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2868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

《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docx

课题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改

《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顾帮福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很难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我课题组决定探索研究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通过分类预习、分类备课、分类上课、分类提问、分类作业、分类评价等策略来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

分类指导策略研究个性发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

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

其中在数学学科体现尤为明显。

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

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经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

采用统一的教法、布置同样的作业和采用统一的评价的模式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不利于在大面积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我们打算探索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类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依托本校进行研究,进而拓展与推广。

4.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趁着县教育局“打造高效课堂”的东风,打造学校管理、工作特色,把开放性的教学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学生为重点,从而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5.让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解决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不到开发,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拓宽教学门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掌握学习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取得优秀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不够,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分类就是要最大可能的为不同类别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2.分类同化依据。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所以只要能把水平和性格指标接近的学生分在一个类内,把学习目标分类分解在教学内部的安排,布置作业和练习,思想的引导和学法的指导之中。

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心理学研究依据。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依据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分类别教学中的类别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类别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4.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类指导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研究的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萌发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3)有效改变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营造高效学习的环境。

(4)全面提高教师科学研究教学水平,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推动了教师成长发展。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准备:

学生分类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习态度差异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三个类别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

5:

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类别:

(1)A类是在学习方面需要指导的学生,即能在老师和C类同学的帮助下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2)B类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即能自己能主动独立完成练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好成习题,并能积极向C类同学请教;

(3)C类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即能自主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与A类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二)课前准备

预习分类

(1)A类:

学生能复习所学知识,大致看懂预习新内容,尝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在不懂时能带着疑问听课;

(2)B类:

学生能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根据教材内容、例题的讲解自行完成练习题,遇到疑难问题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或主动求教别的同学;

(3)C类:

学生能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能先行解答例题,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并自觉帮助别的同学。

(三)课中分类

1.目标分类

A类目标

(1)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能基本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2)能记住和领会有关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图形中具体事实的知识及其含义;会套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和常规性的变换问题。

B类目标

(1)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能自主完成每章后的习题;对数学学习有一定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会通过分析,选用已学过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以及简单的综合应用问题。

C类目标

(1)上课能专心听讲,能独立完成教材中复习题或课外兴趣题,且有强烈学习精神,有较强的迁移类推能力;

(2)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解决复杂的综合应用问题。

并能通过探求,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的问题。

2.问题情景分类

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因此,在分类指导中,为了使各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应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结合教材,分类指导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类别和差异,创设处于高、中、低三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且富有启发性、情趣性的分类问题(包括练习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启发、讲解,或让学生小组讨论、个人回答,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讨论时,可用互助合作方法,先由低类学生解答低类问题,其他学生补充,再由中类学生解答中类问题,其他类别学生补充,最后由高类学生解答高类问题。

3.练习反馈分类

教师可把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间压缩在25分钟左右,余下时间则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课内分类练习与反馈练习,分A、B、C三类,与三个类别的学习目标相匹配。

(1)A类练习题的能力要求是属了解识记和理解水平,相当于教材中的练习题;

(2)B类练习题的能力要求是属理解和简单综合应用的水平,相当于教材中的习题:

(3)C类练习题的能力要求是属比较拓广探索的水平,相当于教材中的拓广探索题目。

具体操作是:

三类练习题统一印在一张学案纸上,让各类学生选做自己这一类别的练习,并鼓励中、低类学生在有余力的情况下,选做高一类别的练习题。

实行这种练习方法后,即使是基础很差的学生,只要初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也能独立地,或在老师指导和高一类别学生帮助下,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从而使得低类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信心。

同时,中、高类别学生也能得其所需。

课堂上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形成了争取不断递进的气氛。

4.指导分类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对各类学生要有区别地进行指导。

在区别指导过程中,可实施“三多”、“三先”、“三强化”和“三超前”的做法。

(1)对A类学生实行“三多”和“三先”。

“三多”是指对待A类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多练习、多指导、多鼓励,也就是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要及时加以指点,帮助排除障碍,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对于他们的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及时进行鼓励。

