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909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

《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docx

0729信息化环境下常规管理制度讲座2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全县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暑假培训班研讨

何军

2014年7月31日

同志们:

在我县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局组织本次信息化骨干教师暑假学习班,并安排我代表基教股就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问题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结合当前常规管理实际,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一、什么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二、当前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信息化环境下怎样进行教学常规管理,具体研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的实施、结果的应用等。

1、什么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了解教学工作有哪些常规,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常规管理制度,按制度管人管事。

1.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内涵

我们从字面上来分析“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内涵: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分为两部分:

“教”,指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学”,指学生如何应用怎样的方式去学习,教学相长缺一不可,教和学达到和谐共生才能有最大的效益。

“常规”的“常”的意思为经常,在此意思为普遍习惯,“规”字的意思为规律、规矩,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

“常规”,就是人们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

常规是因生活环境习惯所形成,并非无变动性。

社会日新月异,常规总是向人性化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不客观的常规总是要向客观方向发展变化的。

“管理”是指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括4个含义:

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

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用幽默诙谐的话说“管理、管理”,就是组织实施者为达到某种行为的目标去“管”,那么,被管理者要“理”,如果“理”都来不“理睬”,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的制订本身就有缺限,没有被这个共事的团队认可。

二是管理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在实施管理时不足以让人信服。

因此,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的核心要素其实就是两个方面即制度和制度如何实施的问题。

“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教学过程施教者应遵守的最基本要求,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即是学校管理者为达到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而制定的、规范教学活动中施教者行为规范的规章或准则。

换句话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就是教学常规工作的行为准则,或者说考核评价标准。

2.教学常规工作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计划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阅、指导实验、课外活动、考核与评价、校本教研等方面。

教学常规通俗的提法是“备、教、批、辅、考”。

一是教学计划制定。

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行事历)、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施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由各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适当补充为更好地完成本期教学任务在知识内涵和外延方面的拓展等。

二是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

备课的具体体现是教案。

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重点、难点;(3)课型、教学课时数;(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5)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6)板书设计;(7)作业布置;(8)教学反思或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

备课的基本形式分为:

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两种。

个人备课要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要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要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编写教案;开展了集体备课的教师还应把集体讨论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完整的分课时教案,要求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三统一”。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

(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

(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4)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

(5)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6)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7)没有备课组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三是课堂教学。

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上课的基本要求一般都包括:

按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缺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开教室、拖堂。

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

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到校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班主任。

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案,紧扣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

要讲普通话、板书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练习反馈要及时评价并拓展等。

四是作业布置与批阅。

这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作业布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

要适度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课外作业内容和形式要灵活多样,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作业批阅必须及时检查和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要注意批阅的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符号要规范。

批语要得当,点评要具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

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

五是指导实验教学。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拓视野,树立科学研究观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应严格按课程标准规定指导学生动手做好实验,不能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代替做实验,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批阅;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提倡并鼓励教师合理改进、增加演示实验。

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或把某些思考性强的习题改编为实验(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要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和考核。

六是教学辅导。

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集体辅导要有计划,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七是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包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竞赛培训、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研究性学习等。

学校要安排教师负责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载,有总结,要按时开展活动;课外活动内容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是学业考核与评价。

学业考核与评价一般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

质量评价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要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重视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考查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后要认真做好试卷的评阅和分析讲评工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对优秀生和学困生要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讲评。

九是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要有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

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关键是要挖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开展有效的校本研究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当前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家都来自基层学校,来自教学第一线,对本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情况,特别是管理制度是否切实可行有着深刻的体会。

总体上讲,我县大部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抓得很紧,抓得实的。

大部分教师工作是认真敬业的。

在此,限于时间关系,我不想总结成绩,只想就3月份基教股在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检查”所了解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分析当前我县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我们在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时才会更有针对性。

3月份,我们历时一个月,对全县5所普通高中、31所初中、98所小学、特教学校及机关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检查。

我们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检查的方式,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组织师生问卷调查、随堂听课、走访教师等办法,重点检查了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的情况、常规管理“一历六表三规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控流保学工作及网上学籍管理工作实施情况、义务教育学校循环教科书管理使用情况、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管理情况。

我们给教育局党委提交的正式报告中,列出了以下问题:

1.常规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学校管理上存在漏洞。

部分单位没有完整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有的提供的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一用数年没有修改。

更多的单位是套用大众化的制度而没有按本校实际修订切实可行的常规管理制度。

2.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情况很差,执行不力。

我们采取随堂推门听课、随机查阅备课和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检查发现,教学常规落实不够的问题非常突出:

