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391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ocx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的依据

1.1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二十几年的嬗变中,英语学习的地位有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与发展。

时至今日,英语同语文、数学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同被列入三大核心课程。

虽然跻身于主要学科之列,但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时间投入与效益产出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这说明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的授课方法。

以前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在寻找原因时,往往只从学生角度考虑,而忽略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所以关注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研究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改进教师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教学和训练的时间,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教师更有效地教;改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1.2国家教育部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2001年秋季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用以规范和指导我国中学英语教学。

其中“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正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到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强调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中心,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

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它描述如下: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课程标准》,2001:

2)。

它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显然,任务型教学被视为改革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的一剂良方。

那么,任务型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模式其教学原则有什么特点?

与传统教学方法是否融合?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操作?

本讲座欲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的定义、设计原则等进行分析,对初中英语听力、阅读、写作教学等进行任务设计,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

Prabhu自1979年至1984年连续五年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Project),该实验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用中学”,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

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作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

以后众多语言学家纷纷投入此项研究的热潮中,他们都把任务作为研究的中心元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任务型教学于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思想起源于多种学习的理论,如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以及教育理论等。

所以,如果要更深刻地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我们首先得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研究。

本讲座仅选择其中的两种理论进行探讨。

2.1杜威等的“做中学”理论

美国的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

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语言学家HerbertH.Clark说:

"Languageisusedfordoingthings.”。

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

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

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2.2语言习得理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于对语言习得的研究。

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

量语言的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

即使学生已经能背诵语法的规律,仍然不一定能在实际使用时正确地运用。

语言习得理论并非反对教语法,而是主张在新的语言点介绍之后,尽可能让学生多进行大量的语言活动,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

学习者能理解一项语法规则与他们是否能运用这项规则并不是一回事。

学习者实际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有在

不同情景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而且他们还需要在不同的情景

中以及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

这正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

Willis(1996)(继Long和Crookers之后,为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指导。

)认为:

语言习得的研究发现,“熟能生巧”这句成语并非永远适合语法教学。

当学生做机械性语言练习时,他们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在语法形式上,可能看起来暂时掌握了所学习的语法结构。

而一旦让他们用语言去交流,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时,却仍然不能表达正确。

Montgomery和Eisenstein(1985)作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个班分为两组。

验组教语法,但同时也有实践的机会。

对照组只讲语法。

结果证明实验组不仅交际能力强,而且语法测试的成绩也比单讲语法的班好,虽然实验组的学生用于学

习语法的时间要少。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认为:

语法加交际的机会比单纯讲解语法

知识更能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和语法的准确程度。

Swain(1991)也认为,基本上以“交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但同时也有明

确的语法讲解,要比只注重语法教学或回避语法讲解的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s)都更好。

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主张学生的个人情感和个人需要,强调具有真实个人意

义的学习,主张包括认知在内的全人教育(wholepersoneducation)。

近年来,情感因素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Willis把动机也列入重要的语言学习条件。

实际上,由于在学校的环境中学习一门外语,学生往往没有自然的利用这种学习语言的机会。

一开始,学生还可以凭借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随着语言越来越复杂,学生会发现他们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又看不到使用的语言与日常生活有多大关系,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兴趣,最终放弃努力(这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Karshen(1985)谈到情感过滤假设时认为,如果学生认为课堂的语言学习是一个使他们暴露自己语言错误的地方,如果他们上课时心理紧张,他们的情感因素就会阻止语言的输入。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也是在做各种语言练习,但实际上,他们心理的情感因素会形成一个“过滤器”(filter),把语言的输入阻挡住。

结果虽然学生好像表面上掌握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记住什么,也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

所以Krashen(1986)认为:

当学生注意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时,他们会暂时“忘记”自己是在使用一种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的语言时,他们的“情感过滤”就降到了最低点。

(Filterislowestwhenacquirersaresoinvolvedinthemessagethattheytemporarily`forget'theyarehearingorreadingalanguagetheyhavenotrequired.)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

成各种任务。

当学生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努力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结构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

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

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这时他们

的思维过程与集中在语言形式上的机械性练习时是不同的。

Willis(1996)总结了语言学习的4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语言环境,有大量的﹑真实的语言输入;第二要有使用语言的机会,要使用语言做事情﹑交换信息;

