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小初高学习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10含答案.docx
《K12小初高学习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10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小初高学习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10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小初高学习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10含答案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情预览】
题目信息
考点考向
年份
选文
类型
作者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分析概括
文化常识
文言翻译
归纳要点
2018
《重到沭阳图记》
散文
袁枚(清代)
√
√
√
√
2017
《汪容甫先生行状》
传记
王引之(清代)
√
√
√
√
2016
《家传》
散文
张岱(明代)
√
√
√
√
2015
《欧阳伯和墓志铭》
散文
张耒(北宋)
√
√
√
√
2014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散文
柳宗元(唐代)
√
√
√
√
命题规律
1.选材:
近五年江苏高考卷文言文选材形式上不断求变:
墓志铭、书、表、传等,但从表达方式上看,基本上为记叙类(议论类仅一篇),重点在记人叙事,尽管有些文本是几种表达方式兼用。
2.命题:
四道题目,题型稳定,全面考查五大考点,设题紧扣中学文言文教学实际,又能提供新的角度和知识点,如加大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也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技法提分点 10 聚焦语境速推断,掌握方法明答案
六方法巧解文言实词题
读文支招
四步阅读法
第一步:
概览全文,确定文体
从文题判断,这篇文章是袁枚老来重回沭阳的一篇游记,以记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属于叙事性散文。
第二步:
细读全文,理清层次
第1段,故旧诚邀。
第2段,回归故地。
第3段,故地重游。
第4段,依依惜别。
第三步:
把握文本,勾画要点
1.议论“书”情。
文章起始深情写道:
“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叙事之前议论式抒情,情感真挚动人。
2.细节“撩”情。
故地重游,善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
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3.质朴“增”情。
惜别之际,“不能答”“不忍答”,语言质朴,不加藻饰,情真意切。
4.点睛“助”情。
结尾“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说明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
写文明志,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升华感情。
第四步:
审读题目,落实解题
(具体见1—4题“解析”)
典题文本
(201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个题目。
重到沭阳图记
袁 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议论式抒情】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细节描写,与《项脊轩志》中细节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
“何时再见先生?
”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
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
忍伤君而云不来乎?
【年老多危,伤感不已,故矛盾心态】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交代写作目的】,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注】①风世:
劝勉世人。
对点解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宰沭阳二年 宰:
治理
B.说当时决某狱 决:
打开
C.代为治筐箧 治:
备办
D.奉母闲居 奉:
侍奉
解析 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可以巧用语境推断法,即联系上下文,结合文言实词所处的语言环境,据境析文,依境解文,推断出文言实词的语境义,继而推测词语意思的正误。
B项“说当时决某狱”,意思是“谈论当时判决某人的诉讼案件”,所以“决”,判决。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
C项,“多数事已忘记了”并不是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而是作者袁枚,原文“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答案 C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译文:
(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译文:
解析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一句中得分点:
“迟明”,天快亮的时候;“延候”,迎接;“峄亭延候于十字桥”,状语后置句;“骈辚同驱”,驱车一同前往。
第二句中得分点:
“奋”,奋发;“而”,连词,表递进;“于”,介词,引出对象;“亲炙”,亲受熏陶、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
答案
(1)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2)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
4.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 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
“风世”,根据注解可知是劝勉世人的意思。
作答时需要从全文概括,可以从作者在沭阳为官离任后重到沭阳的情形及最后一段分析。
答案 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往往对过去任职所在地多次问候。
大概是贤能的人把老百姓看得如同家人,担任官职而不能忘记任职所在地的人,那地方的人,也不能忘记他。
我在沭阳担任县令两年,乙丑年,调迁到南京。
现在已是戊申年了,感动于吕峄亭观察使连写三封信邀请我,我十月五日渡过黄河,住宿在钱接三家。
钱君本是当时的东道主,他的父亲钱鸣和清瘦并且留着胡子,接三长得很像他,与他谈起他父亲的事,他反而不很清楚。
这是我离开沭阳时,他才断奶的缘故啊。
夜深了摆下酒宴,听到车声辚辚,是峄亭派遣使者来接我。
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一顿饭工夫,看见城墙挡在前面,知道这是沭阳城新建的。
几十位官绅争着来扶车。
大概昔日的儿童,现在已是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人了。
第二天,进入县衙游览,到之前人们准备膳食的地方,姊妹斗草玩耍的地方,昔日会见宾客处理文卷的地方,缓步行走,盘桓逗留,潸然泪下,伤感地擦拭着眼泪;即使是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口井、一处排水的阴沟,也对此生情,也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有张、沈两个官吏过来,年纪都已八十。
他们说起当年我处理某个案件,担任科举阅卷官时推荐某个考卷,我完全不记得了。
重提旧事一下子醒悟过来,如同整理儿时的旧书,如同失去的东西重新得到。
县中朱广文擅长写诗,吴中翰精于鉴赏,解、陈二位年轻人擅长绘画与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史鉴,经常到了深夜,嘴里还在滔滔不绝。
我有时饮酒,有时吟诗,有时下棋,有时画人物小像,有时品评书画,有时谈论上下古今,有时招人过来,有时叫车前往,没有片刻闲暇。
于是就忘记了自己是在做客,也忘记了自己年老并且衰朽了。
住了半月,冰雪渐飞,一年将要结束了,不得已苦苦地辞别主人。
主人仍然送到之前迎接我的地方,替我整理好行装,牵好缰绳完毕,握着我的手问道:
“何时能再见到先生?
