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228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行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物行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物行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动物行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动物行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行为.docx

《动物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行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行为.docx

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学

一、行为的概念

指有机体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二、行为的发生

(一)先天性定型行为:

由遗传基因控制

1.趋性:

动物对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最简单的、定向的适应性行为活动。

包括:

正趋性:

趋向刺激来源者

负趋性:

离开刺激来源者

(1)根据刺激源的性质分--

趋光性:

如许多昆虫和鱼类。

夜出昆虫对灯光表现为正趋性,对日光表现为负趋性。

趋热性:

如臭虫

趋化性:

对挥发性化学物质所引起的运动反应

(2)特点:

整个动物体产生运动,是低等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重要的适应方式。

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同样存在趋性反应。

2.反射(非条件反射)

特点:

身体某一部分发生反映,很少有整个身体反应

如眨眼反射,

无意识

3.本能:

受外界刺激(引发者)及体内生理状况(决定者)的影响,由一系列简单的非条件反射的连锁行为所构成。

注:

本能行为是先天具有的,由遗传决定的,但不是动物一生下来就能表现的,必须等到动物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体内遗传基因按程序活化后,才表现出特定的、有程序的本能行为。

如筑巢、孵卵、育雏、迁徙、蜜蜂采蜜、蜘蛛织网。

(二)后天性习得行为:

动物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一般与遗传无关。

1.习惯化:

指当一种刺激反复进行时,动物的反应就逐渐

减弱,甚至消失。

是最简单的学习。

2.印随:

指鸡、鸭等早成鸟类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能活动的

较大物体紧紧跟随的现象。

局限性:

通常只限于动物出生(或孵化)后的头几天中

3.模仿:

动物在幼年期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

如鹦鹉学舌

4.条件反射:

是动物学习的主要过程。

5.洞察力学习(推理):

是一种高等形式的学习过程,动物越高级,洞察力越强。

如绕道问题。

三、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摄食行为:

动物获得营养的各种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储藏食物的过程。

索食行为:

搜寻、捕捉食物和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

贮食行为:

有利于度过不良环境

捕食行为:

一个物种的动物杀死和吃掉另一物种的动物

捕食行为的动机:

饥饿、喂幼

猎物的选择:

决定于猎物的可获得性

捕食节律:

很多动物的捕食行为都有明显的节律性。

2.攻击行为:

同种生物个体间发生相互攻击或搏斗的行为。

(1)动机:

争夺食物、配偶或领地

(2)意义:

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进化有利

3.防御行为:

动物采取各种方式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只适用于种间防御而不适用于种内。

分初级防御:

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均起作用,可减少

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

次级防御:

只有当捕食者出现后才起作用,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

(1)初级防御--

穴居或洞居:

终生都生活在地下后洞穴中,如蚯蚓、鼹鼠

部分时间在开阔地,如野兔于晨昏、夜晚出来捕食,白天在洞穴。

保护色:

北极地区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每年可变色两次。

如夏季银狐、雷鸟、雪兔为褐色,冬季变白。

警戒色:

体表多具醒目的色泽或斑纹,对捕食动物具有信号和广告的作用。

如胡蜂和黄蜂身体有黑黄相间的醒目条纹。

拟态:

某些动物的形体或色泽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

如竹节虫。

(2)次级防御—

回缩:

是穴居或洞居动物最重要的次级防御手段

逃逸:

如蜥蜴断尾逃生

威吓:

不能迅速逃跑后被捉住的动物采取的防御措施

假死:

如金龟子、螳螂、蜘蛛等,在短时间保持假死状态

反击:

动物受攻击时的最后防御手段

4.繁殖行为:

包括两性的识别、占巢、筑巢、求偶、交配、孵化、哺育等。

见244

5.定向行为--

化学定向:

即依靠对化学物质的感受来定向(嗅觉)

如一些昆虫、水生动物、哺乳动物。

视觉定向:

如鸟,白天依据太阳的位置定向;

