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78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讲座.docx

《专题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讲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讲座.docx

专题讲座

教子有方

主讲:

黄光华(书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把他们培养成人、成才更是我们光荣的使命。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学校是知识的海洋,学校为未来指明航向,家庭是人生成功的保障。

《三字经》中有云: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足以看出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认真行使自身职责,提高素质做好分内的事。

家长朋友要尽好义务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就是《教子有方》,希望对您的家庭教育有所启发。

一、天才儿童

我想表述的意思是每一个正常的儿童生来都具有成为天才的潜能。

观念决定行为,我们要想教育好儿童,首先要对儿童有正确的认识。

孩子虽然小,但他不是一个“缩小的大人”,他们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有许多极不相同的地方,我们要深入到他们的“内宇宙”中探索。

形成科学的儿童观,以促进育儿的科学性。

维尼斯特说过: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绝大多数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天资被磨灭了,所以真正成为天才的人很少。

”人的潜能大得惊人,一般人智力潜能仅仅开发出3%—10%。

如果错过了早期开发,绝大部分神经元早期被闲置,到十岁脑生长定型后,其潜能将一辈子被埋没,难以挽回。

可惜人类数千年来浪费了亿万儿童的宝贵潜质,孩子天才般的学习能力绝大部分都被遗憾的埋没了,包括在座的你我在内。

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

婴幼儿是人类中最出色的学习能手,他们有着惊人的探求力、模仿力、记忆力、想象力,成年人与之相比望尘莫及。

教育家疾呼:

一定要抢在潜能开发的最佳期进行科学教育,让孩子受益终生。

潜能开发的最佳期是什么时候?

答案是0-6岁,也就是学前阶段,幼儿园的孩子就处于潜能开发的最佳期。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会议上指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足以看出国家对学前教育也日益重视。

今天召开家长会就是要与各位家长达成共识——让我们共同实施科学的早期教育,在给孩子们快乐童年的同时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为他们成功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没空,请老师教就行了”。

在此我要告诉您:

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作用同样重要,有的教育家研究结果甚至是父母的作用超过老师,即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如果您说没空教育孩子,其实就是在说没空做人。

早期教育是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并存的教育,是人类最广泛的、参与人数最多的教育;如果教育得法,也是最简便、投资最少、效力最高的教育。

没有对孩子进行早教的家庭是不存在的,问题是你的早教是科学的还是盲目的。

有些孩子之所以出落得很优秀,是因为有幸碰上了优秀的父母,碰上了不自觉的优良早教所致。

如果这些孩子遇上了更自觉、更科学的早期教育,他们一定比现在更加出类拔萃,进而成长为天才和伟人。

二、教子有方

孩子天生是天才,我们成人需要做好的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开发其与生俱来的潜能,成就其天才的本性。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我们需要找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一)遵循五大原则

1.亲子关系应当宽松

要想让孩子发展的好,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地基。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慈爱、愉悦、认真、严肃,说笑有度,有玩有学,能尊重孩子的需求,征求孩子的意见,既有认真的鼓励,有又严格的要求,全家人在孩子面前保持亲子态度的一致和教育的默契。

成人之间如有分歧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露,不然孩子就会无所适从或不听从正确的管教。

2.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前提下玩和学。

早期教育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不求甚解。

生活中遇到什么就玩什么,孩子对什么产生注意就教什么。

3.以给孩子积极快乐和幸福的感受为主,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磨炼

给孩子全面的精神营养,决不只限于给他们快乐的、有趣的、温暖的、慈爱的、成功的、满足的、安全的、光荣的种种心理体验。

他们虽然需要以获得以上正面的感受为主,以使之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勇敢和自信,但也不可没有生活的挫折和磨炼。

如果只让孩子在温室中生活,糖水里泡大,只让他满足和如意,那么他所感受的世界是平面的、贫乏的、浅薄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和不求进取的“懒惰心态”就产生于这样的环境中。

只要不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范围,并加以教育引导,挫折教育就能发展其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4.多给孩子真切、真实、有趣的生活感受

玩具对儿童是必要的。

真实有趣、新奇的生活感受,更高于玩具的感受。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太梭利说得好:

“儿童的快乐在于完成对他的年龄来说是伟大的工作。

他真正的满足是对手头的事情付出最大的努力;他的幸福在于用最好的方式进行对身心有益的活动;他的身心和精神力量来自于获得生活经验。

”千万不要让电视节目、电脑游戏过多占用孩子的时间。

小朋友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要控制在40分钟之内。

5.精神营养要富于启发,有创造性

抓住生活细节,引导孩子创造性地思维,生活也就成了游戏,而这种游戏富有极大的乐趣。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

