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425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

《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docx

西三环第十一联计算书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航海路互通立交

西三环主线桥第十一联

工程名称:

航海路互通立交

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

设计编号:

计算:

2012年01月04日

复核:

年月日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第本共本.本册计页.装订者年月日

目录

1概述1

2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1

2.1设计标准1

2.2主要设计规范2

3主要建筑材料2

3.1混凝土2

3.2普通钢筋2

4设计要点2

4.1结构主要尺寸2

4.2预应力体系3

4.3主梁钢筋3

5上部结构主要计算原则3

5.1荷载4

5.2荷载组合4

5.3应力控制标准4

6纵向计算模型及计算结果5

6.1计算模型5

6.2计算结果5

7横梁检算10

7.1横梁计算模型10

7.2计算荷载11

7.3计算结果12

1概述

略。

图1全桥立面图

本计算书为西三环主线桥第十一联3×31米连续梁图,计算跨度为(29.05+30+29.05)m的等高梁。

主梁为单箱多室连续梁,采用支架整体现浇施工方案。

连续梁断面布置如图2所示。

图2断面结构图

2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2.1设计标准

车道数:

双向六车道~~双向八车道

设计速度:

50km/h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桥面布置:

0.5m(防撞墙)+0.5m(路缘带)+18.419~23.19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0.5m(隔离墩)+0.5m(路缘带)+18.419~23.19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0.5m(防撞墙)

2.2主要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3主要建筑材料

3.1混凝土

1.梁体:

采用C50混凝土。

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

表1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标号

C50

弹性模量(MPa)

34500

剪切模量(MPa)

13800

泊松比

0.2

轴心抗压强度fc(MPa)

32.4

轴心抗拉强度fct(MPa)

2.65

3.2普通钢筋

根据结构设计的需要分别采用HPB235级、HRB335级钢筋。

钢筋弹性模量:

HPB235级E=2.1X105MPa,HRB335级E=2.0X105MPa;钢筋抗拉压设计强度:

HPB235级为fsd=fsd’=195MPa,HRB335级为fsd=fsd’=280MPa。

4设计要点

4.1结构主要尺寸

3×31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墩顶处设置横梁,端横梁厚2m,中横梁厚3m。

主梁为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梁采用单箱多室截面,主梁顶宽40.337~49.89m,底宽16.6m,梁高2.0m。

主梁两侧各悬臂2.78m,悬臂端部厚度0.20m。

顶板厚度为0.25~0.45m,横桥向通过绕线路中心线刚性旋转2%的横坡。

底板厚度为0.22~0.42m。

腹板为斜腹板,腹板厚度为0.45~0.80m。

主梁断面如图3所示。

图3主梁结构断面

4.2预应力体系

箱梁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

纵向预应力束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

顶、底板采用9-15.2mm钢绞线,腹板采用12-15.2mm钢绞线。

预应力钢束材料参数为:

fPk=1860MPa,EP=1.95×105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340MPa;纵向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

金属波纹管管道摩阻系数μ=0.25,管道偏差系数k=0.0015;

4.3主梁钢筋

钢筋布置处通过计算外,在参考规范的,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采用以下布置形式。

1.普通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为30mm(不包括拉筋)。

2.腹板箍筋在支点附近采用Φ18@100,跨中采用Φ18@150,单个腹板内箍筋支数为2肢。

3,底层钢筋直径采用Φ16@100的HRB335钢筋。

4.顶板顶层横向钢筋直径采用Φ16@100,底层钢筋直径采用Φ16@100的HRB335钢筋。

5.纵向钢筋直径采用Φ16@150的HRB335钢筋。

6.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拉筋,拉筋采用直径Φ10mm的HRB335钢筋,横向间距约45cm,纵向间距60cm,阵列布置。

5上部结构主要计算原则

5.1荷载

恒载

1.预应力混凝土重力密度:

26.25kN/m3

2.二期恒载:

桥面铺装为9cm沥青混凝土+8cm找平层,容重24kN/m3。

双侧防撞墙总重为22kN/m。

合计按140kN/m计入。

3.基础变位:

按基础不均匀沉降1.5cm。

4.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作用、预加力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规定计算。

预应力加载龄期按照5天计,二期恒载加载龄期不小于70天,徐变龄期计算至3650天。

管道摩阻按波纹管成孔计算,管道摩擦系数0.25,孔道偏差系数0.0015,松弛比为0.035,单端回缩值为6mm。

活载

1.运营荷载

公路活载车辆荷载标准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取值,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活载按单幅双向6车道计算,活载各项系数见表2。

表2

活载种类

冲击系数

横向折减

纵向折减

偏载系数

公路—Ⅰ级

1.4

0.55

1.0

1.25

2.温度影响力

体升温为+30°

体降温为-3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中第4.3.10条规定,日照温差按下述要求执行。

升温:

T1=14oc,T2=5.5oc。

降温:

T1=-7.0oc,T2=-2.75oc。

5.2荷载组合

1.主力组合:

自重+预应力+二期恒载+收缩徐变+支座不均匀沉降+活载

2.主力+附加力组合:

自重+预应力+二期恒载+收缩徐变+支座不均匀沉降+活载+整体升降温+梯度升降温

5.3应力控制标准

纵向按A类预应力构件设计,横向计算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横梁计算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

6纵向计算模型及计算结果

计算程序采用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程序SCDS2008计算;

6.1计算模型

施工方法采用支架整体现浇。

对施工及运营全过程进行进行有限元分析,全桥共划分有65个节点,64个单元,4个永久支承元,所有支点处均约束竖向,且在B29号支墩处约束水平位移,结构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

图4(3×31)m连续梁纵向计算模型

6.2计算结果

1.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检算(图5)

图5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第5.2.1,5.2.3条规定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最小安全系数为1.52,满足要求。

2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图6)

图6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5.2.7,5.2.9,5.2.10计算各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最小安全系数为1.08,满足要求。

3正截面抗裂检算(图7-1/7-2~8-1/8-2)

图7-1

图7-2

图8-1

图8-2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1条规定,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但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

,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4斜截面抗裂检算(图9)

图9

计算得到最大主拉应力为1.18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2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σtP≤0.5ftk=1.325,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5.使用阶段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检算(图10~11)

图10

图11

计算得到最大压应力为14.433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不大于0.5fck=16.2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6.使用阶段预应力束最大拉应力检算(图12)

图12

计算得到最预应力束的最大拉应力为1132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5fPk=1209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7.使用阶段混凝土主压应力检算(图13)

图13

计算得到使用阶段混凝土最大主压应力为9.249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6,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fck=19.44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8.持久状况主梁挠度计算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按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挠度长期增长系数ηθ,在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主梁最大挠度应符合:

fmax≤L/600,对于C50混凝土η=1.425,计算的到最大挠度值为25.3mm,为计算跨度的L/1178,结构挠度满足要求。

9.支座反力(kN)

表3支点反力(kN)

支点号

支点1

支点2

支点3

支点4

恒载

19483.6

39233.9

37841.8

17525

附加力

Max

1982.7

3668.7

3413.4

1783.9

Min

-1540.6

-4168.9

-3738.4

-1401.1

活载

Max

3037.1

4444.2

4421.9

3035.2

Min

-304.9

-526.4

-517.7

-277.9

组合

Max

24503.4

47346.8

45677.1

22344.1

Min

17638.1

34538.6

33585.7

15846

7B28横梁检算

7.1横梁计算模型

横梁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采用Midascivil建模完成。

将箱梁横向作为平面梁单元进行离散。

计算模型如下图:

图14B28端横梁截面有限元模型离散图

7.2计算荷载

横梁共有6个支座,横梁受力模式采用连续梁,横梁计算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考虑。

结构所受恒载:

C50混凝土自重,二期恒载;

活载:

公路Ⅰ级荷载(按剪力荷载计);

附加力: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中第4.3.10条规定,日照温差按下述要求执行。

升温:

T1=14.0oc,T2=5.5oc。

降温:

T1=-7.0oc,T2=-2.75oc。

结构计算模式:

纵向荷载通过两条腹板传剪作用在横梁上,假定每条腹板承受的恒载按其分布面积分配,活载换算出一个车道的的反力,考虑多车道折减后按影响线进行加载。

加载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6横梁加载模式图

纵向计算连续梁边支座反力:

恒载19483.5kN活载3037.1kN单个端横梁自重4696.2kN

恒载:

P1~P10=(19483.5-4696.2)/10=1478.7kN

活载单车道反力:

3037.1/6.25=486.0kN,考虑冲击系数1.4,车轮荷载P=486.0/2=243.0kN

车轮距路缘距离按0.9m考虑。

7.3计算结果

7.3.1端横梁计算结果

1正截面抗弯强度验算

图18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第5.2.1,5.2.3条规定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2.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图19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5.2.7,5.2.9,5.2.10计算各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3正截面抗裂检算

图20

图21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1条规定,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但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

,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4斜截面抗裂检算

图22

计算得到最大主拉应力为0.42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2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σtP≤0.5ftk=1.325,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5.使用阶段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检算

图23

计算得到最大压应力为12.1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不大于0.5fck=16.2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6.使用阶段预应力束最大拉应力检算

图24

计算得到最预应力束的最大拉应力为1152.3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5fPk=1209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7.使用阶段混凝土主压应力检算

图25

计算得到使用阶段混凝土最大主压应力为12.6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6,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fck=19.44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8B29横梁检算

8.1横梁计算模型

横梁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采用Midascivil建模完成。

将箱梁横向作为平面梁单元进行离散。

计算模型如下图:

图14B29端横梁截面有限元模型离散图

8.2计算荷载

横梁共有4个支座,横梁受力模式采用连续梁,横梁计算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考虑。

结构所受恒载:

C50混凝土自重,二期恒载;

活载:

公路Ⅰ级荷载(按剪力荷载计);

附加力: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中第4.3.10条规定,日照温差按下述要求执行。

升温:

T1=14.0oc,T2=5.5oc。

降温:

T1=-7.0oc,T2=-2.75oc。

结构计算模式:

纵向荷载通过两条腹板传剪作用在横梁上,假定每条腹板承受的恒载按其分布面积分配,活载换算出一个车道的的反力,考虑多车道折减后按影响线进行加载。

加载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6横梁加载模式图

纵向计算连续梁边支座反力:

恒载39233.9kN活载4444.2kN单个中横梁自重6067.9kN

恒载:

P1~P10=(39233.9-6067.9)/10=3316.6kN

考虑冲击系数1.4,车轮荷载P=355.5kN

车轮距路缘距离按0.9m考虑。

8.3计算结果

7.3.1端横梁计算结果

1正截面抗弯强度验算

图18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第5.2.1,5.2.3条规定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2.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图19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5.2.7,5.2.9,5.2.10计算各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3正截面抗裂检算

图20

图21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1条规定,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但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

,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4斜截面抗裂检算

图22

计算得到最大主拉应力为0.42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2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σtP≤0.5ftk=1.325,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5.使用阶段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检算

图23

计算得到最大压应力为12.1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不大于0.5fck=16.2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6.使用阶段预应力束最大拉应力检算

图24

计算得到最预应力束的最大拉应力为1172.2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5fPk=1209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7.使用阶段混凝土主压应力检算

图25

计算得到使用阶段混凝土最大主压应力为12.6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6,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fck=19.44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9B30横梁检算

9.1横梁计算模型

横梁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采用Midascivil建模完成。

将箱梁横向作为平面梁单元进行离散。

计算模型如下图:

图14B30端横梁截面有限元模型离散图

9.2计算荷载

横梁共有4个支座,横梁受力模式采用连续梁,横梁计算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考虑。

结构所受恒载:

C50混凝土自重,二期恒载;

活载:

公路Ⅰ级荷载(按剪力荷载计);

附加力: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中第4.3.10条规定,日照温差按下述要求执行。

升温:

T1=14.0oc,T2=5.5oc。

降温:

T1=-7.0oc,T2=-2.75oc。

结构计算模式:

纵向荷载通过两条腹板传剪作用在横梁上,假定每条腹板承受的恒载按其分布面积分配,活载换算出一个车道的的反力,考虑多车道折减后按影响线进行加载。

加载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6横梁加载模式图

纵向计算连续梁中支座反力:

恒载37842.0kN,活载4421.9kN,单个中横梁自重5480.6kN

恒载加附加力:

P1~P9=(37842-5480.6)/9=3595.7kN

考虑冲击系数1.4,车轮荷载单个轮重P=353.8kN

车轮距路缘距离按0.9m考虑。

9.3计算结果

7.3.1端横梁计算结果

1正截面抗弯强度验算

图18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第5.2.1,5.2.3条规定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2.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图19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5.2.7,5.2.9,5.2.10计算各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3正截面抗裂检算

图20

图21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1条规定,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但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

,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4斜截面抗裂检算

图22

计算得到最大主拉应力为0.42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2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σtP≤0.5ftk=1.325,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5.使用阶段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检算

图23

计算得到最大压应力为12.1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不大于0.5fck=16.2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6.使用阶段预应力束最大拉应力检算

图24

计算得到最预应力束的最大拉应力为1157.9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5fPk=1209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7.使用阶段混凝土主压应力检算

图25

计算得到使用阶段混凝土最大主压应力为12.6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6,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fck=19.44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10B31横梁检算

10.1横梁计算模型

横梁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采用Midascivil建模完成。

将箱梁横向作为平面梁单元进行离散。

计算模型如下图:

图14B31端横梁截面有限元模型离散图

10.2计算荷载

横梁共有4个支座,横梁受力模式采用连续梁,横梁计算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考虑。

结构所受恒载:

C50混凝土自重,二期恒载;

活载:

公路Ⅰ级荷载(按剪力荷载计);

附加力: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中第4.3.10条规定,日照温差按下述要求执行。

升温:

T1=14.0oc,T2=5.5oc。

降温:

T1=-7.0oc,T2=-2.75oc。

结构计算模式:

纵向荷载通过两条腹板传剪作用在横梁上,假定每条腹板承受的恒载按其分布面积分配,活载换算出一个车道的的反力,考虑多车道折减后按影响线进行加载。

加载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6横梁加载模式图

纵向计算连续梁边支座反力:

恒载17525.1kN活载3035.2kN单个端横梁自重3448.7kN

恒载:

P1~P9=(17525.1-3448.7)/9=1564.0kN

考虑冲击系数1.4,车轮荷载P=242.8kN

车轮距路缘距离按0.9m考虑。

10.3计算结果

7.3.1端横梁计算结果

1正截面抗弯强度验算

图18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第5.2.1,5.2.3条规定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2.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图19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5.2.7,5.2.9,5.2.10计算各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3正截面抗裂检算

图20

图21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1条规定,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

,但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

,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4斜截面抗裂检算

图22

计算得到最大主拉应力为0.42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6.3.1-2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σtP≤0.5ftk=1.325,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5.使用阶段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检算

图23

计算得到最大压应力为12.1MPa。

按照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条规定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不大于0.5fck=16.2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6.使用阶段预应力束最大拉应力检算

图24

计算得到最预应力束的最大拉应力为1166.3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5,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5fPk=1209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7.使用阶段混凝土主压应力检算

图25

计算得到使用阶段混凝土最大主压应力为12.6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1.6,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不大于0.6fck=19.44MPa,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