第三要有使用语言(包括听﹑说﹑读﹑写各类活动)的动机(motivation);第四是理想的状态,应该有教学的条件(instruction),也就是要有机会注意语言的形式。

三、任务的定义、类型、结构

3.1任务的定义 

 1、“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为组织单位,课堂教学由一系列的“任务”构成。

国内外语言学与教学法专家对“任务”进行了多种阐释,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观点和看法。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任务”一词的解释是:

“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

Long认为:

“任务”首先指人们在非教育环境下或“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例如,“刷篱笆、给小孩穿衣服、填写表格、买鞋……”等。

也就是说,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有很多相似之处。

有人根据其相似的程度将其分为“真实世界的任务”(real-worldtasks)和“教育任务”(pedagogicaltasks),前者在生活中有类比对象或原型,后者只限于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使用。

理查兹、普来特和韦伯(Richards,Platt和Weber)从语言教育学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

任务是为加工或理解语言而进行的一个行动或活动,如边听录音边画画、听指挥执行命令等都可视为任务。

纽南(DavidNunan)认为:

任务是一项以意义为主的课堂活动,包括学习者理解、处理、传出或用目标语互动。

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上而非形式上。

PeterSkehan是近年来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方面非常活跃的学者之一。

他在1998年出版的专著《语言学习认知法》(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中综述了Candlin,Nunan和Long等人的观点,较为客观地提出了任务地五个特征:

(1)意义是首要目的;

(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

(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

(4)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

(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

也就是说,任务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沟通信息,通过交流互动解决交际问题,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总之,任务型教学或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不是一般的、孤立的或者可以任意组合的课内或课外的教学或学习活动,而是整个系统(或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任务就是用语言(口头的、书面的或综合的)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方面的有效综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

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因此任务自身也具有教育价值。

3.2任务的类型

任务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展开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来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student-centeredclass),鼓励他们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活生生的语言,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具有交互特点,设计任务型活动要充分考虑到互动这一特性,而且很多任务要通过同伴(Pairwork)和小组(Groupwork)来合作完成。

从教学的角度,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预测性任务(Predictiontasks)、排序性任务(Jumblestasks)、对比性任务(Comparisontasks)、解决问题性任务(Problemsolvingtasks)、挑战记忆性任务(Memorychallengetasks)和创造性任务(Creativetasks)

1、预测性任务(Predicationtasks) 

在学生没有读完或听完整篇课文之前,让他们根据课文标题、所选的课文片段或图片所提供的情景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例如,ProjectEnglish八年级上Unit1,Topic2Youmustwashyourhandsbeforemeals,SectionB,1a,HealthyHabits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属于HealthyHabits,然后PairWork,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上的内容。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排序性任务(Jumblestasks)

教师可以把课文段落、图片的顺序打乱,然后让学生重新按顺序排列。

这需要学生十分清楚文章的内容,而且要领会课文内容的连贯性。

学生只有仔细阅读文章后,才能正确排列顺序。

例如,ProjectEnglish七年级下Unit5,WhydoyoulikeEnglish?

SectionC,3,Jane’sDay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小短文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安排,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该短文的理解,把握写作的连贯性。

 

3、比较型任务(Comparisontasks) 

这种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用英语把类似的东西、物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

在教学中运用比较型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的材料或叙述,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例如,ProjectEnglish七年级下Unit8,Let’scelebrate!

,可让学生比较TheSpringFestival、Christmas、Halloween等节日的不同点;ProjectEnglish八年级上Unit4,Topic3TheGreatWallisasymboloftheChinesenation,SectionC中可让学生比较TheGreatPyramid和TheGreatWallofChina的异同点;

此外,教师还可把多余或错误的单词加在原文中或删除原文中的个别词句,让学生找出不妥之处,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

总之,通过对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并使其口头、笔头表达更为准确。

4、解决问题性任务(Problemsolvingtasks) 

解决问题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例如,进行采访、调查、广告设计以及研究和解决具体事情等。

例如,ProjectEnglish七年级下Unit6,HowcanIgettothelibrary?

