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020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4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

《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docx

地球的圈层结构普通用卷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单选题

1.地球的圈层结构明显,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在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地震是威胁人类生产.生活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积极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可以减少损失,如2013年4月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里氏7.0级地震,虽然震源深度只有13千米,但地震造成的损失却较小。

结合下图,完成下题。

2.芦山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B.软流层C.上地幔D.下地幔

3.下列与地震同属地球内能释放现象的是

A.地壳运动B.雪崩C.山体滑坡D.海啸

4.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若下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

 

A.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外核、内核、地核

D.地壳、地幔、地核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B.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C.②是软流层

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7.关于图中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圈层是只由气体组成的圈层B.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而上递减

C.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D.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

2013年11月18日,印度尼西亚的两座火山先后爆发,其中一座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

据图和已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8.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9.岩浆的发源地位于

A.地壳B.岩石圈C.上地幔顶部D.软流层

10.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017年5月2日,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的锡纳朋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多日绵延空中的壮观场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图层中的

A.软流层B.地壳C.岩石圈D.地核

12.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A.太阳辐射增强B.白天气温升高

C.昼夜温差增大D.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13.印度尼西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丁

A.板块内部B.海陆交界处C.板块交界处D.海洋内部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地震波传播时,在F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5.岩石圈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它的构成是(  )

A.C+E的上部B.C+EC.E+GD.G+H

读图“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题。

16.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

17.图中①②曲线不能在海水中传播的是

A.①   B.②   C.①②   D.无法判断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间的一层

D.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一层

19.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类型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D.径流

21.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

A.搬运、沉积过程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D.变质、沉积过程

22.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2017年10月31日19时50分在印度尼西亚塞兰岛发生6.2级地震(如图),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南纬3.79度,东经127.83度。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2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岩石圈C.地核D.软流层

24.关于此次地震的叙述可信的是

A.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此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海啸、风暴潮等次生灾害

C.地震发生时,处于该海域的船只上的人先感到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会导致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新的岛屿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25.石灰岩的类型属于图中的

A.BB.EC.DD.C

26.Q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B.上升冷却C.固结成岩D.重熔再生

27.下列属D岩石的主要特征是

A.含有化石B.疏松多孔C.致密紧实D.层理结构

28.E物质来源于

A.地壳B.软流层C.岩石圈D.地核

29.图中虚线方框中的地质地貌是

A.向斜成山B.背斜成谷C.向斜成谷D.背斜成山

下面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

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

下面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地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0.若a形成化石,b形成上面右图中的景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岩石圈B.乙占有甲的全部

C.乙表示大气圈D.丙表示生物圈

31.上面右图所示区域具有的特征是()

A.有明显的干、湿季B.全年降水稀少

C.流水作用显著D.太阳辐射贫乏

读“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回答下列各题。

32.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33.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C.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D.主要成分是氮.氧

读水圈构成图(下图),回答下题。

34.甲、乙、丙、丁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A.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地下淡水、冰川

B.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

C.地下淡水、冰川、陆地咸水、陆地淡水

D.陆地淡水、陆地咸水、地下淡水、冰川

35.丙水体主要分布在

A.高纬度、高海拔地区B.岩石圈中

C.地表以下D.大气圈中

36.关于水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B.水圈的质量占据地球质量的71%

C.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

D.各类水体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地震波在穿过不同介质时,波速会发生变化,人们经常利用地震波探测地球结构。

读图,完成下题。

37.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可以分为①②③层

B.①②为地幔,③为地核

C.地下水促使乙波完全消失

D.甲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

38.图中P处为

A.岩石圈与地壳的分界面B.上地幔与软流层的分界面

C.下地幔与外核的分界面D.内核与外核的分界面

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9.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

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40.①过程可能导致

A.臭氧层破坏B.生物多样性增多

C.全球气候变暖D.海平面下降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部分),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底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②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③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④圈层由岩石组成,为岩石圈

42.在水循环过程中,③圈层的水进入②圈层的主要环节是

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D.径流

43.若在④圈层发生地震,地震波在向地面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的变化,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横波和纵波速度都突然减小B.横波速度增大,纵波速度减小

C.横波和纵波速度都突然增大D.横波速度减小,纵波速度增大

2018年5月26日,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下图为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完成问题。

44.此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

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

45.松辽盆地形成的各阶段主要地质作用顺序正确的是

A.①阶段:

板块挤压-岩层褶皱-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B.②阶段:

板块挤压-岩层褶皱-岩层上升-流水沉积

C.③阶段:

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D.④阶段:

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岩浆冷凝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46.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大气垂直分层中破坏最大的是

A.A层B.B层C.C层D.D层

47.对流层到平流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

A.一直升高B.先降低再升高C.一直降低D.先升高再降低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48.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9.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辐射B.二氧化碳气体C.臭氧气体D.人类活动

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0.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51.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高层大气

二、综合题

52.读图甲“地球圈层示意图”和图乙“中纬度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读图甲,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

(2)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A.高雄B.成都C.拉萨D.北京

(3)岩石圈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4)读图乙“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

该层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适于飞机飞行。

(5)A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圈层结构中,甲以上是______,该范围内存在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______(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______。

(2)乙处地质构造是______,我国渭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______(写出地质构造名称)。

(3)丁表示的地质作用是______。

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______(填字母)类岩石,其具有的突出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4)④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光波段。

