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508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docx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一、“砒霜门”

据《今日早报》报道“农夫山泉有点甜。

”伴随这句广告语的广为流传,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以及其它系列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然而,现在网上已经有网民把这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改成了“农夫山泉有点毒”。

    日前,海口市工商局对海口部分批发市场、商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的部分食品进行抽样初检,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30%混合果蔬(生产日期:

2009—6—27,规格:

500毫升/瓶)、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生产日期:

2009—8—16,规格:

445毫升/瓶)、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蜜桃多汁(生产日期:

2009—8—22,规格:

250毫升/瓶)3种饮料总砷超标。

    海口市工商局的消费警示还表示,上述结果经过了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和海口市卫生防疫站复检证实。

消息一出,统一和农夫山泉深陷“砒霜门”的新闻遍布了各大门户网站。

    杭州卖的“涉毒”饮料产地有别

    据介绍,总砷指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中砷的总量。

常说的砒霜中毒,就是急性砷中毒。

如果检验报告属实,也就意味着“农夫山泉”、“统一”有批次饮料“涉毒”。

    昨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杭州朝晖路的华润万家超市,发现平日受白领青睐的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和统一蜜桃多汁等“问题果汁”仍占据货架显著位置,尚未撤柜。

    不过,记者仔细查看了该饮料包装,发现与海口市工商局公布的“黑名单”里的生产产地并不一样。

“黑名单”中涉及的是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和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而在杭城这两家超市销售的是农夫山泉杭州千岛湖饮用水有限公司和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杭州华润万家公关部负责人表示,一在网上看到相关消息,超市便对相关产品进行了自查,同时让供应商给我们一个说法。

发现这些产品三证齐全,进入超市的流程手续也符合规定。

目前,没有接到国家和省内相关部门发出的权威通知。

而且由于目前销售的饮料与海口检测的广东产品不属于同一产地和批次。

“现在还在继续销售,并等待有关方面的通知。

”当记者打电话给世纪联华超市[18.02-1.96%]企划部的石凌时,她表示自己正在外面,目前为止还尚未接到相关通知。

    农夫山泉认为检测的发布违规

    昨天,农夫山泉新闻发言人周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截至现在,企业方面都没有收到任何政府检测机关的检测报告,海口那边也没有给我们提供有关的检测报告。

    “对这件事情我们感到非常蹊跷,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是引人深思的。

如果有关方面违法,会找合理的法律途径加以解决。

”周力称,为进一步向社会澄清有关事实,今天,农夫山泉还将对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

    而在此前的27日下午,农夫山泉已经紧急召开电话新闻发布会,就其旗下两款产品被海口工商局通报不合格一事做出严正声明。

    农夫山泉认为海口市工商局本次检测的发布严重违背了法定程序,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据农夫山泉透露,依据相关法规,该类通报发布之前,执法部门应该先以正式函件向企业予以核实,确保样品的权威性,企业也可提出复检要求。

    声明还表示:

农夫果园和水溶C100在最近的国家、上海和广东等地组织的产品监督抽查中均为合格。

同时,农夫山泉在报道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委托广东省河源市质量计量检测所对同批次留样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也为合格。

目前,农夫山泉已经派遣客诉部经理前往海南核实情况,并要求复检,同时也会将同批次留样送至国家级的权威检测部门进行复检。

    另一家企业统一也发表声明称,公司在接到海南省工商局食品处通知后,立即将同一产程产品送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以追查原因,11月26日报告结果为:

总砷(以砷计)<0.05mg/l,符合国家标准≤0.2mg/l的要求。

目前公司正与海南省工商单位协调处理,有结果后再向媒体说明。

    多数消费者表示暂不购买

    虽然,杭州超市并未对陷入“砒霜门”的饮料采取下架措施,而且产地也不一样,但消费者依然对这几款饮料产生了怀疑。

    昨天,正在逛超市的杭州IT业工作人员赵先生表示,“宁可信其有”,工商部门是权威机构,虽然企业质疑工商部门的程序,但如不相信工商部门的话,还能相信谁?

虽然产品的产地不同,但却是同一个品牌的,这段时间先暂时不喝了。

如果后来证明是因为检验出错,再买。

希望有关部门和媒体能尽快告诉消费者真相。

家住大关小区的陈先生也表示,暂时不买这三款产品了,对企业出现了信任危机,除非公司有紧急方案给消费者信任感和安全感。

    截至昨晚10点半,某网针对这一事件展开的调查显示,有57.5%的人认为统一与农夫山泉的饮料不安全,73.7%的人表示不会购买统一和农夫山泉的饮料。

与此相对应的认为安全的与会继续购买的人只有9.1%和10.9%。

    不过也有对这些负面新闻采取置之不理的,他们认为若是严格按照现在新闻上说的做,那老百姓还真没有什么可放心食用的东西了。

杭州的行政执法工作者朱先生则表示自己依然是这两个品牌的忠实粉丝:

“真的假的都不一定呢,为什么不买?

