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044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docx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讲解

大连长兴岛铁路瓦房店至五岛段

墩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更改

状态

受控标识

 

编号:

WW05版本:

A

编制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制定2010年09月20日

实施2010年09月20日

中铁七局集团瓦五项目部第五分部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武汉货运外绕南疏解相关工程及特大桥墩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2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混凝土结构物中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或易引起裂缝的混凝土(JGJ/T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1.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机理分析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其中温度变化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其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导致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过大,从而产生温度拉应力;另外,后期混凝土温度下降,收缩被约束时,产生收缩拉应力。

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或内部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混凝土配合比

2.1基本要求

⑴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填加掺合料,本工程掺入粉煤灰,粉煤灰的质量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⑵混凝土最小水泥量不低于300kg/m3,有掺合料的混凝土水泥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260kg/m3,水泥用量应根据试验室试配确定。

⑶水灰比宜控制在0.45~0.5之间,最高不超过0.55;用水量宜在170kg/m3左右。

⑷C30砼粗骨料适宜含量为1100~1200kg/m3。

⑸砂率宜控制在35%~45%,灰砂比宜为1:

2~l:

2.5。

⑹混凝土中总含碱量使用碱活性骨料时限制在3kg/m3以下。

⑺混凝土的初凝应控制在4h左右。

3.材料要求

3.1水泥

采用山水水泥厂生产的洋房牌P.O32.5水泥。

进场水泥和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或怀疑变质的水泥应作复试检验,水泥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必须检验合格。

合格后方可使用。

3.2粗骨料

采用连续级配的1~3cm碎石,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粒径尽量大,控制含泥量小于1.5%,泥块含量小于0.25%并且检验合格。

3.3细骨料

采用中砂,含泥量小于1%,并且检验合格。

3.4水

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的水宜采用饮用水。

本工程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采用井水。

水质均必须检验合格。

3.5粉煤灰

本工程墩身大体积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和料采用阳逻电厂产粉煤灰,掺加粉煤灰代替水泥可降低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绝对升温值。

使用的粉煤灰不应低于II级并检验合格。

4.施工准备

4.1测量放线

墩身立模前,技术部门在承台上放出纵横十字线、临时水准点并做出技术交底。

承台施工作业队现场负责人必须与墩身施工作业队现场负责人进行工序交接,共同确认高程和纵横轴线及连接筋预埋情况,如有问题应通知技术部门进行确认。

(承台施工时,承台顶面高程宜比设计低2cm,由技术部门在技术交底时控制)

4.2模板

模板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本工程墩身施工采用整体钢模板,模板分节高度最小为1m,平面分成四块。

每套墩身模板到达工地现场都必须进行试拼,试拼检查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前进行模板处理。

(1)模板处理工序:

清洗、打磨除锈、灰浆抹面、打磨抛光、干燥、均匀涂刷、凉干、3小时后重新涂刷、保养3天。

模板打磨应认真仔细,特别是模板拼缝处打磨需达到手摸时感觉无明显错台方可。

对于圆端模板以及托盘模板拐角处必须打磨圆顺、光滑,取保墩的外观质量。

(2)脱模剂: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我项目分部两次试验墩情况采用色拉油掺变压器油或ZM90长效脱模剂进行刷涂。

(3)模板拼缝处全部采用双面胶粘缝,防止漏浆。

(4)模板对拉:

采用Φ16和Φ20钢筋对拉外套外径20及Φ20mm和Φ25mmPVC管,PVC管分成三节,靠模板侧的两节长10cm,三节PVC管间采用PVC套管连接,套管外端离模板内壁不小于5cm。

两端PVC管上刷涂脱模剂。

砼浇筑完成6小时后必须松动、转动一次对拉钢筋和外节PVC管。

24小时后拆除对拉钢筋和外节PVC管。

(5)模板预留孔:

托盘及顶帽模板应留出吊篮、踏步等各种预埋孔,模板安装完毕后,现场施工人员应根据技术交底仔细核对,如有异议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进行复核。

(6)接触网支柱预埋螺栓:

其预埋螺栓平面、高程精度要求相当高,现场施工时根据其预埋位置采用槽钢加工成井字架(井字架大样见相关技术交底),井字架固定于模板上,以准确定位预埋螺栓。

(7)脚手架:

施工用脚手架采用轮扣式脚手架,脚手架不得与模板有任何连接。

(8)墩身施工作业队现场负责人必须熟悉和掌握每个墩身的模板组合方案,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模板拼接。

(9)立模前,应根据技术交底在承台上施工砂浆找平点,底节模板立于砂浆找平点上,砂浆找平点间采用木楔支垫,以利于拆模。

同时在模板内部采用砂浆密封模板与承台间的空隙,防止漏浆。

(10)模板立模完后,采用四根缆风绳对拉,以保证模板稳定并调整模板平面位置。

缆风绳根据施工场地具体情况可采用角钢、槽钢或钢管打入地面,如地质情况较差可施工地垅固定。

缆风绳的调节采用手拉葫芦进行。

墩台模板安装容许偏差(mm)

项目

容许偏差

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

±10

表面平整度

5

相邻两板面高低差

2

同一墩台两垫石高差

2

预留孔和预留孔位置

5

4.3钢筋

钢筋进场必须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试验合格才能使用。

墩颈加强钢筋、顶帽钢筋、垫石钢筋以及接触网立柱基础处钢筋采用预制吊装工艺进行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预制好上述钢筋半成品,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检查,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待混凝土浇筑至相关部位后采用吊车吊入该半成品,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钢筋吊装时间不得长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4.4技术交底

