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张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14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相张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名相张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名相张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名相张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相张说.docx

《名相张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相张说.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相张说.docx

名相张说

名相张说

名相张说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祖籍范阳,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后迁居洛阳。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知其父官职卑微,仅为洪洞县丞。

张说为文运思精密,年轻时很有造诣。

垂拱四年(688),武则天策试贤良方正,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

武则天以为近古以来没有甲科,张说遂屈居为乙等,授任太子校书,迁左补阙。

长安初年(701),诏令张说与徐坚等人撰修《三教珠英》,由麟台监张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峤总领此事。

张说与徐坚“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流”。

书修成后,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又擢任凤阁舍人。

  长安三年(703),女皇男宠张昌宗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与人私议“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称此是谋反,并胁迫张说作证,张说应允了。

当上廷作证时,再次威胁他,张说却慷慨陈词,对女皇说:

“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

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

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诬证之耳!

”张昌宗阴谋败露后,又气急败坏地反诬称张说与魏元忠同谋反。

张说又据理反驳,最后并说:

“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

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

”张说理正词严,揭露了张昌宗的非法行为,保护了耿直大臣魏元忠,但武则天却不分是非曲直,反认为张说是“反复小人”,再次鞫审,最后竟被无辜流放于岭外。

唐中宗复位后,张说入为兵部员外郎,后转工部侍郎。

景龙年间(707—709),遇母丧离职,服丧未满,中宗欲起复授黄门侍郎,当时“风教颓紊,多以起复为荣”,张说却推辞不受,颇受有识之士的称赞。

服丧期满,复授工部侍郎,不久改为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景云元年(710),唐睿宗即位,张说迁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

这年秋天,谯王李重福潜入东都,欲谋夺皇位。

兵败后,东都留守捕获了其党羽数百人,审讯多月,迟迟不能定案,睿宗即命张说前去审理。

张说很快查清了此案,一宿即捕获了谯王的主谋张灵均、郑愔等,弄清了其全部罪状,其余误捕下狱的一律宣布无罪释放。

张说办事干练,深受睿宗的嘉奖,称赞他说:

“知卿按此狱,不枉良善,又不漏罪人。

非卿忠正,岂能如此?

”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唐隆政变后李隆基立为东宫为太子,张说为侍读,备受亲近礼敬。

太平公主是权力欲强的人,和李隆基矛盾日益尖锐,图谋废掉太子。

手段上以李隆基不是嫡子为由流言诽谤,收买嫡子李成器,策动宰相等在睿宗面前攻击李隆基,唐睿宗对待臣说:

“有术者上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卿等为朕备之。

”侍臣们明白,此事显然是旨在离间挑拨父子关系,以动摇太子地位,都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

张说则直言不讳地说:

“此是谗人设计,拟摇动东宫耳。

陛下若使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自然窥觎路绝,灾难不生。

”睿宗在宰相宋璟,韦安石,张说,姚崇等建议下,下制皇太子监国。

第二年,又下制皇太子即位。

睿宗虽然退居为太上皇,但仍控制着朝政大权。

太平公主仍谋害玄宗。

她恨张说不趋附自己,便奏请睿宗,将他贬为尚书左丞,并出为东都留守。

张说洞知太平公主之党暗中怀有异谋,遂遣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以铲除太平公主之党。

故史称“张说独排太平之党,请太子监国,平定祸乱,迄为宗臣。

”在平定了太平公主的谋乱之后,玄宗即召张说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开元元年(713)十月,玄宗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不用功臣主政,欲召回同州刺史姚崇为相。

张说阻挠此事暗中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玄宗不予理睬。

张说又使殿中监宠臣姜皎向玄宗建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相。

玄宗知是张说的计谋,决心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姚崇任相后,告发张说下朝后到岐王李范家。

李范好学读书,引起了政变起家的李隆基担心,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充河北道按察使。

被贬不久,又因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

苏颋擢任宰相,张说以与其父苏瓖为故交,撰《五君咏》在苏瓖忌日那天黄昏时分献于苏颋家中,当时群臣在座,诗中写到“许公信国桢,克美具瞻情。

百事咨朝问,三章广世程。

处高心不有,临节自有名。

朱户传新戢,青松拱旧茔。

凄凉丞相府,余庆在玄成。

”玄成是汉昭帝时名臣,父子两代有名,韦玄成文过其父。

苏颋读后很感动,上奏称张说为“忠贞謇谔,尝勤劳王室,亦人望所属,不宜沦滞于遐方”。

开元六年(718)二月,张说迁任荆州长史。

不久张说在上朝时身穿军装,深的注重武功的玄宗赏识,又迁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在幽州的张说做了一首《幽州夜饮》,诗中写到“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舞剑,塞上重笳音。