绝不要忽视环境的力量,更不要忽视孩子幼小生命适应环境的能力。

环境可以把一些婴儿塑造成“天才”,也可以摘掉孩子智慧的嫩芽。

人是环境的产物,婴幼儿更是如此。

教育者完全可以积极的创造和建设良好的环境,让孩子生活其中;也可改造和避开不良环境的影响。

要创建智慧环境、道德环境、规律生活环境和美育环境等。

孟母三迁,就是选择教育环境的最典型的故事。

(三)提供精神营养

脑的发达需要两种营养,一是食品营养这个不用多说,二是精神营养。

蒙太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

”这足以说明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精神营养有多么重要。

全面养育孩子心理生命的营养“菜单”如下。

1.训练身体。

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以刺激脑神经元布网,完善大脑功能。

2.体育运动。

要在孩子童年期即养成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3.礼貌交往。

卡耐基说“人生的成就80%靠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专业知识仅占20%。

”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关健是尊重孩子和父母树立榜样。

园内的礼仪教育课,请家长配合要求,让我们共同培养小绅士、小淑女。

4.音乐美术。

开发右脑,发展想象力,使孩子更加活泼大方,更加热爱生活。

5.发展语言。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同步发展、相似发展。

6.学习劳动。

爱劳动的孩子责任感特别强,劳动还能使孩子聪明、能干、善良。

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

7.观察提问

一定要特别培养孩子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随时随地进行观察、提问。

爱观察提问,就会使一生的生活都丰富而快乐。

(犹太人)

8、认识自然熟悉社会。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自然是一本最丰富的百科全书,社会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要尽可能地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玩、去看、去问。

这样孩子就能见多识广,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生活中无处没有学习,无处没有精神营养,问题是你能不能发现它,并引导孩子去发现它。

对孩子来说,有趣的学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学。

玩与学不仅不对立,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要让孩子们玩得更有益,学得更有趣。

以上心理营养素,都是健康成长的优质营养品,孩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四)培养优秀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人的性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个人理想道德的基石,是成就人生事业的保证,是缔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

要把孩子优良性格的培养放在首位。

只有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兴趣广泛、乐观通达、勤劳善良、坚忍不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优秀儿童应养成以下六大性格基础:

1.快乐活泼:

2.安静专注:

3.勇敢自信:

4.勤劳善良:

5.有独立性:

6.有创造性

以上六个方面组成了优秀的性格基础,其他优秀性格可在此基础上生发而出。

重点说一下独立性,要让孩子自己的的事自己做;做事不需要大人催促。

大家需要警惕:

如果孩子养成了凡事需要别人催促的习惯,其成才程度与成功几率将明显降低。

再说一下创造性,创造性经常表现为破坏性。

教育界有句话:

你的冷眼里有瓦特,教鞭下有牛顿,冷嘲热讽中有爱因斯坦。

所以当孩子出现一些破坏性行为时请压住怒火、静下心来,耐心听其解释,发现其中创造性的萌芽,兴许你一次理智的教育能成就一个中国的诺贝尔。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智力不开发会被埋没,但无“负智力”,而性格有鲜明的“两极性”,有“负性格”之说。

一个人要么养成优良的性格使其终生受益,要么就会养成不良的负面性格让其受害无穷,二者必居其一。

所以性格潜能的开发务必要开发其正面部分,拟制其负面增长。

那孩子的良好性格成长靠什么呢?

主要靠看不见的“潜教育”,即不露痕迹的心灵教育。

心灵教育的核心就是把孩子当作民主平等的知心朋友,这样的朋友关系是家庭亲子关系的最好定位。

(五)心灵教育

如果把人比做一棵树,肉体是树干,知识能力是树冠,而心灵是树根。

根深才能枝壮、叶茂,如果根坏了,这棵树也就难以存活。

学前阶段是形成树根的关键时期,作为他的养育者需要提供充足的精神营养,我们需要拿起八件工具。

1、爱

要想教子有方就让爱心飞扬。

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爱。

中国的家长是最肯为孩子牺牲的,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就是为孩子而活者。

真正的爱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爱是一种情感,一种对对方无条件付出的情感,爱孩子是对孩子的欣赏,希望他快乐、幸福,无条件的肯定他、接纳他、欣赏他、表扬他。

