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46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

《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企业文化模式.docx

新型企业文化模式

我们这一期的人类应该是非常幸运的。

过去期的人类命运如何,我们不知道,这五千年来的人类应该是非常幸运的。

昨天我们讲了《圣经》,实际上表明,很多圣人都明白人类一旦成为人以后,就丢掉了他自己生命的根本,堕入了“原罪”世界。

只是在这期的人类,有了释迦牟尼佛、有了孔子,有了老子,有了耶和华,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发现了生命的本来的秘密,这就是所谓的“轴心时代”文化。

“轴心时代”是什么?

公元前五百到六百年之间,哲学史把这个时期叫做“轴心时代”。

这个“轴心时代”的出现,从生命历史上来讲,是个非常伟大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个划时代的时期。

如果按我们所理解的生命运动,生命的最后结局只能到黑洞,不可能再有什么其他的前途。

如果再有前途,就是黑洞再爆炸,生命又出现了,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之后再进入黑洞,生命的运动应该永远是这样的恶性循环。

自从有了释迦牟尼、有了孔子、有了老子、有了耶和华以后,就是有了“轴心时代”以后,人类的这个状态没有了,就是说,生命的恶性循环状态没有了。

不管你现在的个人自觉不自觉,不管你迷信不迷信,不管你了解生命不了解生命,你都不可能再进入黑洞了,没有这个可能性了。

所以这个时代的出现,在生命史上是划时代的。

正因为如此,我每次在给大家讲课的时候都要背一段释迦牟尼佛的语句: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无色。

若有想。

若无想。

若非有想。

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数无量无边众生。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生命运动本来就“无我”,但是现在这个“无我”的“我”会永恒的存在。

天地宇宙在“轴心时代”转了个大弯,整个翻过来了。

过去讲儒、道、释,乃至讲基督文化的人都没讲到这个伟大的转折。

他们也看到这几位伟人出现的重要性,也赝服这些圣人。

但不知道“轴心时代”解决了多么重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个体问题,不是说,你好你上天堂,他坏就下地狱,不只是这个意思,而是全体不再进入黑洞。

至于说有没有地球,这个不重要,地球本来就是折光的。

关键问题就是现有生命再没有黑洞可进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对这一切你忘了也无所谓,不知道也无所谓。

从此,你不记得也记得,记得也是不记得。

反正你是进不了黑洞了。

但是,如果你想明白刚才我说的四家的理论,你就必须懂得这个前提,而且你也相信在这个前提下,你不可能走错路,你一步都走不错。

那么我们怎么样能够像这些圣人一样,真正明白生命,同时又能够自己主宰宇宙生命,就是说我也能有圣人一样的思维?

这有三个原则大家必须要知道:

第一,要“明心”;对于你的“心”,也即你的“知”,一定要搞明白他是怎么运动的。

第二,整体;任何的“明心”都是整体的“明心”,没有说我自己“明”,只给我自己一个人“明”,另外的生命运动完全不明,不存在这个现象。

我“明”即是众生“明”,永远是整体的“明”。

个体只是整体的一个幻相,只是由于众生明了,我才明,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实践”;在这几天我有一个突出的感觉,发现大家来听“心学”的时候,都想得到一些公式、方法。

告诉你,永远没有,永远没有公式。

这是这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在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时候,一个普遍的毛病。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接受自然科学的教育时间太久了。

你看现在学校教育只教了两个东西,一个是规矩,也就是游戏规则。

第二个是牟利方法。

这种教育体系在中国,在全世界,已经灌输了几百年,而且他成为了一个文化体系。

这个对大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都养成了这样一个学习习惯:

到了学校,先要学规矩,游戏规则,我是在哪个行当?

这个行当里面有哪些游戏规则?

老师还要教我“公式”、“方法”,我怎么办?

我可以到实践中,拿这些方法去“套”具体的事。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董老师你昨天没有讲“心学”呀。

其实我昨天讲的都是“心学”。

问题就在于,你如果想在我这里找到“心学”的规矩和方法,我没有,我也讲不清,讲不了,我只能讲我心灵的现实,即描绘我的“心”给你听。

为什么没有?