不做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一时名作。

幽州地与奚、契丹接壤,为北方重镇。

这一年契丹首领李失活死,大臣可突于争权,发生了内乱。

唐朝派兵镇压,结果失利。

张说上表,陈述利害请求加强战备,以防止边患,请求屯田。

屯田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又方便了水利交通,是一项很有益的措施。

开元七年(719),张说检校并州大都督长史,兼天兵军大使,摄御史大夫,兼修国史。

并州是李唐隆兴之地,天兵军节度使原由诸王担任,张说担任此职,说明了李隆基对他文臣武职的认可。

他再次上表论奏边事,主张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安抚和睦政策,用兵不过是迫不得已的。

后可突于终于立李失活的族弟郁于为国主,并遣使请罪。

玄宗即册立郁于,唐与契丹的纠纷终于圆满解决了。

开元八年(720)秋,朔方大使王晙密奏原突厥降户勾引突厥,谋陷军城,因诛杀殆尽。

此事引起了散居在大同、横野军附近的拔曳固、同罗诸部的恐惧不安。

为了平息事端,张说只率二十从骑,持节去各部安抚,晚上还住在他们帐中。

拔曳固、同罗诸部听到后深为感动,由是遂安。

开元九年(721)四月,原突厥降将康待宾诱使诸降户反叛,一时攻陷了兰池六州。

诏令王晙率兵讨伐,并令张说知经略。

康待宾暗中与党项通谋,攻破了银城、连谷,还占据了粮仓。

张说率马步兵一万人出合河关(今山西兴县)袭击,康待宾等大败而逃。

张说率军乘胜追击,当追到骆驼堰时,党项部反戈。

张说招抚党项流散人员,使各安其业。

讨击大使阿史那献以为党项反复无常,请全部诛杀。

张说制止了这一滥杀的做法,奏请设置麟州,“以镇抚党项余众”。

张说还一直示好玄宗宠臣王毛仲,在玄宗面前赞美他。

经过张说的努力,同年九月,召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终于又回到了宰相的位置。

中国人自古清高,愿意象诸葛亮那样有风度,使刘备三顾茅庐,象姜太公那样,直钩垂钓渭水,文王来访。

但是把自己寄托在别人身上是危险的,张说处于弱势时主动推销自己是可取的,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开元盛世这个时代。

当时的宰相是张嘉贞,和源乾曜。

张说上任后不久,由于康待宾余党庆州方渠康愿子反叛,自立为可汗,劫掠牧马,西渡黄河出塞。

开元十年(722),诏命张说兼朔方节度大使,并去朔方巡视边防,处置兵马。

张说率兵追讨,至木盘山擒获了康愿子,并俘虏三千人。

为了防止这一带的突厥降户再次骚乱,于是议请将居住在河曲六州的降户五万余人强行迁往中原的许、汝、唐、邓、仙、豫等州。

这样,朔方之地,空荡无人。

张说因功赐实封二百户。

张说回朝后与张嘉贞不和,玄宗贬张嘉贞为幽州刺史,张说主政。

张说执政后主要做了四件事,一,裁撤边防军。

张说历经边镇数年,熟知边防事宜。

当时沿边镇兵多达六十余万,他以时无强敌,奏请精减兵员,罢免二十余万。

玄宗对裁减三分之一有些犹豫。

张说解释说:

“臣久在疆埸,具悉边事,军将但欲自卫及杂使营私。

若御敌制胜,不在多拥闲冗,以防农务。

” 二,充实中央卫军。

张说着手对府兵进行了改造。

当时诸卫府兵,成丁入伍,六十岁免役,其家又不蠲免杂徭,渐渐贫弱,大都逃亡。

先天二年虽然有所改革,规定二十五岁入伍,五十岁放免,屡次征镇者,则十年免役。

但实际上徒有此令,并未能付诸实施。

因此这时府兵之法日渐破坏,番役更替多不按时,卫士逃匿,宿卫之士无法得以保证。

鉴于这种情况,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

”玄宗同意募兵,不过十几天,即得到精兵十三万人,“分隶诸卫,更番上下。

兵农之分,从此始矣”。

张说的精减边兵、改革府兵,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三,政改与文治。

开元十一年(723),张说进为中书令。

在政治制度上所进行的重要改革是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政事堂在唐初设于门下省,为宰相议政之所。

贞观之后,中书省权力渐重。

武周时裴炎由侍中改任中书令,为便于政务推行,迁政事堂于中书省,但仍是宰相议政之所。

张说任中书令后,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并“列五房,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同时,政事印为“中书门下之印”。

这一改制,使政事堂有其所辖部门与属官,由宰相议政之所变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

 四设丽正书院。

唐玄宗特置丽正书院,聚集文学之士,或修书,或侍讲,以张说为修书使总领其事。

由于文学之士受到宠遇,对其供给也十分优厚。

中书舍人陆坚以为他们“无益于国,徒为糜费”,欲上奏罢免学士。

张说反驳其言,说:

“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莫不崇宫室,广声色,今天子独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

陆子之言,何不达也!

