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739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生活中的比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过程,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

教材第69页情境图,出示照片A,将照片A进行左、右、上、下、对角拉动,仔细观察每次拉动照片的时候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2.这些照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生活中的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照片B、C、D、E,提出问题:

看了这几张照片之后,你认为哪几张与A比较像?

 

2.引导学生观察照片A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4,明确1格就是1。

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

 

(1)照片B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

(2)照片D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3)照片B和C的长一样,照片C的宽是照片B的4倍。

(4) 照片D和E的长一样,照片D的宽是照片E的4倍等等。

 

4.对于照片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你是怎么得出的?

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

6÷4=1.5 。

对于其他的几张照片的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

学生回答。

 

5.议一议:

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

 

6.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将照片的长除以宽,或宽除以长,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进行比较,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什么呢?

(学生齐读课本第50页第一行的同时板书比的意义。

) 

7.回顾小结:

“长和宽相除,又叫做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相除,又叫做宽和长的比。

长和宽都是表示长度,刚才我们把长和宽这两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板书:

同类量) 

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名称(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教材试一试

1.说一说下面各比的含义。

2.填一填,说一说。

3.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与同伴交流。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自由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

 

归纳总结什么是比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学生说说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6:

4=6÷4=64=1.5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作业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2、比的化简。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能

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60÷10=600÷()=()÷1=0.6÷()

2.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用字母怎样表示?

3.谈话导入:

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什么性质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的化简。

(板书:

比的化简)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

教材第72页情境图。

奇思手里的那杯蜂蜜水用了3小杯蜂蜜,12小杯水。

妙想手里的那杯蜂蜜水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

哪杯水更甜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可以写出每杯水中蜂蜜和水的比,然后看看结果是不是相等。

奇思3:

12=312=14=1:

4;

妙想:

4:

16=416=14=1:

4。

因为比相等,所以两杯水一样甜。

3:

12=1:

4、4:

16=1:

4,这是怎

么回事呢?

观察相等的比,你能写出一组相等的比吗?

并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我发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一样。

分数可以约分,比可以化简,你能化简下面的比吗?

并说说每一步是如何得到的。

你觉得应该怎样化简比呢?

能说一说化简比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说:

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我们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⑶除外〉,直到前项和后项成为互质数为止。

如果比的前项或后项是小数,我们可以先把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变成整数,再

化简。

如果比的前项或后项是分数,我们可以根据分数、除法与比的关系进行除法计算,最后得到化简的比。

你觉得化简比和求比值一样吗?

生:

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可以相同,但是结果不同,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即使写成分数的形式仍然读作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三.课堂练习:

教材试一试。

1.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单位:

g)

2.笑笑配制蜂蜜水,配制了3次如下表,请你把表填写完整。

3.第2、4题

四.全课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练习

说一说

 

学生看图说一说

 

学生写比并求比值

 

总结结论,并熟记。

化简24:

42时,我们让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6,结果得到4:

7。

化简比25:

14时,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可以得

25:

14=25÷14=25×4=85,也可以写成8:

5.

化简0.7:

0.8时,我们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得到7:

8。

 

学生练习,

 

学生说说。

 

板书设计

比的化简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一样。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作业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3、比的应用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确按比分配是比的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明确按比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根据所主给出的比,掌握各部分

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按比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有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所给出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按比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1、情景引入:

在幼儿园时,念一首儿歌“分果果”你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也来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分果果。

     

1.观察课本情景图回答。

 从图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回答   

2.想一想:

怎样分合理?

 同学发表意见 

(1)每班一半 。

  

(2)一人一个 。

 

(3)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

  同学评议 

(4)小结得出:

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比较合理。

     

3.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是多少?

 按这个比来分,该怎样分?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解决问题。

 

把这一筐橘子按3:

2分给大班和小班应该怎样分?

(1)说一说, 

(2)分一分,并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同学用小棒来分一分 。

     

(3)交流反馈 。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小结:

这一筐橘子按3:

2分,不管大班和小班分得多少个,他们分得的个数比都是3:

2,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

 

2.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

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3.小结: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75页试一试.

2.教材第75页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什么方法?

 

学生观察回答:

(1)每班一半。

(2)一人一个。

(3)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

 

怎样分才合理呢?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分的过程;

 

小组合作,分一分

 

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作业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练习五(教材第77〜79页)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熟练掌握化简比和求比例。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比的意义,按照一定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熟练掌握化简比和求

比值。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1、复习概念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了解了比的哪方面知识?

同桌交流,总结本单元知识点。

指名汇报,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求比值的方法。

2.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化简比。

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3.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本练习:

1.第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

巩固比的意义及求比值的方法。

2.第2题。

独立完成,代表板演。

集体订正。

重点说说化简小数比、分数比的方法。

3.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第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5.第5-8题。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材第79页第13题.

先读题,说说你的想法。

由“剩下的地按2:

1的比种黄瓜和茄子”可知,要按比分配的是种西红柿后余下的地,所以我们先要计算出总面积减去种西红柿后剩下的面积,按比分配。

因为“西红柿占总面积的25”,所以其余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5)=35这样也可以计算出剩

余的面积,然后按比分配。

6.教材第79页第15题.

