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924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docx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打包5课时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带电及电荷种类。

2.知道两种电荷的规定。

3.知道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验电器的构造、原理。

4.了解电量的初步概念,知道其单位。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及元电荷所带电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

自然界电荷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确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电学知识,电在生活生产中,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非常广,电灯、电视、电话、电子技术、现代化办公设备都离不开电,一座城市突然停了电,工厂停工,电网数据消失。

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学习好电学,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最简单的电现象——摩擦起电开始学习。

一电荷

二、新课教学

小学自然课里,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一些摩擦起电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生活中可常见到,请同学们举出实例。

(一)物体带电

[实验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把棒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实验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把棒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现象表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3.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二)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有没有区别?

[实验3]用毛皮摩擦的两根橡胶棒相排斥的实验。

[实验4]用丝绸摩擦的两根玻璃棒相排斥的实验。

[实验5]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实验。

(1)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

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

实验证明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反之亦然。

由此可知: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思考:

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随梳子飘起来的现象。

解释: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三)验电器的构造及原理。

1.用途: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四)电荷量

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

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电荷,大约只有10-7C。

一片雷雨云带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五)原子结构元电荷

①原子的大小:

1亿个氧原子挨个排列成一行,只有几厘米长。

②原子的结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

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类比:

直径100m的大球与绿豆。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绕核运动。

③电子是最小的带负电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④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即对外不显带电性质。

⑤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小结

1.摩擦起电现象。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3.电量的概念、验电器的构造及原理。

4.原子结构、元电荷。

四、随堂练习

1.一个带正电荷的物体靠近通草球时,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一定

A.不带电B.带正电荷C.带负电荷D.不能判断是否带电

2.若甲、乙两带电棒互相排斥,则

A.两棒一定都带正电B.两棒一定都带负电

C.两棒带同种电荷D.两棒带异种电荷

3.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甲和乙两个轻小的物体,结果跟甲相排斥,跟乙相吸引,则可以判定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D.甲带负电,乙是否带电无法判断

4.关于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方法

(1)用验电器

(2)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检验

A.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一轻小物体也带电?

B.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C.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呢?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研究讨论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那么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呢?

物体带正负电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我们将在下一节进行研究讨论。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两种电荷

1.物体带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的构造及原理。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4.电荷量

①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②电荷的单位:

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5.元电荷

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对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只能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

所以,电流的形成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知识,一般来说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即“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

 

  实验是学习电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节中,对电流、电路和电路图的认识都是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前提的,因此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

 

【教学策略】

 

  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

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我将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通过让学生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法构想:

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教学器材:

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电池、小灯泡、小开关、导线等若干。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观察

 

设问

 

讨论

1.展示夜景图。

 

2.问题:

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

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

 

3.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1.观察图画。

 

2.展开想象,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3.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

 

实验

 

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提出实验要求:

开关要能控制灯泡。

 

巡视指导。

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讨论探究,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小灯泡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体会电流的形成。

播放

动画

 

类比

启发

演示猜想,点拨学生思路。

 

问题:

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电流有没有方向?

观看、讨论、猜想。

 

认识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设问

 

讨论

问题:

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体验、讨论、回答问题。

在连接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闭合开关、断开开关、强调电路的闭合性。

 

 

 

 

观察

 

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家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

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它复杂电路的组成。

设问

 

讨论

 

展示

启发学生认识各元件的作用。

 

问题:

 

(1)前面学过,光是一种能量,热也是一种能量,电是不是一种能量?

 

(2)在电路中电能由谁提供?

最终电又变成了什么?

 

(3)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电筒、收音机、计算器中的电池会用完吗?

 

课件展示电池的结构、收集到的电源和开关。

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观察展示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

 

讨论

 

媒体展示

引导学生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电路的三种状态。

闭合、断开开关、体会通路和断路。

 

观察展示,认识短路。

结合学生实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只有电路么闭合是电路中才有电流的认识。

 

 

设问

 

讲解

问题:

你能把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吗?

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

 

讲解电路图,介绍元件符号。

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观察符号图例。

 

实践

让学生把实验时连接的电路的电路图画出来。

 

巡视指导。

动手画图。

了解实际电路连接前应该先画出电路图。

设问

 

讲解

 

示范

问题:

通过实践,你认为画电路图应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画电路图的经验。

 

观察示范。

实践

 

电脑

 

投影

电脑投影电路实物图(手电筒、门铃、楼道)

根据实物连接图画出电路图。

培养学生画电路图的能力。

 

 

 

展示

学习检测:

 

练习一、下图是玩具电风扇的电路图,请在乙图中连接它的电路。

 

练习二、下面图甲是某人连接的电路。

小电动机能转吗?

在图乙中连接正确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和标出电流方向。

看、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动手动脑练习。

检测学习效果,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展示

1.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电路?

你能画出它们的电路图吗?

(课件显示简单电路。

观察、思考

 

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自学的能力。

 

启发

 

引导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你知道集成电路板是怎么回事吗?

在你家里能找到这类电路板吗?

它上面是什么元件?

为什么没有导线?

