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3382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

《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docx

申硕心理学真题总结

2000-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心理学综合真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婴儿依恋

答:

婴儿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依恋一般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型、回避型和反抗型。

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依恋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和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2.测验项目的区分度

答:

测验项目的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也就是项目的效度。

区分度通常以被试在每个题目上的反应与其效标资料的相关或每个试题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指标。

若项目区分度高,则能力强、水平高的被试得分高,能力弱、水平低的被试得分低,否则就没有区分度。

区分度的值具有相对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区分度的值不同;

②用相关法计算的区分度值受样本大小影响;

③用两个极端组通过率的差异作为区分度的指标,其值受分组标准的影响;

④区分度值的大小与样本的同质性有关。

3.区间估计

答:

区间估计是指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区间范围的参数估计的一种形式。

它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虽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等于什么,但能指出未知总体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区间估计在点估计的基础上,不仅给出一个估计的范围,使总体参数包含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且还能给出估计精度并说明估计结果的有把握的程度。

4.被试间设计

答:

被试间设计是指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即不同的被试接受不同自变量水平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由于被试是随机取样并随机安排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的,因而也称完全随机化设计;各实验处理组之间没有相关,因而也称独立样本设计。

被试间设计的主要类型有后测设计、前测后测设计和所罗门四组设计等。

被试间设计的数据统计方法通常是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或方差分析。

5.学习的迁移

答:

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中。

人们日常所说的"举一仿三"、"触类旁通",事实上都是对学习迁移现象的一种描述。

学习迁移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6.语言表征

答:

语言表征是指语言在人的记忆系统中的存储形式,它分为形式表征和语义表征两个层面。

形式表征指语言符号在记忆中存贮与提取的方式,它可以区分为正字法表征、语音表征和语义/句法表征等三种方式。

语义表征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按层次一网络的方式进行语义表征,一种是按激活扩散网络的方式进行语义表征,这种表征强调一个语义单元与另一个语义单元之间的关系,随着单元数量的增多,网络的范围将不断扩大。

7.先行组织者

答: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的在学习新材料之前给学习者呈现的一种引导型材料。

它可以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像,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认知桥梁。

其抽象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必将要学习的心材料更高,以便为即将学习的更加具体和更加详细的材料提供固定点。

8.去个性化

答:

去个性化的概念是由费斯廷格于1952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人在群体中因丧失个性特征、自我理性和责任意识而表现出来的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无理智状态。

可使人处于个性化状态的原因有:

①匿名性。

在临时聚成的群体中,个人的身份特征不为他人所知,行为上的约束力减少;②责任感丧失。

在集群情境下,个人往往把行为后果推卸到群体身上,不像平日单独行动时那样考虑自己的责任;

③情绪感染。

由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表现出与其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④极端自我卷入后暂时的心理活动高度集中于外界事物;⑤药物、酒精或催眠等。

9.β错误

答:

β错误是指在零假设H。

本来不真的情况下,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落入接受域而接受H。

犯的错误。

β错误是假设检验的术语,与"α错误"相对,亦称"纳伪错误"、"第E型错误\"第二类错误"。

β不能预先确定,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参数的实际值与假设值之间的距离越大,β值越小;α值越大,β值越小。

在实际情况中,需要在规定α的同时,减小β值,通常靠增加样本容量来实现。

10.元记忆

答:

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过程。

元记忆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控、和元记忆体验,其中元记忆知识又包括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和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

它的主要表现是确定学习或识记的目标和计划,确定学习的时间分配,选择加工策略,启动、继续或终止识记或提取过程等。

元记忆技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主要随语义记忆的发展而逐渐提高。

11.守恒

答:

守恒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术语,它是指个体对物体在形态、形状、排列方式、量度等性质上发生改变而实质不变情况下仍知觉为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

守恒主要包括液体守恒、数量守恒、物质守恒、重量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等。

皮亚杰认为,守恒一般到具体运算阶段才出现,它是该阶段的重要标志。

12.分半信度

答:

分半信度是测验信度的一种,是指在测验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的情况下,采用分半法(常为奇偶分半法)估计得到的信度系数。