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解放前,中国的佛教界掀起了一股“人间佛教”的热潮。

这个“人间佛教”的热潮据说是太虚法师掀起的,这个热潮目前在台湾特别盛行。

这个思潮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他认为既然说是佛教,就应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有一套自己的“教规”。

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只要改换面貌包装就可以,就是把佛教表面的东西改一改,适应这个社会。

所以他们提出了“人间佛教”。

都是什么内容呢?

佛教的理论再加上世间人的传承方式。

僧衣要变过来,不能是原来的。

我们原来的是斜拉领的,不要这样的,现在僧人的衣服是对襟的。

然后呢?

搞一些慈善活动之类,搞一些貌似基督唱诗班之类的东西,适应人间的口味。

告诉大家这不是佛教的改革,这叫佛教的基督化。

佛教的核心并不在他的戒律,也不在他的念经作法事的那些形式,即不在他的仪轨。

佛教在哪儿?

明白佛的大愿,然后你去“明”你自己的“心”。

释迦牟尼佛的经文不是教条,也不是理论,是他对他自己的心的描绘。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什么?

他是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他的“心”的?

学孔子也是如此,学《论语》也是这个内容。

学老子也是。

他们绝对不会给你公式,他们的经文只是他对他自己“心”的描绘。

在有些问题上,你可以参考。

有些问题呢?

连参考都不行。

他只是告诉你,“我的心就是这样运动的”!

他是把“心”描绘给你看的。

你要通过他的这种描绘的提示,自己去看你自己的“心”,自己内观自己当下这个“心”,做一个“观自在菩萨”,即自己观自己的存在方式。

自己的存在,就是自己现实的“知”,现实的“心”。

现在呢?

我们把经文当成了像马克思主义理论,像黑格尔理论一样来学习,同时还想在这里找到几个规矩,找到几个方法,找到几个公式,来套我们自己的现实的“心”。

这就舍弃了佛学的根本,这样所谓的佛教改革,就只是个改换包装。

他们认为这样就算跟上时代了,其实是导致了更大的混乱。

当时印光法师就非常反感这些东西,为什么?

因为包装永远是世间的假相,不是真相。

不管包装成什么样子,没有意义的。

佛家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个是明心,一个是救度,而且这一切都是非常现实的,一切世间法本来就是佛法,一切世间法本来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世间的脚印,你还包装什么?

你理解不了自己现实的“心”,理解不了现实社会中包含的佛的救度圣人的救度,看不透现实社会中包含的佛的救度圣人的救度,光改包装有什么用?

至于讲的愿力救度,不但永远是现实的,而且这个救度还是穿透三世的,你理解吗?

不在这用心,光改包装何用?

更重要的是这种作法从此就泯灭人们对正法的追求。

什么是正法?

第一是现实的明心,第二是现实的阿弥陀佛救度。

你不能用佛家的思维来解释这个世界了,不理解现实人生就是佛度众生的过程,结果是在包装上大做文章,反而使得我们这个佛法,离世间越来越远了。

这个世间的万象本来皆是你“明心”的素材,还说什么“人间佛教”?

就这么一提倡,我问你救度众生的“法”是什么?

怎么保证与你有缘的众生一定解脱?

“法”没有了,哪还有佛?

如果佛仅仅是个包装,寺院的泥塑就是真佛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研究孔子,研究老子一样。

把孔子全部变成了道德教训,道德教条;把老子全部变成了个人逃离现实人间的借口。

儒、道、释在自己千百年的传承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偏向。

就近一点说,整个民国时期,中国三大文化的命运,孔子的思想全部变成道德教条,老子的思想全变成了个人逃离现实的借口,佛法只重视外在的包装,越来越基督教会化。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影响非常大,所以今天你们大家到了我们这里来,听心学大讲堂,不由得就想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就是想用现在学自然科学的态度、方法、用心,同时在我们这里学到“心学”的规矩和心学的方法,准备去套自己的现实。

我告诉大家,“不可能!

我们刚才讲的这些东西都属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邪路。

这个邪路,并不是你犯戒不犯戒,不是说像有的人那样去搞阴阳双修,那就叫犯戒。

那个犯戒好解决,为什么?

谁都看得出来那是错的,不用讲都是错的。

但是我刚才讲的这几条,很难让人发现他错在哪里。

因为在学校里就是如此接收教育的,在社会上就是如此接受教育的?

