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2775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3《二十四史》选篇3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也。

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

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

绍幼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

少补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

高祖微时,妻之以女,即平阳公主也。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

时建成、元吉自河东往,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

“追书甚急,恐已起事。

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建从之,遂共走太原。

入雀鼠谷,知已起义,于是相贺,以绍之计为得。

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

大军发晋阳,兼领马军总管。

将至霍邑,绍先至城下察宋老生形势,白曰:

“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

”及义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

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

隋将桑显和来击,孙华率精锐渡河以援之,绍引军直掩其背,与史大奈合势击之,显和大败,因与诸将进下京城。

武德元年,累迁左翊卫大将军。

寻从太宗平薛举,破宋金刚,攻平王世充于洛阳,擒窦建德于武牢,封霍国公,赐实封千二百户,转右骁卫大将军。

吐谷浑与党项俱来寇边,命绍讨之。

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

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

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

贞观元年,拜右卫大将军。

二年,击梁师都于夏州,平之。

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

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

十二年,寝疾,太宗亲自临问。

寻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选自《旧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B.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C.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D.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指“四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之内,不是行政区划。

B.兼领,指官员兼任较低的官职。

由此可见,柴绍当时不受重用。

C.实封,食其封户之租税,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別,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是虚名。

D.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贞观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被称为“贞观之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绍出身显赫,祖辈父辈都曾在朝为官。

他的祖父曾在周朝任骠骑大将军,历任两州刺史,父亲曾任隋朝官职,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受封赏。

B.柴绍富有远见,能够审时度势。

他果断指出建成所作打算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并指明正确的道路。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其判断的正确。

C.柴绍富有谋略,善用计策制胜。

在吐谷浑和党项侵犯边地时,柴绍派人弹奏胡人的琵琶,让两个女子相对跳舞,使敌兵无心作战,阵脚大乱,大败敌军。

D.柴绍对大唐忠心耿耿.深受皇帝宠爱。

他一生不断为朝廷征战,不断受到唐太宗封赏,他卧病时,唐太宗亲临探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追书甚急,恐已起事。

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

(2)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琪,字台秀。

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

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

一日,铎召縠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

赋尾云:

“得士则昌,非贤罔共。

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铎览而骇之,曰:

“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

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

溪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

“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

可畏也。

”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

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

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

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

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

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

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

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

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D.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

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而成,出语不凡。

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

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溪所推崇。

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

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

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

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赋尾云:

“得士则昌,非贤罔共。

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②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人也。

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庙讳,更名季兴天复二年,梁兵攻凤翔,李茂贞坚壁不出,太祖议欲收军还河中。

季兴独进曰:

“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

”太祖壮其言,命季兴募勇敢士得骑士马景,季头授以计。

引见太祖。

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岐人以为然,开门出追梁军,梁兵随景后以进,杀其九千余人,景死之。

荆南节度十州。

当唐之末。

为诸道所侵,季兴始至,江陵一城而已,兵火之后,井邑洞零。

季兴招缉綏抚,人士归之,乃以倪可福、鮑唐为将帅,粱震、司空熏、王保义等为宾客。

太祖崩,季兴见梁日以衰弱,乃谋阻兵自固,治城隍,设楼檐。

以兵攻归、峡,为蜀将王宗寿所致。

又发兵声言助梁击晋,以侵襄州,为孔勍所败,乃绝贡赋累年。

梁亡,唐庄宗人洛,下诏慰谕季兴,司空熏等皆劝季兴入朝京师,梁震以为不可,曰:

“梁、唐世为仇敌,夹河血战垂二十年,今主上新灭梁,而大王梁室故臣,握强兵,以身入朝,行为虏尔。

”季兴不听,以骑士三百为卫,朝于洛阳。

庄宗果欲留之,郭崇韬谏曰:

“唐新灭梁得天下,方以大信示人,今四方诸侯相继入贡,不过遣子弟将吏,而幸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

而反靡之,示天下以不广,且绝四方内向之意,不可。

”庄宗乃止。

季兴已去,庄宗心悔遣之,密诏襄州刘训图之。

季兴行至襄州,心动,夜斩关而出。

已去,而诏书夜至。

季兴归而谓梁震曰:

“不听子言,几不免。

”因曰:

“善行有二失:

来朝一失,放还一失。

且主上百战以取河南,对功臣夸手抄《春秋》;又曰:

我于手指上得天下。

’其自矜代如此。

而荒于游畋,政事多废,吾可无虑矣。

”同光三年,季兴闻京师有变,乃悉邀留蜀物,而杀其使者韩珙等十余人,后以荆、归、峡三州臣于吴。

吴册季兴秦王。

天成三年冬卒,年七十一,谥曰武信。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平世家第九篇》)