备教脱节“两张皮”的现象严重。

备课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但从检查情况看,备教基本吻合的比例不到30%,约40%的教师备课中体现的教学程序和环节没有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超过30%的教师不能提供备课或提供的备课是假的,要么是旧备课,要么是网上下载连别人的名字都未修改的,甚至有的教师授课内容在提供的备课中查不到。

特别值得警觉的是,在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中都出现了不少无备课、备课应付式的现象。

部分学校推行“集体备课”,结果成了“集体不备课”,相当部分教师提供的集体备课除打印整齐漂亮外,看不到任何二次备课的痕迹。

大部分小学艺体、活动类课程基本上没有备课。

从学校备批工作检查情况也发现,除文化学科备课检查了节次外,其他学科教学检查基本空缺。

课堂教学随意性大。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检查发现,除文化课的课堂教学能基本按程序进行外,艺体、活动类课程课堂教学基本丧失了应有的教学规范。

我们在随机检查时发现,体育课基本上是集合5-10分钟后就开始了自由活动,鲜见教师有教学活动和指导。

信息课基本上不用教材上课,就是学生在电脑上玩游戏,教师维持秩序。

有一个初中学校的信息课教师用一体机播放视频《变形记》。

个别中心小学和大部分村级小学的音乐、美术、科学、生命与健康甚至部分小学的品德课不是改上文化课,就是上课不按教材教学,想说就说,不想说就自习;课堂教学随意性大还突出表现在部分教师上课都不按教材组织教学,典型的例子是一所小学5年级音乐课学生在进行流行歌大连唱,询问授课老师得知师生均无教材,老师采取的办法是学生想唱什么歌老师就教什么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还表现在教师上课接打手机、抽烟,随意离开教室和安排自习等方面。

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流于形式。

有的学校开学近两个月,没搞一次检查。

有的只记了备课节次,问题讲评没有到事到人。

有的学校检查讲评怕得罪人,工作讲评1页纸,几十个字,“以和为贵”,缺乏约束机制。

一所比一般中心小学规模还大的村小有17位老师,教务处第一次常规检查只查了5个普通老师的伏案工作,规章制度和纪律只针对“平民”老师。

有的教师批改作业本,红“×”很多,却没有看见学生更正的痕迹。

有的批改就是一个“查”字,既没有日期,也没有分数,更没有评语。

教学检查基本没有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流于形式。

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氛围极其浓厚,课外活动近乎绝迹。

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全县绝大多数学校围绕文化考试科目抓质量轰轰烈烈,抓品行和养成教育悄无声息。

所谓“教育”在这些学校只剩了一个“教”字,丢掉了一个“育”字。

高中学校因为背负着社会和广大家长对高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深陷应试泥潭,学校围绕高考实行强化训练、题海战术,打破常规,加班补课已成常态,小考加月考使得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教师压力巨大,课外活动已成奢望。

甚至有的学校学生进了高三就没有体育课了。

义务教育学校围绕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教学质量抽考,强化了文化学科的教学。

几乎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挤占活动类课程教学时间以延长考试学科的教学时间的问题。

不少初中学校还仿照高中校实行小考、月考、模拟考试。

文化学科如此,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科也是一样,有的学校对理化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在3月份就开始了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学生根本没有动手和上机操作的机会,只能对着下发的油印资料死记硬背,所学知识不是通过体验得来而是通过强加硬灌。

有的学校为应对一中招生办起了强化班,利用晚自习加班补课强化训练。

我们在专项检查时发现,个别学校的教师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连学生中午休息一会儿的时间都不放过。

一所中学作息时间安排中午12点10中餐,当我们12点48分到达学校发现有三个班教师在教室上课。

一所小学中餐安排在12点,我们12点40到达学校时,小学六年级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背诵课文。

我们在感慨这些教师敬业精神的同时,又为这些学生深深地担忧,学习负担如此沉重他们能承受得了吗?