这些东西对于“轴心文化”的曲解,比搞阴阳双修罪过大多啦,因为他有迷惑性,很容易形成一种风潮。

第二,我不是完全反对个人修行,那是你的缘,但是人们习惯了的那套个人约束式的修养,是没有用的。

你下手就得从整体下手,整体把握现实世界的变化,那就是你真正的“心”。

除此之外,无心可说。

所以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入手从哪里入?

从治国入手,治国的本身就是修身,修身的本身就是齐家,最后必然达到平天下。

平天下,天下无可平;你治了国,你从治国入手“明心”,本身就是平天下。

而治国又从哪里入手呢?

我们要用崭新的眼光,用圣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的变化,把自己的这个现实世界搞清楚。

如果大家是这样的学习态度,也就知道我昨天不是没有讲“心学”,我是将你现在的“心”的具体内容是怎么变成的,现在的“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基本说清楚了。

这还不是“心学”吗?

你比方说,我们现在学习“心学”为什么老想找规矩,老是想找方法,他来源在哪个地方?

一个,古罗马人,他们是把自己当成动物。

古罗马人除了掠取利益和权力以外,没有别的兴趣,更不用说有“明心”的兴趣。

在他们那里,“团队”是干什么的?

就是动物园的分区。

古罗马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驯兽文化”。

这种驯兽文化驯两个东西,野兽要有规矩,有了规矩就成了家养的,就不会伤害同园子里的别的动物了。

第二,野兽要有掠夺的本事。

人么,都要学习的就是这两样东西。

正是由于这样,所以他们就把人驯化成今天这个样子,驯化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文化现在已经统治了全世界,所以你们不由得也染上了这种习惯,想到阳明大讲堂也这么学习。

我们昨天谈到的西方企业文化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这种敬业精神和这种团队精神,他是从古罗马时期就开始训练出来的。

几千年文明的这种训练,才有了今天这种西方的企业文化。

中国人没有这个历史,中国人的父母绝对不把孩子当野兽训,他是一种亲情的体贴。

父母永远不占孩子的便宜,同时也不希望孩子到外面去掠夺。

哪有父亲教孩子去外面掠夺啊?

没有!

中国的父亲是什么呢?

让孩子能过一个安全的生活,让孩子的才能智慧充分发挥,发挥得越淋漓尽致,父母越高兴,“严父慈母”四字说尽了中国家庭文化,父母对子女总是像“母鸡抱小鸡”。

罗马的文化是什么?

“母狼教小狼”,这是非常不同的两个文化。

中国文化“母鸡抱小鸡”,他是把亲情和道德鼓励子女成才视为第一位。

这就构成了中国社会文化基础的社会基本细胞的根本特点。

家长不光是要求孩子有道德,更是希望子女成才,最好治国安邦。

不要小看了中国社会这种基本社会细胞的建设,这不只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千百年来大大影响了全体中国人深层文化心理。

家庭,古代农耕文明的中国社会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其要求:

一是生存,二是发展,全家族成员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被学者称之为超稳定文化,关键正在这个社会基本细胞的成熟与存在。

所有的中国家长从来是把子女的创造性发展放在第一位。

他可以不理解子女的创造,但不会不热烈期盼子女的创造。

我们的企业家你对你的员工有这种父母式的期盼吗?

这正是中国农耕文化与士文化的接轨处。

中国还有重要的一点,家家望子成龙,家家盼子女读书,一旦你读了书,有了文化,你就接受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是什么?

老庄之道是什么?

释迦牟尼之道是什么?

就是让你去天地相合,就是合天之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人心去和至善相合,这便是中国的文化的精髓。

更明确的说,中国这个文化,希望把自己本有的社会基本细胞的“一要生存、二要发展”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

在中国文化来说,什么是发展?

不光是在利益地位上有发展,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良知”的自我发现,这也就是把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到极致,也就是要把“天之德”发挥到极致。

也即是说人人要有“作圣人”的心,这就是我们民族“不亦悦乎”的文化。

西方呢?

西方是希望你要懂规矩,在我的团队里懂规矩,同时我还要到外面去拼命掠夺,像战神一样勇敢决绝,要不然我们怎么生存?

西方文化也强调成员的创造性,但这种创造性永远是掠夺的创造性,这种创造精神再进一步提高就没有方向了,全部走向对“神“的敬畏。

我毕竟会有异常的灾难,怎么办?

