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6430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docx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

动物营养复习题(补充部分)

考试题型:

包括名词解释25分、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问答题和论述题40。

一、名词解释

动物营养:

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称为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动物生存与生产的物质基础。

动物营养学:

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

饲料:

动物的食物亦称饲料,准确定义为:

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都称作为饲料。

ADF:

酸性洗涤纤维

NDF:

中性洗涤纤维

CF:

粗纤维

概略养分分析:

通过测定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概略营养物质)的含量(给2分),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给1分),包括: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分析(给2分)。

1862年,德国科学家Hennerberg和Stohmann在Weende试验站创立了概略养分分析法,将饲料成分划分为水分、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

其分析方法为:

 

 

 

 

 

 

 

 

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给3分),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等(给1分),也可以是复杂的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给1分)。

粗蛋白CP:

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和。

必须氨基酸:

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中提供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EAA)

非必须氨基酸:

可在动物体内合成,无需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外源性氨基酸:

饲料蛋白质经消化酶分解产生的经小肠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

内源性氨基酸:

体组织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糖等非蛋白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回转代谢)体组织更新而降解的氨基酸,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限制性氨基酸:

与动物需要能量相比,饲料中含量不足的必须氨基酸。

理想蛋白:

理想蛋白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蛋白质的利用率为100%。

(给3分)

理想蛋白质的实质:

是将动物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作为评定饲料蛋白质质量的标准,并将其用于评定动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

(给2分)

氨基酸平衡:

是指饲粮中各种氨基酸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相符,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

一般是指与最佳生产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氨基酸的消化率:

是指日粮中可消化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百分比。

氨基酸的消化率=(食入氨基酸-粪氨基酸)/食入氨基酸*100%

氨基酸的利用率:

日粮中用于细胞合成的氨基酸占日粮中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

氨基酸的利用率=(食入氨基酸-粪氨基酸-尿氨基酸)/食入氨基酸*100%

扰别的氨基酸的代谢,增加机体对这种氨基酸的需要,这就叫氨基酸的拮抗。

最典型的具有拮抗作用的氨基酸是赖氨酸和精氨酸。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因化学结构相似,也有拮抗作用。

蛋氨酸可转化为胱氨酸,也可能转化为半胱氨酸,但其逆反应均不能进行。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BV)是指存留在体内而未从尿中排出的氮占已消化被吸收氮的百分数。

BV(%)=沉积氮/吸收氮*100%

瘤胃降解蛋白:

(RDP)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溶解度大及在瘤胃中停留时间长的蛋白质降解率高。

微生物蛋白:

(MCP)饲料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过瘤胃蛋白:

(RBPP)(未降解蛋白质VDP)未经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

必须脂肪酸:

EFA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些脂肪酸,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对动物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果不从饲料中供给,就会严重地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生理机能紊乱或者缺乏症,这样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

通常将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称为EFA。

总能:

(GE)是指饲料在弹式测热计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也叫粗能。

能值:

单位饲料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能量称为饲料的能值。

消化能:

(DE)动物采食饲料总能量-动物排出粪便所含能量即为消化能

粪能:

(FG)饲料采食后,其中有一部分养分未被动物消化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这部分养分所含的能量称粪能。

代谢粪能:

(FME)由于动物粪便中除了含有饲料中未被消化的养分外,还混有微生物及其产物,肠道分泌物和肠道脱落细胞等,这些物质也含有能量,称代谢粪能。

代谢能:

(ME)是指总能减去粪能,尿能,消化道气体能后的剩余能量,即可被动物体利用的养分中所含的能量。

尿能:

(UE)是指被吸收的饲料养分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能被机体利用的副产物,主要是尿素,尿酸等含氮物质所含的能量,因为这些物质随尿排出体外,所以所含能量称为尿能。

内源尿能:

(UME)尿中还含有体蛋白代谢所产生含氮化合物,这部分物质中所含的能量。

甲烷气体能:

甲烷燃烧后所释放出的能量。

净能:

(NE)是指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

NE=ME-HI

全收粪法:

在严格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准确记录猪等动物在某阶段的饲料采食量和全部排粪两,分析饲料和粪中某养分的含量,即可得到猪对该饲料养分的消化率的方法称全收粪法。

指示剂法:

运用某种完全不被猪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作为指示物质来测定饲料养分消化率的方法称指示剂法。

氮的等平衡:

食入氮=粪氮+尿氮,(体内沉积氮不增加不减少)

氮的正平衡:

食入氮〉粪氮+尿氮,(体内沉积氮)

氮的负平衡:

食入氮〈粪氮+尿氮,(体蛋白分解)

沉积氮:

沉积氮=食入氮-(粪氮+尿氮)

内源指示剂:

(AIA)是指用组成日粮饲料本身所含有的不可消化吸收的物质,如酸不溶灰分。

营养需要:

是指每头(只)动物每一天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要量。

饲养标准:

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定额做出的规定,这种体系的营养定额规定称为饲养标准。

维持:

动物即不生产产品,又不提供劳役,所需养分仅能维持健康和体重的恒定,即维持体组织的动态平衡。

维持需要:

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

内源尿氮:

指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须的最低限度的体蛋白净分解经尿中排出的氮。

代谢粪氮:

动物采食无氮日粮时经粪排出的氮。

包括:

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中的氮,胃肠道分泌的消化酶中氮,唾液中的氮。

添加剂预混料:

是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全价饲料配方:

该饲料中各种营养素间比例适合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不需要添加任何成分就可直接饲喂,并可获得大的经济效益。

浓缩饲料:

是指以蛋白质饲料为主,加上矿物质饲料,各种添加剂饲料配制的混合料。

二、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组成?

答:

水分、矿物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2.动物体与植物体营养差异?

答:

(1)水分:

动植物体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植物体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5%~95%,动物体含水量变化范围较窄,平均在60%~70%之间。

  

(2)粗蛋白:

动物体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很小,而植物中蛋白质含量变化比较大。

  (3)粗脂肪,不同植物性饲料的脂肪含量不同,一般油料植物脂肪含量比较高。

动物体内育肥动物脂肪含量比较高。

 (4)无氮浸出物:

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主要成分是糖和淀粉;动物体内不含淀粉,只有糖元和葡萄糖,而且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仅为1%以下。

  (5)粗纤维:

粗纤维是植物的细胞壁,动物体内则不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

  (6)粗灰分:

粗灰分中主要成分是矿物质。

植物性饲料灰分含量变动很大,动物体内的灰分大部分是钙、磷。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重点掌握)

1.动物对饲料的基本消化方式及其定义?

各种动物主导消化方式的种间差异?

答:

猪:

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禽类:

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主要在肌胃内进行,肌胃内的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

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

反刍动物:

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2.真消化率和表观消化率的关系?

答:

饲料中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小于真是消化率;饲料脂肪含量少,测定表观消化率易受代谢来源的脂肪和分析误差掩盖,测定值有波动;饲料矿物质的消化率,更易受消化道来源的代谢矿物质循环利用的影响。

3.简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选择题)答:

(一):

动物

(1)动物的种类

(2)年龄及个体差异

(二):

饲料

(1)种类

(2)化学成分(3)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三):

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的加工调制

(2)饲养水平

第三章水的营养

1.水的来源?

答:

(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第四章蛋白质营养原理(重点掌握)

1.粗蛋白质(CP)与非蛋白质氮(NPN)的概念、种类和组成?

(多选题)

粗蛋白:

粗蛋白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两部分。

非蛋白质含氮:

非蛋白氮是指尿素、缩二脲、磷酸铵、碳酸铵、氯化铵、硝酸铵、氨基酸等一类非蛋白态的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最常用的非蛋白氮为尿素。

.粗蛋白质种类:

纤维蛋白、球状蛋白、结合蛋白

非蛋白质氮种类:

游离氨基酸、硝酸盐等

.粗蛋白质组成:

真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尿素、磷酸铵、碳酸铵、硝酸盐等

非蛋白质氮组成:

游离氨基酸、酰胺类含氮的糖苷和脂肪、生物碱、铵盐、硝酸盐、甜菜碱、胆碱、嘧啶和嘌呤

2.简述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主要营养生理功能?

答:

⑴建造机体组织细胞的原料;(给1.5分)

⑵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给1.5分)

⑶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给1分)

⑷可供能和转化为糖和脂。

(给1分)

3.比较分析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差异和共同点(具体在消化的方式、部位、消化产物、主要消化酶;吸收的部位、方式和主要形态等方面的异同)?

答:

相同点:

(1)消化的方式:

化学消化

(2)部位:

小肠

(3)消化产物:

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4)主要消化酶:

胰蛋白酶

不同点:

(1)吸收的部位:

单胃动物主要在主要在小肠2/3的部位进行,反刍动物主要在瘤胃

(2)吸收方式:

单胃动物主要是主动运输,反刍动物主要是胞吞作用

(3)主要形态:

单胃动物后的主要形态是氨基酸,反刍动物吸收的主要形态是二肽、三肽、微生物蛋白质

4.反刍动物瘤胃—肝脏氮素循环的概念、反刍动物氮素循环的意义、作用?

?

答:

概念:

饲料中的蛋白质和氨化物在瘤胃中被细菌降解生成的氨,除被合成菌体蛋白外,经瘤胃、真胃和小肠吸收后转送到肝脏合成尿素,其中大部分经肾脏随尿排出,一部分被运送到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再次被细菌利用,氨如此循环反复被利用的过程称为“瘤胃氮素循环”。

意义:

瘤胃氮素循环既可提高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又可将食入的植物性粗蛋白质反复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动物利用,以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品质。

作用:

将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变为微生物蛋白质,转移到后段胃肠道的蛋白质数量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