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256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doc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ShanghaiLixinUniversityofCommerce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论文

题目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的案例分析

学生姓名窦仁俊

指导老师巩娜

年级10级

专业会计学

学号1017020140

成绩

二〇12年6月

目录

摘要

一、引言………………………………………………(4)

二、理论分析框架……………………………………(5)

三、公司背景介绍……………………………………(6)

四、青岛啤酒的并购历程…………………………(7)

(一)第一阶段:

1994—1996年并购的探索期………(7)

(二)第二阶段:

1997—1999年末并购的发展期………(8)

(三)第三阶段:

2000年—2002末并购的成熟期……(9)

(四)第四阶段:

2003年至今并购再起………………(10)

五、青岛啤酒并购后的整合策略及原因分析……(10)

(一)青岛啤酒并购后整合的原因……………………(10)

(二)青岛啤酒整合策略………………………………(11)

(三)财务业绩分析……………………………………(15)

六、结论与启示……………………………………(19)

(一)结论…………………………………………………(19)

(二)启示与思考…………………………………………(19)参考资料……………………………………………(20)

摘要

当今,全球啤酒总产量出于平稳上升状态,产量增速也逐渐趋于稳定。

世界啤酒消费总量在不断的增加,而亚洲的消费量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说亚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啤酒行业的领军者。

而亚洲啤酒消费量长期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的中国啤酒市场的兴旺,我国的啤酒市场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

本文以我国的青岛啤酒为例,通过对青岛啤酒的并购历程的简单介绍,讲解青岛啤酒并购特点,并购决策及并购后的产业整合,大规模的扩张,让其成为国内啤酒行业的榜首。

本文将以其并购与整合作为核心,对青啤在并购与整合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特点、优势以及透露出的隐患弊端进行分析,并针对在此并购整合过程中问题

关键词:

青啤、兼并、整合、扩张

一、引言

在我国,啤酒行业是一个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产业,从1900年诞生以来,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的七十多年间几乎是一片市场空白。

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啤酒市场的需求量呈现出几何级数的迅猛膨胀,中国啤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最多时竟达800多家啤酒企业,特别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青岛、燕京、珠江、哈尔滨、金星等几家大的啤酒集团迅速地发展起来,并成为支撑中国民族啤酒工业的脊梁和中坚力量。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有60多家外国资本陆续进入到中国的啤酒市场,当时外资啤酒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这对中国啤酒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迅速发展起来的民族啤酒工业虽然击退了洋啤酒的第一轮进攻,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以洋啤酒实施品牌和资本双管齐下,走强强联合之路的战略对中国啤酒市场开展了新一轮的进攻,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啤酒产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程度,使得中国啤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啤酒市场也逐渐成熟,以国际啤酒跨国公司主导着我国啤酒市场的整合。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环境下,外资再次进入我国市场,与国内大企业集团结成战略联盟,控股或参股。

我国啤酒行业的整合速度大大加快。

相比啤酒行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啤酒企业的成长优势却并不明显。

近几年来,啤酒企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

在我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啤酒市场上,啤酒企业“三足鼎立”。

据了解,目前,我国啤酒品牌有1500多个,但除青岛、燕京、雪花、珠江、金星、哈尔滨、惠泉等名牌外,大多数的品牌都是低档区域品牌。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表明,我国啤酒业中45%的企业处于亏损或微亏的边缘,32%左右的企业保本,只有不到20%的企业发展良好,盈利空间较大。

根据年报显示,2008年青岛啤酒的毛利率为31.8%,燕京啤酒为37.46%。

可见我国的啤酒行业急需进行品牌整合,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盈利水平。

就世界啤酒行业而言,全球啤酒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发展阶段,各国间竞争尤为激烈。

未来全球啤酒行业会向着专业化、多样化角度发展的。

而我国又是个消费大国,啤酒需求量巨大,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啤酒行业可以得到空前的发展。

青岛啤酒的并购与整合战略适应了国内与国际的行业变化的趋势,并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也符合了我国目前啤酒行业整体整合阶段的国情发展趋势。

二、理论分析框架

企业并购重组是搞活企业、盘活国企资产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多采用现金收购或股权收购支付方式。

