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2828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预案编号:

版本号:

 

xx加油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xx加油站

编制日期:

xx年xx月

 

批准页

为使加油站全体员工了解、熟悉本站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工作,提高加油站应对和防范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加油站实际情况,依据国家和陕西省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写相关规定,编制完成了《xx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xx加油站环境污染事故时的应急处置,为首次编制。

预案中明确了本站的环境应急职能,规定了本站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预案体系及应急响应等重要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本站应急领导小组进行了内部审议,并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已报淳化县环境保护局备案,现予批准发布,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xx加油站

主要负责人:

年月日

 

1、总则

1.1编制目的

xx加油站为了能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及时控制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防止事故扩大,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结合站内环境风险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依照环保部《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结合本站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月);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

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手册》(2003年5月);

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

⑼《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管理办法》(环保部34号令)。

⑴环保部《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

⑵《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⑶《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陕环发【2016】45号;

⑸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陕环发【2016】16号;

⑹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陕政办函【2015】128号);

⑺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14】24号;

⑻《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通知》陕西省环保厅办公室(陕环办发【2012】126号);

⑼《xx加油站现状环境影响评估表》(河北鑫旺工程建设服务有限公司,2016年12月);

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⑵《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3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⑴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⑵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⑶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⑷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⑸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⑹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⑺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2、重大(Ⅱ级)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⑴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⑵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⑶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⑷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⑸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⑹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⑺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3、较大(Ⅲ级)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⑴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⑵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⑶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⑷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⑸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⑹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⑺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4、一般(Ⅳ级)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⑴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⑵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⑶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⑷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⑸Ⅳ、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炼、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⑹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加油站范围内卸油区、储罐区、加油区、营业室等的火灾、油品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内容、要素等基本要求,为事故发生时提供应急处理措施。

1.5工作原则

本站在建立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高效处置的原则:

⑴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的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⑵科学应对,高效处置。

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人员伤亡。

强化信息管理,建立覆盖指挥部、职能部门和基层一线的应急信息渠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信息及时、全面的传递,实现指挥部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做出指挥决策,一线救援人员及时接收命令高效开展应对处置工作。

2、企业概况

2.1企业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xx加油站

地址:

xx

站区面积:

xxm2

站房面积:

xxm2

经济类型:

个体

主要负责人:

xx

主要经营:

汽油、柴油

经营方式:

零售

加油站级别:

三级

四邻:

地理坐标:

项目投资:

平面布置: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佩戴阻火器的油罐车(汽油/柴油)进站停靠指定卸油点之后,发动机熄火,卸油工检查接地装置是否良好,消防器材是否到位,连通静电接地装置,静置15min后,用快速接头把油罐车的卸油管与储油罐的卸油孔连接,打开储罐的开启阀门,闭合其他储罐阀门,利用位差将车用油品(汽油/柴油)至相应的贮罐储存(常压)。

卸油关闭,关闭闸阀,拆除管线,盖好口盖。

卸油过程中采用的是密闭式卸油工艺,与此同时,汽油卸油过程设有卸油密闭油气回收装置(柴油无需设置),即一级油气回收装置,使卸油过程中挥发的油蒸汽经过收集重新回到槽车内。

卸油油气回收工艺简述如下:

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是指将汽油罐车卸油时,油品卸入地埋油罐排出的油气回收至油罐车内的密闭油气回收系统,油气回收工艺根据空间平衡原理(油罐车的汽油靠重力流向汽油储罐的过程中把汽油储罐中的油气挤压到油罐车中的过程),当汽油油罐车往地埋油罐卸油时,

卸油软管连接油罐车接口和油罐密闭卸油口,而油气回收软管连接卸油油气回收接口和槽车油气回收口。

油罐内液面上升,排出的油气通过油气回收管导人油罐车内,此时汽油罐通过通气管管口安装的阻火呼吸阀来控制罐内压力平衡。

卸油工艺流程示意图详见下图:

图2-1加油站卸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加油时,通过带有计量、计价和税控装置的电脑加油机将储罐内的油气抽出,实现为受油器充装汽油或柴油的付出(经营销售)作业。

加油完毕,尽快将油枪放回到位托架内。

加油枪具有自闭功能,以保证加油的安全性。

此外,汽油加油过程设油气回收装置,利用油气回收型加油枪将汽车油箱及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进行回收,利用加油机内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将回收油气返回汽油储罐中。

加油油气回收工艺简述如下:

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是指将给汽油车辆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回收至埋地汽油罐的密闭油气回收系统,其工艺原理是在汽车加油时,利用油气回收泵(真空泵)将汽车油箱溢散的油气回收到最低标号汽油罐(92号)。

基于空间平衡原理,从地下汽油罐内抽出一体积汽油加到汽车油箱时,汽车油箱也会排出一体积的油气,如果把这部分油气回收到油罐,就可避免油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空气污染。

当加油机(含汽油加油枪)开始加油时,与该加油机相连的真空泵控制器获得此加油机的脉冲信号后,启动加油机内真空泵,汽车油箱内的油气通过油气回收加油枪、油气回收管路、油气回收真空泵及真

空泵控制器和地下油气回收管线排入最低标号地埋汽油罐(92号);当加油机停止工作时,该加油机内真空泵同时停止工作。

加油工艺流程示意图详见下图:

 

本项目日供汽油能力2000L,日供柴油能力3000L,则油品年通过量=(2000L+3000L)×365=1825m3/a。

综合以上各方面加油站油耗损失,本项目非甲烷总烃废气无组织产生量见表2-1。

表2-1项目非甲烷总烃废气无组织产生量一览表

项目

排放系数

通过量(m3/a)

烃排放量(kg/a)

储油罐

大小呼吸损失

0.0084kg/m3通过量

1825

15.33

加油站

加油作业损失

0.11kg/m3通过量

1825

200.75

作业跑冒滴漏损失

0.084kg/m3通过量

1825

153.3

合计

369.38

本项目储油罐和加油枪设有二级油气回收装置,2015年7月由陕西宇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2016年1月20日由咸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查通过设计,2016年11月11日,由xx加油站组织验收,油气回收装置对油气回收率达到95%以上。

则非甲烷总烃年排放量为18.47kg/a。

2.2周边环境敏感点

根据项目《xx加油站现状环境影响评估表》,本加油站评估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或历史文化保护地,也无社会关注的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及其它敏感区。

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图详见附件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2。

表2-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3、应急组织体系

3.1应急指挥机构

加油站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部设总指挥,下设抢险抢修组,组员为全体加油员。

应急指挥部常设机构为应急办公室,设在站区办公室。

指挥部环境应急工作由总指挥负总责,指挥部成员各负其责,严明纪律,高度负责,及时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组织机构见下图: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

(3)审批并落实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介质的跑、冒、滴、漏。

(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

(6)及时向上级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

(1)为应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对应急救援组织工作负全面的责任。

负责应急指挥工作,发布抢险救援命令,对特殊情况进行紧急决断处置,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的处理情况。

组织制定并审核确认应急救援计划;

(2)指挥应急救援组织成员,安排成员工作,提高成员素质;

(3)对可预知的危险事故提前制订应急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配置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资金和应急物资。

(5)负责指挥、组织协调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下达救援抢险命令。

(1)服从总指挥的指挥和调遣,处理事故果断认真,不留后患;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3)及时检查分析和判断处理事故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应急组织机构名单见附件1)

3.2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指挥部应急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日常事务(如应急过程的协调指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和预案管理、物资准备、通讯联络、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等)。

具体职责为:

负责本站环境应急预案制定与修编管理工作,承担职工教育培训、组织环境应急演练、负责污染事故信息上报工作。

负责本站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等。

掌握应急的各种信息,并做好收集、处置和传递工作。

保持与市、县环保局、安监局、消防机构等相关职能部门、本站指挥部成员、站内各应急组通讯联络工作,作到通讯畅通以及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等。

负责现场事故控制、搜寻救助、泄漏物的抢险救援工作。

随时研究抢险救援情况与出现的新问题,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协助外部救援单位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4、环境风险分析

4.1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即: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4.2环境风险源分析

 

加油站主要经营汽油及柴油的销售,产品主要理化性质见下表4-1和4-2。

表4-1汽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第一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燃爆危险:

易燃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及化学性肺炎。

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

急性经口中毒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

慢性中毒:

神经衰弱综合症,周围神经病,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二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及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熔点(℃):

<-60

相对密度(水=1)

0.70~0.79

闪点(℃):

-50~-20

相对密度(空气=1)

3.5

引燃温度(℃):

415~530

爆炸上限%(V/V):

6.0

沸点(℃):

40~200

爆炸下限%(V/V):

1.3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易溶于脂肪。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第三部分稳定性及化学活性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明火、高热。

禁配物:

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四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67000mg/kg(小鼠经口),(120号溶剂汽油)

LCmg/m3小鼠,2小时(120号溶剂汽油)

急性中毒: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化学性肺炎。

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

急性经口中毒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

慢性中毒:

神经衰弱综合症,周围神经病,皮肤损害。

刺激性:

人经眼:

140ppm(8小时),轻度刺激。

最高容许浓度

300mg/m3

表4-2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第一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燃爆危险:

易燃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二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及性状:

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柴油机的燃料等

闪点(℃):

45~55℃

相对密度(水=1):

0.87~0.9

沸点(℃):

200~350℃

爆炸上限%(V/V):

4.5

自燃点(℃):

257

爆炸下限%(V/V):

1.5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易溶于脂肪。

第三部分稳定性及化学活性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明火、高热

禁配物:

强氧化剂、卤素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四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LC50

急性中毒:

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慢性中毒: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痛。

刺激性:

具有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

目前无标准

根据上表分析可知,汽油属于易燃液体,等级为2级;柴油属于可燃液体,等级为3级。

(1)运输、卸油风险

本项目营运期汽油、柴油运输、卸油过程可能发生的泄漏、爆炸、火灾等风险,主要原因是储油车在运输、卸油的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或违规操作易引发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在卸油过程中也易发生静电和溢流事故,由于汽油、柴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泄漏,容易发生各种危险事故。

本项目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运输,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防止卸油过程事故的发生。

(2)加油岛风险

本项目站内设置4台加油机,全为双枪加油机。

①加油岛为各种机动车辆加油的场所,由于汽车尾气带火星、加油过满溢出、加油机漏油、加油机防爆电气故障等原因,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②违章用油枪往塑料桶(瓶)加油,汽油、柴油在塑料桶内流动摩擦产生静电聚集,当静电压和桶内的油蒸气达到一定值时,可能引发爆炸。

(3)配管及油输送管网

①配管、管道的选材、设计、安装不合理产生管道阀门破裂。

由于管道的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还会拉断管线并造成法兰、阀门连接松动,导致泄漏事故。

②油在输送过程中流速过快会产生和积聚静电,违章操作为导致漫料和泄露;如果静电接地不规范,造成静电积聚,在物料外泄时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灼伤等事故。

(3)储运设施风险

站内设置5个单层钢质埋地油罐,分别存放柴油和汽油,上述物质均具有一定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在储运过程中最主要的危险性是储运油泄漏而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

泄漏一方面可能由于贮罐、管线、设备本体的缺陷(如长期使用后的变形、裂缝、腐蚀、密封不良、仪表控制系统故障等等);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装卸操作过程中的违章行为、人为失误造成(如贮罐进出料、收油过程、装车、装桶中出现满料、溢料、抽空等等)。

柴油、汽油的挥发性较大,当泄漏的油气与空气混合物处于火灾爆炸极限范围内,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点火源可能是明火、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交通工具排气管火花、使用手机、静电荷积聚引起的放电火花及雷电危害等。

资料表明,国内外已发生过多起贮罐区因泄漏而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后果极其严重。

再则,由于操作失误混装或储罐及其管线、槽车、容器清洗、置换不充分,未检测合格,有可能造成物料间的化学反应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正常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油气释放因素有:

油罐的呼吸使油气自储罐排入大气;装汽车油罐车过程中油、气从油罐车帽口排入大气;装桶操作中少量油气挥发。

非正常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油、气释放因素有:

油罐冒顶跑油;油泵荷阀门泄漏;管道破裂泄漏;其他非生产因素引起的设备及管道油、气泄漏挥发。

(4)公用及辅助工程

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电气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高压开关柜、配电装置、电动机、照明装置等,在严重过热和故障情况下,容易引起火灾。

尤其是充油设备,火灾危险更大,如变压器中的变压器油为可燃液体,其蒸气和空气混合物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就可以发生爆炸。

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中的绝缘材料大多为可燃性物质,容易发生火灾危险。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相关规定,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计算结果大于或等于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各危险物质贮存区的临界量,t。

本项目汽油、柴油的临界量及其最大贮存量见表4-3。

表4-3危险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物质名称

本项目储存场所最大量(t)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t)

汽油

38.25

200

柴油

36.98

5000

注:

本加油站内设1具50m3柴油罐,2具30m3汽油罐。

汽油相对密度取0.75,柴油相对密度取0.87。

经计算得38.25/200+36.98/5000=0.1992<1,故本加油站属非重大危险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