1.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

B.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

C.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

D.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庙讳,封建时代已故皇帝的名字。

在位君主避其名讳,以示尊重。

如改姓氏、改名字、改官名等。

B.贡赋,巨民和藩属按规定向朝廷进献的物品称贡;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用物品称赋。

后为赋税的别称。

C.游畋,即"游田",专指皇帝出游打猎,有四时田猎。

如《潜伙论·潜叹》:

"文王游田,遇姜尚于渭滨。

"

D.《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其用隐晦的笔法对时事加以囊贬,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季兴有胆有识,行动果敢。

梁兵攻打凤翔,李茂贞坚守不出,梁太祖商议想要收兵河中他进言力劝诱敌到达襄州,他果断决策晚上夺关而出。

B.高季兴治理有方,力图自强。

初到荆南时,只有江陵--城经历战火之后,城邑凋零,他招揽抚慰众人归附:

他修治城壕,设置望楼,以增强实力。

C.高季兴相机而行,存于乱世。

梁太祖驾崩,他见梁衰弱,计划依靠自己军队巩固梁:

听说京师变乱,拦财物,杀使臣用三州向吴称臣被封为秦王。

D.高季兴积极作为,任用人才。

他招马景,授计谋,引荐其拜见太祖,马景杀敌众多;任命倪可福等为将帅,梁震等为宾客,梁震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

(2)不过遣子弟将吏,而幸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光实,雅州百丈人。

光实少武勇,有胆气,轻财好施,不事细行,意豁如也。

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

俄而盗贼群起,夷人张忠乐者,尝群行攻劫,且憾光实杀其徒党,率众数千,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

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

遂以光实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检使,安集劳来,蛮族怀之。

六年秋,全斌遣入贡京师,遂言境内安乂,乞罢义军归农。

太祖喜,谓左右曰:

“此蜀中杰俊也。

”及平交、广,群盗未息,以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

既至,捕逐群盗,海隅以宁。

车驾征河东,以光实知威胜军事,令调军食。

大军北征,与潘美分道出雁门。

光实为前锋,遇敌迎击,败之,斩首数千级,优诏嘉奖。

李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

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俘斩甚众,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

继迁仅免,使人绐光实曰:

“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

”因致情款,陈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

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

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

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卒,年五十五。

帝闻之惊悼,赗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曹光实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B.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择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C.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D.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2.下列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德,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后世一般用年号称呼皇帝。

B.贡,即进贡,是指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也可以引申为进献的物品。

C.车驾,原指马车,后来成为天子的代称,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巡行天下。

D.赗赙,送给丧家用以办丧事的财物,赗是送给丧家助葬的车马等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光实开朗豁达,自小威武勇猛。

他年轻时就以有胆量和勇气闻名,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不追求细节的完美,心胸豁达。

B.曹光实惨遭报复,发誓报仇雪恨。

他因参与追杀盗贼,遭其首领张忠乐的报复;面对杀害族人的血海深仇,他最终攻克雅州如愿抓获张忠乐。

C.曹光实善于安抚,赢得各族民心。

雅州被平定后他被授予黎州、雅州的知州,能够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归附的人,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

D.曹光实贪功冒进,付出生命代价,他轻信李继迁的假意投诚,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不与其他人谋划,仅率几百骑兵前往,结果被李继迁的伏兵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2)使人绐光实曰:

“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耶律安抟,曾祖岩木,玄祖之长子;祖楚不鲁,为本部夷离堇①。

父迭里,幼多疾。

神册六年,为惕隐,从太祖将龙军讨阻卜、党项有功。

天赞三年,为南院夷离堇,征渤海,攻忽汗城,俘斩甚众。

太祖崩,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

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

由是忤旨。

诏下狱,加以炮烙。

不伏,杀之,籍其家。

  安抟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毁过礼,见者伤之。

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太宗伐晋还,至栾城崩,诸将欲立世宗,以李胡及寿安王在朝,犹豫未决。

时安抟直宿卫,世宗密召问计。

安抟曰:

“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天下属意多在大王。

今若不断,后悔无及。

”会有自京师来者,安抟诈以李胡死传报军中,皆以为信。

于是安抟诣北、南二大王计之。

北院大王洼闻而遽起曰:

“吾二人方议此事。

先帝尝欲以永康王②为储贰,今曰之事,有我辈在,孰敢不从!

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

”安抟对曰:

“大王既知先帝欲以永康王为储副,况永康王贤明,人心乐附。

今天下甫定,稍缓则大事去矣。

若白太后,必立李胡。

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

”南院大王吼曰:

“此言是也。

吾计决矣!