祈求神的保佑。

这一切也构成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社会细胞。

战胜的团队就是归宿,掠夺中又鼓励创造,最后归于一神迷信。

多亏基督文化帮助了这个文化,否则这个文化早无生机了。

中国文化“母鸡抱小鸡”,同时希望小鸡能够与天沟通,我即天,天即我,世界即吾心,吾心即世界,不断发现生命的“良知”,也即把个体的创造性发展到极致。

这是从“孔、孟、老、庄”中来的文化,也是一个“不亦悦乎”的文化。

西方是什么呢?

“母狼带小狼”,在狼群里头,你们要有狼群的规矩,出去要能够有宰杀别的动物的战神一样的创造,狼一样的本领、方法。

这种文化不管他如何强悍,终是难掩内心的空虚。

自己心中还是没有底,祈求天的保佑,求神保佑,实际上是心里祈求的一种侥幸,这种侥幸心理后来与基督文化结为一体了。

基督文化当中与天德相合的内容全部被排掉了,只剩下什么,又变成了一神尊崇,在这个我并不了解的新来的“神”的保佑中乞求生命的永恒。

这些东西在中国上古历史也有过,但是由于中国历史上,孔、孟、老、庄打得透,把生命的秘密彻底打穿了。

所以,西方人这种生命的妄想是很难歪曲他的。

西方不行,第一个,是《圣经》本身没有打得很透,第二个西方人就知道求“神”的保护,并不懂得我要和“神”一样的思维。

“我要合于“神”!

”他没这个要求。

这就导致了今天东西方文化的差距。

但是,在今天这个历史条件下,就我们国家说,原来“母鸡抱小鸡”的那个文化,已经湮灭了。

中国文化经历了二百年的“涅槃期”,凤凰终于再生,面对新的世界,人们还缺乏对自己走过的涅槃之路的总结。

从火中诞生的凤凰还有几分彷徨。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现在每个农村都成了空巢家庭,“家长”反而无用了。

每个孩子,每个小鸡都要到市场上去拼搏了,就是说要尽快把鸡的本性改成狼的本性。

你看看《狼图腾》那本书在中国得到那么大的欢迎,原因就在这里。

形势逼得中国人要从鸡的本性变成狼的本性。

但是,中国人的本性又不是这样,所以,在这里,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人非常尴尬。

这就是中国现代人内心世界强烈尴尬的成因。

西方不是如此,他本来就是狼的本性,只不过经过了新教的约束,这个狼成了驯服的狼,成了家养的狼,但是毕竟还是狼。

这种狼性生命接受《圣经》文化的时侯,只知道你保佑我,其他的不知道。

“我也不需要了解你,也想不到了解你”。

所以,他们对《圣经》的态度就是一句话,“不能讨论!

”本来他也讨论不了,也理解不了,现在反而在西方,也就形成了一个对“神”“不准讨论”的社会共识。

我为什么讲这些?

因为今天你们是拿学习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来学“心学”的,如果诸位以这种态度来学习“心学”,你永远都入不了门,更不用说运用到企业文化的具体实践中。

为什么?

你没有想自己做主人公,你没有想到“我来做主人”,更没有想到让你的员工也作主人,那还讲什么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了。

记住,我讲一万句、十万句,只是一句提醒你,“人人要当你自己的主人”。

学“心学”,我代替不了你,我最多只能帮你提示一下,一切要你自己去思考,去把握,去体认。

现在来讲现在中国企业的具体问题如何以“心学”驾驭。

现在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体制混乱,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细胞没有形成,比如我见过一个集团,最大的问题是他的人力资源极其混乱,大家也都发现了这个问题。

他有一个副总裁,拿出一套方案,没有人说这个方案不好的,只有我全盘否定。

我说你这个方案要全盘否定,一点用都没有,我说你根本不了解底下的情况,你根本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你在上面做的这套方案非常美,PPT做出来,又好看又觉得打得通,但不是这样做企业的,更不能这样做中国企业。

你以为企业员工都是士兵,都是木偶,可以由你随便摆布?

我说你应该怎么办呢?

现在你是人力资源总监,你带一个团队,这个团队要懂财务、懂技术、懂营销、懂人事五个人组成,然后去抓一个单位。

到这单位只抓两件事,第一,员工怎么就能嗷嗷叫,越干越想干,就是说让你的员工怎么就能干得哇哇乱叫,就像李云龙带兵一样,要带成那样。

第二个效益成倍地往上翻。

记住,效益往上翻!