分半信度的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测验题目分成对等的两半,根据各人在这两半测验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的指标。

把测验分成两半相当于在最短时距施测了两个平行测验,这样就考察了两半题目之间的一致性,所以分半信度又叫做内部一致性系数。

13.项目特征曲线

答:

项目特征曲线是表示项目反应与效标或测验总分基本关系的图像形式,是项目分数对于能力分数的回归线。

项目特征曲线描述了效标分数不同的受测者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

如果该项目的通过率在效标分数的低端很低,在效标分数的高端很高,说明这个项目对于不同水平的受测者有较高的区分度。

一般说来,曲线坡度越陡,鉴别能力越好,预测的误差越小。

当坡度为90°时,区分度为1~∞(最高),当坡度为0°时,区分度为0。

14.定势

答:

定势是指个体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它是活动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是由重复某种习惯性的态度、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时产生的。

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因素,在多次重复某种解题方式的条件下,被试形成了一种解题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因而干扰了更灵活地解决问题;有时定势也能帮助或易化人的解题活动。

定势常常是意识不到的,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15.测定系数

答:

测定系数是变量间共变程度的度量指标,表示因变量的全部变异中被回归平方和解释了的比例。

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效果越好。

若比率为1,则表明总平方和全由回归方程所决定,回归效果极住。

若比率接近0,效果正好相反。

因此在判断回归方程是否有意义时,不仅要看回归系数是否显著,更要看测定系数是否足够大。

16.评分者信度

答:

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评阅测验卷之后考察各位评分者评分间一致性程度的指标。

它是测验信度的一种,具体做法是随机抽取若干份试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评分者独立评分,然后计算每份试卷所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评分者信度。

计算相关系数可以用积差相关方法,也可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方法,若有多位评分者则常用肯德尔和谐系数作为评分者信度的估计。

为提高评分者信度,可在评分前对评分者进行训练,当评分者信度达到0.90以上时,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17.测验的标准化

答:

测验的标准化是指心理测量中为减少误差,控制元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而建立标准和常模,统一实测程序和记分程序从而可以得到可靠结果的过程。

测验的标准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测验内容标准化。

这是标准化的首要条件,是指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题日,否则无法比较。

②施测程序标准化。

为了使测验条件相同,必须有统一的指导语和时间限制等。

③评分标准化。

应该客观评分,只有当评分是客观的时候才能够把分数的差异完全归诸于受测者的差异。

④常模。

根据常模对分数进行的解释也要求标准化。

18.顺应

答:

顺应是皮亚杰认知发展机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顺应是认知发展的两个基本机制之一,顺应过程对主体智力结构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过这个过程,主体的智力结构会不断地得到修正。

例如,儿童通过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应,这就是顺应,这时儿童的智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19.替代强化

答:

替代强化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所受到的强化从而增强自己的此种行为的现象。

替代强化对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不同的功能。

1)信息功能2)动机功能3)情绪学习功能4)评价功能5)感应功能

20.概念形成

答:

概念形成是以个体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力争中独立发现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

涉及到抽象,概括和辨别集中思维活动。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的概念形成过程与成人的概念形成过程两个方面。

21.归因

答:

归因是个人从主观的感受与经验出发,将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或某事件的发生归属于某种原因的过程。

归因通常可分成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

前者将行为归结于行为者本身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将行为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影响等。

归因使得人们对事物有预见性,它使人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有一个相对固定、前后一致的看法,使得人们能够适应世界。

即便是错误的归因,错误的预见,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22.最近发展区

答: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在成人帮助下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具体的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凭借成人的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它表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这一概念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儿童的现有水平,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儿童发展的潜能和可以达到的水平,并帮助每个儿童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指明了儿童应在各自的现有发展水平上进一步发展潜能,强调了教师和成人的指导作用。

23.回归系数

答:

回归系数是线性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系数。

回归系数是回归方程中,自变量x对因变量y变化的数量关系。

也就是说回归系数指当x变化一个单位,y变量将变化b个单位。

24.概念的同化

答:

概念同化指的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

5

25.去个性化

答:

去个性化的概念是由费斯廷格于1952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人在群体中因丧失个性特征、自我理性和责任意识而表现出来的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无理智状态。