农夫山泉买得比较多,感觉味道不错,而且牌子也靠得牢。

 

点评——“砒霜门”事件是2009年岁末食品饮料行业的重大事件。

从11月24日-12月4日,短短十天的时间里,一方是权威的有关部门声称对检测结果负责;一方是企业的义正辞严、郑重声明。

到底谁对谁错,谁真谁假,消费者早已经坠入云里雾里。

在这场自顾自利益的风波中,消费者的权益由谁来保障,却没有得到重视。

 

二、“毒豇豆”

对于武汉市对海南部分批次豇豆检出高毒农药水胺硫磷残留问题,海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分析了存在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22日上午,南海网记者在武汉市发给省农业厅的检测报告上看到,豇豆每公斤农药残留为0.14—0.17毫克,主要成分是水胺硫磷。

    海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处邢处长对记者表示,为保证瓜菜质量,能及时出岛,如果定量检测肯定来不及,因此海南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流动检测方式快速检测瓜菜农药残留。

    由于受技术限制,每公斤瓜菜农药残留要在1毫克(包含1毫克)以上,快速检测方式才能检测出,如果低于每公斤1毫克的标准就很难检出。

武汉市检出的每公斤0.14毫克,快速检测方式根本就不可能检出,必须采用定量检测。

    邢处长表示,造成农药残留的另一原因是由于海南目前的种植模式都是分散生产,农民千家万户都在种,各种各的,加之豇豆是循环采摘,平均2—3天一次,造成农药残留。

因此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一些零散收购商安全意识不高,自行到田间地头收购瓜菜,造成漏检。

邢处长说:

“希望此次事件能触动到这部分收购商,能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坏事也许是好事”。

    邢处长介绍,海南省全省有225个检测服务站,基本每个市县、乡镇都有一个检测服务站。

2010年1月检测合格率为97.22%,2月检测合格率为97.88%。

(南海网记者杨振东)

点评——毒豇豆事件中,相关部门虽然也站出来说话,声音虽大,但底气不足,吞吞吐吐欲说还休,让人云里雾里。

总感觉是在有意无意的隐瞒这自己的过失。

但是,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生病。

一次偶然的农药残留事件并不可怕,关键是政府部门要敢于自揭家丑,找出病因,并真诚的向公众道歉以寻求谅解。

否者,不说真相豇豆之毒永世难除。

 

三、“地沟油”

 

国人年均吃300万吨地沟油 毒性百倍于砒霜

 危险来自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

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

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说。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

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在一个注重食品安全的时代,理想的状态是,你下馆子,随手掏出一张试纸浸到菜里,过一会儿拿出来跟谱表比比,然后大叫:

“掌柜的,换油!

”但现实是,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检测和鉴别地沟油的手段。

    一次影响食欲的科学调查

    新学期伊始,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9名大四学生就接到了他们的新课题——调查武汉三镇的地沟油状况。

    “这是一次影响食欲的调查。

”调查小组组长江山说,因为采样是他们的核心任务。

于是,这群大学生换上旧衣服,戴上手套,每天趴在餐馆饭店附近的下水道边上。

好在是冬天,低温把油脂冷凝为半固态,下水道也没有夏天那么臭不可闻。

学生们就用铲子挖出那些“红的、白的”漂浮物,往塑料袋里装。

不过,干这些事得小心翼翼,因为导师们多次提醒,“要当心那些回收地沟油的,他们会揍人”。

    与大学生的“偷偷摸摸”相比,那些地沟油的职业回收者确实是“正大光明”的。

他们只需要一把铲子、几个破旧铁桶,外加一辆电动车就可以满载而归,顶多是天黑的时候多带一把手电筒。

    有时候狭路相逢,学生们挖油的举动难免会引来一些敌视的目光,也曾有人过来盘问“干吗的”。

学生们很紧张,支支吾吾地说是要“带回去喂狗”。

    在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人民币左右。

在他们看来,利益驱动是地沟油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掏地沟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上七八十元。

一个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炼之后,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场价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赚1万多元,相当于高级白领的收入。