爱不见得必须借助物质给予来表达,有的家长误认为给孩子吃好、穿好、上个好学校就是爱孩子了,这是很片面的。

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拥抱,都可以表达父母的爱,教育孩子应少用语言,多用表情。

孩子对父母、亲人的情感和情绪最敏感,父母的喜怒哀乐是最有力量的,只是要运用得恰如其分才好。

有时一个眼神,皱一下眉头或给个白眼,胜过几天几夜古板的说教;

二爱源自于一种平等的亲子关系,爱孩子首先要尊重他,把他作为与你平等的个体来尊重,而非把他看作个人私有财产来随意支配。

强迫不是爱。

三爱是没有条件的,不能说表现好妈妈就爱你,表现不好就不爱,如果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那么孩子就会生活在恐惧之中;

四爱的有无并非取决于施爱者,而是取决于被爱者的感觉,孩子感觉到了才是爱,亲子间有情感互动才是真爱,爱是一种父母、子女共同参与的双向情感交流。

父母祖辈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同时,也引导、鼓励、表扬孩子关爱父母、长辈,进而关心周围的人,以至全人类。

大家不妨对照以上四条检验一下自己对孩子的爱真不真、够不够。

做父母的必须学会爱孩子的本领。

大家要记住:

爱孩子有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三不,不数落,不打骂,不把孩子当玩具、笑料。

2、表扬

在孩子通过努力做出成绩时真诚地给予肯定,孩子的自信心就是在一次次成功的肯定中培养起来的。

希望家长拿起表扬的武器激励孩子,让他们劈荆斩棘、再获成功。

不要担心表扬会使孩子骄傲,学会正确的表扬孩子,孩子就不会骄傲。

有时候要帮助孩子“做出成绩”,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的力量足以让孩子“更上一层楼”。

3、鼓励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

“教育孩子除了鼓励外没有别的办法”。

鼓励孩子应是家长每天要做的事。

成功了鼓励孩子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功,失败了鼓励孩子不要气馁下次再来。

让我们用鼓励扬起孩子前进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4、确认

你希望孩子有什么优点,即使他现在一点也还没有表现出来,就确认他已经有这个优点,并经常这样评价他。

如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顺就经常说他孝顺,时间久了他也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而努力做的更好。

这其实就是积极暗示效应。

因此务必要对孩子坚持积极暗示。

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不知不觉地给孩子信心和力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多看孩子的长处、进步和闪光点,要常常说“如果这样做,那就更好了!

你一定能行的!

“你真棒,有进步”等,这类语言才是积极的暗示。

我们中国的家长往往是消极暗示,如发现孩子稍有偏食就爱抱怨说“这个孩子太偏食就是不爱吃青菜”,其实孩子偏食还没有严重到什么青菜都不吃的地步,在你经常“偏食”的确认评价下他更加偏食。

让我们经常确认孩子的优点,让美好的愿望成为美好的现实。

5、理解

理解万岁不用多说,让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与角度看待问题,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与他平等相待,做知心朋友。

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我们一同赏析。

如果您能记住

马迪·金

  如果您能记住,您走一步,我要走三步才能赶上,

如果您能理解,我观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如果您在我乐意的时候让我自己试试,而不是把我推到前面或挡在后面,如果您能满怀爱心地感受我的人生,不剥夺我自决的需要,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如果您能记住,我需要时间获得您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果您能理解,我只讲述那些相对我的成熟程度来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时,让我独自迈出一步,而不是把我猛推出去或拉回来,如果您能用您的希望感受我的生活,而不破坏我对现实的感觉,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如果您能记住,我像您一样,失败后再试需要勇气,如果您能理解,我必须自己弄清我是谁,如果您在我想要时让我自己寻找自己的路,而不是为我选择您认为我该走的路,如果您用您的爱感受我的人生,而不破坏我自由呼吸的空间,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6、陪伴

孩子们成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不是吃好的,不是穿时髦的衣服,更不是大把的零花钱,而是爸爸妈妈的适时陪伴。

没有陪伴你的教育将无从下手。

父母的亲情无可替代,只有与孩子在一起,才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的需求、感受他的困惑、肯定他的进步、消除他的忧愁。

多年的幼教经验告诉我们:

父母的适时陪伴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此向全体家长呼吁——努力挣钱固然会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亲情的滋润才会让孩子发展得更好。

请家长记住:

幼儿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7、制定规则

即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好。

不允许孩子做的事,一开始就不能允许,行为指导要在事前、事后做大量工作,先鼓励、适应,后表扬、巩固。

8、批评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犯错时可以有一定的惩罚,但这并不是说做错了就打骂孩子,打孩子是成人无能的表现。

当孩子犯错,尤其是比较严重的错误时,批评分三步:

一是指明他有不少优点,有的优点是难能可贵的,发展下去会很有前途;二是简短严肃的批评;三是说“你必须改,我相信你会改正,我在等待你改正的行动!