可使人处于个性化状态的原因有:

①匿名性。

在临时聚成的群体中,个人的身份特征不为他人所知,行为上的约束力减少;②责任感丧失。

在集群情境下,个人往往把行为后果推卸到群体身上,不像平日单独行动时那样考虑自己的责任;

③情绪感染。

由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表现出与其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④极端自我卷入后暂时的心理活动高度集中于外界事物;⑤药物、酒精或催眠等。

26.刻板印象

答: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于某一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

它是一种先入为主、难以改变的看法。

例如,在人的自然特征方面,人们比较系统的观念是同性别、种族和外表吸引力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首先根据这三个方面将人进行分类。

当人们将某一个人归入其中某一个类别的时候,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也具有这些特征,人们对这个人所作的行为反应,也会直接以这些观念为根据。

27.常模

答:

常模指有一定代表性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

常模是参照标准的一种,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就是常模。

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用于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

根据测验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

常模的可信度取决于常模团体的代表性、新近性和适切性。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两种。

按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的各年龄阶段的常模,多为智力测验所采用;按学校年级制定的各年级的常模,适合教育测验。

根据分数的性质,可分为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等。

28.想像

答: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它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

想像主要处理图形信息,其基本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

想像的功能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调节机体生理活动等。

29.观点采择能力

答:

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

由于儿童在7岁时就克服了思维上的自我中心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儿童观点采择能力获得了很明显的发展。

弗拉维尔认为观点采择能力是以了解别人观点为目的,由不同的环节所组成的认知加工过程,它包括四个阶段:

存在阶段、需要阶段、推断阶段和应用阶段。

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认为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

:

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阶段1: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阶段2:

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

阶段3:

相互性角色采择;阶段4:

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30.知觉恒常性

答:

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保持稳定性的知觉特征,即个体在不同的距离、角度、光线等条件下知觉同一物体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的知觉特征。

视知觉恒常性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时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知觉恒常性主要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31.程序性知识

答: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地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计算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步骤,根据规则判断某客体是否属于某概念范畴等等。

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32.群体极化

答:

群体极化也称为"群体两极分化",它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群体讨论可以形成群体极化,使原先群体支持的意见更为支持,原先群体反对的意见更为反对,从而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出现"极端化"。

33.印象管理

答: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它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人要想完成良好的社会适应,就必须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策略除了在通常的人际情境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自己的角色形象期望之外,还包括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恳求等五种特殊自我表现策略。

34.恒定法

答:

恒定法是指通过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

恒定法是控制元关变量的最基本方法,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很多元关变量是无法消除的,如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恒定法,使研究环境、测量的仪器与工具、指导语、主试、研究时间对不同被试或研究安排保持恒定,通过固定其效果来达到控制它们的影响的目的。

35.性别认同

答:

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对自己在生物学特性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

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

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

即个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

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

性别恒常性又包括性别的时间恒常性、性别的情境恒常性、性别的非动机性。

36.虚无假设

答:

虚无假设是指在推论研究假设之前所提出来的与研究假设相反的假设,通常用Ho表示。

在假设检验中H。

总是作为直接被检验的假设,假设的验证从肯定或否定其存在的可能性开始。

一般虚无假设都假设两个总体之间没有差异,即μ1=μ2或μI-12=0。

虚无假设也称为无差假设、零假设、原假设。

37.区分度

答:

测验项目的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也就是项目的效度。

区分度通常以被试在每个题目上的反应与其效标资料的相关或每个试题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指标。

若项目区分度高,则能力强、水平高的被试得分高,能力弱、水平低的被试得分低,否则就没有区分度。

区分度的值具有相对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区分度的值不同;

②用相关法计算的区分度值受样本大小影响;

③用两个极端组通过率的差异作为区分度的指标,其值受分组标准的影响;

④区分度值的大小与样本的同质性有关。

38.思维

答: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

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在思维过程中,人只有在获取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并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部联系。

人的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按照发展水平的不同,思维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

39.中数

答:

中数又称中位数、中点数,它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

就是说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比中数大有一半的数据比中数小。

中数可能是数据中的某一个,也可能根本不是原有的数。

中数是集中量数的一种反映了数据组的集中趋势。

中数计算简便,但反应不够灵敏,受取样影响较大,常用于偏态分布或有极端数据的分布中表示集中趋势。

40.社会惰化

答: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在一定范围内,一起完成一个共同目标的群体越大,个人所做的努力水平也越低。

其产生原因为:

个人的被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

当人们的行为效率可以被鉴别出来,或是对个人行为贡献单独进行测量时,人们便保持了足够的被评价焦虑,行为的动机也得到了激发,这时即便与群体一起完成一项工作,也不会出现社会惰化。

41.鉴别指数

答:

鉴别指数是项目分析指标,它是指测验编制中确定测验项目区分个体所测能力高低的程度指标。

其估计方法很多,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基本相同。

最简单的估计方法是比较两个极端效标组通过一个项目的个案比例。

当效标测量是-个连续变量时,可从分布的两端选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然后将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用百分比来表示,这两个百分数之间的差异就提供了题目区分度的指标。

鉴别指数的范围在100--100之间,100表示鉴别指数最高,-100表示鉴别指数最低。

鉴别指数越高,题目的鉴别性能即区分能力越好。

42.场独立性

答:

场独立型是指内部信息加工较少受到外界参照物影响的认知方式,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特金等人在知觉实验研究中发现,可用棒框测验,镶嵌图形测验,来鉴别。

43.成熟势力说

答:

成熟势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成熟与学习是支配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

成熟与内环境有关,是由遗传决定的;学习与外环境有关,是后天经验的习得和行为的变化。

环境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成熟在心理发展中更重要。

儿童行为的发育成长有其自然顺序,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各种行为或行为模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一定行为模式的出现与一定的年龄相对应。

该学说是在对许多儿童的追踪观察和纵向研究基础上提出,有大量的摄影记录支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曾对当时有关儿童早期行为的研究产了巨大影响。

但过分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其他条件。

44.公共因素方差

答:

公共因素方差又称作共同性或公共性,它是指公共因素所决定的方差在观测变量总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当公共因素彼此正交时,变量公共因素方差等于和该变量有关的所有因素负荷的平方和。

公共因素方差一般用h2表示。

在测验中,公共因素方差能反映测验所测量属性的程度,其值越大,说明该因素所测量的属性越强。

45.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答: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指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会更加牢固的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为:

按照认知不协调理论,如果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当选择是强迫的时候,人们会降低对所选择对象的好感。

因此,当强迫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对象的喜欢。

因此,当外在压力要求人们放弃自己选择的恋人时,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们反而更转向自己自由选择的恋人,并增加对恋人的喜欢程度。

46.随意后注意

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7.双侧检验

按(待检验的统计量)分布的两端计算显著性水平的检验称双侧检验。

应用于理论上不能确定两个总体参数中一个必定大于或小于另—个的假设检验。

48.犯错误效应

一点小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的吸引力增加的现象。

49.离差智商

是将一个人的智力测验分数与同年龄组的人比较所得到的标准分数。

50.学习迁移

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51.顺应

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52.点估计

是在总体参数未知时,用一个特定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一个较好的估计量应满足无偏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特征。

53.社会助长

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54.似动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55.归因

归因是指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的过程。

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一般说来,人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56.常模

常模是揭示心理测量分数的基础。

常模常常是指常模群体得出的测量分数。

所谓常模群体是指具有常模总体基本特征的代表性样本,因此常模群体所导出的测量分数就代表着整体特征。

测量手册所列出的常模常常是一般常模,不一定适合使用者的具体情况,特殊常模常常为非典型团体建立的,一般比小团体建立的常模范围更窄。

57.众数

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值。

众数可通过观察的方法直接得到,也可用积分的方法求出。

58.自变量

自变量是指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如某些外在刺激、环境条件、被试及其暂时特征等。

59.刻板印象

人们对某一类人或者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刻板印象常常是指人们通过长期的经验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看法,这种看法常常可能作为人们做出行为判断的基础。

60.先行组织者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旨在促进课堂言语讲授和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所谓先行组织者,实际上是指教师在讲授新教材之前,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在获取新材料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利用原有的概括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实现新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