有人告诉学生们,在这一行,就是打杂的小工,每月也有2500元工资。

    由于注重煎炸炒炖的饮食文化和铺张浪费等习惯,大量的餐厨垃圾和由此衍生的地沟油成了中国特有的现象。

在调查中,学生们发现,在武汉,即使只是卖鱼汤糊粉的小摊,每天也要产生15公斤左右的餐厨垃圾。

经过估算,武汉市内有大小餐饮店6万余家,每年产生餐厨垃圾约25.2万吨、废弃油脂约12.6万吨。

    于是,在这样的城市里,掏地沟油就成了暴利行业。

有人垄断了某些餐馆的餐厨垃圾,每天派专人收购。

一座城市通常会被划分为好几片势力范围。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竞争环境”下,调查小组的学生们通过“明偷暗夺”的方式,搞到了60多个样本。

这些玻璃瓶装的地沟油样本,如今被存放在实验室的冰柜里,上面贴着“川菜馆”、“水煮鱼”等标签。

尽管瓶盖紧塞,还是不时传出一些辛辣酸臭的气味,据说这是“不饱和脂肪酸酸败后产生的醛”。

    完成了采样工作后,调查小组的学生们顺带考察了武汉的餐饮市场,结果发现,有的早点摊子上赫然摆着两个壶,一壶是贴着标签的好油,另一壶没标签的,″明显浑浊不堪″。

还有在大学城外卖羊肉串的,总是拿一个雪碧瓶装油,那些“色泽过于金黄的油”,里面都是沉淀物。

    “武汉只是一个缩影。

”江山说,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但凡有餐饮业的地方就有回收地沟油的。

反过来,因为价格低廉,这些地沟油最终又回流到餐饮业,从街边小铺到五星级饭店,无一得免。

    医学研究的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

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另一个问题是伦理上的。

“别人吃过的油,在下水道里变质,再捞上来,人能吃得下去吗?

”一位调查小组的成员皱着眉说。

那段时间,他衣服上总有“洗不掉的馊味”。

调查只用了10天,但他这半个月都没了胃口。

    地沟油: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

    通俗地讲,地沟油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点评——“地沟油”又一个反胃、反道德衍生物之后的极致与高峰。

其食之也许有味,但食后绝对反胃。

其包涵的旷世奇想,制造的旷世奇观,不得不令人感叹:

中国的制假者们真可谓“无恶不作”、“恶心之至”。

另外在这件事上,消费者们或许会“祈祷”公款吃喝的监管者们,将监管失职和着“地沟油”吃好喝好。

 

四、“早熟门”

圣元奶粉被疑致女婴性早熟一事经曝光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关注。

据报道,广东、山东、江西、湖北等多省区的医院都出现了婴儿性早熟病例,均涉嫌与食用圣元优博奶粉有关。

昨天,记者走访合肥多家超市发现,圣元优博奶粉仍在销售。

目前,合肥市内各大医院尚未发现因食用圣元优博奶粉导致的婴儿性早熟病例。

    现状圣元奶粉继续畅销各大超市

    昨天上午,在大润发超市,记者看到奶粉柜台里设置了专门区域摆放着圣元优博奶粉,三三两两的顾客不时驻足挑选。

多数消费者尚不知圣元奶粉涉嫌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消息。

    因为多数人不知情,最后定论未出来,各大超市卖场均在销售圣元优博奶粉。

在长江东路联家购物中心里,记者看到圣元优博奶粉、圣元优聪奶粉摆在一起销售,销售员热情地向顾客推荐产品。

400克的圣元优博袋装奶粉1段为69元/袋,900克的罐装圣元优博奶粉1段为218元。

“袋装的有48种营养配方,罐装的有58种营养配方,所以罐装的更贵。

”当问及是否知道圣元奶粉致性早熟时?

销售人员摇头表示,不知道。

    工商部门真相查明前市民应谨慎消费

    “我们现在已经大致了解了事件的经过,目前正在密切关注我市的情况。

”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昨天下午12315中心就已接到不少关于圣元奶粉的咨询,由于当前没有权威说法,工商部门暂时还不能采取行动。

    “下一步,我们将与质检机构联系协调,事态进一步发展就会立即行动,对我市市场上销售的圣元奶粉进行抽检。

”该负责人同时提醒市民,在事情真相没有查明前,消费者不必惊慌,可谨慎消费,只要有调查结果出来,工商部门会立刻公布并迅速采取行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影响