夜间靠星辰定向

听觉定向:

在空间定向中起关键作用

6.竞争行为:

见343

7.社群行为与通讯

社群行为:

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繁殖行为以外的一切形式的联系,又叫社会行为、群体行为。

(1)形式-简单:

同种个体的结集和共同行动,无分工和地位差异,如结队而游的鱼

高级:

集群的成员出现地位差异和彼此的分工合作,如蜂群

蜜蜂各成员的职能:

蜂王(1个)——发育完全的雌蜂,产卵、繁殖后代。

雄蜂(少数)——与蜂王交尾。

工蜂(很多)——育幼、筑巢、采蜜和花粉、酿蜜、守

护、战斗、清洁等。

工蜂是发育不完全的雌蜂,不同发育期的工蜂,担负着不同的工作。

可以粗略地分为四个日期:

刚出蜂房的、稍大的、再大一些的、成年的工蜂。

刚出峰房几天的工蜂,能用蜂粮喂食较大的幼虫,或当清洁工。

稍大的工蜂,能分泌王浆,喂养较小的幼虫和峰王。

再大一些的工蜂,腹部能分泌蜡质,建造六角形蜂房。

成年的工蜂能守卫巢门,白天外出采蜜、粉;晚上酿蜜。

三种蜂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繁殖后代。

(2)等级优势:

指在集群生活的某些动物中,许多成员彼此接触的机会较多,形成了优势个体及各级的从属个体。

处于优势等级的个体在觅食、休息、占地和交配等方面优先于从属等级个体。

(3)社群等级的生物学意义

A保护群体成员,免遭捕食或伤害

B提高获取食物的可能性

通讯行为:

一个体发出刺激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反应

的行为。

A昆虫

昆虫之间特别是同种个体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个体间相互传递信息即通讯手段而得以实现的。

昆虫的通讯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和化学的三种方式。

通讯行为在昆虫寻

食、捕猎、集群、报警和求偶等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昆虫的视觉通讯行为

昆虫的视觉通讯是通过昆虫头部感觉器官单眼和复眼来完成的,昆虫能利用视觉识别太阳偏振光,并能利用偏振光来定位、导航和测量时间。

昆虫利用视觉进行个体间通讯最为突出的例子要算荧火虫,夏夜里空中游荡的那盏盏“活灯”是雄性荧火虫利用“灯光”在寻找配偶,灯光每隔5.8S闪亮一次,停留在草丛深处的雌性荧火虫由于

无翅不能飞翔,只有靠闪烁的荧光识别“求偶

信息”,并以每隔2.1S一次的闪光作出应答。

蜜蜂的通讯—舞蹈信号通讯

大批工蜂出巢采花粉花蜜之前,总有少数的侦察兵先去寻访蜜源,它们发现蜜源后,依靠特有的通讯方式--舞蹈把蜜源的位置告诉其他工蜂

1.       跳圆形舞:

表示蜜源离蜂巢较近。

2.       跳“8”字形的摇摆舞:

表示蜜源离蜂巢较远。

跳舞时,用头向上、向下表示蜜源与太阳所成的角度。

如果舞者摇摆舞的位置方向向上,食物的位置直接趋向太阳。

如果摇摆舞由垂直方向向左或右偏离一个角度,那么食物源也偏离至太阳直线距离同样的角度。

舞的摇摆频率(即速度)表示食物的距离,蜜源距蜂巢越远,摇摆越慢并极度夸张。

而从圆形舞转变到摇摆舞,意指食物源位于

离蜂巢100—150米之间。

蚂蚁的“舞蹈语言”:

通常是在一只蚂蚁找到它自己搬运不动的食物时,才有舞蹈动作。

不同种的蚂蚁其舞蹈姿势也不相同,其中常见的是波浪舞。

蚂蚁在食物附近先是转着圈跑,不论是跑整圈还是半个圈,都是左摇右晃地跑,就像喝醉似的,并不时回到食物所在处,似乎想检查一下食物是否还在。

最后左拐右拐地奔回自己的蚁巢。

通过这种舞蹈,可将自己身上的气味洒在食物周围和回巢的路上,此时若别巢的蚂蚁来到食物旁,因嗅到这种气味,则不会去触碰食物,而同巢的蚂蚁接收到信息后,便会用触角感触地面上留下的本巢特有的气味,很快就来到食物

旁,共同协力将食物搬回巢内。

2.昆虫的听觉通讯行为

昆虫的听觉通讯十分普遍,而且可越过一定的障碍物。

蝗虫、蟋蟀、蝉、蜂、蚊等都存在听觉通讯系统。

蟋蟀雄性个体利用鞘翅摩擦发出声音吸引雌性;伊蚊婚飞时常借一定频率的音调寻找配偶,即使两个体相隔36m之遥也能被另一蚊子听到,且可同时探测几个目标。

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对超声波有感觉作用,在夜间飞行时能借助听觉来觉察并躲避正在捕食的蝙蝠,有的还更加巧妙地用自己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和蝙蝠的侦察波相同强度和频率的应答波来欺骗对方使自己能够逃脱。

另外,在发声昆虫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等昆虫中,听觉行为对它们

的生殖活动、防御天敌、地域性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联系也起重要作用。

3.昆虫的化学通讯行为

昆虫的化学通讯是指昆虫利用化学物质信息素进行

通讯的行为。

也是昆虫通讯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一类行为。

自然界中每年到一定季节蝴蝶会从四面八方飞到某一固定的地点来“聚会”配偶,蜜蜂受惊动时群体的“蜂反现象”,苍蝇、蚂蚁、蜜蜂的食物追踪,蜂王分泌物质抑制工蜂卵巢发育,甲虫召集其它个体共同取食,蜻蜒吸引其它雌虫到某固定地点产卵等等现象都是利用各类信息素进行气味通讯行为的结果。

这些信息素包括

性信息素:

引诱同种个体前来交配,繁衍后代。

追踪信息素:

可指引同一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找到食物源,具有种的特异性。

报警信息素:

昆虫受惊扰时,释放出信息素以作警告作用

引发型信息素:

被吞咽后起作用,如蜂王物质。

信息素主要通过昆虫的嗅觉器官(触角、口器的触须)

来完成,并直接通过昆虫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作用,在化学通讯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类信息素也常被人们称为昆虫的“气味语言”。

此外,昆虫中还存在种间信息素如利它信息素和利己信息素等,在不同种昆虫之间可传递信息并引起各种行为反应。

目前,昆虫的通讯行为在仿生学的应用,人工合成“信息素”及利用现代干扰技术(如声音控制等)防治有害昆

虫等科学领域里具有较广阔的前景和实践意义。

B哺乳动物

(1)化学通讯:

皮肤腺为重要的信息源

(2)视觉通讯:

在昆虫、鸟类、哺乳类动物中较常见。

动物常用体姿的展示传递信息

(3)听觉通讯:

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特点—多方位:

接受者不一定要面向信息源,声音可绕过障碍物

同步性:

发出声音信号时,动物的四肢、躯干仍可活动。

瞬时性:

瞬间发出,瞬间停止。

多变量:

声音包括强度、频率、音质、清晰程度和时间模式。

每个变量都可提供信息,所以,声音的信息容量大。

(4)触觉通讯:

视觉器官不发达的动物或视觉通讯难以

进行的地方。

如蜘蛛眼为单眼,只能感

光,不能成像,视力差,依靠触觉通讯。

(5)电通讯:

依靠产生电场和电场变化来测定周围的物体,如深海中的鱼。

8.生物节律:

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活动好似节律的,有的

以日为周期,有的以月或年为周期的现象。

(1)昼夜节律:

动物的活动和生理机能与地球的昼夜相联系,出现大约每隔24小时重复出现的现象。

昼行性:

如多数鸟类、昆虫、部分哺乳类,少数两栖类和

爬行类。

晨昏性:

如夜莺、昆虫

夜行性:

如猫头鹰,大部分两栖类、爬行类,部分哺乳类。

无节律性:

蚂蚁、鼹鼠及大多数土壤动物。

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许多浮游动物有昼夜垂直迁移现象,如夜间:

集中在水体表层

白天:

下降到水体深层

人的昼夜节律--体温:

下午4、5点最高,清晨4、5点最低(高低相差1摄氏度)

激素分泌:

如松果体夜间分泌退黑激素。

(2)月运节律:

许多海洋生物的活动与潮汐的涨退相联

系,也称潮汐节律。

(3)季节节律:

如栖息在高纬度地区动物活动的季节变化由光照的季节变化引起。

如鸟类的迁徙、兽类的迁移、两栖类的冬眠、昆虫的蛰伏。

注:

鸟类的定向导航机制

迁徙最显著的特点是每一物种均有其固定的繁殖区和越冬区。

为此,迁徙的鸟类必须知道它们所在的位置,它们所要飞往的地区和它们前往目的地的路线和方向,也就是说,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必须具有定向导航的能力。

通过实验,人们相继提出了许多解释鸟类定向机制的理论,主

要有如下几种看法:

1.训练和记忆:

认为鸟类具有一种固有的由遗传所决定的方向感。

这种方向感,随着幼鸟跟随亲鸟迁徙,不断地加强对迁徙路线的记忆。

2.视觉定向:

依靠居留和迁徙途径的地形和景观如山脉、海岸、河流、森林和荒漠等作为标记,并不断地从老鸟学会传统的迁徙络线。

3.天体导航:

鸟类能利用太阳和星辰的位置定向。

星辰对子夜间迁徙的鸟类尤为重要。

4.磁定向:

是鸟类通过感应地球磁场极性的方法进行定向的一种方式。

此外,鸟类迁徙还可以借助于风定向、嗅定向等。

(4)年节律:

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休眠、换羽、

换毛。

9.生物钟

生物行为的节律性被认为是由于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定时系统—生物钟,但什么是生物钟,尚无定论。

大鼠、鸟类,松果体在定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哺乳类,下丘脑在定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四、行为的生理基础

神经调节(主)、激素调节

五、行为的遗传

行为是遗传的,行为差异存在着遗传物质的基础,但是行为不是直接决定于基因的,基因只能决定神经系统和激素等的发育和建成,再由神经系统来决定行为。

六、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动物复杂行为的两个阶段或两个时相,只有两个阶段都完成,才能达到行为的目的。

取食行为-欲求行为阶段:

寻找食物

完成行为阶段:

把食物吃掉

直到再次饥饿时,欲求行为变得强烈。

七、折中行为:

指两个不同的行为动机在体内发生冲突,并导致动物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行为。

如,你用食物喂鸭子,鸭子看见食物就过来,想吃食

物但又怕你,这时的行为表现就是走到一定距离停止不走

了,脖子往前伸,腿往后退。

八、引起动物行为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

外界刺激、行为动机、学习、病、个体发育

 

1.骨组织:

是人体最大的钙库,体内的钙99%以骨盐的形

式沉积于此,也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

2.舌骨:

颅骨中唯一游离的骨块

3.股骨:

体捏最大的长骨

4.髌骨:

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在股四头肌的肌腱中

5.脾:

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6.肝: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7.牙:

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

8.甲状腺: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9.垂体:

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10.股四头肌:

人体体积最大的肌肉

11.坐骨神经:

全身最粗大的神经

12.股神经:

腰丛中最大的神经

13.滑车神经:

唯一从脑干背面发出的脑神经

14.白脂肪组织:

体内最大的储能库

15.下腔静脉:

人体最粗大的静脉干

16.甲状软骨:

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

17.环状软骨:

喉和气管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对支撑呼

吸道有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