SectionD,1a中有关交通规则的知识,可事先给学生任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去采访交通警察,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起因,然后设计成调查表,并就如何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出合理建议,最后要求学生用英语汇报各小组调查的结果。

5、挑战记忆性任务(Memorychallengetasks)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然后总结并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retelling);或让学生叙述某个情节,或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相互提3~5个问题。

在完成以上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6、创造性任务(Creativetasks) 

创造性任务指任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它包括列表、安排顺序与分类、对比和解决问题等类型的任务。

这类任务也可要求学生课外完成。

在这类任务中,团结合作和组织能力非常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学习有关名人BillGates时,可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思维发散。

一个学生是BillGates,其他几个学生是各电视台的记者,并对BillGates进行采访。

之后,选择四位比较优秀的学生到前面扮演BillGates,其他分别是各电视台的记者,他们问出一系列问题要求Bill进行快速抢答,哪个学生答得最快最好,哪个就是真Bill,然后电视台的记者把他采访到有关Bill的情况向观众进行报道。

这项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并培养了其语言运用能力。

(注:

1、Willis认为①列举型任务(Listing):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事物的认识,列举出大量的实例,证实这一现象及事物存在的可能性。

⑤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personalexperience):

通过课内外活动计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比如,旅游之后学生可以跟同学谈谈途中所看、所闻、所想。

学生植树之后,可以让他们谈谈植树的意义等。

2、格雷(Gray)认为任务分为3种:

信息差活动、推理差活动、观点差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上就是参照Gray的观点,详见109页-110页)

3.3以话题为主线的任务设计

以话题为主线来进行任务设计,话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的生活,也可以选自《英语课程标准》。

它提供了24个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初中任务教学可以以话题为主线来进行任务设计,从听、说、读、写和综合技能五个方面来确定任务分类。

例如话题:

Family

(1)Listening

划出听到的有关家庭成员的词汇;

找出与内容相符的家庭照片;

画家谱图;

给图片人物标注正确称呼。

(2)Speaking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成员情况;

小组活动,谈论各自的全家福照片;

根据图片和提供的材料介绍朋友的家庭。

(3)Reading

阅读短文后填写家庭成员信息表。

阅读短文后与同伴相互问答有关家庭成员的情况。

(4)Writing

画自己的家谱图,并标出称呼;

写一篇题为MyFamily的配图短文;

给笔友写信或发E-mail介绍自己的家庭。

3.4任务结构

“任务”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

1、教学目标(Goals)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

2、输入(Input)

输入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

输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报刊、小说、学生的作品、电视作品、课本、歌曲等。

3、活动(Activity)

活动是指任务,而不是练习。

4、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role)

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传送或接收信息,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

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调控者、估价员、组织者、参与者、资料提供者的角色。

5、环境(Setting)

环境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

例如,个人操作还是双人活动或小组合作;任务时间的分配,包括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

根据任务的结构,针对一个话题的讨论活动可以作如下分析:

(1)教学目标是学生相互交流信息,交换对这一话题的看法和见解;

(2)向学生输入该话题;

(3)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沟通话题的内容;

(4)教师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伙伴;

(5)学生是活动中的主要交际者;

(6)环境是课堂内外的两人或小组活动。

四、任务型教学的定义、特点、原则、目标、实践要求、具体实施模式、及倡导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

4.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

它是交际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和方法的再进步。

目的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以设计、执行和完成“任务”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任务型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交际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它强调语言学习者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有意义的语言内容的重要性以及语言教学交际的准确性。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

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

英语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

英语任务型教学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

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磋商与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英语,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

4.2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Nunan(1991)总结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五个特点:

1、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

(Anemphasisonlearningtocommunicatethroughinteractioninthetargetlanguage.)

2、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

(Theintroductionofauthentictextsintothe

learningsituation.)

3、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

(Theprovisionof

opportunitiesforlearnerstofocusnotonlyonlanguage,butalsoonthelearningprocessitself.)

4、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

(Anenhancementof

thelearner'sownpersonalexperiencesasimportantcontributingelementstoclassroomlearning.)

5、试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Anattemptto

linkclassroomlanguagelearningwithlanguageactivationoutsidetheclassroom.)

总结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是:

(1)给学生提供大量尽可能丰富、内

容广泛的输入;

(2)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它的功能是:

(3)使语言教学更富有交际性;(4)给课堂活动提供目的性。

4.3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Nunan在1999年又提出以下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几条原则:

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Theauthenticityprinciple)

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所教语言的材料要尽可能真实;

另一方面是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习在一种

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

际生活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2、形式一功能性原则(Theform-functionprincip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