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405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

《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docx

养牛生产考试复习题

牛生产复习思考题:

绪论:

1、我国养牛业的发展?

(1)黄牛、水牛占的比例大。

(2)奶牛生产迅速发展。

(3)肉牛生产稳步增加。

(4)我国奶生和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2、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提供动物性食品,改善膳食结构

(2)大量利用粗纤维(3)提供动力和有机肥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供轻工原料,促进工业发展。

脊椎动物门一哺乳纲一偶蹄目一反自亚目一洞角科一牛亚科一牛属一牛种

第一章:

1.我国黄牛的类型可划分及主要地方优良品种。

我国黄牛依产地不同可划分为北方黄牛、中原黄牛、南方黄牛三大类型。

中原黄牛为三种类型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质结实、生产性能较好。

有闻名全

国的黄牛良种—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和鲁西牛。

2.我国的牛种资源?

①.普通牛②.瘤牛③.耗牛⑤.褐牛⑥.大额牛

3.我国引进的乳用品种与我国的乳用品种。

荷斯坦牛;中国黑白花奶牛

4.我国引进的肉用或肉乳兼用品种的产地、主要特点与性能以及对我国黄牛杂交改良影响。

引进:

何斯坦牛(荷兰)、西门塔尔牛(瑞士)、夏洛来牛(法国中西部)、利木赞牛(法国中部)、皮埃特蒙牛(意大利北部)、海福特牛(英国英格兰西部)、契安利拉牛(意大利中西部)、(肉用短脚牛英国英格兰北部)。

5.贵州有哪些黄牛地方良种?

其数量及大致分布?

(1)关岭黄牛

(2)思南黄牛(3).黎平黄牛(5)中国荷斯坦牛(4).威宁黄牛

6.全世界大约有多少耗牛?

主要分布在哪个国家?

分布在中国(以青藏高原为中心)中国有11中优良品种。

第二章:

1、乳用、肉用和役用牛的体质外貌特点?

奶用牛的体质外貌

以荷斯坦牛为代表。

奶牛全身细致紧凑而比较清秀,属细致紧凑体质类型。

外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体格高大、结构匀称、皮薄骨细而有弹性、血管显

露、皮下脂肪少、被毛短细而有光泽、外貌清秀,乳房特别发达庞大、发育良好,

大而深且不下垂、乳房充奶时底线平坦、前伸后延、附着良好、呈方园形或园盆

形、乳头大小适中,分布均匀、乳静脉明显、乳井大、后躯较前躯发达,其整个

体型侧视、俯视和后观均呈三角形.

要避免前胸狭小而浅窄,前躯发育不良,否则心肺发育不良,体质软弱,生产力

低下。

肉用牛的体质外貌

专门肉牛品种具有体躯、宽深而低垂、四肢粗短、胸宽深、肋骨开张、尻平广而

探厚、肌肉丰满发达、背腹线平行、整个体躯呈圆筒形或长方形、体型结构匀称、

皮薄骨细、被毛细密而有光泽,属细密疏松体质类型。

肉用牛的外貌选择主要应注意生产优质肉及产肉多的部位:

背腰生产一等肉,附着在胸、腰推两侧的肌肉约占全部肉量的140%。

尻部生产二等肉,产肉量约5%。

股部和背前方生产三等肉,约占17%。

股下部及肋部占面积大,生方四等肉,约占25%。

颈、前肢及腹下生产肉最差,约占17%。

因此,鉴别外貌时要特别注重背、腰、尻部的长度与宽度以及股部(后躯)载肉量的多少。

役用牛的体质外貌

体质强健、骨骼粗壮、皮厚毛粗、全身肌肉强大有力、线条明显、但体格一般较

小,属粗糙紧凑体质类型。

役用牛要求前躯高于后躯、四肢粗壮强大、蹄大园而

坚实,前高后低、前躯发育良好的役牛构成前强体型,有利于役力的发挥。

2、一役用公牛前脂负重231kg,后肢负重要183kg,计算其前强率。

前强体犁一般用前强率表示:

前肢负重(kg)−后肢负重(kg)

前强率(%)=----------------------------------------------------------×100

体重

前强率一般应不低于11%。

役牛的肢势要求,前肢要直,后肢要弯,所谓前脚直如箭

快步不须鞭,后脚弯似弓,运步快如风

3、如何鉴别牛的年龄?

