)学习成绩下降(D)老师的表扬

  多选:

12、解决该案例中女儿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妥当的做法是()。

  (A)与父母探讨解决方案(B)指导父母降低成绩要求

  (C)促成女儿来心理咨询(D)指导女儿应对学习压力

  多选:

13、对于该案例中的父母,咨询师妥当的做法是()。

  (A)激发父母求助的动机(B)指导其降低对女儿的要求

  (C)引导对女儿客观评价(D)通过咨询解决女儿的问题

  多选:

14、该案例中,女儿所面临的是()。

  (A)学习问题(B)压力问题

  (C)智力问题(D)身体问题

  多选:

15、该案例中,女儿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A)所学课程多(B)自我要求严格

  (C)父母的要求(D)同学竞争激烈

  单选:

16、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最应视()为求助者。

  (A)父亲(B)老师

  (C)母亲(D)女儿

  单选:

17、对于该案例,咨询师还应了解的资料是()。

  (A)女儿学习成绩(8)父母教养方式

  (C)女儿躯体症状(D)父母求助动机

案例三:

  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

求助者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到考试就紧张焦虑,就会想:

“又要考试了,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

我怎么见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又会怎么看我?

”考试一天天临近,她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甚至想到考试的场景,就会心跳加快,浑身发抖。

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

求助者晚上入睡困难,有时半夜突然醒来,再也睡不着,只能睁着眼睛等到天亮,有时感觉不到饿。

看什么菜都没胃口。

吃什么都不香。

受这种情绪困扰,无法正常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厌学。

感到身心疲惫。

考试时或大脑一片空白,或越想越乱、会答的题也答不出。

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

求助者认为这样下去会越来越糟,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从小成绩好,家长对其期望很高,特别关心她的学业,而她自小也比较懂事,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

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求助者觉得学习较以前吃力,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压力变大,精神紧张。

  多选:

18、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主要有()。

  (A)心慌(B)失眠

  (C)憋气(D)头痛

  单选:

19、该求助者最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A)抑郁(B)恐怖

  (C)焦虑(D)强迫

  单选:

20、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

  (A)成绩下降(B)注意力不集中

  (C)内心冲突(D)记忆力下降

  单选:

2l、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A)恐怖性神经症(B)疑病性神经症

  (C)焦虑性神经症(D)强迫性神经症

  单选:

22、按照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病程的评分,该求助者应评()。

  (A)1分(B)2分

  (C)3分(D)4分

  多选:

23、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性因素主要有()。

  (A)家长期望很高(B)从小自尊心强

  (C)存在错误观念(D)负性自动想法

  多选:

24、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主要有()。

  (A)自我要求严格(B)考试连连失利

  (C)缺乏有效帮助(D)家长期望很高

  多选:

25、对于该求助者,可以使用的咨询方法有()。

  (A)合理情绪疗法(B)模仿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D)厌恶疗法

  单选:

26、本案例中,最合理的咨询目标是()。

  (A)考取全系第一(B)认可成绩不及格

  (C)减轻考试焦虑(D)保证8小时睡眠

  多选:

27、在本案例中,若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不一致,心理咨询师()。

  (A)不可轻信任何一方(B)以临床观察为准

  (C)重新进行会谈测评(D)以测量结果为准

  多选:

28、如对该求助者使用系统脱敏法,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取决于不同的()。

  (A)求助者(B)情境

  (C)咨询师(D)心境

  案例四:

  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性,54岁,退休教师。

  案例介绍:

求助者兄弟姐妹多,父亲已于多年前去世,自己主动把母亲接回家照顾。

其大哥、大姐年龄较大,二哥体弱多病,二姐在国外,三姐照顾怀孕的女儿,因此都没有照顾母亲。

求助者为赡养问题与哥哥、姐姐们发生矛盾,自己很生气,也为此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

你能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

我是家里最小的,母亲已经由我照顾多年了,同样是母亲所生,他们怎么就不来照顾照顾呢?

我即使能干,照顾母亲也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事呀!

我说他们,他们还不听,为这些事总发生矛盾,搞得关系很紧张。

  心理咨询师:

是别人不听你的话使你生气吗?

  求助者:

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也来照顾母亲,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

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他们应该听你的话,来照顾母亲。

  求助者:

是的,我很生气,他们怎么这样不懂事!

  心理咨询师:

因此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

对,他应该听。

  心理咨询师:

因此,别人讲话你肯定听。

  求助者:

对,…不对,(沉默)好像不是,别人说得对的我都听了,别人说得错的我也没听。

  心理咨询师:

你刚说过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而你又讲了别人说得对的你都听了,别人说得错的你也没听,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

(沉默)…我照顾母亲是孝顺,他们也有责任。

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

按你的意思,你照顾母亲,别人也必须听你的来照顾母亲。

  求助者:

是的。

  心理咨询师:

你对母亲怎样,你的哥哥姐姐就应该对你的母亲怎样。

  求助者:

是的。

  心理咨询师:

实际上呢?

  求助者:

(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

怎么会你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

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

你说呢?

  求助者:

(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

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你的哥哥姐姐不听你的话,不来照顾你的母亲所造成的。

其实别人不来照顾你的母亲只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一样来照顾你的母亲这是你的信念。

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

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

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

真会这样么?

  心理咨询师:

你照顾母亲这件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

你是说我和他们不一样么?

可我还没看出我要求他们照顾母亲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

如果把一枚硬币抛向天空,落回来时是怎样的?

  求助者:

当然是有两种可能。

一种字朝上,一种是徽朝上。

  心理咨询师:

当你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硬币抛向天空一样?

  求助者:

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两种可能的事。

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

你对别人提出要求。

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

如果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