”玄宗听到后,“重说而薄坚”。

开元十三年(725),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定书院官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张说以宰相为学士知院事。

他虽然地位显赫,却很谦逊。

玄宗欲授任张说为大学士,他推辞说:

“学士本无大称,中宗崇宠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为称。

”后来在集贤院举行宴会,照旧例,官位高者先举杯,张说欲打破陈规,便对诸士子说:

“吾闻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阀为先后。

”于是,众学士一起举杯同饮,一时传为佳话。

张说雅重词学之士,善于用人之长。

当时,在文学上有造诣、有名声的韦述、张九龄、许景先、袁晖,赵冬羲、孙逖、王翰等“常游其门”,赵冬羲兄弟六人,韦述兄弟六人并词学登科,张说极口称赞:

“赵、韦昆季,今之杞梓也。

”张说“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

是当代无人能企及的。

他一生著作宏富,除了参与修撰《三教珠英》、主持改撰《开元五礼仪注》以外,还主持编撰了《大唐六典》。

又奉玄宗之命,与他人一起类集要事,为诸王子习读而编写了《初学记》30卷。

后人收集他的诗词、文赋、表奏、碑文、墓志,总成文集30卷。

张说书房挂一楹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反映当时充满希望的状况。

开元12年11月,张说率文武百官请愿,让40岁的玄宗泰山封禅,玄宗三让而受之。

张说亲自主持了这次封禅大典。

虽然很圆满,但张说借机提拔自己的亲信引起了群臣公愤,积怨虽多,宠遇不衰张说有才智,但脾气暴躁,又好受人贿赂。

百官凡奏事有不合他心意的,“好面折之,至于叱骂”,所以与同僚的关系不甚融洽。

开元十四年(726)二月,玄宗召回河南尹崔隐甫,欲授任要官,张说却认为他不通文学,遂奏请拟任金吾大将军;前殿中崔月用与张说关系密切,便推荐他为御史大夫。

玄宗拒绝了他的意见,即以隐甫为御史大夫,隐甫心里怨望张说。

御史中丞宇文融,曾建议检括天下游户及籍外占田,设置十道劝农事,分行郡县督责检查,张说担心扰民,屡次从中阻止。

这时,宇文融又请求吏部设立十铨,与苏颋等分管选举,凡有论奏,张说又极力抑止,“于是铨选失序”。

宇文融愤怒已极,即联合崔隐甫、李林甫共同弹劾张说,说他招引术士王庆则“祠祷解,而奏表其闾”,引僧人道岸“窥诇时事,冒署右职”;其亲吏张观、范尧臣依据张说权势,“市权招赂”,又擅自给太原九姓羊钱千万,言辞“丑惨”。

玄宗十分恼怒,即敕令源乾曜、崔隐甫、刑部尚书韦抗于御史台鞫审张说。

源乾曜奉诏鞫审张说,罪状多属实,玄宗派高力士去看张说,见他蓬首垢面,坐在草地上,使用的是瓦器,吃的是粗食,以表示“自罚忧惧”。

高力士将此情况回报玄宗,并说:

“说往纳忠,于国有功。

”玄宗听后也很怜悯他,仅罢去中书令职务,命在集贤院专修国史,只诛杀王庆则等人,受株连者十余人。

开元十五年(727)正月,御史大夫崔隐甫与中丞宇文融唯恐玄宗再进用张说,一再上言诋毁他。

于是“各为朋党”,相互攻讦。

玄宗疾恨朝臣朋比为奸,因命张说致仕,隐甫被免官,宇文融也被出为魏州刺史。

开元十六年(728)二月,以尚书右丞相致仕的张说兼任集贤殿学士。

张说虽罢知政事,专文史之任,但玄宗对他的宠遇不衰,“朝廷每有大事,上常遣中使访之”,以征询张说的意见。

  开元十七年(729),再拜张说为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

不久,又代源乾曜为尚书左丞相。

他上任那天,玄宗特命有司供帐,奏音乐,具酒馔,并作御诗一篇以叙此事,仪式热烈而隆重。

不久,又以修撰谒陵仪注有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其长子张均为中书舍人,次子张垍尚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

“当时荣宠,莫与为比。

”  开元十八年(730),张说患病,玄宗每天都遣中使前去看望,并御笔写药方赐予他。

由于医治无效,这年十二月病卒。

时年六十四岁。

赠太师,谥曰文贞。

玄宗还亲自为张说撰神道碑文。

  张说曾三任宰弼,擅长文学。

一生掌文学之任三十多年。

有助成文治之功,也颇有武略,可谓文武兼资。

他明于政体,改革不合时宜的政治和军事制度。

故史家称赞他“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说居力多”,是推动“开元之治”的一位重要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