    昨天,因为新闻曝光影响,市妇幼保健院迎来了十多名家长,都是抱着小孩前来检查性早熟情况的,该院医生通过观察乳腺发育状况,目前基本排除了这十多名女婴性早熟的可能性。

记者从市内各大医院获悉,从医院的门诊情况来看,昨日暂未发现女婴性早熟病例。

    “儿童性早熟病例较多,可婴儿性早熟却非常少见。

”市一院儿科医生朱蓉表示,如果奶粉中含有激素,激素会改变人体的内分泌情况,婴儿在长时间食用的情况下肯定会产生一定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很广泛,不只是婴幼儿的性早熟,有时也表现为婴儿身体生长过快,身材显得稍微要胖一些,“不过,这是一种象征性肥胖,主要体现在脸部较胖,可身体并不强壮,只是一种虚胖。

 

点评——早熟门”体现了好坏两个方面的内容。

好的是,卫生部门对事件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重要转变;坏的是,对于未被证实的消息,或许是鉴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考虑,大多数的消费者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我国食品安全丧失民众信任的表现。

 

五“化学火锅”

日前,安徽合肥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

“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

”曾是合肥一家火锅店大厨的王先生表示,“现在市场上80%多的火锅,都包含这样的化学底料。

”(12月15日《安徽商报》)

    相关人士介绍,添加了化学添加剂的火锅底料,经加热后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虽然目前业界就这些底料对人体具体危害,还没有形成量化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慢慢累积,损伤内脏,严重的还可能致癌。

这一情况不仅仅是在合肥,在南京,媒体也报道:

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在市场上几近“泛滥”。

公然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化学锅”,已在全国呈泛滥之势。

    更令公众郁闷的是,这两个地方的相关监管部门不是称“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太多,无法明确告知这些产品究竟能否食用”,就是说“检测食品添加剂成分的硬件要求过高,检查这一项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有些甚至是直接踢皮球,监管部门的如此做法,是在放任“化学锅”一天天毒害众多无辜及对此并不知情的消费者。

    与此相反,敢于公然曝出火锅成为“化学锅”的行业潜规则的“业内人士”,却都是因为出于内心的良知:

在安徽合肥,曾在火锅店当大厨而最终改行经商的安徽合肥王先生,认为长时间吃这些化学原料“对人体非常有害”,因此觉得“太昧良心”而改行;而江苏南京的许先生,之所以由火锅店老板改行,也是因为“这钱赚得不安稳”,“有点愧疚和担心”,尽管他不能清楚知道那些添加剂究竟对人的身体是不是有害,但“他和家里人从来不吃店里的火锅。

    公众不知道火锅中的添加剂“对人的身体有多大危害”,说明了国家相关检测机构对于像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新生事物”的技术滞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监管部门已经对此做到了尽职尽责。

举个例子,市场上有些本该由12位数组成的“飘香剂、火锅红、辣椒精”等产品的QS号码,却由10位组成,监管部门总该知情并查处吧?

在相关业内人士都因“良知”而主动站出来揭火锅已泛滥为“化学锅”时,相关监管部门却如此被动和漠然,他们迟钝的神经依然无法被刺痛。

    一起又一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事故,促使国家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法规越来越完善和严格,但是,当遇到如此漠视职责的监管部门,即使相关法规再完善再严格,又有何用?

 

点评——“化学火锅”的曝光让原先“底料和客人口水重复利用”的问题上升到了“使用非法添加剂”的高度,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为止这场关于火锅的“化学实验”还没有造成严重中毒事件。

不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监管责任的“实验”中,我国有关部门再一次被证明“不合格”。

所以,与其说这是火锅的浩劫,不如说是食品监管失职的浩劫。

 

六“皮革奶”

月末,浙江省兰溪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惊曝“皮革奶”丑闻,三鹿奶粉事件余波未平,晨园又在中国乳业尚未抚平的伤口上粗暴地抹上了一把盐。

    惊恐的不仅是尚未摆脱信任危机的大小乳企,更有我们这些被“尿素奶”、“糊精奶”、“三聚氰胺奶”、“皮革奶”阴影笼罩的消费者,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曾担心会不会再次出现“四聚氰胺”、“五聚氰胺”,哪曾想“皮革奶”这么快就粉墨登场。

    何为“皮革奶”?