批评中也要有积极暗示,有父母的爱。

记住:

“过能改归于无”。

惩罚方式中有一种叫做自作自受,大家不妨一试。

所谓自作自受就是让孩子自己承受由过错带来的后果,如打破了邻居的玻璃要赔偿,要让孩子知道这份钱是需要他承担的,家长可以帮忙垫付,但要还,可用扣除他的零花钱的方式进行。

使孩子把犯错与痛苦联系起来,尽量减少不应有的过错。

(六)提高自身修养

教子有方必须提高父母的修养,父母的修养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根本。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仪态、风度、言行,要展示出自己的修养和教子的自信。

这就要求父母提高文化涵养。

修养的高低是以人生态度、追求目标、理想信念来衡量的。

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呢?

1.要有育儿理想、信念、决心和信心;同时要屏弃攀比心,拥有一颗平常心,孩子的发展顺其自然最好,深信松、柏、杉、竹都能成材。

2.家庭成员关系要和睦、教育要和谐,生活要有规律。

3、在家中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建议大家多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增加育儿的科学性,减少育儿的盲目性。

在此向大家推荐几本好书:

冯德全教授的《早教革命》、王金战老师的《中国英才家庭造》、知心姐姐卢勤老师的《好父母好孩子》、董进宇博士的《博瑞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家长朋友们,下面重申一下我的观点,首先孩子天生就是天才,我们的任务就是成就他而非埋没他甚至扼杀他。

作为父母,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提高自身修养,为孩子们提供全面合理的营养,培养其优良的性格,让更多的天才真正成功。

帮孩子成就幸福的人生,而我们也在其中收获人生的极大成功与幸福。

谢谢大家!

 

家长会讲座文稿

主讲:

任子爱(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家长: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家长会,我代表逸夫小学全体教职工对您的到来表示感谢,您的按时到来是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更是对孩子成长的重视。

各位家长,相信大家此时坐在教室里的心情肯定不一样:

有的看到孩子满意的成绩,心里非常欣慰;有的看到孩子不尽人意的成绩,心里觉得沉甸甸的,甚至觉得很没面子,设想开完家长会后,如何回去教训教训孩子。

其实大家的这两种心情我都非常理解,因为我有着和大家同样的称呼——那就是家长!

我的孩子正在这里上初一,作为平等的身份,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拿到成绩单,我在想什么:

我在想:

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成才观去衡量孩子。

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浙江日报》登载的一项调查反映:

92.7%的家长希望孩子具备大学学历。

这种高度期望反映了当今家长对成才观念的误解。

由于这种希望,家长们活得很累,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为他设计了一条辉煌之路,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留洋、直至功成名就。

孩子出生后,特别是到了幼儿期,家长就开始忙于奔波于各种学习班,忽儿让孩子学钢琴,学电子琴,忽儿让孩子学画画,忽儿又让孩子学书法……一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为达此目的,或物质刺激,或棍棒教育,以至于年幼的孩子盼望着自已能象爷爷奶奶那样退休就好了,就可以不学习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期望可以使孩子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否则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酿成悲剧。

南京一姓胡工人因三岁独生儿子背不出一句唐诗竟将孩子一脚踢死;孩子为逃避练琴而伤残自已手指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些教训应引家长深思。

李岚清副总理1996年5月11日考察湖南汨罗素质教育时讲道:

国家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但任何国家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人才是分层次的,结构必须合理、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的”。

他又说:

“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

他认为:

只有思想健康,思路宽广,有组织实践能力的人,而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道德的,身体健康的人,才会对社会有贡献,才有全面发展的人。

社会是七彩的,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就当前社会需求来说,同龄人中也只能有6~7%的人升大学,为此每个孩子不可能也用不着都成为大学生,都成为尖端科学的研究者。

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各不相同,有的人适合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有的人适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点,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本身条件为他设计一个切实可靠可行的未来。

古语道:

七十三行,行行出状元。

即使在平凡的服务行业中上照样也能培养出身手不凡的能式巧匠,如饮食行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中的名师;服装行业中高级服装设计师也并不一定都出自名牌大学,往往都是自学成才。

集政治家、理论家、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等于一身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未曾踏进过大学的门深造,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却是学医的。

他们都以自身成才的成长经历表明;成才不一定非得千军万马专挤通向大学的那根独木桥。

所以,我们应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及孩子本身条件对他们寄于适度的期望,培养孩子多种兴趣,顺其自然,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学会生存的能力。

我们的孩子在文艺、体育、科技、美术、摄影等其他方面的爱好及成就也是我们的骄傲。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发展得更加理想。

为了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我们愿意付出我们最大的努力,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呢?