牛的体重估测公式及其应用?

4、牛的消化特点?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

反刍:

熟饲料在瘤胃和水及唾液混合,被浸泡、揉磨、软化发酵,经过一段时间,

休息时再将这些粗糙的饲料从瘤胃返回口腔重新咀嚼称为反刍.是反刍家畜特有

的消化生理现象,是对富含纤维素的植物性饲料消化过程的补充停止反刍是牛患

病的重要征兆。

意义:

通过反自刍,是将饲料二次咀嚼、吸混合唾液,使粗糙饲料变细,增大瘤

胃微生物的接触面积。

一般采食后30-60min开始反自,每次持续15-45min,每昼夜反当9-16次,每

天用于反自的时间约为5-8h.饲料的物理性质和瘤胃中VFA是影响反刍的主要

因素.

5、牛瘤胃微生物的生物学作用?

瘤胃微生物作用主要有:

消化作用、代谢作用、合成作用。

6、瘤胃发酵所生产的VFA对牛的能量代谢和脂类代谢有何作用?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单胃家畜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在瘤胃细菌和纤毛虫分

泌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作用下,通过逐级降解形成VFA。

VFA是反自动物的主要能源、合成体脂及乳脂的原料。

牛瘤胃一昼夜发酵产生的

VFA约提供25-50MJ的热能,占机体所需能量的60%-80%.

发酵终产物:

主要是乙酸、丙酸和丁酸,其中,以乙酸最多,约占VFA总量的65%,

丙酸次之为20%,丁酸10%,其他5%。

VFA经胃壁吸收,吸收的部位主要在瘤胃和

瓣胃。

7、瘤胃微生物在牛的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以及养牛生产上的意义?

(1)、瘤胃微生物作用—发酵碳水化合物

(2)合成菌体蛋白质。

(3)合成维生素;而

MP的合成,必须由饲料经瘤胃发酵提供能源和氮源。

瘤胃饲料能量用FOM表达,氮源可用瘤胃降解氮表达。

由于不同饲料的RDN和FOM差异很大,合成MP的量也差异很大。

为了使日粮配百更为合理,以便同时满足瘤胃微生物对FOM和RDN的需要,提出了RENB的概念。

瘤胃微生物对牛的蛋白质供应有着“平衡”作用。

当日粮蛋白质供应不足或质量差时,它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上给予补充。

但对于高蛋白质的精料,它却有“降效”作用。

故养牛生产上可以通过添加尿素等NPN来充分利用瘤胃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质的能力,节约天然蛋白质饲料.

8、瘤胃的代谢调控?

调控瘤胃发酵是挖掘牛的营养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技术措

施。

控制日粮蛋白质和淀粉的降解,采用过瘤胃蛋白和淀粉保技术,降低日粮蛋白质

和淀粉在瘤胃的降解,可增加小肠可消化蛋白质和浪粉的数最,减少饲料蛋白质

的用量和提高精料的使用效果,从而提高生度性能。

瘤胃发酵调控剂主要有丙酸增进剂和缓冲剂:

丙酸增进剂:

莫能霉素、盐霉素能够改善瘤胃发酵,降低VFA水平,增加丙酸的

比例,减少甲烷产生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还能降低瘤胃中蛋白质的降解,增加小

肠可消化蛋白质的数量,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

瘤胃缓冲剂:

碳酸氢钠和氧化镁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能维持正常的瘤胃pH,

改善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瘤胃发酵活动,从而提高牛的生产性能力。

第三章:

1、奶牛每天挤几次奶为宜,为什么?

母牛每天应挤奶2到3次;因为当乳汁充满乳腺泡腔和乳导管时,乳房内压增高,奶的分泌速度减慢,若不挤奶降低其内压,则奶的分泌停止,奶成分也将被血液吸收。

3、

奶中的蛋白质是如何合成的?

奶中的免疫球袋白和血清蛋白等功能蛋白质与血液中蛋白有何差异?

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a一酪蛋白、B一酪蛋白、a一白蛋白和B一球蛋白。

这些蛋白质是在乳腺分泌细胞内由游离氨基酸(FAA)所合成,约占奶中总蛋白量

的90%以上。

奶中的免疫球白和血清蛋白等功能蛋白则由血液蛋白所组成,在奶中未发生变化。

4、合成乳糖、乳脂的主要原料与部位?