”我不能回答,不是不回答,是不忍心回答。
唉!
我今年已经七十三了,忍心欺骗他说能再来吗?
忍心伤害他说不再来吗?
然而以五十年前县令的身份,到过去任职的地方拜会,世上像我这样的人很少;四品的尊贵官员,奉养母亲闲居在家,还能想到五十年前的老县令,世上像吕君的人更少啊。
离散而又聚合,聚合而又离散,离散可以再聚合,但人老了却不能再年少。
这一别之后,我不能学习修养高的人忘记喜怒哀乐之情,所以绘制两图,一幅用来送给吕君,一幅用来自存,传给子孙,使他们知道官可以重来旧地,做官的人可以这么想,迎接旧官如同新官,主人也可以这么想。
孟子说:
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
提笔记下这件事,可以劝勉世人,又不仅仅是对区区几个朋友的聚散而生的感触。
(2018·南京、盐城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则降。
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
“凡兵务精不务多。
今以农夫百未能当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
”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
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士。
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藩篱之限,郊野之民每困杀掠。
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
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
“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
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
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铎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上谓侍臣曰:
“卿辈勿以毁佛为疑。
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
彼铜像岂所谓佛邪!
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 劝:
勉励
B.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尤:
杰出
C.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副:
符合
D.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差:
差错
解析 D项,运用语境推断法,应为“差别”“区别”。
A项,运用知识迁移法,联想《劝学》中“劝”解释为“勉励”。
B项,运用通假代入法,是通假“优”,杰出。
C项,运用成语验证法,结合成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副其实”,应为“相称,符合”。
答案 D
2.(改编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求姑息 姑息:
苟且求安
B.无藩篱之限限:
限制
C.审其意而察其忠审:
明悉
D.帝或私有所求私:
私下
解析 A项,结合语境,应为“迁就,纵容”。
B项,可结合下文“可浚之以限其奔突”,解释为“限制”。
C项,结合具体语境,应为“清楚知道”“明悉”。
D项,理解为“私下”较为常见。
答案 A
3.(改编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遇大敌,不走则降 走:
逃跑
B.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寇:
侵略
C.咎将谁执执:
执行
D.帝以县官久不铸钱县官:
朝廷
解析 C项,结合语境,应为“承担”。
A项,结合“弃甲曳兵而走”解释为“逃跑”。
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侵略。
D项,这里引申为朝廷。
在那个朝代称皇帝为县官只是一种俗语。
答案 C
4.(改编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欲简阅 简:
挑选
B.河南之民始得休息休息:
停止劳累
C.丙寅朔朔:
农历每月初一
D.给其直直:
价值
解析 B项,结合语境,应为“休养生息”。
A项,联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C项,晦:
农历每月月终;朔:
农历每月初一;望:
农历每月十五。
D项,结合具体语境,“给其直”的意思是“付给等值的钱”,价值。
答案 B
【参考译文】
当初,宫禁警卫士兵,历朝相承,只求息事宁人,不想再检查挑选,恐怕伤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占据多数,但又骄横傲慢,不听命令,实际无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敌,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各朝丧失国家的原因,也大多由于这个。
后周世宗通过高平一战,开始知道它的弊端,癸亥(二十二日),对侍从大臣说:
“大凡军队只求精而不求多,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未必能供养得起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的东西呢!
况且勇健懦弱不加区分,用什么去激励士众!
”于是命令各军普遍检查挑选兵员,精锐的提升到上军,瘦弱的逐出军队。
又因强健勇猛的战士大多被藩镇收养,下诏征募天下壮士,全部遣送到京城,命令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挑选其中最好的组成殿前诸班,其余骑兵、步兵各军,分别命令将帅挑选士兵。
由此士兵精干强壮,近代以来没有比得过的,征伐四方,所到之处频传捷报,这就是挑选兵员的功效啊!
