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8790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13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

第三节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露天采矿可能给当地的地理环境造成的破坏是(  )

A.引起地面塌陷

B.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C.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源

D.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地下水污染

答案:

C

2.有关山西省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为环渤海经济区提供煤炭和水资源

B.位于东部和西部经济地带之间,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

C.与沿海和长江经济地带距离适中,有利于经济发展

D.环渤海经济区可为山西省提供科技和经济贸易通道

答案:

A

3.对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

B.促进了调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D.加快了山西煤炭的外运

答案:

D

读“珠江三角洲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答案:

B

5.珠江三角洲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

答案:

C

6.阅读材料,完成

(1)~(4)题。

材料一 森林、海洋、湿地是地球上最主要的三大生态系统。

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许多生物栖息生存之地,生态环境意义十分突出,特别是热带雨林,它们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材料二 “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

更准确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在乌兹别克斯坦某一灌溉区,土壤表面月平均温度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13℃~15℃,近地面(0.5米~2.0米)的月平均气温比周围半沙漠区低3℃~5℃,绿洲的影响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在200米以内的上空仍能感到绿洲的存在。

(1)森林被称为“绿色卫士”是指森林的什么效应(  )

A.净化空气B.调节大气成分

C.防风护田,保持水土D.涵养水源

 

(2)对比图中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找出PPE怪圈的基本动因。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完成下表。

A.蒸腾作用增强B.土壤热容量增大

C.空气湿度增大D.最高温度较低

E.土壤湿度增大

(4)如果在我国黄淮海地区过度灌溉,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如何控制该种问题?

解析:

本题组从综合问题的探究角度分析林地、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保护措施;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答案:

(1)C 

(2)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人类现有的开发条件下,能利用的环境与资源不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时,便产生贫困——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失业人口增多、人均收入减少等问题,同时人们反过来开始过度利用资源,进而产生相应的环境问题,使资源遭到破坏、环境问题严重、生存压力增大。

在雨林中及周边地区由于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出现商业性伐木、大型农牧场开辟等大量破坏雨林的现象,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出现PPE怪圈。

(3)①E ②B ③C ④A ⑤D (4)盐碱化现象。

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技术。

                  

1.在能源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不大

B.生态建设中只要采用工程措施即可

C.用生物方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唯一措施

D.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并结合复垦,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

不合理的开发能源资源对区域环境影响很大,在生态建设过程中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答案:

D

读下图,完成2~3题。

2.图中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开采石油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

3.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的交通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水资源减少

D.使该地区的降水增加,易形成洪涝灾害

2~3.解析:

图示为我国华北地区地面沉降,出现漏斗区,这是由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该区域,会受其影响安全性,京广铁路未经过该区域,未能提高河流泄洪能力和增加降水。

答案:

2.C 3.A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完成4~5题。

4.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年来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其间有小幅上升现象;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并不是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

读图可知该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06年后保持在较低水平,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答案:

D

5.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将纺织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内地有利于节省资金、人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

B

读“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以能源调配为主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②和④

7.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的建设,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7.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①为我国的青藏铁路;②为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向我国东部输送电能;③为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向东部输送天然气资源,该工程的建设也为我国进口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④为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目前主要进行的是东线和中线工程的建设。

答案:

6.B 7.C

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解析: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答案:

A

 

9.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江三角洲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直接接受海外产业转移,促进了产业升级;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产业转向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地区,促进了本区的产业升级;21世纪初期,珠江三角洲的某些产业转向中西部地区,促进了本区的产业升级。

 答案:

C

2012年9月10日,据广东媒体报道,不少企业在近期举行的第二届环球电子产品及零件采购交易会上表示:

正考虑将企业逐渐迁到内地其他省份。

据此完成10~11题。

10.如今,不少企业考虑迁往内陆省份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B.大量的人才流失到内地

C.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D.产品的市场转移到内地

解析: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导致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转移。

答案:

C

11.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我国内陆省份不可采取的做法是(  )

A.依据当地实际,统筹规划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C.关注生态建设,创建优良的投资环境

D.加大资源开发,大力引进资源密集型产业

解析: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在产业转移中,中西部地区应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

D

12.阅读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 下面左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右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比较项   

我国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

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

异的气候原因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单位调水

量耗能

大小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原因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解析: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整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结合题目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并参考题目所给图文信息获取回答题目的有效信息进行两个工程的对比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缓解供水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节流是主要的分析角度,除了产业结构、技术措施外还包含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答案: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

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

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降水丰富;北

方为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南部为热

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

量耗能

大小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

(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

水需要逐级调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13.阅读下面材料和图,完成

(1)~(4)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材料二 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_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_______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势?

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解析:

图示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茂名、韶关、梅州等地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态工业。

粤北山区具有地价较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优势,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内部交易成本方面分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生产的布局特点可以根据“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布局模式图”分析得出,汽车整车厂与零部件厂在地理上集聚,便于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也便于技术协作与技术创新。

答案:

(1)劳动密集 加工 销售

(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优势: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措施:

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防止工业污染。

(答出两点即可)

(4)布局特点:

汽车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厂在地理空间上集聚(以集群方式布局)。

形成原因:

可以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协作与技术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