“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长方形面积的16”,说明大长方形的面积是重叠部分面积的6倍;“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14”,说明小长方形面积是重叠部分面积的4倍,所以大长方形和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6:

4=3:

2。

三.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

 

说说化简小数比、分数比的方法。

 

学生读题,说说想法。

 

学生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比的意义,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化简比、求比值

按比分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作业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反弹高度。

(教材第80-82页)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程中,进—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尺子、篮球、乒乓球、足球等;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出示三种球:

篮球、足球、乒乓球谁来拍一拍?

(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的不同感觉)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

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

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

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怎样?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揭示课题:

反弹高度。

二.探究新知:

想要知道答案我们就要亲自试验。

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验呢?

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应该先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内容应该包括设计实验步骤,每一步怎样做;还要设计如何收集数据。

我们应该做好小组分工,如组员分工可以是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我们应该记录好球自由下落的起始高度和反弹高度。

我们的实验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多做几次,避免实验误差。

谁能具体说说实验的方法呢?

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

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1:

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

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反弹高度时,取整厘米数。

3:

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现在就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商量好之后确定分工,然后用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开始实验活动,收集数据后计算出篮球的反弹高度

大约是起始高度的几分之几,最后总结出结论。

然后看看乒乓球的反弹情况,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不一样,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但实际上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还有许多,谁知道呢?

与球充气足与不足有关,充气足的球反弹高度大。

在活动中,你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测量知识,还有有关求一

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方面的知识。

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去试一试。

四.全课总结:

今天上课我们通过几次实验,研究了球的反弹高度,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又有哪些收获?

 

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的不同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在活动中,你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说说你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板书设计

反弹高度

活动任务:

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哪种球会反弹高一些?

各自的反弹高度是多少?

设计方案:

动手实验:

交流反思:

1、发现和结论2、用到的知识和方法3、收获和问题。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作业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看图找关系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表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对刻画事物或数之间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对刻画事物或数之间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

会图表的直观性。

教学难点:

结合图表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下面是一辆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行驶速度变化的情况,要想看懂这幅图,你知道我们

首先要了解什么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83页情境图生:

我们首先要知道,这幅图的纵轴表示这辆汽车每分行驶的速度,横轴表示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

这就是用图表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更简洁、准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图找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汽车行驶速度。

仔细观察上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

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

2:

点八表示时间为0.5分时,汽车的速度是200米/分。

根据图中的信息,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吗?

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1:

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4分,速度在变化。

2:

在第1分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

3:

在1分到3分汽车的行驶速度没有变化,是匀速行驶的,速度都是400米/分。

4:

3分以后汽车的速度减慢,最后为0,说明汽车停下来了。

说一说汽车从1分到3分行驶路程的大致变

化情况。

1:

汽车行驶路程一直没有变化。

2:

不对,车一直在走,路程应该在增加。

图上显示的水平直线,是汽车从1分到3分时没有变化。

因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增加行驶的路程应该也是在增加的。

小结:

速度不变,时间增加,路程也会随着增加。

三.课堂练习:

1.足球场内的声音。

下面大致描述了某足球比赛场内声音的起伏情况。

先说说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音量。

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观众从19:

00开始进场,到21:

45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2时45分,即165分。

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

化的?

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声音逐渐变大,从开始没有声音到声音逐渐变大。

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得非常

大?

你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上半场比赛从19:

30开始到20:

15结束,在这45分内,当上半场比赛进行20分,也就是19:

50的时候,足球场的声音变得非常大,可能是主场球队进了球,球迷们在欢呼吧!

试着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的变化情况及比赛的情形,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四.全课总结: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1:

画图能直观的表示出信息。

2:

图表蕴藏了一些有趣的关系。

 

学生看图。

 

仔细观察上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说一说汽车从1分到3分行驶路程的大致变

化情况。

 

说说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的变化情况及比赛的情形

学生小组内交流看法

板书设计

看图找关系

先看纵轴横轴

再看线段趋势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作业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比赛场次(教材(86-86)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逐步列兴举、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不和处处有数学,体育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学校举办乒乓球比赛,六

(1)班10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

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呢

二.探究新知:

1.乒乓球比赛。

(1)班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共要比赛多少?

哪些信息值得思考?

你是怎样想的?

“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意思就是如果甲、乙、丙三人参加比赛,那么甲和乙、甲和丙、乙和丙之间都要进行比赛,也就是说不同的两人之间就会有一场比赛。

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思考这个问题呢?

可以列表排一排,也可以画图数一数。

先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

如果是2人参加比赛,只需要进行1场比赛。

如果是3人,用3个点表示参加比赛的3个人,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我们就在两点之间连接一条线段,这样画下去,结果要进行3场比赛。

4人参加比赛,所用的方法是列表法,先看横格,再看竖格,在横格和竖格相交的格子里画符号,就表明两支球队进行一场比赛(如图所示〉,结果发现要进行6场比赛。

看看这其中有什么规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用加法算式计算出比赛的场次,算式就是从1开始依次加2,加3……一直加到比参赛人数少1的数为止,所得和就是比赛的场次。

用你发现的规律算一算5人参加比赛,一共进行几场比赛?

再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验证一下你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

学生进行验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总结的规律正确吗?

现在你算一算10人参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验证结果规律是正确的,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订正;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

励。

二、联络方式。

星星体操表演队为了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

一旦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依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每人同时通知两人共需1分。

你能画图表示出联络方式吗?

尝试画图表示联络方式,组织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

通知到的人数增长很快。

2:

新通知到的人数在成倍增加。

如果有126名同学,需要多长的时间通知完?

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