契丹自从后晋、后汉以来,频繁侵犯河北地区,轻骑兵长驱直入,没有任何屏障的阻隔,郊区野外的农民经常陷入烧杀抢掠的困境。
向朝廷陈述政见的人称说深州、冀州之间有胡卢河,绵延横亘几百里,可以疏通河道来阻截契丹骑兵的横冲直撞。
当月,诏令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率领士兵、民夫疏通胡卢河,在李晏口筑城,留驻军队守卫。
从此契丹军队不敢再过胡卢河,胡卢河以南的百姓开始得到休养生息。
壬戌(二十三日),后周世宗诏令群臣畅所欲言陈述政事的得失利弊,诏书大致说:
“朕对各位卿大夫,才能没法全部知道,面孔没法全都认识;倘若不采集他们的言论从而观察他们的行为,明悉他们的意见从而考察他们的忠诚,那凭什么来看出各人才器韬略的高低深浅,了解任用是否得当!
倘若卿大夫陈说了而听不进,罪确实在朕身上;假使我要求了而不说,罪责将归谁呢?
”
后周世宗任命枢密院承旨清河人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
当初,世宗在澶州时,张美掌管州中隶属于三司的钱粮,世宗有时私下有所索求,张美千方百计为他提供满足。
张美治理财政很精明,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所以世宗将财政收入的大权授给他;然而想到他在澶州的作为,终究不将他当作公正忠诚的人来对待。
后周世宗因为朝廷长久没有铸造铜钱,而民间许多人销毁钱币做成器皿以及佛像,铜钱越来越少。
九月,丙寅朔(初一),敕令开始设立机构采集铜来铸造钱币,除了朝廷的礼器、兵器以及寺庙道观的钟磬、钹镲、铃铎之类准许保留外,其余民间的铜器、佛像,五十天内全部让送交官府,付给等值的钱;超过期限隐藏不交,重量在五斤以上的判死罪,不到五斤的量刑判处不同的罪。
世宗对侍从大臣说:
“你们不要为毁佛而疑虑。
佛用善道来教化人,假如立志行善,这就是信佛了。
那些铜像岂是所说的佛呢!
况且我听说佛的宗旨是在于利人,即使是脑袋、眼睛也都可以舍弃布施给需要的人,倘若朕的身子可用来普济百姓,也不值得吝惜啊。
”
一、(2018·江苏苏州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庆传
王世贞
余征君,讳庆。
王父希犹为南昌之定安人,生橘泉公禄,博学工诗,尤善岐黄业。
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而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
娶于氏,生征君。
征君甫七岁,而有大人志,诸公属以偶对,辄应若响。
叹曰:
“是儿,国器也。
”以是橘泉公益重。
弱冠补弟子员。
中州属文以气胜,而征君独传于理,其词藻足发之,屡试学使者辄冠其曹偶,而至大试,则数奇,凡四试皆北。
又试为戊午,其文已中鹄矣,至署榜而有轧者,两罢之。
征君不为阻,又再试为甲子,司理①长矣,从征君试而独得魁选。
征君既稍自愉快,已而歌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顾汗血,立享千金,乃不如骥之子,而奈何逐逐盐车于太行之崎岖乎?
