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550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节气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4节气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4节气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4节气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4节气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节气表.docx

《24节气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节气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节气表.docx

24节气表

立春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每年2月3或4或5日,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1]  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的3月5日6日前后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古代分惊蛰为三侯: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

“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

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同义。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礼记》:

“祭日于坛。

”孔颖达疏:

“谓春分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

活动有:

(一)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

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希望天上的神看到。

(二)簪花喝酒:

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野外挑野菜:

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

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

饮食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1]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立夏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

小满(grain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芒种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每年6月5日或6或7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

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6或7或8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120°。

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其气候特征是: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或8或9日,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

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

“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

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白露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9月7或8或9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秋分

秋分(autumnal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

故秋分也称降分。

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寒露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

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

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

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铺,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霜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立冬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期间,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1]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

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

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

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

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

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

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

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

此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

“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

每晚20:

00以后,您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

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儿了。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

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大雪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每年12月6或7或8日,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冬至

冬至(Winter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1]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就北京市区来说,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正午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

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小寒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每年1月4或5或6日,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大寒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输电线路、水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

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

立春:

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

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

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