简单点说,就是用皮革水解蛋白生产出来的乳制品,这是一种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加入到乳制品中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蛋白含量。

    “皮革奶”的毒害就出在这个“皮革水解蛋白”上,它是利用皮革厂制作服装、皮鞋之后剩下的下脚料甚至是动物毛发等物质,经过水解提炼而成的一种粉状物,因其蛋白含量较高,故而被称为“皮革水解蛋白粉”。

    但问题是,这种皮革水解物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六价铬有毒化合物,因此只能用于生产工业明胶,不能用于加工食用明胶。

不法厂商利用这种皮革水解物,加入浓缩鲜奶精、香兰素精和甜味素等物质,经过喷雾改造后生产假冒乳制品。

长期食用,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将在人体内慢慢累积,最后导致人体中毒,关节疏松肿大,甚至死亡。

    关于重金属六价铬,早在几年前“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就有专业人士怀疑,导致患儿脑水肿、死亡的罪魁祸首并非假奶粉所致的营养不良,而是重金属中毒。

不过,此前,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还有一种叫“皮革水解蛋白”的物质。

    近年来,皮革水解蛋白若隐若现闯进了人们的视野,一些专业人士这才恍然大悟,他们怀疑不法厂商当时就在假奶粉中使用了皮革水解蛋白。

    经历了“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以及“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一次次受到伤害的我们曾善良地认为,包括晨园在内的所有乳企,这下总算应该产生深刻的危机意识了吧,这下总该以三鹿为鉴,加强行业自律,注重食品质量安全了吧。

    然而,我们终究又被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作案的晨园狠狠一击。

    呜呼,不法厂商道德沦丧、人性泯灭以至如此地步,令人咋舌!

    就在《新民周刊》刊发此稿之际,奶业又曝“解抗奶”——卫生、农业、工商、质检等六部委突然叫停“无抗奶”,据报,很大程度上是防止企业在牛奶及奶制品中使用“解抗剂”。

    何谓“解抗剂”?

其学名为“β-内酰胺酶”,可以用来分解和掩蔽鲜奶及奶制品中的残存抗生素,使牛奶顺利通过检测,冒充“无抗奶”坑骗消费者。

    呜呼,中国乳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晨园”丑闻

    三鹿奶粉事件,首先披露内幕的是媒体记者,而非监管部门,这一次,如果不是“深喉”举报,“晨园”的黑幕也不知何时才能揭晓。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感谢这位至今仍未浮出水面的“深喉”,不管他是良心发现的晨园“皮革奶”共犯,还是偶然发现“天机”的晨园员工,或者是晨园负责人事后诬蔑的那位“眼红晨园业绩的同行”。

    今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接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称,浙江金华晨园乳业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一种“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质,以提高产品蛋白质含量。

3月5日,金华市质监局、兰溪市质监局配合浙江省质监局对位于兰溪市赤山湖绿色农庄内的这家乳制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查获3包20公斤装无标签白色粉末,经浙江省质监局鉴定为皮革水解蛋白粉。

    3月18日,浙江省质监局抽样检测晨园乳业8个批次的含乳饮料成品、半成品,结果其中3批次成品、2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之后,质监部门根据公司销售出库单紧急展开省内清查、省外协查,在浙江省的嘉善、海宁、龙游、诸暨四地检测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的晨园乳业产品1298箱,并就地封存。

此外,晨园乳业还从慈溪、诸暨等地还召回含乳饮料760箱,其中576箱检测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

    晨园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根据相关部门的信息显示,晨园乳业有限公司2001年7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230万元,2005年3月取得乳制品(巴氏杀菌乳、酸乳)及饮料类(含乳饮料)生产许可证,2007年5月完成换证。

    不过,据本刊记者调查,该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为“晨园”系列的含乳饮料,至于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情况,目前的证据显示,最早可以追溯至2008年10月20日——监管部门从当天生产的含乳饮料中检测出了这种皮革水解物。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与三鹿奶粉事件如出一辙,晨园乳业的负责人在事情刚败露时仍然对前来采访的媒体信誓旦旦,矢口否认添加过皮革水解蛋白。

对于被举报添加皮革水解蛋白,“晨园”的解释是,该公司日生产能力70吨,年销售额1820万元,在当地乳品行业中是排得上号的,可能是同行眼红,设计诬陷。

    为洗清嫌疑,这名负责人还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晨园乳业公司吸取同行教训,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购置了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FOSS120多功能全自动鲜奶检测设备,加强对鲜奶质量的有效管理。

    这名负责人掩饰,3月5日,三级质监部门联合突击检查,确有此事,但最终公司停业整顿是因为被发现台账不全等原因,与“皮革奶”无关。

    拙劣的公关表演最终在铁的事实面前被戳穿,晨园乳业自掘坟墓,被令停产,法定代表人毛建华与另两个相关负责人张兴才、龚卸春也被批准逮捕。

    晨园乳业不过是一家规模不及百人的小企业,其名气在金华也并非该企业负责人所标榜的那样足以引起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