所谓“三先”,是指在处理各类学生关系时,要使A类学生得到更多关心和照顾。

在有许多学生举手要求发言时,先让A类学生发言;先让A类学生上黑板演算、解题,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析、纠正,进而提出新思路、新解法;A类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先面批,及时反馈,及时帮助矫正。

(2)对于B类学生要突出“三强化”,也就是要强化基础训练;强化要通过分析、比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变式训练,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3)对于C类学生实行“三超”,也就是在主客观的条件具备情况下,学习内容上的适度超前;学习目标上的合理超标准;在学习安排上允许某些超常规做法(如跳级、竞赛集训等)。

  

5.小组分类

 将全班编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学生组成。

为了便于小组开展课堂讨论,一般每组安排6人,按组划块就座,座位前后相邻。

在教师指导下;让C类学生充当辅导员;讨论时收集答案,批改相关作业,对A类别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并通过合作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达到各类别学生相互促进的目的。

  

(四)课后分类

1.作业分类

对三个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

A组侧重必须的基本题目,让他们弄懂做会;

B组除了必须完成A组的外,侧重难度稍大的题目,让他们做会做熟;

C组同学A组题可少做或不做,侧重于中等题加一、二道拔高题,注重做综合题。

2.批改分类

对作业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批改方式:

对C类学生的作业,教师当天全部批改,给学生指出错误及其原因,并由学生当天订正;对B类学生的作业,教师全部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对A类学生的作业,采用轮批的方法,教师每次批1-2本,其余由C类学生批改,课代表负责检查。

这种批改形式简单易行,有一定的效果。

3.辅导分类

(1)把全班A类学生集中起来,编成临时学习班,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在一周内学习中的知识缺陷进行纠错补差,订正作业中错误,以提高他们新的学习准备水平。

(2)对B类学生,可组织他们参加“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3)对C类学生,发课后练习卡。

事先编制一些练习题,一题制成一卡。

在课后的辅导方面我准备采取两条路:

一是将全年级的尖子生(60人左右)组成竞赛组,由专人专时集中每星期辅导两次;第二条路是在各实验班级,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具体做法是,分在C类的同学有老师辅导。

B类的同学由C类的同学具体辅导,每人辅导2-3个同学。

B类中较好的同学再辅导1个A类的同学。

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发展和提高。

4.测试评价分类

通过分类测试, 使三个等级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好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加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测试时,也可将一份试题分为一卷、二卷和附加题三部分。

一卷为基础题,让全部学生完成,二卷为类别题,分为三个类别,要求学生按类别完成,同时也允许差的同学选择中等难度的题目,中等同学选择做难度较高的题目。

附加题为综合应用题,让所有的学生选做,附加题作为奖励另外加分。

每次测试后,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进行合理调整,把进步较大的学生往上推,把退步的学生往下降,使其重新振作。

评价方式要区别对待, 实际上好学生与和差生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他们不能搞一刀切,要进行分类评价,要看该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就是评价的根据,也是衡量分类指导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依据。

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提问、练习、作业等,要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只要达到要求,就要对其成果进行肯定,加以表扬。

只有对各类别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采取不同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才能果有一个正确的看待,从而也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如对于A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光辉点,及时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向B类别发展;对B类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发展;对C类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类别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能够做到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分类指导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行动研究法。

关注学生对数学分类后的反应,抓住分类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分类指导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分类指导的效率。

3.个案研究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分类指导措施的成果。

4.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每项工作完成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5.经验总结法。

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六、研究措施

1.调查分析,确定研究方案,研讨实施过程和方法,落实组织管理及主研人员分工。

2.课题研究工作按责任分工,各成员以方案自定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好各阶段的分析总结,并根据情况做好措施手段的调整。

3.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4.注重总结,对阶段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方案。

七、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

(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

(2013年1月——2014年4月)

开始试验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2)课题研究例会制度。

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

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规定学校课题例会是在隔周周二下午进行。

学习形式采用了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座谈与讲座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每次研讨都有主题,有重点,有心得。

同时在课题例会中,对于课题中的难点、重点内容推出了问题研讨法:

收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选择重点问题,集中研讨。

2013年3月12日:

材料:

如何做好课题研究。

观看张锐主任的关于课题研究方法课件。

并研讨课题研究内容。

李叶飞副校长参加评议,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

3月26日主题:

课题研究收获和疑惑研讨小结材料。

制定《边缘生帮扶计划》

4月9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差生边缘生会议,顾帮福主持,各课题组成员主讲,各班边缘生参加,王校长总结发言。

4月23日,召开尖子生会议,审议讨论季向阳作的《初中数学预习策略研究》。

高国庆主任总结讲话。

各班前五名学生和班主任参加会议。

5月7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中等生边缘生会议,顾帮福主持,各班边缘生参加,李校长总结发言。

审议讨论上官庆党作的《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策略研究》等。

5月21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审议讨论于恒武作的《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策略研究》,李校长总结发言。

6月20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阶段总结,顾伯方审议各成员材料,学习研究王金战的学习策略。

中期实践阶段:

(2013年7月——2013年12月)形成“分类指导课堂教学模式”

(1)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2)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记录和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等等,不断调整、改进策略,通过科研促教研。

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教案

9月17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阶段安排,学习衡水中学的学习策略。

高国庆主任总结发言。

10月16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阶段总结,顾伯方审议各成员材料,学习研究期中考试分类辅导计划。

11月20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阶段安排,研讨期中家长会分类指导策略落实。

王校长到会指导。

后期实践阶段:

(2014年1月——2014年4月)探索“创新思维课堂培养与对策”

2014年元月15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学期总结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学期总结,顾伯方审议各成员材料,李叶飞校长发言指导。

3月5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阶段安排,研讨分类指导计划和活页作业学习策略。

高国庆主任总结发言。

3月26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月度总结,顾伯方审议各成员材料,学习研究预习和边缘生辅导策略。

4月9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阶段安排,研讨各成员论文。

4月23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阶段总结,顾伯方审议各成员总结材料,学习研究期中家长会分类指导策略研究。

3、总结交流阶段:

(2014年4月——2014年5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

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5月7日,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会议,顾帮福主持,对课题研究做材料汇总整理安排,准备结题材料。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自课题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

研究实践使教师们学习教科研理论,提高认识,集思广益,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以课堂为主阵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1、课题带来学生学习高效益。

(1)预习分类指导,注重课前高效。

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目标任务。

教师在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分析课程标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设计“预习导案”这是数学组的另一大举措。

数学组把每周五的一节课定为下周预习指导课,在这节课上给学生明确下周的学习内容、目标任务、重点难点、研读方向、课时安排、检测标准等,同时发放“预习导案”,作为一份周末作业。

下周开学及时反馈学生预习程度,调整教学重点。

预习检查制。

每周一节自习为预习检查课,我们把学生分成有明确分工、有明确职责的学习合作小组(6-8人为宜),在预习检查课,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议论以“兵教兵、兵学兵、兵强兵”思想,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发现方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归纳,取长补短,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教训,使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学会学习。

同时老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点拨,或明确留待新授课时解决。

(2)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类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分类备课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前提。

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学习。

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如要求学困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

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

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

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数学思想。

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如“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学习目标定为:

共同目标

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尖子生目标

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中等生目标

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学困生目标

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分类设问授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分类设问授课是实施分类指导的有效行为。

教学设计中将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有梯度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

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

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

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

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例如,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对于学困生,我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及类似习题:

(1)已知:

5>3则:

①5+4____3+4;②5+(-7)____3+(-7);

③5·(+3)____3·(+3);④5·(-3)____3·(-3).

(2)已知:

a>b,则:

①a+2____b+2;②a–2____b-2;

③a·(+2)____b·(+2);④a·(-2)____b·(-2).

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文字语言进行概括。

对于优生,要求他们能够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4)分类练习是实施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设计分类练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对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

例如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2x+4=8

(2)2(x-2)+10=16

(3)1—

=

(4)5—

=

(5)分类作业,追求课下高效。

课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利用课外作业和学情检测,能很好的抓住学生的独立学习,提高自学能力,使课堂得以延伸,让学生动起来,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效能。

课外作业也应分类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后设计的作业:

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3、4,求第三边长。

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为坐标原点,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