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234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

《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实习报告讲解.docx

庐山实习报告讲解

庐山实习报告

学校:

安庆师范学院

院系:

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

班级:

地理科学一班

姓名:

钱福生

学号:

170210058

一、庐山概况……………………………………………………………2

二、实习目的……………………………………………………………2

三、实习时间……………………………………………………………2

四、实习地点……………………………………………………………2

五、实习内容……………………………………………………………2

六、实习路线……………………………………………………………2

七、庐山实习综合整理…………………………………………………3

庐山地貌…………………………………………………………3

庐山水文…………………………………………………………6

庐山植物…………………………………………………………8

庐山土壤…………………………………………………………12

八、实习感想……………………………………………………………14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西北濒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

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南方向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37.8米,高出周围平原1440米,属中山类型。

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

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

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

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

—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由于庐山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地质年代的岩石,同时庐山的形成与冰川.流水.风力侵蚀,特别是冰川作用有很大关联,故其一直被当作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标本。

同时由于庐山的独特地理位置.中山地貌.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

二、实习目的:

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三、实习时间:

2012年9月16日至2012年9月21日

四、实习地点:

江西省庐山

五、实习内容: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六、实习路线:

第一天下午:

月照松林(植物)——庐山会议旧址

第二天:

庐山博物馆——芦林湖——芦林大桥——回龙路(挖土)——黄龙寺(吃饭)——三宝树(一个大树下土壤实习、植物)——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花径公园(返回)

第三天上午:

王家坡U形谷(提及日照峰,在女儿坡附近样方实习)——小天池(挖土、植物)

第四天:

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

第五天:

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

七、庐山实习综合整理

、庐山地貌篇

(一)地貌总论

庐山山体是由不同时代的岩层组成的。

最古老的底层是变质一的前震旦纪系浅海相沉积。

此层沉积以后,经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并形成剥蚀面。

剥蚀面形成以后,庐山地区再度下沉,沉积滨海相和浅海震旦系地层。

至晚奥陶世,幽静地壳上升、剥蚀,随后缓慢下称。

志留纪末,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升为陆地,并形成剥蚀面。

伺候,地壳长期下沉,在剥蚀面上沉积砂砾岩和灰岩。

中生代燕山运动,庐山地区上升。

从此以后,一直成为陆地。

至白垩纪晚期,庐山外围及江湖凹陷地带堆积白垩系上统南雄组。

从其言行及沉积位置来看,多为当时庐山上升,外力剥蚀山体的相关沉淀。

第三系基本缺失,反映当时整个庐山地区主要是一个微弱上升的剥蚀区。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

庐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约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二)地貌大势:

(1)虎背岭单斜山:

虎背岭第十较平稳,为五岭中的最北岭。

属于构造地貌。

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

大校场在大月山和女儿城之间,西谷位于虎背岭和牯岭之间。

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形成,地貌特别低下,故称为谷地。

大校场谷地的形成有两种意见,一种为冰川学说,另一种为泥石流学说。

(3)牯牛岭及女儿城次成山:

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形成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此成山。

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牯岭的日照峰海拔为1310米。

(4)东谷向斜谷:

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和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5)大月山背斜山:

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的控制,走向东北——西南,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米。

(6)青莲寺向斜谷:

位于大月山和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7)五老峰单斜山:

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到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也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图五:

五岭四谷示意图

(三)构造地貌:

庐山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地狭窄深邃,谷底尖锐。

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

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为静态构造地貌。

庐山北部由于剪刀峡——汉口峡这一东南向西北延伸的横向断裂的影响,岭谷在中间隆起,致使北部地区的岭谷沿这一线分别向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倾斜,向西南到芦林湖、石门涧谷地为界,向东北以王家坡谷地为界。

大月山背斜向东北,是倾伏背斜,尤其是向西南有明显的倾伏,背斜部位岩性坚硬,因而形成背斜山,且受构造控制,山体大致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两端窄而低,中间宽而高,西南端在芦林盆地一带尖灭。

大月山背斜两侧为东谷向斜和三叠泉向斜。

东谷向斜向东北延伸为莲花谷向斜,向西南延伸为东谷向斜,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东侧上升,致使莲花谷向斜和东谷向斜分别想东北和西南倾付。