乳糖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半乳糖所组成,而半乳糖则又是由葡萄糖在乳腺细胞转化而来。

故葡萄糖是合成乳糖的唯一原料。

乳脂中,约有50%为短链脂肪酸(C4-C14),其余50%为长链脂肪酸(C12-C20),长链脂肪酸来源于瘤胃和小肠吸收的饲料脂肪酸。

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吸收前在瘤胃微生物经氢化而成饱和脂肪酸,故乳脂含饱和脂肪酸比例高。

短链脂肪酸则是由CH2O在瘤胃发酵所产生的乙酸盐和酮体B-烃基乙酸盐在乳腺组织所合成。

5、测定乳脂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测定原理:

牛乳中酪蛋白是以钙盐形式存在,遇硫酸生成可溶性酪蛋白硫酸酪盐

及不溶性硫酸钙,使牛乳的胶体破坏,乳脂肪球游离,经加热和离心分离,使脂

肪球加速结合并游离出来。

测定原理:

常用方法有巴氏法和盖氏法.

乳脂率的计算:

传统的乳脂率计算方法是在全泌乳期的10个月内,每月测定一天

的混合奶样的乳脂率,将测定数据分别乘以各月实际产奶量,求出全年的总乳脂

产量,再除以总产

乳量而得平均乳脂率。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品种、类型、年龄、性别、饲养水平与杂交因素等

6、简述肌肉和脂肪组织生长的一般规律。

肌肉: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生长从快到慢。

脂肪组织:

生长从慢到快。

骨骼:

生长初期较快,以后则一直保持平稳。

肌肉发育和积累在18月龄之前,而胴体脂肪则发育较迟,终止在24月龄之后。

脂肪组织生长的顺序是:

网、板油—肌肉间、

皮下脂肪—最后穿透沉积于肌纤维间,形成大理石纹状,使肉质变嫩。

7、肉牛生产力指标主要有哪些?

应如何表达?

主要生产性能指标有体重、日增重、饲料报酬及屠宰性能

日增重:

是反映肉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日增重必须首先测定体重。

育肥期日增重:

日增重=(实际最后体重一育肥开始时体重)÷育肥天数

初生重:

犊牛出生后吃初奶前的活重。

初生重与哺乳期日增重呈正相关。

断奶重:

肉牛一般为随母哺乳,断奶时间往往不一致,应校正到同一断奶时间,

以便比较。

校正断奶重:

断奶时间通常采用200天(或210天)

服体:

指牛屠宰后,除去头、皮、内脏、四肢(腕关节及附关节以下部分)、尾后,

包括板油和肾在内的剩余部分。

肌肉: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生长从快到慢。

脂肪组织:

生长从慢到快。

骨骼:

生长初期较快,以后则一直保持平稳。

肌肉发育和积累在18月龄之前,而胴体脂肪则发育较迟,终止在24月龄之后

8、牛的主要繁殖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影响繁殖力的因索

(1).营养水平的影响

以能量、蛋白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矿物质和维生素。

能量、蛋白不足,会推迟牛的发情或导致死胎、弱犊;能量过高,则母牛易变肥,繁殖性能降低。

矿物质不足可推迟性成熟,影响受胎率,引起母牛和胎儿骨代谢障碍,胎衣不下甚至产后瘫痪。

维生素中,以维生素A缺乏对繁殖的影响最大,母牛发情不明显甚至不发情,对妊娠母牛易引起流产、死胎或产弱胎和胎衣不下,产后发情间隔延长。

(2)、繁殖技术的影响

发情鉴定、冻精品质、输精技术、妊娠诊断、及时复配与做好保胎等工作是保证和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重要技术环节与技术保证。

(3).受配率:

又叫适繁母牛受配率,反应一个地区或一个场繁殖母牛的发情、配种与管理情况。

年内实际配种母牛数

受配率(%)=--------------------------------------------------x100%

年内存栏适繁母牛数

(4)受胎率

总受胎率:

一年度内受胎母牛头数占配种母牛头数的百分率。

情期受胎率:

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度计)受胎母牛数占该时期内与配母牛总发情

周期数的百分率。

可反映繁殖技术的优劣,优秀者可达90%以上。

第一次授精情期受胎率:

指第一次配种就受胎的母牛占第一次情期母牛总数的百

分率。

和情期受胎率一样,可反映繁殖技术的优劣。

优秀者可达70%.