”乃整军,召诸将奉世宗即位于太宗柩前。

  帝立,以安抟为腹心,总知宿卫。

及置北院枢密使,上命安抟为之,宠任无比,事皆取决焉。

然性太宽,事循苟简,豪猾纵恣不能制。

天禄末,察割兵犯御幄,又不能讨,由是中外短之。

穆宗即位,以立世宗之故,不复委用。

(选自《辽史》,有删改)

  [注]①夷离堇:

官名,辽政权建立前为契丹各部军事首领。

②永康王:

这里指世宗。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传/密自结纳

B.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传密自结纳

C.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传密自结纳

D.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传密自结纳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本义是山倒塌,古代常用此来指称帝王或王后逝世。

B.炮烙是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让罪人在上面爬,人掉到炭火中被烧死。

有时也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

C.宿卫是指古时候在宫禁中住宿,值班守夜,担任警卫的人,有时也可专指皇帝的警卫人员。

D.社稷是太阳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后便用“社稷”来代称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律安抟能征善战,战功赫赫。

跟随太祖率领龙军讨伐阻卜、党项时立有战功。

征讨渤海国,进攻忽汗城时,俘虏和斩首的敌人都特别多,立下大功。

B.耶律安抟恪守礼法,孝顺父母。

他少谈笑,重信誉。

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他悲恸哀绝,以致毁伤身体,超过了常礼,见到的人都哀怜他。

C.耶律安抟思维缜密,行事果断。

在扶立世宗时,当他人顾虑重重、犹豫不决时,他细密分析,果断处置,最终使世宗能即帝位于太宗灵柩前。

D.耶律安抟生性宽厚,为政偏弱。

对于强横狡猾之辈恣意妄为的举动不能禁止,甚至连进犯皇帝住的大帐的人也不能征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我辈在,孰敢不从!

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

(2)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伯仁字安道,伯雄之弟也,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

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

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字。

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

改著作郎。

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

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上书论时务六事。

改大名少尹。

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

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

府尹荆王文坐赃削封,降德州防御使,同知裴满子宁及伯仁、判官谢奴皆以不能匡正解职。

伯仁降南京留守判官,改同知安化军节度使,到官三日,召为大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翰林待制,复兼右谕德。

除滨州刺史。

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

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

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

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

郑子聃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迁侍讲,兼礼部侍郎。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

“自韩昉、张钓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

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

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

”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

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

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

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

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B.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C.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D.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现象,目的是显示君王或尊亲的威严,一般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B.“丁忧”也叫丁艰,原指遇到父母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遇父丧叫丁内忧,遇母丧叫丁外忧。

C.“大辟”是古代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隋唐之后,五刑指笞、杖、徒、流、死。

D.“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一名。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分三甲录取,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伯仁天资聪敏,文词典丽。

他读书可以过目成诵;皇上感叹当今翰林杨伯仁文采第一,连状元吕忠翰也比不上他。

B.杨伯仁关心民情,打击豪强。

他在审察馆陶死刑案时,发现了其中的冤情,馆陶人很感激他,为他修建祠堂。

C.杨伯仁为政严苛,革除流弊。

滨州旧俗捕获逃奴可得奖赏,杨伯仁到任后,斥责主人,杖杀逃奴,遏止了这种坏风气。

D.杨伯仁深受器重,仕途顺利。

早年知遇于海陵王,后来虽受荆王案牵连却未遭实贬,生病后还蒙皇上亲赐丹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

(2)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

十岁能属文,再贡于乡,不第,后迁至通判赣州事。

至元十三年,世祖既平江南,帅臣板授同知赣州事。

十四年,以平广南功,迁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

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世祖赐名“赛因囊加带”,命参大政。

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

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二十五年,除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

按行郡县,兴利举弊,绩用大著。

劾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横,罢之。

二十七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桑哥既败,而蠹政未尽去,民不堪命。

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

会欲易政府大臣,以问公楠,公楠荐伯颜、不灰木、阇里、阔里吉思、史弼、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人。

又问孰可以为首相,对曰:

“天下人望所属,莫若安童。

”问其次,曰:

“完泽可。

”明日,拜完泽为丞相,以公楠及不灰木为平章政事,固辞,改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三十年,复为大司农,得藏匿公私田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顷,岁出粟十五万一千一百斛、钞二千六百贯、帛千五百匹、麻丝二千七百斤。

元贞元年,进河南行省右丞,厘正盐法,民便之。

召入觐,成宗以公楠先帝旧臣,慰劳良至,改拜江浙行省右丞。

明年,迁湖广行省右丞。

转运司判官唐申,家沅州,豪橫夺民田;武昌县尹刘权杀主簿,诬系其妻子。

悉正其罪。

五年,召还朝,以卒。

帝闻,甚伤悼之。

赙赠有加,特命朝臣护丧南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B.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C.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