战略决策——战略方案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人的积极、主动、灵活即调动的创造性。

战略问题只是个大方向的问题,一旦大方向定了,下来就是人的因素第一。

人,每个人他在岗位上,他的独立自主的积极和活跃,可以弥补一切漏洞,解决一切问题。

但是,今天的中国企业里头,大部分人活不起来,无数个条条,无数个框框,把人卡死了。

举一个例子,这盒烟八十五块钱,现在有一人要批发,“七十五块钱,我要一万条”,他不敢做主,要请示,再一层请示。

这一层请示,那一层请示,等请示完了。

那个人在别人那里已经买了一万条走了,完了,生意没了。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例子。

我曾经给一位老板说,你每年出栏一百万头猪,你管猪的那个领导人不次于一个市的市长。

你不要以为猪就不是人,具体事情复杂得很。

你给他的权利,一个月请客吃饭,不能超过五百元,这叫人怎么干?

就是说任何超过五百元钱的费用,要通过几级领导与财务批下来。

是的,他是不贪污了,但生意也死啦。

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人力资源干部下去以后,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磨合,财务应该怎么办?

人力资源怎么办?

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怎么想方法?

技术应该怎么办?

磨合完了以后再拿上来,几上几下形成了一个东西,你才能把人力资源搞好。

不然,你是搞不好人力资源的。

这里的核心不是管人,而是调动人,最大限度调动人的创造性。

你下去就两个标准,第一所有的员工哇哇乱叫,只要不干心里就难受。

能不能做到这样?

做不到这样不行。

为什么现在的员工做不到这样,不要都怪人家水平不够,觉悟不高,往往是我们企业的体制有问题。

饲料做好了,卖给农民。

农民说这个饲料我就不能用,要加点什么就可以了。

不行,这里面要加点什么,要请示到总部的技术总监。

等你请示回来,人家那个饲料已经吃完了,下回人就不买你的了。

你看这是不是人力资源问题啊?

人的积极性让体制全打掉了。

现在许多企业,越是第一线的,越是处于绝对无权状态。

无权就不能相机处理,而世间的变化是千变万化的,晚了,生意就完了。

像这种生产资料的营销问题还简单,真正弄到了生鲜,白菜、萝卜、菠菜、肉、鸡蛋那就卖得太复杂了。

今天的丝瓜今天卖不了,明天就老了,他有时效性。

这些问题他必须是相机处理,必须是那个人本身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权力。

“现在晚上五点了,减价卖了”。

一提减价就麻烦了,要到总经理那儿去批准?

宁可明天把那个丝瓜扔了,也不能减价卖。

员工也懒得管这种麻烦事,第二天这个丝瓜看似没什么变化,还搁在那儿继续卖。

人家拿回去一吃,就跟老南瓜差不多。

事情很小,从此以后你这商机就完了。

你看,这些问题都很小很小,但是他都牵扯到人力资源及整个体制。

我们目前这个体制的问题非常大。

但这和“心学”有什么关系?

首先是改变企业家自己的思维方式。

所谓改变思维方式,又不是重新找个套路那么简单。

还是我刚才说的,第一,你要“明心”,你的心不明,你最后出的主意都是妄想的胡扯。

有时蒙对了,就自以为了不起。

蒙不对就会一败涂地。

一旦明了心,就会稳健得多。

因为你起码分得清用心的对错。

第二,你一定要从整个社会的大局出发,永存“平天下”之心,没有平天下之心,你是治不了国的,也治不了企业。

有了这个心就会从全局出发看问题,不满足一孔之见。

我为什么讲罗马,为什么讲美国,为什么讲日本,人家为什么能够成功?

时也、势也、运也、命也。

我们套过来,时也变了、命也变了、运也变了,一切都变了,而且包括我们的人也变了。

你不懂这个世界的整体大势,没有这种大眼光,你怎么能产生好点子?