下面,我就“孩子需要沟通”谈谈我的浅显认识,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先给大家描述一个微型调查的结果:

调查的问题是“你和孩子经常聊天吗”?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去问10位家长时,有9位家长答案是一致的,很少聊天。

只有一位家长表示,她和孩子沟通顺畅,但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动作。

一所中学对230多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学生不喜欢和家长聊天,有八成的家长感到自己和孩子存在距离和隔膜。

调查同一个家庭的情况:

孩子表示“我和父母不聊天,当然不是一句话都不说的。

平时回家后,写作业,写完了看电视,然后睡觉。

他们问我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我特烦这个。

我喜欢篮球,他们不是很反对,我希望和他们聊体育,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

而家长反映:

“从初二开始,孩子和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越来越少了,我平时工作挺忙的,儿子一到家就写作业。

其实我很想和孩子谈心,但每次坐下来总不知说些什么好。

我和儿子聊的最多的就是学习,感觉儿子不愿意说这个,每次都敷衍了事。

儿子挺喜欢篮球的,我们两口子不懂,总问孩子学习又觉得不合适,孩子大了,我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很想和孩子亲近,每天都想和儿子有15到20分钟聊天的时间,可感到没有合适的话题。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

就是有些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会发现孩子变得开始爱顶嘴了,不再那么听话了,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时,有些家长就会感觉到对孩子的教育是太令人头疼了:

孩子听不进说教,又不能整天打骂,更不能放任自流。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和教育孩子呢?

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与孩子沟通。

与成人沟通,是今天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精神需求。

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里,是家庭的“个体户”,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父母建立伙伴关系。

但父母并不理解孩子的心,他们很奇怪:

“你想要的我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

”久而久之,孩子渴望沟通的大门关闭了,有的永远也打不开。

这就是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和孩子去找共同的话题。

我曾经参加团委组织的由全市师生代表参加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座谈会,会上许多学生谈到他们喜欢听“SHE”、周杰伦、蔡依林的歌,喜欢看郭敬明的小说,很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何引导他们看一些我们这一代人喜欢的书,听我们这一代人喜欢听的歌。

其实,我们和孩子生长的时代不同,接受的东西不同,如果将我们的意识强加给他们,势必引起他们的反感。

现在,家庭教育中流行这样一句话:

“何不蹲下来看孩子!

”因此我们要学会去关心孩子关心的事,这样,我们就会理解他们,也就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从他们喜欢的东西中去挖掘可以教育他们、引起他们共鸣的思想因素,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能让他们认可的教育效果。

  2、把饭桌变成和孩子沟通的空间:

孩子与家长出现沟通危机,如果说家长因为忙,那是借口,家长们不会忙到进了家门和孩子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了。

现在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他们比我们更渴望沟通与交流。

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打开孩子的心结,让他们的心理重负得到释放。

前些日子,一位学习成绩很好的初四学生家长跟我聊起孩子,说孩子回家经常常舒一口气,妈妈问他为什么,她说“憋得慌”,这样舒服些,面对孩子的学习压力学校也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来疏导,但面对五六十个甚至七十多个学生,老师不可能向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化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实践和精力上来讲,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开拓的前景是广阔的。

家庭教育不是“正规教育”,而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育,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但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淡化学校教育的色彩。

而恰恰相反,家庭教育学校化现象很普遍,孩子到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可回到家里,家长追着孩子学习不放,孩子自然会很反感。

经常有家长问,和孩子每天沟通多长时间比较合理,那样太刻板了,和孩子沟通不是在学校上课,家庭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进行。

去年,我所任教的班级就有一位家长做得很好。

她尽可能推掉所有的应酬,特别珍惜与孩子共进晚餐的时间,每天的晚饭时间,聪明的妈妈都会以巧妙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在校一天的生活经历,在孩子的叙述中,妈妈抓住问题,及时解决,并可能多得鼓励孩子,从不数落,这样的民主氛围让孩子没有负担,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