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难文章.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094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融资难文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企业融资难文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企业融资难文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企业融资难文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企业融资难文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融资难文章.doc

《企业融资难文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融资难文章.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融资难文章.doc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重点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宏观形势分析、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措施等三大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及阐述,以求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较为客观的认识,并结合今后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分析,提出有实质性意义、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建议。

在分析模型方面,主要采取内外因相结合模式,关于融资难现状,主要从内源融资现状和外源融资现状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关于融资难原因,主要从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大方面进行综述;关于解决融资难对策措施,主要从外部政策构建和内在条件培育两大方面进行研究。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及重要力量,其规模总量不断扩张、发展质量也不断提升,成为国家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起源,容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现。

据初步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8.7%,上缴税收占48%,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岗位的75%以上,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客观局限及社会上片面追求规模经济、偏好“超大规模、超强竞争力、超高技术水准”的发展导向,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

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关注,也最为人们所揪心,它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

本文拟主要就其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步伐而应运而生的一种经济形态。

概括以来,主要形成渠道有四类,第一种是由当年风起云涌的国有、集体企业、福利企业改制而来,这种企业有一定发展基础,虽基本上已轻装上阵,但历史欠账仍较多;第二种是由具备一定资金、一定技术、一定销售渠道的人出于创业目的而发展起来的,这种企业虽在某些要素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整体实力仍不够强,属于一定意义上“跛脚企业”;第三种是由各种原因所限,不能不去创业,由小而大,摸着石头过河,慢慢积累形成的,这种企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经营业态相对低端,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和第二种企业合称为“草根经济”;第四种是由回国创业人员立志于创业而形成,这种企业一般行业较为高端,一般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但资金需求尤其是研发投入等方面,较一般企业要求更为迫切,更为量大。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为主体,主要融资需求为满足流动资金、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等方面,但据国家有关机构抽样调查,目前我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60%以上的则认为“没有中长期贷款”,导致在2008金融危机前后被迫停产的中小企业中,近50%的原因是因为资金短缺。

具体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融资机构,特别银行资金,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来获得资金,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二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据统计,我国只有大约1.4%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贷款,总规模占信贷总额比例很小;三是已经获取的贷款利率大都较高。

由于是主要集中在期限在6~12个月的短期贷款,贷款的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多的项目。

这三大方面集中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问题很多是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主要从内外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本身因素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可忽视的原因。

1、中小企业规模及信用水平较低,影响其融资能力。

一般而言,企业融资要具备“5C”,即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经营环境等五个要素,银行据此对企业信用等方面进行顶定级,进而确定放贷等方面额度。

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情况很不尽如人意。

中小企业信用较低可以归结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采用业主制和合伙制,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也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差,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这些特点导致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的“败德成本”较低。

另外,由于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滞后,信用信息传输渠道不通畅,导致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满足率;三是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少数高科技型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帐”的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四是中小企业组织关系简单,缺乏可以提供担保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且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变现能力较低,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

中小企业在寻求担保机构担保时,由于多数担保贷款的期限在半年以内,最长不超过一年;信用担保机构基本上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而不对设备投资等长期性的贷款提供担保,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另外,由于担保公司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情况下往往提高担保条件,无形中限制了中小企业资金的融通,或者通过繁杂的担保手续,高昂的担保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了融资效率。

2、对银行放贷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都是盈利性的金融企业,而给中小企业贷款确实存在着形不成“规模效益”的问题。

因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要求的配比贷款数额不大,但配比贷款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银行从贷款的单位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倾向于进行对大型企业放款的“批发”业务,而不愿从事放贷给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

据世界银行近几年调查显示,大额贷款的运作费用约占贷款总额的0.3%—0.5%,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由于金额较小,管理费用高达2.6%—2.7%。

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信用风险,中小企业受自身经营规模限制,各种经济效益指标也都与大企业有较大差距,负债水平整体偏高。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目标,经营行为短期化(一般只有3年-4年),有较高的倒闭或者破产的可能。

根据工信部调查结果显示,按照10分为满分打分,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分,处于亚健康状态,70%左右的小企业在开业后的1-3年便倒闭破产。

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经营的不确定性,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从而难以提高银行的放贷热情。

此外,企业其他方面的竞争力包括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也都大大低于大型企业。

所以,无论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责任角度考虑,银行都难以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

3、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现象较为普遍。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在确定贷款对象时容易作出逆向选择。

而逆向选择现象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企双方在对企业状况的了解上存在信息不对称。

目前,金融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比较容易地获取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信息。

对非上市的大型企业,其规模庞大的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群体,也可以成为银行获取信息的来源。

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要差得多,一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许多企业缺乏有关财会信息的书面或计算机存储的资料,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财务记录不全,会计账目混乱,超过60%的中小企业有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持续经营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所从事行业等更频繁,关联方的规模较小,进而信息披露的渠道也较为狭窄。

(二)当前客观的外部条件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1、作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途径的金融体系方面因素。

一是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长期以来,各商业银行,尤其是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的四大国有银行,占有信贷资源的80%以上,但将其服务对象定位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企业,并且双方已经形成了较为牢固的伙伴关系。

尤其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压缩了风险资产的比重,集中将资金投向了大型企业。

另外,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各商业银行基本都实行了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因此,无论是信贷员还是基层银行,都不愿意冒更大的逆向选择风险。

据统计,目前阶段我国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份额,而占88.1%的小型企业的贷款份额不足20%。

二是商业银行集权式经营模式的推行限制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面对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各国有银行开始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通过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使信贷资金大量向上集中,制约了基层商业银行的的信贷行为,造成了基层银行存多贷少,只有推荐权而没有放贷权。

这样即使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被基层银行推荐上去,最终能否获得贷款,主要取决于上级银行在保证大企业需要后的资金规模,而不是被推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还能力。

基层银行权限的缩小,加上银行有意识地控制新增贷款客户,致使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集中在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城镇的中小企业贷款更为困难。

三是银行系统缺乏创新手段和方法。

现行的银行信贷普遍存在操作流程长、环节多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

例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急需资金向银行贷款时,还要对其提供的抵押物进行评估、确认、登记,而完成这些手续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错过资金的最佳效益期,与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季节性要求差距较远。

另外,目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了基准贷款利率,而且上下浮动的范围较窄,这样就使商业银行难以通过对不同贷款风险和特殊的服务进行定位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从而使贷款利率不能充分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商业原则,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失去政策支持和商业诱惑。

四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在国有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向上集中的情况下,为减少银企的信息不对称,创建对本地中小企业更为了解,能有效防止企业“赖帐”的地方金融机构就成了一条重要举措。

但实际上,目前我国此类金融机构在数量上还比较少,主要是刚刚兴起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形式,难以充分满足广大中小企业需求。

就我国地方金融的运营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强大的国家信用和政策支持,原本潜在的金融风险易于向现实转化,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都比较差,有相当一部分机构还面临亏损和支付风险的压力。

为摆脱困境,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不得不把贷款的重点放到了大型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则动力不足。

此外,信用担保体系的欠缺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

尽管我国一些地方在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都处于初级阶段。

在我国企业信用低下、中小企业融资的要素不完全时,靠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担保条件,难以顺利完成融资任务。

信用担保机构的在对中小企业支持方面的缺失或缺位,也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的程序被迫中断.

2、作为-

2、

国家宏观政策方面仍存在对中小企业实际支持不够的因素。

一是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强。

近年来,尽管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但相对于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较为完善和配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历史欠账较多,尤其是在设置配套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体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和健全。

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由于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在实际中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