随着并购数量的剧增和并购金额的增大,已有的并购融资方式已远远不足,拓宽新的企业并购融资渠道是推进国企改革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现行的并购融资方式可分为现金收购、证券(股票、债券)收购、银行信贷等。

但这些融资支付方式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重大并购的复杂情况和资金需求:

1.仅仅依赖收购方自有资金,无法完成巨大收购案例。

2.银行贷款要受到企业和银行各自的资产负债状况的限制。

3.发行新股或实施配股权是我国企业并购常用的融资方式,但它却受股市扩容规模限制及公司上市规则限制,许多公司无此条件。

发行公司债券,包括可转换债券,也是可使用的融资方式,但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的资产规模、负债、偿债能力方面均达到一定要求,方有资格发债。

上述并购单一融资方式显然制约了多数并购重组的进行。

在此情况下,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就成了我国并购市场亟待探讨和开拓的融资方式。

杠杆收购的资金来源组合可因各国具体金融环境而异,并不一定完全照抄美国模式。

所谓产业整合是指为了谋求长远的竞争优势,按产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整合对象,跨空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重新配置生产要素,调整和构筑新的资本组织,从而形成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优势主导产业和相应产业结构的过程。

产业整合包括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混合整合。

产业的横向整合是指产业链条中某一环节上多个企业的合并重组;产业纵向整合是指处在产业链中,上、中、下游环节的企业合并与重组,包括前纵向整合和后纵向整合。

在啤酒市场上要想扩展市场份额,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短期内完成战略目标,积累企业资本,并购策略已经是很多啤酒企业做大做强所必选的路径。

而青岛啤酒做为我国的老牌企业,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也是如此,通过不断的并购、重组,以此来扩张自己的市场。

青岛啤酒在完成早期的并购扩张之后,整合企业,让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使之成为中国啤酒行业领航者。

然而,随着外资收购速度的加快,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正在发生变化:

最初啤酒行业有1000多家企业,经过收购兼并,目前还剩下400多家,今后啤酒企业的数量还将减少。

而这种竞争最终将带来更高层面的较量。

现阶段,我国的啤酒市场的竞争力度加剧,随着华润、燕京、青岛三大巨头之间的竞争及外资企业竞争的压力,啤酒行业的并购之风又起,而作为国内啤酒行业三大巨头之一的青岛啤酒在近些年也加快了企业并购整合。

三、公司背景介绍

青岛啤酒公司构架图: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下简称“青岛啤酒”)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

一九九三年六月经国家体改委批准,由原青岛啤酒厂作为独家发起人,并在吸收合并原中外合资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中外合作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及国有青岛啤酒四厂的基础上,创立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九家境外上市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

青啤公司于九三年六月在香港发行了H种股票并于七月十五日上市,为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中国企业,同年八月在国内发行了A种股票并于八月二十七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募股后公司股本总额为9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其中:

国家股为39,982万股,占总股本的44.42%;法人股为5,333万元,占总股本的5.93%;外资股为34,685万股,占总股本的38.54%;国内公众股为10,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1.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21.6%。

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

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2009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2009年度董事会奖”、“世界品牌500强”等诸多荣誉,并第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殊荣;2010年,青岛啤酒第五次登榜《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青岛啤酒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为愿景,将不断创新,“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全球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

品牌家族

资料参考:

青岛啤酒官方网站

四、青岛啤酒并购历程

按照时间的顺序和其并购战略的转换,可以将青岛啤酒的并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994—1996年并购的探索期

青岛啤酒在1994年、1995年进行了并购的初步尝试。

在此阶段青岛啤酒的并购战略与主线并不清晰。

1.1994年南下扬州。

1994年10月28日,青岛啤酒与扬州啤酒厂签订合同,以承担扬州啤酒厂的负债为条件,拥有扬州啤酒厂的全部资产,并将其更名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啤酒厂。

2.1995挥师西进。

在1995年12月18日,青岛啤酒与西安汉斯啤酒饮料总厂签订合资成立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的合同,青岛啤酒准备用上市募集股资金投入人民币825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5%。

但至1995年底,青岛啤酒只投入了资金870万元,尚未进行任何重大资产投入,对该870万元青岛啤酒以“长期投资”入账。

这两次的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至1996年末,青岛啤酒在国内市场份额只剩下2%左右,有品牌、无规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

(二)第二阶段:

1997—1999年末并购的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青岛啤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