不返情率:

指一定期限内配种后不再发情的母牛数占该期内配种母牛总数的百分

率。

可分为30天、60天、90天、120天不返情率。

(5)配种指数:

指母牛每次受胎平均所需的配种次数

受配母牛配种的总情期数

配种指数=------------------------------------------------------

妊娠母牛头数

(6)繁殖成活率

本年度内断奶成活的犊牛数占适繁母牛总数的百分率。

一般以6月龄断奶成活的

特牛数计算。

年度内断奶成活犊牛总数

繁殖成活率(%)=--------------------------------------------------------------×100%

适鳌母牛总数

第四章:

1、预测差与总性能指数?

预测差(Predicteddifference,PD):

是待测公牛或母牛的某项性能与品种

内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平均预测差值,即其女儿均值与同群平均值之间的离差。

如产奶量(M)的预测差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R为后裔测定的重复力,M为女儿平均产奶量,M为同龄牛平均产奶量,DH

2BAM为品种内平均产奶量,Hd为场间差异遗传力。

R的计算方法为:

为待测公牛女儿数,N为同龄牛女儿总头数,C2为同群后裔内的共同环境相

关系数。

该协会统一用C2=0.14。

总性能指数(Totalperformanceindex,TPI):

美国荷斯坦牛协会1987年修

订的总性能指数TPI)公式为:

式中:

PDF、PDp、PDT分别为乳脂量、乳蛋白量、外貌及乳房形状评分的PD

值;22.5,19.0,0.7依次表示三者的标准差;50为算术常数,234为与某一起始

年的TPI值保持一致的常数。

公式反映了修订的美国育种目标,其依据是对国内

外的销售情况的预测。

研究证明,利用乳脂量加上蛋白质作为干物质总产量的测

量方法是准确而简便易行的。

我国秦川牛的选育也引进了总性能指数:

2、牛的常用育种方法有哪些?

如何应用?

牛的育种方法

1.)本品种选育

本品种选育:

是指在同一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和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来提高

品种生产性能的万法。

可分为近亲育种、品系育种、远交育种和顶交等方法。

2).杂交育种

概念:

通常所说的杂交主要指品种间杂交。

即有计划地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

品种的公、母牛间选种选配,使后代综合亲代双方的优良性状和产生杂种优势,

从而提高牛群的生产性能或育成新品种。

方法:

根据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利用价值,杂交育种的方法可分为

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两大类。

常用的杂交方式有级进杂交、引入杂交、育成杂

交和经济杂交等

3、养牛生产中常用的经济杂交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优缺点?

国外近年肉牛业中广泛采用轮回杂交、“终端”公牛杂交、轮回杂交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的3种杂交方法;

轮回杂交:

用2个或3个品种不断轮流杂交,使逐代都保持一定的杂种优势。

据美国研究,2品种轮回杂交可使犊牛的活重平均增加15%,3品种轮回杂交增加19%。

在2品种或3品种轮回杂交的后代中,保留45%的母牛作轮回杂交,以供更新母牛的需要。

采用2品种轮回的“终端”公牛杂交方法,其所生犊牛平均断奶体重可增加21%,3品种轮回的“终端”公牛杂交方法可提高24%。

4、何谓肉牛合成系?

也称合成系,即先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市场分析,选择4~5个纯种肉牛品

种,采用多品种杂交(极少用级进),建立基础牛群。

然后根据需要和杂种表现闭

锁群体,停止引入原用的纯种公牛。

系内公牛选择仅考虑2一3个主要经济性状,

对母牛只考虑相应的性状,一般不考虑观赏性状。

5、什么叫轮回---终端公牛杂交,在现代养牛生产中有何意义?

轮回杂交:

用2个或3个品种不断轮流杂交,使逐代都保持一定的杂种优

势。

据美国研究,2品种轮回杂交可使犊牛的活重平均增加15%,3品种轮回杂

交增加19%。

第五章:

1、人工授精有何有何优点?