玉屏峰与女儿城为同一山岭,在茭芦桥处被与山脊方向垂直的横向断裂切断。

大月山西北翼与屋脊岭、女儿城之间发育了白沙河和大校场次成谷地。

大月山东南翼与五老峰背斜之间为青莲寺向斜,青莲寺谷地就是一个向斜谷,而七里冲为类似于白沙河的次成谷,牯牛岭与草地坡为同一条山岭,向不同方向倾斜。

东谷与莲花谷为同一谷,向不同方向倾斜。

小天池谷地和西谷为同一谷地,延伸方向一致,剪刀峡断裂将小天池谷地和西谷分开。

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是以纵向断裂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单斜构造谷地,发育在南沱组长石石英砂岩、偶夹薄层石英砂岩,岩性软

图六:

西谷——宽谷之一

(四)流水地貌:

庐山在上升以前,河流就塑造了缴款站的谷地。

后来,由于山体剧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下端先变为峡谷。

在宽谷和峡谷之间,谷地纵剖面由缓变陡,形成裂点,这种裂点为旋回裂点或者是循环裂点。

在庐山山体为流水侵蚀中山地貌,谷地地貌在1000米上下有显著的形态差异,以上表现为宽谷或者谷中谷形态,说明曾经历过流水强烈的侧向侵蚀作用;以下是深切峡谷,沿途多见急流瀑布、壶穴深潭和岩槛裂点,说明正在经历流水的深向侵蚀作用,峡谷两侧分布有阶地。

1000米高度左右,河流现象有多处存在,说明向源侵蚀作用和深向侵蚀作用的强度。

庐山山体外围地区,谷地宽广,阶地,扇形地,河漫滩发育,说明流水搬移和沉积作用的盛行。

升以前,曾经历外力长期剥蚀夷平过程。

山体断块抬升,同一时期夷平面在“山上”、“山麓”并存。

(五)冰川地貌:

庐山及其外围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作用,目前还不存在不同的观点。

李四光先生认为此处有冰川作用。

李四光先生根据冰川遗迹,确定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并划分为三个冰期,即鄱阳湖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

其中鄱阳湖冰期为最老,庐山冰期为最新。

鄱阳湖冰期到达山下,冰川作用遗迹,因受长期破坏而保留无几。

大姑冰期亦到达山麓,形成冰汎,形状如肺叶。

冰汎主要有五处:

①谷山冰汎②白麓冰汎③莲花冰汎④东城冰汎⑤石门涧冰汎。

李四光先生认为:

山下的冰碛物,主要为大姑的产物。

在冰碛物产生之前,又有冰水沉积环绕分布,他们与山上冰蚀地貌遥相呼应,因此,鲁山山上的冰蚀地貌主要应有此期的冰川塑造。

庐山冰期冰川活动仅次于山上东北部数处,在王家坡谷地留有前碛三、四道,并形成侧碛。

冰川发育最盛时,有山麓冰川存在。

山上,角峰、刃脊、冰斗、悬谷、冰川谷、冰窖等侵蚀地貌分布普遍,谷地亦出现谷中谷,侧碛垅,终碛垅等堆积地貌。

山麓,有侧碛垅和终碛垅泥砾混杂堆积物及其地貌表现。

名为“科学名山”。

(六)湖岸地貌:

庐山东麓紧邻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面广阔,由平原、丘陵地貌环绕。

因此,湖湾、沙嘴、泻湖、湖滩、湖蚀崖、湖蚀柱、湖岸阶地等地貌发育良好。

(七)岩溶地貌:

庐山外围地区分布有震旦、奥陶、石炭系石灰岩,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地下岩溶洞穴、地上岩溶丘陵和岩溶谷地、洼地地貌。

一、庐山水文篇

(一)水文总论:

庐山雨水充沛,降落山上,汇集下流,形成与多沟壑溪涧,它们在水道、水文和山系的形成及变化等方面,充分显示出受庐山地质构造、古代和当前气候条件、地貌变化和古冰川作用(有争议)等方面的影响。

广泛分布有瀑布、众多的深潭、溪流、天然或人工的湖泊和泉水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庐山的水文网。

(二)水系特点:

①和构造相适应的水系:

庐山为一兀立江湖之滨、成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块状山,因此,在总的情况方面,山上的溪流,东南流入鄱阳湖,西北流入长江。

位于庐山中部海拔1347公尺的仰天坪,不仅是庐山地质构造上和地形上的一条分野线,而且也是庐山水系上的一条分野线。

仰天坪以北的水,北流下山,仰平坪以南的水,南流下山。

在以褶皱为主的庐山北部的主要溪涧,是在向斜谷和单斜谷中发育成的纵顺坡河和横顺坡河(如东谷中的河流)。

在以断层为主的庐山南部的主要溪涧,则是沿断层线发育的(如庐山垅中的河流)。

庐山的溪涧,在由山上流到山下的途中,在断层及节理发育的地质条件的影响下,大大增加了河道的曲折程度,减低了坡度上的影响。

由于庐山的东南坡是“平湖浸山脚”,西北坡是较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因此,庐山东南的溪涧,多独流注入鄱阳湖,西北的溪涧,多在降入平地以后,或汇合或注入平地上别的河流,然后流入长江。

图七:

庐山水系大致分布图

②河道特征

新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庐山上升,使庐山的河道形态发生很大变化。

上升运动使河流发生强烈的下切和向源侵蚀,因此,庐山的河流,在纵剖面上,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坡度变化很大。

上游成为壮年期河谷形态,下游成为幼年期河谷形态。

上游河谷开豁,坡降很小,谷底砾石(主要为冰砾物)堆积,下游河谷壁深谷陡,坡降很大,谷底基岩出露,短小的支流常成悬瀑。

如三叠泉、石门涧和庐山垅等这些较大的河流,莫不是上游宽谷,下游峡谷,上游坡度平缓,下游坡度陡峻。

庐山河道在上游宽谷和下游峡谷相交的地方,构成裂点,也就是一道坡折线。

(裂点是河床坡度的转折点。

在裂点以上,河床坡度平缓,其下则坡度陡峻)。

庐山较大溪涧的坡折线的高度,约为900公尺,这种高度的坡折线,显然不是构造上的裂点,而是河谷发育上的裂点。

在裂点分布的地方,总是成为急流和瀑布。

急流和瀑布不仅使庐山的景色分外美丽,而且还给庐山带来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由于溪流向源侵蚀的迅速发展,裂点逐渐向上游推进,下游峡谷也逐渐向上游推进,深切于上游宽谷之中,形成“谷中谷”。

如石门涧在交芦桥以下,宽谷中即套着峡谷。

由于溪流向源侵蚀的迅速发展,引起近代冲沟的发育而开始发生下切。

如西谷中的的近代冲沟。

由于溪流向源侵蚀的迅速发展。

有些悬崖的顶部,受到切割,造成了垭口。

如五老峰的狮子口。

③水文特征

水位变化大,水量上下游差异大,流速上缓下急;庐山溪涧中水的主要来源是雨水,雨水丰沛;庐山溪涧的流量,山顶的上源部分较陡崖的下游部分小。

到了山麓,渗透于分布在谷口的由泥沙砾石所构成的冲积层下,又告减少,陡崖的坡降下,由上源及支流流入的水,来不及下渗,因此水量丰富。

一方面使庐山四周终年悬瀑不断,点缀了风景;一方面又提供了可贵的水力。

④水系演变

庐山在断块上升以前,水系发育已达到壮年阶段。

庐山发生断块上升,山坡溪流向源侵蚀很快,有些溪流的源头,切割山脊造成垭口,于是发生了水系的重新调整。

(三)庐山水质:

庐山多年平均降水量1833.5毫米,年蒸发量为1008.6毫米,水分有余。

地表径流长流不枯。

庐山水源来自大气候降水,岩层节理发育,为地表水储存、排泄提供了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

山上植被相对保存完好,对水源的涵养、径流的调节有一定的作用。

庐山水的主要离子组成,阴离子均以重碳酸根(HCO3)为主,阳离子中钙离子(Ca++)占优势,因此,庐山各种水体的水化学类型多数为HCO3-Ca++型水。

庐山各种水体尚未受重金属铜、锌污染。

庐山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源,其pH值、硬度,主要水化学成分,重金属Cu、Zn含量及某些物理感官性状,都符合卫生标准。