它的电路图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正极用电器负极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一要有电源,二要使电路闭合。

 

  二、电路

 

  

(1)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电源:

提供电能的装置。

 

  

(2)各元件的作用:

用电器:

消耗电能的装置。

 

  导线:

输送电能的装置。

 

  开关:

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三、电路图

 

  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教学仪器】

 

  (分组)两节干电池、开关一个、灯泡两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师展示一个小灯泡,提问:

 

  “你能画出一个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让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成四人学习小组,画出电路图开始连接基本电路。

让学生学习基本电路的设计和连接,为后面连接串并联电路做准备。

二、初识串并联(8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师提问,让学生设计电路图:

“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

 

  2.展示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请学生充分思考,将电路图进行修正。

 

  3.请学生讨论,对所有电路图进行分类。

 

  4.小结:

引导学生从“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区分串并联电路。

  1.以组为单位设计电路,画在白纸上。

 

  2.反思如何正确规范地画出电路图。

 

  3.小组讨论,交流,区分串并联电路。

 

  4.自己总结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的区别。

  画在白纸上便于展示,而且不需要切换投影,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实际效率。

 

  展示后让学生评价,可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同时又可加深印象。

 

  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初步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为后续学习奠基。

三、探究串并联特点(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连接串并联:

 

  组织学生分别连接串并联电路。

 

  2.引导探究:

 

  提问:

“在你所连接的电路中,你想探究些什么呢?

 

  3.开关的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新问题,师可以提问:

“在你们小组的电路中,把开关的位置换几下,你发现了什么?

它的作用还一样吗?

 

  4.用电器之间:

 

  提问:

“在你们所连接的电路中,试着取下其中一个灯泡,你发现了什么?

 

  5.交流和评价:

 

  师组织学生交换实验探究报告,对两种电路的区别加以强调,对学生提出了质疑的地方,可让学生再次进行交换探究。

对于学生发现的新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6.总结:

 

  提问:

“在‘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上,串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

  1.选择串并联电路进行连接;

 

  

 

  

  2.学生讨论,思考想要探究的问题;

 

  

 

  3.针对所选择的电路中开关的特点进行探究,总结开关的特点,并记录。

 

  

 

  

 

  4.通过观察,总结用电器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5.不同探究小组的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串联和并联的区别。

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交换探究。

 

  

 

  

 

  

  6.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探究的结论。

从“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两方面再次认识两种电路。

分成不同的探究小组进行研究,可以节省课堂时间,

 

 

 

  

开放课堂内容,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可加深印象。

 

  

 

  

 

 

 

 

 

 

 

 

交流中培养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合作中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精神。

 

  

 

 

 

 

 

 

让学生学习总结和归纳。

四、总结对比(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展示串并联电路区别表格,让学生整理思路,记录笔记。

  通过填写表格,再次总结本课的内容,

  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再次强化。

五、物理与生活(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判别串并联电路。

 

  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设计简单电路。

  思考,讨论,完成必要的练习。

  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反馈,试学生问题的充分暴露,便于及时评价纠正。

电流的强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认识电流

2.会使用流表,会读电流表的读数

【学习重点】: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

【学习难点】:

电流表的正确的连接

【学习过程】:

活动1:

请思考,电路中电流是否有强弱呢?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又如何表示呢?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电流是有大小强弱之分的?

活动2:

阅读课本第110-111页,回答下列问题。

1.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电流的单位是,符号。

2.雷电的电流可达2×105A=mA=μA。

3.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该仪表用符号表示。

请观察电流表:

字母A表示电流表的单位是

数字0-0.6和0-3表示不同的量程:

0-0.6A的分度值为:

,0-3A分度值为:

  三个接线柱中红的表示让电流流入,黑的边上标有“-”表示让电流流出。

接线柱旁的数值表示接入该接线柱时的量程(即满刻度时的电流数值)。

 中间的小螺丝是用来的。

小组讨论:

电流表如何连入电路测电路中的电流?

4.使用电流表要注意:

(1)电流只能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2)电流表只能联在电路中;

(3)被测电流(选填能或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选择量程时可以进行,看指针的偏转情况。

⑷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5.使用电流表时,⑴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则

⑵若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则;

⑶若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在电源上,则会。

6.小练习:

比较小资料中各种用电器电流的大小。

小组讨论:

7.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总结如下:

⑴先看,确定使用的量程;⑵确定;

⑶接通电路后根据表针的位置读出几个大格几个小格,确定电流表的读数。

活动3:

读数练习(见课件)

小组讨论:

1.如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L2串联B.开关S只控制L2

C.电流表测干路中电流D.电流表测L1的电流

 

2.如下图所示,将所给的元件连接起来,要求L1、L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根据实物连接图画电路图。

 

【梳理反思】:

1、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

单位是符号是()、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mA,1mA=μA。

2、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分别是(分度值A)

(分度值A)

使用:

(1)电流表要联在被测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

(4)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3.一台家用小型(47厘米)彩色电视机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与下列哪一组数据最接近()

A.18A     B.1.8A C.180mA   D.18mA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  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的关系。

(2)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同时体验探究学习的方法。

四、教具

电学电路板、电池组、灯泡、电流表等、一家灯火通明的照片、几种电表资料图。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导入

(1)什么是串联?

什么是并联?

(2)电流的强弱如何测量?

你知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规律吗?

(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教学互动

互动1: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明确  在“串联电路”和“电流强弱”学习基础上,老师直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想和假设。

互动2:

两只相同的灯泡串联在同一电路中,灯的亮度相同吗?

明确  这也许是同学们假设中的一个问题,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制定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具体计划:

①实验器材名称及数量;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电路图。

互动3:

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经过数据分析得出: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

互动4:

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明确  要求学生回顾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各小组之间交流探究过程。

老师可以总结整个探究活动的完整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互动5:

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

明确  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结论。

3.课堂练习

(1)如图5-4-1是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的电路图。

若已知A处的电流为0.15 A,则B处电流为0.15A,C处电流为0.15A。

(2)如图5-4-2是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关系的电路图,若已知A处电流为0.14 A,B处电流为0.3 A,则C处电流为0.16A。

(3)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分别为提出问题、猜想或假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

4.小结

(1)内容总结

本节课掌握了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