”乃谢不赴有司试,而考筑河之湄,凿池、编篱、浇花、荣竹木,日召亲知文酒会,甚适也。
征君既为诸生祭酒,束贽请益者众。
予里人秦生被诬,杖且死,犹坐系不得出,征君脱骖马赎之出,而医药之,得不死。
他日,之别墅,遇有夫妇哭甚哀,问知其有巨室逋,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
征君所行德甚众,然不以自名。
其受人德,则缕缕热中不亟报不止也。
事橘泉公无违色。
既以考终,柴毁骨立。
每念不能终养公,泪交下于颐。
少能诗,晚而渐入唐格。
能文,能书,旁晓星历之技。
盖都邑既欲以公应辟书不果,则以应岁荐,甫治装而病卒矣,年仅五十七。
赞曰:
余所睹博士师弟之荐征君牍,抑何其详至委曲也。
汝南故善“月旦评”②,今犹有古之遗也。
夫以其文俳故不志,志大都云司理之治晋陵。
余以是传之。
(节选自《固始县志》,有删改)
【注】①司理,官职名,文中用作人的称谓。
②月旦评,指评价人物。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应若响 响:
回声
B.浇花、荣竹木荣:
使……繁茂
C.束贽请益者众贽:
礼物
D.问知其有巨室逋逋:
追讨
解析 D项,“问知其有巨室逋”的意思是询问后知道他们欠了豪门的债,其中“逋”是名词“债务”,而不是动词“追讨”。
答案 D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人物间的关系看,希犹生橘泉公,橘泉公生余征君,因此文章第一段中的“王父”当解释为“祖父”的意思。
B.在某次科举考试中,余征君的儿子跟他一起参加考试并得了第一名,他却再次落榜,之后他就放弃了以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念头。
C.为了排遣科考不利带来的失落和无奈,余征君与亲朋好友饮酒作诗,日子闲适自得。
D.余征君年少时就有才名,人们视之为“国器”,但他命运不好,常常落榜。
后来应“岁荐”时,因生病去世而终于没能成行。
解析 C项,“为了排遣科考不利带来的失落和无奈”错,原文表达的意思是此后就拒绝参加官府举行的考试。
答案 C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
译文:
(2)予里人秦生被诬,杖且死,犹坐系不得出。
译文:
解析
(1)“壮”,长大后;“狭瘠”,狭窄贫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里人”,同里的人,同乡;“杖”,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坐系”,获罪入狱。
答案
(1)(橘泉公)长大后考虑到定安地狭而贫穷,不能用来舒展自己的才能,于是向西在湘汉一带游历。
(2)我的同乡秦生被诬陷,受拷打将要死了,还是因罪关押在狱中不能出来。
4.请概括余征君为人方面的特点。
答:
解析 集中在第三段,如看到同乡秦生被诬陷,受拷打于是解下自己的马把他赎了出来;到富豪家,自己写了一张欠条来代那对夫妇还债而解除了那对夫妇的困境。
可见其好善乐施,急人所难。
他受人恩德,一丝丝牢记心头,急着报答,不能马上报答不肯停止。
可见其受人之恩急于图报。
余征君侍奉橘泉公始终和颜悦色。
父亲去世后,他悲伤过度,以至于形体消瘦憔悴。
后来每次想到不能奉养橘泉公以终其天年时,就泪流满面。
可见其侍亲孝顺。
答案 好善乐施,急人所难;侍亲孝顺;受人之恩急于图报。
【参考译文】
余征君,名庆。
祖父希犹是南昌定安人,生儿子橘泉公,名禄,学问广博擅长写诗,尤其精通医药。
(橘泉公)长大后考虑到定安地狭而贫穷,不能用来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向西在湘汉一带游历,(后来)到了固始,在那儿凭着自己的岐黄之业治好了病人,固始的士大夫特别认为他有才能,于是在那儿成家。
娶妻于氏,生了征君。
征君才七岁,却有了大人的志向,各位长者叫他对对子,他就能对答迅速,如回声应和。
那些长者赞叹说:
“这个孩子,是治国的人才啊。
”因此,橘泉公更加看重他。
(征君)成年时,补为太学生。
中原一带写文章以气势见长,但是征君却独独以说理见长,他的文字能充分阐发道理,屡次比试,学政都把他列为同辈之首,但到了乡试(大比)时,却运气不好,总共考了四次都失败了。
戊午年又考了一次,他的文章已经中榜了,到张榜公布时却因为有人说坏话,两次被取消。
征君不为此而受到阻挠,又在甲子年参加科考,(这时,他的儿子)司理长大了,跟着他一起参加科考而独自中了第一名。
征君自己略微感到愉快,过了一会歌唱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伯乐看一下汗血马,马便价值千金,(我)竟然不如儿子,那么为什么还要无休无止地驾着盐车行走在太行山的崎岖之路呢?
”此后就拒绝参加官府举行的考试,并在河岸边考察住地筑室而居,开凿水池、编织篱笆、浇灌花朵、种植竹木使之繁茂,天天召集亲朋好友聚集一起饮酒赋诗,非常满足安适。
征君做了儒生的老师后,拿着礼物来请教的学生很多。
我的同乡秦生被诬陷,受拷打将要死了,还是因罪关押在狱中不能出来,征君解下自己的马把他赎了出来,并且给他寻医问药,秦生得以不死。
某一天,征君到别墅去,碰到一对夫妇哭得很悲伤,询问后知道他们欠了豪门的债,将要把妻子卖了来还债,(征君)急忙赶到富豪家,自己写了一张欠条来代他们还债而解除了那对夫妇的困境。
余征君做的善事很多,但并不借此自夸而求取名声。
他受人恩德,一丝丝(牢记心头),急着(报答),不能马上报答不肯停止。
余征君侍奉橘泉公始终和颜悦色。
父亲去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