对冻精品质、解冻技术和输精有何要求?

(1)人工授精的优点

可减少种公牛的饲养数量,降低饲养和管理费用,扩大优良种公牛的影响和提

高其利用率。

可从异地乃至国外引入优良种公牛精液,引种不受地域、气候、空间和时间的

限制。

公牛的利用年限是有限的,但精液制成冻精后可长期保存使用,从而间接延长

了种公牛的使用年限。

可建立完整的配种记录,有利于指导生产和开展育种工作。

可克服公、母牛的体重差异。

杂交改良中,公、母牛的体重往往悬殊较大,若采用自然交配往往难以实现。

可避免自然交配中所造成的皮肤病和生殖道疾病的感染,并可及时发现和检出

生殖器官有疾病的母牛,以便治疗。

(2)严格的精液品质检查

冻精解冻后,应用显微镜镜检,活力在0.3~0.4以上,存活的精子无畸形、

断尾等,方可用于输精。

解冻后的精液应立即输精,不宜超过5~10min,以确

保精子的有效活力和受精能力。

熟练的输精技术

生产上应用较广的是直肠把握输精法。

输精部位深浅──子宫颈、子宫体和

子宫角──对受胎率没有显著影响。

一般输到子宫颈的2/3处即可。

但输在阴道

内受精率极低。

输精必须做到慢进慢出。

输精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2、母牛发情、发情周期、妊娠期各多少天?

如何推算其预产期?

一般,成年母牛发情的持续时间平均为18h(6~36h),处女牛为15h(10~21h),水母牛的发情持续时间多数为24~48h。

成年母牛正常的发情周期为21天(18~25天),处女母牛20天(18~24天),母水牛大多数为20一21天(16~25天)。

妊娠期:

黄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70~285天,平均280天;水牛的妊娠期为281~334天,多数为300~320天,平均310天。

黄牛按平均妊娠期280天计算,用公式:

月-3、日+6

水牛按平均妊娠期310天计算,用公式:

月-2、日+9

例1.某黄牛2006年6月21日配种,预产期为

6-3=3(月)21+6=27(日)即:

2007年3月27日产犊

3、牛的异常发情有哪几种?

简述其产生原因和常规处理方法。

异常发情:

系卵巢功能失常所致,包括:

不发情(乏情):

主要原因有子宫

内膜炎和持久黄体。

轻度子宫内膜炎可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持久黄体经直肠挤

掉,可使母牛重新发情;亦可注射促性腺激素,恢复卵巢功能,促进滤泡生长和

发情。

隐性发情或暗发情:

表现为发情征状不明显,但有卵排出。

多见于产后第一

次发情,特别是高产奶牛较常见,年老的母牛以及泌乳早期能量不平衡、维生素

A、D、E缺乏与矿物质不足均可导致隐性发情或暗发情。

正常牛群中,隐性发情

或暗发情约占20%。

常发情(慕雄狂):

表现为频繁或持久的发情。

常为卵巢囊肿所致,通常发

生在产犊后1~2个月,尤其高产奶牛较常见,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注射绒毛膜促

性腺激素或黄体生成素,使囊肿卵泡壁黄体化,母牛恢复正常发情周期,下一次

发情时即可正常配种受胎。

也可从直肠中挤破囊肿卵泡,但不如用激素治疗有效。

常发情的复发率较高,遗传力为0.43,故除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外,还应重视选

种工作。

假发情:

有一部分已经怀孕的母牛,在怀孕期的4~5个月会突然出现类似

发情的现象。

例如爬跨其他母牛或接受其他母牛的爬跨而站立不动,甚至可能接

受公牛的交配。

这种现象称为假发情,如果配种输精或交配往往会引起已经怀孕

的母牛发生流产。

假发情原因:

妊娠母牛在怀孕过程中,胎盘分泌出与卵泡所分泌的雌激素相

似的雌酮,可引起母牛的发情行为。

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和胎儿的发育,胎盘随

之增大,雌酮分泌量增加,有的个体可以增加到足以产生性欲要求的数量而出现

假发情。

先天性不孕:

异性双胎的母犊90%为先天性不孕。

4、何谓产犊间隔?

缩短产犊间隔在养牛生产上有和意义?