不少学校为了增强竞争意识,按文化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甚至个别的学校还将考试分数和排名列表张贴在教室门上,或在学校宣传窗公布学生名次,这种做法除渲染应试教育氛围外,更多的是在无形中降低了校园文化的品位,又极大地伤了学生自尊。

一历六表三规划制定与实施流于形式,落实不够。

我们从检查中发现,学校“一历六表三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流于形式,落实不够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

行事历流于形式没有落实,看不到有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甚至连安排的活动也查不到活动记录,没有痕迹;课表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和虚假安排的问题;教师定岗定位表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工作安排极不均衡;作息时间表存在安排不合理和随意更改的问题;活动安排表存在的问题是几乎全部为虚假安排,除几个学校外,我们巡视一个月很难看到有学校在按活动安排表组织课外活动。

实验教学设施设备疏于管理,使用效率极低。

虽然合格学校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添置了大量教学设施、器材,但检查发现,大多数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使用不够甚至没有使用,造成巨大浪费。

部分村小配备的一体机基本未在课堂教学上使用。

有的实验室门的锁是锈迹斑斑,桌椅上灰尘很厚,几年没有动过,实验教学是空白。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怎样实施?

1.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给教学常规管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教材多媒化:

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随着网络线路带宽的不断提升,现在几乎大多数网上课件实现了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像。

资源全球化:

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

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个人空间等。

 教学个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学习自主化:

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

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活动合作化:

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管理自动化:

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

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环境虚拟化:

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

目前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

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

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系统开放化:

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设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系统,支持按需学习、弹性学习和终生学习。

2、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本校实际。

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学目标更快更好的实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手段和载体,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便捷、直观和可复制再现。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要根据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实际科学合理制定,不能贪大求全,不切实际。

二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时代潮流。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要加入教育信息化的行为标准或者说考核元素。

教育局修订后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在备、教、批、辅、考五个主要环节提出了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这是面向全县各类学校的基本要求,不是通行标准,学校要依据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本校实际确定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要让教学常规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管得住、做得到。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

教学设计:

教育局总的要求是“课改样板校”和“名校网络课堂实验学校”的备课可以全部采用电子备课,条件还不成熟的学校实行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互补式备课”。

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备课考核评价标准。

如长沙大同古汉小学就要求,教龄在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提供电子备课和纸质备课。

有的学校还不具备全部实施电子备课的,可以要求教师提供纸质备课,对同时提供电子备课者予以一定奖励。

由于电子备课可以无限引用、复制他人备课,导致少数教师在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情况下,网上下载他人备课用于应付学校常规检查。

学校在制度设计上,可以采取不定期检查方式,随堂听课后现场检查备课节次是否符合要求、教学程序是否备授一致、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是否得体等。

课堂教学:

上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现代化教学的标准是教法新颖,多维互动高频,学生参与高度,多媒体使用高效。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关键是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准确、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点是:

是否按备课设计程序授课、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是否科学有效。

我们规定一体机的使用每期应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学校对教师使用“班班通”的数和量的考核就要切合本校实际。

作业批改:

信息化环境下的作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操作演示、查阅资料和实践活动等。

针对有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要有一定的作业量在学生的“学习空间”里完成,提高学生网络动手操作能力。

作业要注重思维训练,尽量避免教学无用功,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倡导简单作业随堂改,重难点练习面批面改,小组合作互改,学生自改相结合的作业批改模式。

“学习空间”的作业实行个性化批阅,充分发挥学生在作业批改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建立优秀作业展示制度。

各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三次优秀作业展览活动和学生特色“学习空间”点击率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

课外辅导:

多渠道进行个性化辅导,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各种仪器,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

条件具体的学校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学习群组,学生将作业以PDF/SWF格式的文件上传在自己的空间中,老师在讨论群组中采用跟帖的方式批阅统计成绩。

对于学生的成长情况,学校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使辅导工作常规化、科学化。

考试评价:

倡导形式多样的考查、考试方式,使学生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考查、考试都应以课标为准绳,综合实践课程、艺体课程的笔试部分可以更多地制作成多媒体试题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测试。

学校对学生的各种检测成绩要通过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进行管理,班主任将成绩利用校信通发到学生家长手中,再由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情况找差距、想办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学校应规范办学行为,减少统一考试次数,小学除期末考试外,不得组织全校性规模的考试评价,初中可以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高中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校本教研:

信息化网络教学环境为我们的自主学习和网络互助学习的教研和科研提供了一个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对于一个教师来讲“学习”才是硬道理。

教师应本着“学就会有收获”的想法去求得新知。

学校网站要建立“校本教研”平台,以“个人空间”为“网络教研”阵地,组建教师网络教研的“圈子”,通过“个案”带动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建个人空间的意义,逐渐扩大学校教师博客群组。

网络教研要侧重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而“研”,从兴趣和志趣出发去“教”,只有这样学科教研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实现潜移默化地整合。

今后,基教股在教学常规检查时将针对上述环节,侧重信息化手段地运用和更新,从而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3、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常规进行科学考核评价。

要将信息化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