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094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4广东卷)2.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 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答案】B

【解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所以“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冻。

(2014新课标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图9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材料所示,该地区位于断裂带,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整体性易遭破坏;又该地区多暴雨,所以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1,完成5-7题。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该区域滑坡多发且集中在夏季,与该地夏季降水量多明显相关。

故选B。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答案】C

【解析】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水库水体水位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其都会导致滑坡发生可能性上升,故选C。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答案】D

【解析】水体体积变化大以及水面面积扩大,增加了鱼的生存空间,因此使渔业捕捞量增加。

故选答案D。

【点评】本题组考查主体为三峡库区,库区的建成对滑坡、渔业生产的影响。

重点在于对图的解读以及流域工程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4年北京卷)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7、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6、A7、D

【解析】6、图示岩层①位于岩层②的下面,表明形成时间较早,而图示岩层①受流水影响,侵蚀较严重,岩层②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所以岩层①比岩层②易受侵蚀;该处是断裂形成的谷地,故选A。

7、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水位下降时,沉积物较多,表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增大时,河流侵蚀作用强;而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得河床加宽加深。

故选D。

(2014江苏卷地理)图5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R)

B.地理信息系统(I)

C.全球定位系统(P)

D.北斗导航系统(BD)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 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答案】8、B 9、D

【解析】9、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危害程度,给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依据,故答案选B。

10、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接近于山上的雪线,海拔最高,丙高于堰塞湖湖面,甲位置与堰塞湖湖面高度相当,丁位于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故选D。

(2014新课标I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

特点:

每个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5-6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月份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

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少。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及地质灾害和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点评:

难度系数中等。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9题。

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

【答案】:

B

【解析】:

因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所以泥沙沉积量的多少影响海岸线的进退。

地壳持续下沉区,入海泥沙淤积的速度与地壳下沉的速度大体相当时,海岸线基本稳定。

甲地附近有含沙量较大的海河入海,乙地附近有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入海,丙地附近河流入海泥沙量最少。

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答案】:

C

【解析】:

“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用烈度衡量。

(2014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9分)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

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根据图示图中6月-9月河流和湖泊的水位都较高,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所以夏秋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

洪涝灾害的防治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及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工程措施有修建分洪工程等,非工程措施有加强监测预报、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2014山东卷)4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⑵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答案】:

⑴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⑵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解析】:

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一般从均匀或不均、集中在什么时间进行说明。

影响成灾次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灾害天气、区域内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

(2014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

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3分)

【解析】从泥石流发生条件并结合图文信息来分析:

土源丰富(土层深厚)、坡度大(公路北侧山地海拔较高且坡度长)、水源丰富(出春,气温回升快,山上积雪和冻土融化,提供水源)等。

(2014上海卷)(十八)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45、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

为什么?

(4分)

46、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45、月份:

7、8、9月。

原因:

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46.判断:

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

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45.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雨季在7、8、9月集中且强度较大,泥石流发生除地形等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

故可知答案。

46.结合图2,①②两处地势比③陡,①处更陡,结合图1,①且位于东南部——迎风坡、断层、陡。

故可见答案。

(2014浙江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

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

图1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

图2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

读图,完成

(1)一(3)题。

(1)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单选,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2)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一9°C。

图2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C/10m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单选,3分)

A.24m B.40m C.6m D.60m

(3)为预防遭受“冷湖”冻害,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柑桔?

(4分)

【答案】12、

(1)D

(2)A

(3)南坡(阳坡);坡中部;向南开口的围椅状小盆地(任答两点)

【解析】

(1)考查逆温对植物发芽的影响。

由题干和图1可知丁坡腰气温最高且由图2可知气温变化最小。

(2)计算:

逆温状况下气温递增率为1℃/10m,而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由图2看出坡地最低温度大约-12°,由谷底约-12°到-9°气温递增约3°、约30m。

选A接近。

(3)考查从地形条件下对冻害预防。

选择向南敞开的“马蹄形”小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