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541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确考向

把握主线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本讲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

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出现了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尽管未能突破儒家思想的范畴,但使传统儒学焕发了生机

考纲要求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理一理

一、历史背景

1.政治:

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阶级:

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李贽

(1)思想主张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主要思想:

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

②评价:

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

①主要思想:

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②评价: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

①主要思想: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评价: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评价

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想一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道”是指什么?

提示:

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即理学的伦理、教条。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上提出了哪些进步的主张?

提示:

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

提出工商皆本。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什么没有发展为西方式的启蒙思想?

提示:

(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不可能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4.概括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

提示:

(1)政治: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者队伍壮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文化:

理学僵化、进步思想出现、明清小说盛行。

总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此时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反专制、倡民主;反抑末、重工商;反教条、重实用的早期启蒙思想,文学领域小说盛行,带有强烈的反专制色彩。

(1)李贽的“离经叛道”是商品经济发展与程朱理学丧失活力矛盾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尽管激烈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成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探究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主张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史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史料三 清初之儒……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问题:

(1)据史料一分析李贽思想的主要特点。

(2)史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这等同于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3)据史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料导读]

(1)史料一表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史料二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抨击了君主专制。

(3)史料三体现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近代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

第二个省略号之后的语句点明了其思想的深远影响。

“倡民权共和之说”体现了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启蒙作用。

[探究答案]

(1)特点:

反传统、反权威。

(2)否。

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

物。

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他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而是继承和发展,它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如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都具有进步意义,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史论总结]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表现及本质

特点

表现

本质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

项目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主要作品

《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读通鉴论》《船山遗书》

政治主张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概括)的观点

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主张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

思想主张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

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认为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历史评价

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视社会现实,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具有爱国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针对训练]

(2018·广西梧州、柳州摸底)王夫之说“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

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

由此可知,他( B )

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

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

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

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

[解析] 材料说的“理”与“欲”,没有关于工商业地位的任何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

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可知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故B项正确;王夫之有民主启蒙思想,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理”与“欲”的存在和表现,没有阐述主客观辩证关系,故D项错误。

 )

1.(2017·浙江高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A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是在思想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

2.(2016·江苏高考·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C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了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A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B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项错误。

3.(2015·福建高考·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C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

4.(2015·天津高考·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目的: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意义: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共同:

强调社会责任感。

认识: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两方面的品质:

一是注重自我修养,二是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孔子生在春秋末期,一个政治动乱、礼乐破坏的时代,他的政治抱负就是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尚安望其致用哉?

”可知其主张为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

【备考方略】

1.创设材料情境,考查李贽和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从中外对比的角度,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及原因。

 )

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D )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以“八股文”禁锢人们的思想,况且材料图表中没有涉及文化政策和社会舆论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出现了几个城市,但是不足以说明中小市镇大量兴起,材料强调的是实用之学,并未出现反传统舆论,故B项错误;四民结构是指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材料仅涉及士商阶层,未提及农工,而且没有社会分化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根据材料“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可知,经世致用思潮兴起,故D项正确。

2.(2018·云南师大附中月考)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

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

百姓日用条理处,既是圣人条理处。

”这说明王艮( D )

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反对儒家传统思想

C.利于儒学“思辨化”D.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解析] “百姓日用条理处,既是圣人条理处”没有涉及抨击君主专制的言论,故A项错误;“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不是反对儒家思想,只是将其推广到民间,故B项错误;儒学“思辨化”始于理学的兴起,到明代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故C项错误;“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

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

百姓日用条理处,既是圣人条理处’”,实际上让儒学从士大夫之学到百姓自觉的过程,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

3.(2018·四川资阳一模)“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

”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A )

A.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

B.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

C.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

D.基本否定了程朱理学

[解析] 根据题目中“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和个性的释放,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际中国还未出现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际的读书人均沉迷于程朱理学和科举取士,李贽的思想属于异端,并不被看好,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李贽属于对程朱理学的挑战,并非基本否定,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