母牛两次产犊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产犊间隔。

产犊间隔=妊娠期+产后配上

种的时间间隔

第六章:

1、奶牛、肉牛能量与蛋白质体系?

1).能量体系一奶牛

表示体系:

奶牛ME用于维持与产奶的效率相似,故奶牛维持、产奶、生长、妊

娠和增重的能量需要统一用NEL表示.

NND:

用相当于1kg含脂4%的标准乳能量,即3.138MJ产奶净能作为1个“奶牛

能量单位”,

(2).能量体系-------肉牛

表示体系:

肉牛代谢能(或消化能)用于维持和增重的差异较大,以维持净能(NE.)

和增重净能(NEg)分别表示,较为科学准确,但使用起来麻烦,难以在生产中推

广应用。

我国采用综合净能(NEmf)体系.RND:

以1kg中等玉米所含NEmf8.08MJ作为1个肉牛能量单位”,

2、奶牛、肉牛DM、能量、蛋白质需要的计算?

(3)能量需要----奶牛

维持需要:

产奶净能(MJ)=0.356W0-75.

产奶需要:

每kg标准奶含能量3.138MJ,

生长需要:

第1,2胎母牛还在生长发育,故第1胎维持需要

基础上增加20%,第2胎增加10%,

增重需要:

艇哉劫成年母牛泌乳期间每增重11k9相当于:

kg标准乳;

每减重1kg相当于6.56kg标准乳。

(4)能量需要-----肉牛

生长育肥牛:

由体重、增重和生产水平校正系数F决定。

(5蛋白质需要---奶牛

维持需要:

DCP(g)=3.OW0.75或小肠可消化粗蛋白2.5W0.75

产奶需要:

取决于乳蛋白含童。

可根据乳脂率计算:

乳蛋白率(%)=2.36+0.24X乳脂率(o/o)

DCP用于产奶的平均效率为0.6,小肠DCP的效率为0.7,所以:

产奶的DCP需要量(g)=牛奶蛋白质量(g)÷0.60

产奶的小肠DCP需要量(g)=牛奶蛋白质量(g)÷0.70

相当于r平均1kg标准乳供给DCP55g,或小肠DCP47g

增重需要:

泌乳期间,每增重1kg体重斋增加325gDCP;每减重1kg需扣除

250gDCP.

3、奶牛纤维素的需要?

纤维是牛的必需营养素。

日粮中淀粉和NDF是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VFA的主要底物。

如果日粮中纤维

水平低则淀粉迅速发酵,大童产酸,严重时导致酸中毒。

乳脂率含童相对稳定。

如果日粮中纤维水平过低,VFA中乙酸的比例少,无

法满足乳脂合成的需要而降低产奶童。

因此,保持适宜的日粮纤维水平,可使牛

维持较高的乳脂率和产奶量.

一般认为,日粮CF水平不能低于15%-17%.

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规定,日粮DM中CF17%为宜,不低于13%

4、牛日粮配合的基本方法。

例:

W=500kg,2胎,日产奶25kg,乳脂率3.5%,处于泌乳中期,试配制一个

平衡日粮

(1)计算营养需要

(2)计算日粮所选用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

(3)虚拟精料补充料配方

(4)日粮试配

(5)调整配方

第七章:

1、幼牛饲养的意义?

意义:

对于成年牛,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其影响的不良后果一般说只是暂时

的,一旦饲养管理条件改善,这种不良影响短期内即可消除。

2、幼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又称为牛的体重生长模式。

牛的生长,绝对增长来看,从体重的呈现出慢—快一

慢的趋势。

3、代偿生长及其在养牛生产上的意义?

概念:

又称补偿生长。

生产实际中,常见到在牛的某个生长发育阶段因饲料

不足或其他原因而使生长速度下降,但当恢复正常营养水平的饲养,其生长速度

比未受影响的牛反而要快。

经过一个时期的饲养后,仍能恢复到正常体重,这种

现象称为补偿生长。

4、搞好初生犊牛的护理?

5、初乳对犊牛的生物学作用?

初奶能代替粘液粘附在胃、肠壁上,防止细菌入侵。

初奶还具有较强的酸性,能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富镁盐,具轻泻,能促进胎便排出,加强胃肠机能和有利于消化与吸收。

母牛的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