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也可能会导致_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

(5)描述图中A处所示地貌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材料一2016年6月21日,新疆油田玛湖斜坡勘探再传喜讯:

艾湖12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压裂后4毫米油嘴试产,日产油15.63立方米,日产气1.28万立方米,标志着玛湖西斜坡三叠系克拉玛依组获得突破,证实了玛湖西斜坡百里油区多层系整体含油特征。

材料二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的传播速度。

(2)写出图“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3)如果新疆油田玛湖斜坡勘探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________。

5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8日,在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材料二:

我国部分及周边地区某日某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

hpa)。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___(地球内部圈层)九寨沟景区内碳酸盐分布广泛,发育了大规模钙华沉积,据此可推断当地____________岩(具体岩石名称)广布。

(2)甲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后隆起形成,属于_________(褶皱或断块)山脉,周边岩浆活动频繁,因此_________(能源)丰富。

(3)图中①_________地以天气为主,未来几天③地可能出现阴天、_________、_________、雨雪等天气现象。

(4)与②相比,④的风力更_________,说出判断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生物圈分布在大气层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而岩石圈位于圈层的最底层。

据图可知,图示①圈层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可判断为生物圈;而岩石圈分布在最底层,可判断为③为岩石圈,则②表示水圈,D正确,ABC均错误。

故选D。

  

2.【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内部圈层由内向外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而陆地地壳的厚度平均为33km。

而题意中的震源深度为13km,小于33km,故为地壳中。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地球内力作用及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所以A正确;雪崩、山体滑坡及海啸属于地球的外力作用,所以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影响地震灾害损失的原因。

芦山地震与2008 年汶川 8.0 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震级较低、防震意识强、救援及时。

所以①③④正确,选B,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关系。

根据题意知,c包括a和b,而a又属于d的一部分。

地幔位于地壳下部,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即a为上地幔的顶部,属于地幔的一部分,d为地幔,b为地壳,a和b组成岩石圈,A与图示相符,A对;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找不到图示中的d,BC错;地壳、地幔、地核没有相互包含关系,D错。

故选A。

  

6.【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8.【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火山运动。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分布特征及火山活动的先后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火山灰先漂浮在空中也就是大气层中,然后沉降,沉降时先降落在生物体和水里,所以其次是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在最下面,最后在岩石圈积累下来,所以A对,BCD错。

故选A。

【分析】

本题考查岩浆的发源地。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岩浆发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以下,属于地幔,所以A错,D对;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C错。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火山爆发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地面温度增加,A错;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起的,跟火山爆发无关,B错;火山爆发导致大气密度增加,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加,致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也就减少,所以C错,D对。

故选D。

11.【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本题考查岩浆的发源地。

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物质为熔融状态,靠地表较近,人们认为这里为岩浆的发源地,A对、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火山灰弥漫于空中,大气反射作用增强,白天削弱了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降低;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大气逆辐射能力增强,夜晚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气温升高,导致昼夜温差变小,D对、AB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及影响。

结合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两大板块碰撞地带处,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C对、ABD错。

故选C。

14.【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特点。

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原理,地震波传播时,在F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说明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D对;F处外地核,岩浆在上地幔,A错;只要在同一介质,温度及厚度不同不会导致地震波的速度发生变化,B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位置。

地壳和上地幔合成为岩石圈,读图,图中C代表的是地壳,E为地幔,E的上部和C组成岩石圈,A对。

故选A。

16.【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

本题考查地壳厚度。

读图可知,深度约17千米处纵波横波速度加快,应为莫霍界面,所以地壳厚度约17千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点。

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图中①是横波,不能穿过海水,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8.【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分为内外两大圈层,AB对不符合题意;外部圈层主要有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则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C对不符合题意;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不是地球内部圈层的一层,D错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C是地壳,A错;B为水圈,是地表和近地面地表的各种形态水的统称,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B错;E圈层是地核,而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软流层,D错;A圈层是大气层,为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C对。

故选C。

20.【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关键根据四大圈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出①圈层是水圈,②圈层是大气圈,③圈层是生物圈,④圈层是岩石圈。

​【解答】由图分析可知,①圈层是水圈,②圈层是大气圈,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水圈中的水体进入大气圈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蒸发,C对,ABD错。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关键根据四大圈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出①圈层是水圈,②圈层是大气圈,③圈层是生物圈,④圈层是岩石圈。

【解答】由图分析可知,④圈层是岩石圈,岩石圈的矿物质通过流水侵蚀、搬运作用进入河流或其他水域,B正确;矿物质进入水圈首先经过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无关,A错误;风化、侵蚀的产物需经过搬运才能进入水圈,C错误;变质作用与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水圈无关,D错误。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关键根据四大圈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出①圈层是水圈,②圈层是大气圈,③圈层是生物圈,④圈层是岩石圈。

​【解答】地球四大圈层中,岩石圈分布于最底部,大气圈分布于最上层,水圈分布于两者之间,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四大圈层相互渗透,B正确,A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C错误;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D错误。

故选B。

23.【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是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此次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而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故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岩石圈,B对,A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地震灾害的相关知识。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正确;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不是地震引起的,B错误;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故地震发生时,处于该海域的船只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C错误;火山往往引发地震,地震引发火山可能性小,D错误。

故选A。

25.【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A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成因和分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种岩石是最基本的岩石。

岩浆岩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主要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