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1909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本章主要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包括:

、、

三大功能)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提纲〗

〖夯实基础〗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把握: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理解:

生态系统并不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简单相加,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地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一般可分为和两大类。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全部记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作用:

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供必需的生存资源。

2、生产者:

①例子: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藻类植物(如绿藻、红藻、硅藻、海带)、光合细菌、蓝藻以及硝化细菌等。

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也一定是生产者。

②作用:

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③地位: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建立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3、消费者:

①例子:

包括绝大多数的动物,菟丝子以及很多的微生物(如:

麻风杆菌、结核杆菌,所有的病毒)。

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营寄生性生活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②作用: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③地位:

理论上可以没有。

4、分解者:

①例子:

所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如:

蚯蚓、蜣螂、乳酸菌、酵母菌以及大型的食用菌蘑菇、木耳等。

分解者也是异养型生物。

②作用: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③地位:

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崩溃。

★请画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关系图: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也形成的联系,称之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理解、无需记)

2、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食物网这里常考的题目类型:

①数食物链的条数;②确定某些生物所处的营养级;③判断生物间的关系;

④分析当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知识提纲〗

〖夯实基础〗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要求:

准确记忆四个关键词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生产者的作用,太阳能就输入了生物群落,因此流经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

2、能量的传递渠道是;能量传递主要以的形式进行。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经历的转化有:

光能→化学能→热能。

4、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级级都有散失,主要通过作用进行。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重点亦是难点)

★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图5—6和图5—7,真正理解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

★★★★★注意啦——

1、摄入量不等于同化量。

2、同化量即是该营养级的总能量。

3、同化量等于呼吸消耗量加储存量,后者中的能量将来才有可能流入下一营养级或被分解者利用。

4、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5、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有一部分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具体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从营养级向营养级流动,不可逆转,也不能流动。

2、逐级递减:

一般来说,能量传递效率为,因此,一般而言,食物链不超过个营养级。

能量不能百分百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

★表示能量流动特点的三种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其中前两个不能倒置,数量金字塔可能倒置。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背!

背!

背!

1、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目的)是。

2、关于生态农业(如:

桑基鱼塘):

①优点: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夯实基础〗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重在把握如下三点:

1、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整个,这也是物质循环的最大特点,即具有,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

2、这里的“物质”指的不是各种化合物,而是。

3、这里的“循环”指的是在间的循环。

二、碳循环:

(结合图5—11掌握)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中则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等三条。

由此可见,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两种细胞器是和。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不背是不行滴!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的、、和,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知识提纲〗

〖夯实基础〗一、什么是信息:

(了解)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首先要识记三大类信息,其次除了记住课本中列举的例子之外,更要把握关键词,学会判断。

1、:

关键词——光、声、温度、湿度、磁力、颜色等。

2、:

关键词——化学物质(信息素)。

3、:

关键词——行为、动作。

三、信息传递的作用:

(结合例子理解,然后识记)

1、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传递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应用:

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

☆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和,其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原因是。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夯实基础〗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1、准确记忆概念。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其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和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这两种稳定性呈负相关。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三、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两个方面,理解即可。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关键在于行动)

本章内容较少,背会一下内容即可——

1、1982年,我国将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基本内容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001年,我国颁布了,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2、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

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以内;2020年,控制在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注意:

此目标是否包括港澳台地区?

3、人口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资源短缺。

4、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是因为:

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等。

6、生物多样性包括、和多样性三个方面。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相应、和三个层次上采取措施。

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等三个方面。

(理解,会判断属于什么价值)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最有效),就是建立以及等;②(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如: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9、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10、人类未来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3.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右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5.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②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能量多③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

④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6.下图为北太平洋海水中无机盐含量、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3代表生产者,2为初级消费者

B.经2、3的作用,完成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9月份无机盐的增多是由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一年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最多的月份是6月份

7.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8.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

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10、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

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

C.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D.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正确的是()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kg,生产者至少增加100kg

C.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12.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13、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和CO

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

C.丁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的10%~20%

D.丙处在第三营养级

14.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1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

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16.两位同学在观看有关恐龙的影片,甲同学提出:

“我体内的能量中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乙同学也提出:

“我体内的物质中也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物质”,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说法()

A.两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B.两同学的说法都错误

C.只有甲同学的说法有道理D.只有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17.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大气圈内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其循环与氮循环不同,带有全球性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形式不同

C.“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D.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方法,有利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18.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19.(2009·福建卷,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D.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破坏后,将很快恢复原状

21.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

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级上的联系

2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

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23.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

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多,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和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4、2B.3、1、2、4C.4、2、1、3D.2、4、3、1

25.下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

据图1回答: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

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和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4)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据图2回答:

(5)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6)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

(7)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8)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9)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6.黄河三角洲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为了更好

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湿地中丹顶鹤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下表是对湿地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Pg

Pn

R

15.9

2.8

13.1

870.7

369.4

501.3

0.9

0.3

0.6

141.0

61.9

79.1

211.5

20.1

191.4

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戊是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

表中R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

(3)如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

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如果E取食A的比例由1/5调整为1/2,则E的量是原来的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7.(2011·山东卷,2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

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kJ和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_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

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引起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28(2011·安徽卷,29Ⅱ)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

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_________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参考答案

1—5DBDDC6—10CACCA11—15CBDDD16—20DAADC21—24CAAB

25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 (4)D A (5)8 (6)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7)捕食和竞争

(8)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增多 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10)食虫昆虫 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26

(1)标志重捕

(2)生物通过呼吸散失的能11.3%(3)A 1.5(4)间接基因和物种(答出物种可得分)

27.

(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 900偏高 (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28.

(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或K值)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参考答案

1—5DBDDC6—10CACCA11—15CBDDD16—20DAADC21—24CAAB

25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 (4)D A (5)8 (6)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7)捕食和竞争

(8)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增多 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10)食虫昆虫 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26

(1)标志重捕

(2)生物通过呼吸散失的能11.3%(3)A 1.5(4)间接基因和物种(答出物种可得分)

27.

(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 900偏高 (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28.

(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或K值)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参考答案

1—5DBDDC6—10CACCA11—15CBDDD16—20DAADC21—24CAAB

25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 (4)D A (5)8 (6)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7)捕食和竞争

(8)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增多 食物链变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