庐山水的各种物理感官性状,除个别点如电站水库、花径如琴湖水水较为混浊外,庐山水体基本上属于未受污染水质,多属无色、透明、无臭、无味,为清洁水通常具备的物理性状。

庐山水均较洁净透明,大多无混悬浮物混杂于水中。

庐山水资源利用潜在的问题:

①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到达庐山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②人口自然增长增加人口数量;③服务于旅游的流动人口增加,由此还会产生一定量的“常驻人口”;

由此而引发,人工截留自然水增加,用水量增加,污水量增加。

自然河流中水量减少,损坏自然水景观;污染自然河道,改变河道本色而破坏自然景观。

这些问题应该给以极大关注。

二、庐山植物篇

(一)植物总论:

“一山飞峙大江边”的庐山,海拔1474米,北临长江,南临鄱阳湖,地处我国中亚热带的东北部北缘,发育有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及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是动植物从亚热带想问带过度的交汇场所,具有生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及热带成分丰富的特点。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主要分布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豆科、木兰科、蔷薇科、胡桃科等植物,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二)植物的垂直分带规律

植被的分布,是受热量和雨量的影响。

庐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在植被类型上是以亚热带植被类型为主,兼有温带植被类型,而在垂直分布上明显地反映出亚热带低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图八:

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布

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

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1、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

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900米(西北坡)或1000米(东南坡)之间,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

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

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典型例子:

1黄龙寺附近:

植被包括:

日本冷杉;香果树;挪威云杉;茅竹林;金钱松;香果树;红豆杉;金缕梅;杉木;甜楮;柃树;吊樟;红叶短柄苞;枫香;古楮;青岗。

2观音桥:

由于此处的海拔较低,植被构成与黄龙寺附近不同。

主要有:

香樟;古楮;青岗。

3、落叶阔叶林:

东南坡大致在1000米~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米~1250米左右,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

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典型例子:

1月照松林:

在黄山松林下(路右边)有阔叶林,为落叶阔叶林。

阔叶林包括树种:

山樱花(又称庐山樱花,属于蔷薇科);山桃花;野鸭椿;吊樟;四照花;灯台树;毛栗;短柄枹。

但是只有右边比较茂密,左边就很荒芜,呈光秃状。

由于:

左边岩石裸露,土壤贫瘠,表面并没有土壤发育。

右边的光照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层发育较好。

在右边阔叶林下面还有小树苗,但难以看到。

此处植被的发育趋势:

在人为干预较少的情况下,将来50年,阔叶林将更为发育,因为阔叶林的年龄层次较为丰富,而针叶林后继乏人,年龄层次不完善。

2大月山下:

落叶阔叶林树种包括:

小梨子;豆梨;吊樟;杜鹃

4、针叶林:

分布在海拔1250米或1300米以上。

这里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

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典型例子:

①月照松林:

分布为黄山松,在黄山上又叫迎客松。

黄山松呈塔状,两针一叶,有两个针组成。

此处植被的发育趋势:

在人为干预较少的情况下,将来50年,阔叶林将更为发育,因为阔叶林的年龄层次较为丰富,而针叶林后继乏人,年龄层次不完善。

②大月山下:

路边上方为黄山松,此处海拔约为1100m——1200m,下方为柳杉松。

5、砂生植物:

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滨,主要为人工植被。

单叶蔓经:

马鞭草科,典型的砂生植物。

单叶蔓经为先锋物种,先改变再固定周围坏境,为适应沙丘的生存环境,单叶蔓经匍匐生长,根系向下扎根,深处可达到1m,沙丘吸水性较差,单叶蔓经固定环境后,其他植物可以生长。

此处除了单叶蔓经外,还有耐寒草:

结缕草,阴沉蒿,黄瓜蒿。

为适应旱生环境,减少水分蒸发,叶子较小。

为改善环境,可退耕还草,先种草,再种灌木。

沙丘演替趋势:

经土壤改良,充分长的时间后,将眼题为常绿阔叶林。

(三)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为中国第一个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处于庐山中间的一块谷底处。

