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493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8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鸦片战争教案.docx

《鸦片战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鸦片战争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鸦片战争教案.docx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解读】

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2.知道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况;

3.简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4.认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等条约(包含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背景(原因)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对比

中国

英国

总体状况

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具体表现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困难

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疯狂争夺世界市场

政治

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政治腐败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思想

愚昧无知

思想解放

综合国力

日趋衰落

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

中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处于出超地位。

〖自主探究1〗思考中国和英国贸易现状的原因

①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对外依赖程度小;

②国内的手工业较发达,能够满足国人需求;

③作为中国人口主体的农民饱受剥削,购买力较低;

④外国商品不适合中国人需要,没有市场

⑤中国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在国外广受欢迎

(3)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目的: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②结果:

使中国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使身体受到摧残,同时也严重危及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决定禁烟。

〖自主探究2〗英国对华输入鸦片和发动鸦片战争主要目的的不同

①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在于扭转贸易逆差,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②鸦片战争前,英国对华贸易由于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商品销路不畅,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鸦片。

③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5)中国的禁烟运动:

19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鸦片在广州虎门当众销毁,这就是“虎门销烟”。

〖自主探究3〗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海外市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具有必然性。

至于何时爆发,则取决于偶然性的因素。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这种偶然性的表现,它只是给英国提供了一个借口,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2.经过:

1840(爆发)——1841(扩大)——1842(结束)

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割地(香港岛);

(2)赔款2100银元;

(3)五口通商(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4)协定关税

4.主权的进一步丧失:

(1)1843年中英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租赁土地权。

(2)1844年,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5.失败原因:

(1)清政府:

①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

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抵抗派屡屡受压,

妥协派日益得势,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2)英国: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3)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4)认识:

①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是胜负的关键之一;

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③战争结局与战争指挥有直接关系。

(5)教训:

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

5.影响:

(1)社会性质: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4)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

〖合作探究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教训和认识。

(1)失败原因:

从清政府来看:

①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抵抗派屡屡受压,妥协派日益得势,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从英国来看: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认识:

①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是胜负的关键之一;

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③战争结局与战争指挥有直接关系。

(3)教训:

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

〖合作探究5〗有的同学认为决定战争的首要因素是人而不是先进的武器,如果用对了人,比如道光皇帝重用林则徐等抵抗派,在发动亿万民众,那么鸦片战争就可以取得胜利,结合教材历史纵横,试着评价这种观点。

(1)战争爆发时中国优劣势分析:

中国的优势是地广人多,兵源充足,主场作战,后勤补给快等;中国的劣势是政治、经济、军事装备、战略战术、思想文化全面落后。

(2)战胜的胜负不完全取决于武器,但是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3)当遭受外人侵略时,理应振奋民族精神,但是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与民众之间的长期对立,防民甚于防寇,武装民众不可能,发动民众是空话。

(4)三元里抗英与其说是卫国,不如说是保家,其胜利的偶然因素很大。

(5)鸦片战争时,中国的民族意识尚未萌芽,反对外来侵略缺乏斗争经验。

(6)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个结论不易接受,却很难否定。

(7)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打败了封建主义的中国,中国战败的结局是必然的。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目的):

(1)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

(2)英法美等国不满足既得侵略利益,提出“修约”遭清政府拒绝(直接)

2.经过: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后法国加入;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再起冲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之签订《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公使驻京;②十口通商;③巨额赔款;

④游历经商传教;⑤长江口岸通航

(2)《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天津》有效;②天津开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增加赔款

3.影响:

⑴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⑵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合作探究6〗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比较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原因

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战争过程

主要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

侵略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

从沿海一直到内地

战争危害和影响

领土破坏

割香港岛

割九龙司

主权丧失

主权开始丧失

主权进一步丧失失

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觉醒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请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兴起洋务运动

〖自主探究7〗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哪些权利?

如何正确认识?

丧失权利

危害

客观积极后果

通商

破坏贸易主权

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

②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①放弃闭关政策;融入世界潮流。

②破坏自然经济的基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③新思想萌发;

④权力机构变化,总理衙门的设置(负责外交、通商),总税务司的设置(管全部海关税务);

⑤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破坏关税主权

破坏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便于列强协同侵略

居住及租地

为建租界提供借口,破坏领土主权

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破坏内河航行权,便于列强对华商品倾销深入中国内地。

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不法活动有了护身符,精神文化侵略开始。

割地

破坏领土主权

赔款

加剧中国人民负担

〖自主探究7〗鸦片战争战争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鸦片战争前

两次鸦片战争后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兴办军事民用工业

政治

封建制度、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

封建制度、主权遭到破坏,受外国的控制和奴役,设总理衙门和海关总税务司

思想文化

封建思想、盲目自大、忽视实用性

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但西方科技、思想已经传入,开始向西方学习,培养科技、外语等实用人才

外交

闭关锁国

放弃闭关锁国,融入世界潮流

军事

落后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筹划海防

社会风俗

传统,封闭保守

西方文化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概念阐述】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概念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含两个方面:

半殖民地性和半封建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含义是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和不完全的封建社会。

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

在政治上表现为主权不能完全独立,部分地丧失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主权、外交主权等;经济上表现为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部分地丧失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文化上表现为殖民半殖民文化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以宗教侵略为先导,创办教会学校,培养为其服务的各种人才等。

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呈现出来的是半殖民地特征。

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主权部分丧失。

其次,明确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属性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后期出现新民主主义成分,但封建剥削制度仍占主导地位。

半封建特征在政治上表现为地主阶级已不能完全掌握政权。

近代前半期是资产阶级要求参与并垄断政治权利,并为之进行斗争。

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及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

近代后半期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及其依附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他们要求建立代表本阶级属性的政权,以排除封建地主阶级。

如国民大革命,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等。

这些斗争无一例外都在逐步剥夺地主阶级的统治权。

在经济上表现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以及中共民主政权里通过土地革命或改革而出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它们都在冲击或废除封建经济成分。

文化上,前期表现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出现、发展,如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新文化运动等;后期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它们都在冲击、否定着封建文化。

半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在19世纪60年代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而呈现出来的。

(2)从时间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此前,中国是封建社会,此后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改写了中国的历史,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我们在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时间时,很多人误把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这是错误的。

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于两种社会形态,虽有联系,但有很大区别。

其中,最主要的不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首先是增加了半殖民地的性质,即主权的部分丧失;其次是增加了半封建的性质,即出现了资本主义等成分。

(3)从过程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的演变,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一是开始阶段(19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其二是形成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这一时期发生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也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

中法战争中签订的《中法新约》和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马关条约》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和资本输出的欲望,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变革来挽救民族危机,延缓半殖民地化进程;而义和团运动则使帝国主义国家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使中国止步于半殖民地社会。

《辛丑条约》则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三是深化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末),这一时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也发生了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逐渐取代英国的殖民地位。

之后美日两国加紧对中国的争夺,日本在1915年与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妄图灭亡中国,1931年后发动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而美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加紧侵略中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企图使中国成为美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这一时期发生的革命斗争,粉碎了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4)从主要矛盾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变化。

在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演变成两大矛盾: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跌次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表明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表明阶级矛盾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一时期,先是民族矛盾,即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并且,民族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激化着阶级矛盾。

而阶级矛盾的激化,又使统治者无力应对西方列强的挑衅,刺激列强侵略的欲望,从而发动侵略战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这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关系中可以看出。

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而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成为太平天国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族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全力剿杀,给英法等国提供了一个侵华机会,乘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阶级矛盾又下降为次要矛盾,民族矛盾再次上升为主要矛盾。

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这一时期,列强又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愈演愈烈,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和农民起来进行抗争,特别是义和团运动,使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计划。

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始终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是次要矛盾。

在第三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列强支持下的中国政府之间的矛盾。

《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大社会矛盾趋于合流。

清政府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人民群众反对本国政府兼有双重性,即直接反封间接反帝。

这一时期,除1935~1945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外,均为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下的本国反动政府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2.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主义革命分新的和旧的。

 鸦片战争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

(1)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

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中英《虎门条约》)这就是说只要中国给其他国家好处,英国就可以同享。

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

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

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5.领事裁判权

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拘留国法律管辖的非法特权。

受西方国家强加的领事裁判权制度之害历时最久、影响最深的国家是中国。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可以说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

许多西方国家援引最惠国条款,也取得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曾经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有20余国,即英、法、美、俄、德、日、奥匈、意、比、西、葡、丹、挪、荷、秘、墨、智、瑞典、瑞士、巴西等。

外国在华享有的这种域外的管辖权,不仅由在中国的领事组成的法庭行使,而且还由专门设立的法院行使。

中国经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3英美首先放弃在华的“治外法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与国家主权原则根本不相容的特权制度在全世界废除。

【巩固提高】

1、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生丝和药材等。

主要表明()

A.中国物产十分丰富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中英两国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D.中英两国经济互补

2、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出“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海,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这段话含义的是()

A.清朝统治者愚昧无知C.清朝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B.清朝中国势力遍及世界各地D.统治者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3.中国近代开始查禁烟毒的主要原因是()

A.烟毒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B.鸦片走私造成中国关税损失巨大

C.鸦片走私威胁的到清政府的统治D.鸦片影响国防力量的稳定

4、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6、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却是英国获胜。

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

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B.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D.战争的结果是与作战方针有直接的联系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和最南的是()

A.烟台、淡水B.营口、琼州C.营口、汕头D.天津、淡水

8、“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

”这次战争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的输出

10、下列现象不是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B.列强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个省

C.部分中国人产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

D.中国各阶层人士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激增情况统计:

1799年为4000多箱;1820年~1824年7889箱;1825年~1829年为125476箱;1830年~1834年煤为20331箱;1835年~1837年25445箱;1838年~1839年为40200箱。

材料二:

中英贸易情况简表

年代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元)

英国商品出口总额(元)

鸦片走私总额(元)

1821

14757132

13693213

2235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