在运动中把握整体,在整体中把握运动,这种整体的把握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就是要到一定的实践中去把握,在具体事儿中找办法,在具体事儿中找一个“安心”,这才是学“心学”的最根本的路子。

时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时瞬息万变,你的思维跟不上,“良知”到不了,必败无疑。

人类的思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片面性,就是由于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作怪,就死在这些“相”里头。

真正的生命运动,他是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的。

这只有通过“致良知”,才有可能摆脱被四相缠缚的困境。

再者,人们大半不明白,你的“意识”,和你对意识的判断,不是一回事儿。

意识和对意识的判断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现在常常把两个混为一个,认为意识和我对意识的判断就是意识本身,不是的。

“意识”是一种宇宙生命本身的能量运动,你对他的判断只能是你个人的妄断,是你个人定的“名相”。

这个“名相”和那个“识尘”运动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吻合的。

这个我在这儿反复地讲过,粗心的你,会认为他是百分之百符合的,于是乎你就跟着你定的名相往下走,其实你把“良知”早扔啦。

这该怎么办?

甩开名相再来一回就行,事实上就是坚持让“实践”说话。

你想“明心见性”?

那就按邓小平的四句话办:

第一点,不要争论。

所谓不要争论,就是不要从概念出发,不要从某种原则出发,不要从某种公式出发,不要从一切先入为主的东西出发,出发时应是“空心”,尽可能的“空”,“空”到一定的程度,“空”到哪儿算哪儿,彻底的“空”是办不到的。

这一切你不要和人争论,心里有数就行了。

第二点,发展是硬道理,办事必须成功,不成功也是成功。

这又怎么说呢?

成功不成功,人类总是以个人功利作为衡量标准,这是不准确的。

“心学”的“成功”,是说此缘了了没有?

也就是说,总得把这事办完。

你活着就得办个事,凡事不办完就不行,这就是“发展”。

这就是“天行健”,与你主观愿望不一致,很正常。

第三点,一定是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不要去想有一个先天设计好的东西在等着我们。

摸着石头过河,石头踩上了,“心安”了,就是对的。

第四点,最重要,“白猫黑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

为什么?

因为你对一件事情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失败,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美,什么叫做丑,你事先总是有某些认定概念的。

但是经过“摸着石头过河”以后,结果和你意识中的概念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但是,你必须是跟着石头走,而不是跟着你的概念走。

你们这样去试一试,这里的核心是“摸着石头过河”,石头摸不着,等!

不过河!

摸着了石头再往前走。

我给你们讲了很多很多的方法,那只是战略性的预测,但是你在那做的时候,一定要遵从我说的这四步,如果你不遵从这四步,你是做不成的。

你不要说你给我讲得天花乱坠,怎么我用起来不行?

关键就在于你把我说的东西变成公式了,变成理论了。

我给你只是提出一个大概性的战略方向,要靠你自己在实践中去磨合。

我经常向我辅导的企业讲,第一是“创意”,创意就是根据整体生命运动得出大的原则方向。

第二是对这个创意加以“设计”,为创意整体推进设计一个大致的步骤。

第三,“实操”,实操是什么?

就是在具体的人和人的关系当中,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去一点一点的磨合,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磨合,一个石头一个石头的摸。

一个在广东做冰鲜鸭的,他原来是一个专门做鸭饲料的企业。

我去那边指导的时候,我说你如果光做鸭饲料,每年可能是什么样?

有一段时间大赚钱,有一段时间大赔本,为什么?

鸭价掉下去了,他就赔了。

鸭价上来了,他饲料价格就上来了,嗳,你就大赚。

我说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广东人有他的特殊性,广东人爱吃鲜活产品,而鲜活产品在广东很少。

为什么呀?

广东那个地区呀,国家禁止广泛养殖,尤其是珠三角里头,基本没有养殖。

养殖场都建在珠三角以外,主要是外省供应。

外省太远,只能给你冷冻品。

冷冻鸭广东人不喜欢,广东人喜欢吃新鲜的东西,这是广东人的生活习惯。

你的厂离广州路程是一个小时。

此时另外一个朋友提出他可以卖“冰鲜鸭”,我说这是个好主意。

我跟他说了一个广告词,就是“今天杀的冰鲜鸭”,超过二十四小时绝对不卖,这个点子不错吧?

我估计了一下,整个珠三角是五千万人口,我们打一百个人一天吃一只鸭子,不多吧?

广东人消费水平高啊,包括深圳,整个珠三角每天五十万只。

我说你不要多,我给你订一个标准,你一天卖十万只。

一只可以赚到四块钱。

这就是从饲料开始,从鸭苗到饲料,一直到冰鲜鸭卖出去,一只鸭可以赚到四块钱。

那就是说你每天可以进四十万。

每天可以进四十万,你的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