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

由于三位教授家乡在庐山,并且庐山的制备比较符合植物园要求,特在此建立植物园。

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

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

庐山植物中,国家重点保育的珍贵、稀有、濒危植物44科57属93种(包括引种部分)。

其中,列为一级保护的5种,二级保护的36种,三级保护的52种。

分科

名称

产地

用途

保护等级

鳞毛蕨科

鳞毛蕨

辽宁、江苏、安徽、浙江和江西等省

紫箕科

薇菜

长江流域

食用

水龙骨科

庐山石韦

庐山

药用

连香树科

连香树

中国、日本

造园树种

2

榆科

青檀

中国造纸、

优质用材

3

紫葳科

梓树

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和日本

安息香科

秤锤树

江苏

观赏

2

胡桃科

青钱柳

长江以南山谷林中、庐山

制甜茶

冬青科

枸骨

长江中下游各省

观赏及药用

木犀科

木犀

西南各省

观赏及药用

交止木科

虎皮楠

江南、朝鲜、日本

药用

梓科

山胡椒

长江流域、江南各省

香料、医药、烟草、食品

虎耳草科

溲疏

江、浙、安徽

药用(有毒)

豆科

紫藤

辽宁、内蒙

药用、种子防腐

刺槐

北美洲、东北铁岭以南至长江流域

药用、造林树种

胡颓子科

胡颓子

长江流域

观赏

松科

华南五针松

湖南、广西

造林树种

3

黄枝油杉

山西、贵州

用材

油杉

福建、广东、广西

优质用材

3

大别山五针松

安徽、湖北

造林树种

罗汉松科

大理罗汉松

云南

观赏

杉科

台湾杉

中国台湾

优质用材

2

圆头柳杉

中国

栽培、观赏

三尖杉科

海南粗榧

海南

优质用材

2

三尖杉

南方各省

用材、观赏

红豆杉科

白豆杉

浙江、湖南

科研材料

2

山茶科

长瓣短柱茶

福建、江、湖南、湖北

油料、观赏

2

紫茎

赣、皖、鄂、川

用材、药用

3

厚皮香

中、日、柬

栲胶、油料

红淡比

江南各省、朝鲜

观赏

柏科

红桧

台、日、北美

珍贵经济作物

2

罗汉柏

栽培变种、观赏

云片柏

长江流域

栽培变种、观赏

龙柏

中国

栽培变种、观赏

木兰科

黑壳兰

观赏

乐东拟单性木兰

中国

观赏、优质用材

3

云南拟单性木兰

云南、广西、贵州

观赏、优质用材

3

天目木兰

中国东部

观赏

3

杜鹃花科

马醉木

福建、浙江、江西、安徽

药用

光枝杜鹃

江西、湖南、广西

观赏

大白花杜鹃

滇、川、黔

观赏

桃叶杜鹃

贵州

观赏

福建杜鹃

闽、浙、湘

观赏

井冈山杜鹃

江西南部

观赏

马银花

粤、桂、湘、闽

观赏

鹿头杜鹃

华东中南

观赏

猴头杜鹃

云南、贵州

观赏

云井杜鹃

华东中南

观赏

表十一:

庐山植物园部分植物

(四)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一般方法以及样方记录:

1、样方抽样的细则,包括样方大小、形状、数目和排列等,必须取决于要抽样群落的特定类型,和所预期的数据种类为基础。

①样方大小和形状:

样方大小的确定应以抽样植物的大小和密度为基础,温带乔木群落最小面积一般为100~400㎡,热带森林更大些约1000~2000㎡,灌木群落约4~16㎡,草本群落1~4㎡,形状多采用正方,也可视具体需要和种的分布格局、微地貌不同,取圆形或长条。

②样方数目和排列样方数目最低限度必须充分囊括该群落大部分现存种,为了对抽样数据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样方地点必须随机选出。

2、实验步骤①样方设置后,每4~6人一组。

在选定的样方上进行调查,根据要求测定并记录各项数据。

在测定过程中必须按照既定标准来区分在样方边缘的植物是否包括在内或在外,以减少因没有统一的标准而造成的误差。

②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的汇总和整理,并确定各个种的密度、优势度、频度值等指标。

密度反映单位面积的个体数,优势度反映单位面积的植株底面积或植冠覆盖面积,频度反映包含该种样地的样地数目。

对一定的种,这些值各以绝对方式或以表示该种的值对所有种的百分比的相对方式来表示。

密度、优势度和频度的相对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