墩身混凝土施工前,应该针对所施工部位编制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该墩的尺寸、形状、平面位置、砼强度等级,模板拼装及加固图、钢筋详细图纸、混凝土浇筑方式,各种预埋钢筋、预留孔等,以及相关安全、质量措施。

5.混凝土施工工艺

5.1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搅拌。

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min。

夏季灌注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的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白天施工时要求在砂石料堆放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以降低骨料温度,同时拌合用水采用井水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出罐混凝土应随时测定坍落度,与要求不符时,由现场试验人员及时调整。

5.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间隔时间不得大于30min。

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应能满足施工要求。

搅拌站与工地施工现场应建立密切联系,同时混凝土运输车与搅拌站应随时保持联系,遇到特殊情况如道路堵塞等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确保混凝土按时送达。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

运到现场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应随时检查,不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换。

5.3混凝土浇筑

(1)采用吊车或泵车将混凝土由混凝土运输车内输送入模。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承台顶面混凝土浇水洗净、湿润。

(2)浇筑前,先浇筑一层同标号的砂浆,砂浆用量根据每个墩身底面积现场计算,高度不大于3cm;第一车混凝土在施工配合比的基础上多加50kg水泥。

(3)混凝土浇筑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必须采用串筒施工,底节串筒下口距浇筑部位不得大于2m,以保证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0m(串筒由本项目分部自行设计制作)。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严禁踩踏对拉钢筋,以防其弯曲影响拔出。

(5)混凝土浇筑速度控制在1.0m/h。

(6)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分层厚度为30cm。

为了使混凝土不出现冷缝,要求前后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

(7)混凝土振捣人员要由有丰富混凝土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操作,振捣时采用50型插入式振动棒垂直振捣,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控制在5~10cm,墩身两侧同时振捣。

振动棒与模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cm。

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为30cm~50cm,移动方式采用行列式。

振捣时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不得过振也不得漏振,应视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无气泡、泛出灰浆为准。

对模板拐角的振捣要到位,不得冒气泡,确保不出现麻面,保证整体外观质量。

(8)浇筑混凝土面出现泌水时,应及时排出,同时要求浇筑面四周比中间高,泌水往混凝土中间集中。

(9)浇筑时必须有专人全过程监护模板、拉筋的变化,如发现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好。

(10)每个墩身砼灌注全过程必须有具备捣固经验的领工员和试验人员监控。

5.4混凝土拆模及养护

(1)拆模时间:

a.混凝土强度要求:

非承重模在强度达到2.5MPa,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承重模在悬臂部分小于2m时,达到设计强度75%;大于2m时,达到100%方可拆除。

b.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摄氏度。

(2)拆模时,先拔掉模板底部木楔,敲掉砂浆找平点。

(3)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保温养护。

本工程采用塑料薄膜、草袋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

冬季施工时时应采用内降外保的方法,在混凝土中埋设循环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外部搭设暖棚,采用各种措施升高混凝土四周的环境温度,既能降低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又能改善混凝土内外温差。

5.5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内部前1~5天温度波动较大,根据两次试验墩的测温情况,最高温度多发生在浇筑后的24h~72h左右。

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导致混凝土开裂。

因此温度控制的核心内容就是控制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我们要求其差值不得大于25℃。

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测定,测试元件采用高精度数字化传感器。

根据混凝土的形状,尺寸,在混凝土的中心及表面合理布置测点,布置在混凝土表面的传感器离模板内侧水平距离2~3cm。

传感器布设图详见相关技术交底(正式施工的前三个墩必须采取测温措施)。

必须有专人定时测温,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如发现混凝土温度有异常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反映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5.6混凝土试块留置原则

(1)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与留置: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

(2)桥梁每墩台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以此试块强度作为拆模依据之一。

(3)混凝土试块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4)现场试验人员应做好试块的取样制作工作,每组试块及时做好标识,并按规定进行养护。

6.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6.1质量控制

(1)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进行检查验收,并按规定进行复试,复试合格方可使用;掺合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混凝土骨料的选用必须与配料单相符,且符合规范规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2)搅拌站自动计量装置应定期校验。

(3)拌制混凝土所用的各项材料应严格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配料。

(4)混凝土必须充分拌合,每盘拌合时间不少于120s。

(5)混凝土运输车内壁应平整、不吸水、不漏水,并经常清除粘附的混凝土。

(6)混凝土搅拌车在运输拌制好的混凝土时,慢速搅动。

卸料前应以常速再次搅拌;每天使用完后应清洗。

(7)混凝土运输至浇筑现场,坍落度必须符合规定值。

如发现混凝土出现离析、初凝等质量问题,坚决退掉;严禁向混凝土罐车、混凝土泵内加水。

(8)施工中混凝土振捣时间应适当且不得漏振或过振。

(9)拆模时间应严格控制,防止过早拆模,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干净并刷隔离剂,以防止浇筑后的混凝土出现蜂窝或麻面。

(10)在浇筑混凝土前认真清理施工缝,清除松散骨料和软弱层,并冲洗干净,浇筑时要振捣密实。

6.2安全措施

(1)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施工。

(2)所有机械设备均需设漏电保护。

(3)所有机电设备均需按规定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投入使用。

(4)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动力、照明线需埋地或设专用电杆架空敷设。

(5)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和手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