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3144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docx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一、教育心理学概论

1、教育心理学:

(概念)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教师成长的三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留在岗位上)、关注情景阶段(在岗位上站稳脚步)、关注学生阶段(以学生为本)。

3、常用的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收集研究资料。

②访谈法:

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的心理和行为的资料。

③问卷法:

是指研究者通过利用统一的,严格的设计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心理和行为资料。

④是指创设一定的情景,对某些变量进行操控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实验室里的实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观察法、实验研究。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预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2、维果斯基:

①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②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3、埃里克森:

人格的发展(八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前五个重要)①学习信任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②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3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③发展主动性的阶段(3-6、7岁)→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

④变得勤奋的阶段(6、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⑤建立同一性阶段(12-18岁)→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⑥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8-30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⑦显示充沛感的阶段(30-60岁)→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⑧达到完善阶段(6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4、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美国心理学家):

八种不同智力:

①言语智力,只学习与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②逻辑数理智力,指数学运算及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

③空间智力,指凭知觉确定距离、制定方向的能力。

④音乐智力,指对音律节奏的欣赏与表达能力。

⑤身体运动智力,指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⑥社交智力,指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⑦自我反省智力,指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的生活等能力。

⑧自然观察能力,指对生物的分辨观察及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

5、智力的差异:

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群体差异:

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其中,性别差异:

①从总体水平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女性比男性多。

②从智力的结构上看,男女存在性别差异,各自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文理等方面)

6、学习风格中的认知风格:

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三、学习的基本原理

1、学习的概念:

(广义)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变化。

2、学习的分类:

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的学习的分类):

(两个维度)①学习的进行方式,分为接受的学习、发现的学习。

②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联系,分为机械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

3、学习的规律:

桑代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4、巴浦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先给信号);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先给反应)。

5、班杜拉:

(丰富了斯金纳的强化学说,对强化重新解释),分为:

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6、布鲁纳: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7、奥苏贝尔:

①有意义的学习:

(定义)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的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②认知结构的三种同化模式:

下位学习(派生类、相关类)、上位学习(如菠菜→蔬菜)、组合学习(并列学习)。

③先行组织者策略。

8、学习的建构性实质(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9、了解: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的充实或改造自己经验体系的过程。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

①概念:

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即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②结构:

学习需要、诱因③动机最佳水平:

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直到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④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倒U曲线):

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些。

⑤学习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三个方面的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马斯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

自我实现需要。

3、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

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种主要原因。

归因过程的三个维度:

控制源(内部、外部)、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可控性(可控制的、不可控制的)。

(表格如下:

三维度

稳定的

稳定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不可控的

不可控的

四因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4、习得性无助:

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5、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6、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

力求成功的、避免失败的(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7、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①学校(学校教育、风气),家庭(要求、态度、志向),社会(风气、思想意识形态)②学生的个性特点:

品德、志向水平。

8、如何培养学习需要:

①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②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③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现学习兴趣。

④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9、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但是少用慎用,注意反效果,注意方式)。

②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上进心、自尊心(要使同学树立正确的奖惩观念,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平、适当,奖励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性别差异)。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反馈要及时、具体)。

④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五、知识的建构

1、知识的分类(安德森):

(广义)①陈述性知识:

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②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产生式系统(“条件-行动”规则,“如果…就…”)

3、知识学习的不同类型:

①知识获得的不同方式: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支架性学习。

②知识获得的不同形式: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怎样进行概念教学):

1)概念分析:

①定义:

概念的表述必须准确、简洁、完整。

②特征:

即概念的关键特征或本质属性,对其属性的分析必须要全面准确,没有遗漏,没有包含无关的特征。

③例证:

概念的例证必须具有典型性,而且应该多样化。

④上位概念:

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对某一概念的分析必须找到它所属类属的上位概念。

⑤下位概念:

找出这个概念所涵盖的下一级概念。

⑥同位概念:

即和此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同位概念一般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表示。

2)运用直观教学,丰富感性材料。

3)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强调概念的关键特征,使之鲜明突出。

4)正例与反例的辨别:

对正例的分析可以具体说明概念的关键特征,对反例的辨别可以排除无关的干扰。

(如,麻雀属于鸟,蝙蝠不属于)5)变式:

指概念的正例的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如:

长方形改变摆放方向后仍是长方形,这时摆放方向即无关特征)6)比较:

相关概念进行比较,说明区别,使特征更鲜明。

5、学习的迁移:

1)定义: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分类:

正向迁移、逆向迁移(按方向分);正迁移、负迁移(按影响性质和效果分);一般性迁移、特殊性迁移(按内容分)3)影响迁移的条件:

①学习任务情境的相似性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深度和概括水平③主动联系的倾向和认知活动:

主动地把当前新任务与知识经验联系,分析它们的共同性。

六、技能的学习

1、技能:

1)概念:

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近似自动化了的活动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2)分类:

按性质、特点分为①运动技能(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指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

书写、体操、骑车等)。

②心智技能(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

默读、心算、打腹稿等)。

2、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三阶段)①认知定向阶段:

做什么,怎么做②初步掌握技能动作阶段③技能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3、练习:

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唯一途径(要掌握某种运动技能,就必须进行练习)

4、了解:

高原期,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

5、智力活动形成的五个基本阶段:

(加利培林)①活动定向阶段②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③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④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七、品德的学习

1、品德:

1)涵义:

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它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道德行为准则)做出的某种社会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2)品德的心理结构:

①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②由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标志)等四种基本成分所构成。

2、皮亚杰→对偶故事;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3、(道德情感的培养)移情:

是个体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又是十分强烈的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体验。

4、学生不良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

1)中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

①他们正处于迅速社会化阶段,未定型、可塑性大。

②自我意识能力差,因而抗腐蚀能力差,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诱惑和熏染。

③既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又乐意成群结队。

④重感情,易激动。

2)不良行为者的心理特点:

①错误的道德观念②异常的情绪表现③明显的意志薄弱④不良的行为习惯⑤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5、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如何矫正)①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②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④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的多样的教育措施。

八、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

①含义:

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

②特点:

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密性。

2、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①智力因素:

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正相关)。

②个性因素:

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思维的驱动力;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创造性思维也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决心,敢于前进也有利于创造性思维。

③知识因素:

知识的激活和运用对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丰富的知识经验;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以及良好知识结构的建立。

④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过于严格、过于要求服从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于强调纪律和规范、缺乏自由和开放气氛的学校环境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些社会文化特征,如:

社会规范,严苛的工作环境等。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脑激励法(头脑风暴法):

提出问题,鼓励发散思维,提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先不必考虑正确性,最后再予以讨论合理性并修改。

2)吉尔福特的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①拓宽问题②分解问题③常打问号④快速联想,暂不评价⑤持续努力地思考⑥列举属性⑦形成联系⑧捕捉灵感3)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建议:

①接受并鼓励发散性思维。

②容纳建议。

③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

④强调每个人都能以某种形式进行创造。

⑤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丰富的刺激。

⑥为创造性思维提供自由开放的气息。

九、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

1)概念: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学习策略的结构分类:

①认知策略: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②元认知策略:

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③资源管理策略:

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分为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可能出问答题)

2、精细加工策略:

(能对号入座就行,有哪些)①记忆术:

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决,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

②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③联系实际生活。

3、组织策略:

①列提纲②利用图示:

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③利用表格:

一览表、双向表。

4、元认知:

(概念):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一十、教学设计原理

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设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确定评价程序;设计教学活动、材料和选择教学媒体;选择教学策略;设置教学环境。

2、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

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3、加涅,九大教学事件:

①引起学生注意②提示教学目标③唤起先前经验④呈现教学内容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展现学习行为⑦适时给予反馈⑧评定学习结果⑨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4、合作学习:

(概念)合作学习是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在其中,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的成绩,获得小组奖励。

合作学习的目标不仅是对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5、掌握学习:

布卢姆:

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部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测验题目)。

十一、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的目标:

①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时间分为:

分配时间、教学时间、投入时间、学业学习时间)。

②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③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2、一般课堂问题的处理:

①预防:

教师尽量做到以预防为主,以处理为辅。

把课组织好、不断地密切监视、纪律严明等都有助于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②非言语线索:

通过目光、手势等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③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

④表扬其他学生。

⑤言语提示。

⑥反复提示。

⑦应用后果:

告诉学生不顺从明确而合理的要求的后果。

3、教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

权威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