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8096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docx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

 广玉兰易患的病虫害有:

  1.炭疽病。

该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初期呈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淡咖啡色,上生黑色小粒点。

后期病斑逐渐蔓延,大的可达叶片面积的1/4左右。

主要危害成叶或老叶,病叶易脱落。

防治方法: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2.白藻病。

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灰白色至黄褐色小圆斑点,后逐渐扩大成放射状或纤维状纹理,表面呈褐色天鹅绒毛状而稍隆起,后期变成灰白色平滑病斑。

防治方法:

应注意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染病后可喷洒50%托布津500倍液防治。

  3.干腐病。

该病多发生在1~2年生枝杆上。

发病初期皮层发软易脱落,皮下组织呈红褐色,易发生开裂。

随病程发展表皮逐渐干枯呈灰色,皮下组织变成黑褐色,并长出黑色小点。

防治方法:

应注意修剪枝条的伤口保护,及时涂抹保护剂;发病后可涂抹70%托布津800倍液进行防治。

 

  4.介壳虫。

广玉兰易遭介壳虫危害,其中盾壶介壳虫危害比较严重,有时枝杆上面形成密密麻麻的一层。

介壳虫除了吸取树液外,还会造成煤污病,使树势生长不良。

防止方法:

在介壳虫孵化期,若虫尚未分泌蜡质时,可用菊酯类杀虫剂喷杀。

用%溴氰菊酯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喷要选早晚气温低小时进行。

晴天气温超过28度、风速超过每秒4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应停止施药。

 

    

广玉兰的病虫害防治

2010-12-15

的病虫害防治

1、出苗时期(5天左右)药剂拌种:

10克适乐时混合兑水公斤拌10公斤种子,可促根壮苗,兼治根腐病和线虫病。

2、细苗时期(16~20天)病虫害防治:

亩用25克天达2116(抗旱壮苗型)加4%蚜虱速克5毫升混合兑水15公斤喷雾,增强抗旱、抗病能力、促根壮苗同时可防治叶斑病和兼治蚜虫。

亩用辛硫磷颗粒剂1公斤,兑土40~50公斤,可防治蛴螬、地老虎。

3、分枝时期(15-18天)病虫害防治:

此期是叶斑病、鳞翅目害虫、豆科蝇和蚜虫混合发生期,可用20%虫酰肼悬浮剂40毫升(如蚜虫严重,可按1000~1500倍兑入4%蚜虱速水剂防治)混合兑30公斤喷雾。

4、开花结荚时期(22-34天)病虫害防治:

此期豆类螟、食心虫、叶病病毒病常发生,可亩用20%虫酰肼悬浮剂40亳升混合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如已封垄,亩用药量和水量增加50%。

喷药时添加天达2116效果更好。

此外,菟丝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有可能大发生,严重发生地块播后苗前喷施地乐胺除草剂,可兼治菟丝子。

5、鼓粒成熟时期(32~38天)此期主要害虫有食心虫、豆荚螟。

可结合增强叶片后期功能,增强光合能力,提高粒重,促进早熟,每亩可用天达2116(花生豆类专用型)75ml+25%灭幼脲50毫升(或20%虫酰肼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

 

广玉兰病虫害防治

广玉兰病虫害防治

一、广玉兰叶斑病  

1、  症状:

发生在广玉兰叶片上,初期病斑为褐色园斑,扩展后圆形,内灰白色,外缘红褐色,斑块周边褪绿;后期病

斑干枯,着生黑色颗粒状物。

  

2、  发生规律:

病菌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雨季发病严重,高温干燥条件下容易发病。

  

3、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残体  ②定期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

  

二、草履蚧  

1、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两代,寄生在芽腋、嫩梢、叶片和枝干。

7月和9月为盛发期。

  

2、  防治适期:

4月上中旬和8中下旬。

  3、  防治药剂:

花保、蚍虫啉等。

  

注:

广玉兰上还有吹绵蚧、龟蜡蚧、角蜡蚧、水木坚蚧等介壳虫为害,防治药剂可参照草履蚧。

  

三、台湾乳白蚁  

1、  发生规律:

属土、木两栖性,群体较大且比较集中,蚁巢建在隐蔽处;工蚁通过蚁路到各处摄食,通过长翅繁殖蚁完成群体的扩散繁殖,繁殖蚁分飞对温度、湿度、气压、降雨等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5月、6月下旬到8月为为害高峰期。

  

2、  防治方法:

①在蚁道放置“蚁克”等诱杀剂。

  ②避免树木的机械损伤。

  ③加强养护管理,及时给树木补洞。

大桂花树移栽技术要点

移栽季节与桂花树的选择

  移栽季节  桂花移栽时间过早,气温高,蒸腾量大,根系易受损,吸收水分的能力被削弱,往往造成落叶甚至枯死。

因大桂花树大部分都是从南方移植过来,时间过晚又没有过渡阶段,不能适应北方气候,易冻死。

即便成活也是几枝骨干枝条,枝叶稀疏,达不到工程要求的效果。

经过摸索,大桂花树在郑州地区最佳时间为11月中旬。

此时气温开始下降,蒸腾量小,地温高,受伤根系的伤口愈合快。

同时,根部能长出一部分毛细根,缓解养分吸收能力的欠缺,保证桂花树的顺利过冬。

 

  桂花树选择  要选择树形饱满、枝叶茂盛、无病虫害、容易起挖、吊运的桂花树。

 

  移栽前的工作准备  

  挖树坑  移栽前一个星期左右应将新栽地的树坑挖好,预挖树坑直径要比移栽树的包装直径大1米左右(方便工人坑内操作),高度与移栽包装高度水平即可。

挖出的表层土和下层土分开放置,把土摊开晾晒,同时将土中的砖头、瓦块等杂质清理干净。

再按10∶1配合比(土为10份)拌入硫酸亚铁,这样增加了土壤的酸度,又对土壤进行了消毒,同时增强了肥力。

  

  修剪  大桂花的修剪是移栽成活的关键之一。

因大桂花萌蘖能力不强,所以截干、截枝是不可取的。

只能修剪桂花的叶片,用剪刀剪下叶片,留下叶柄,保护腋芽,保留原树叶数量的三分之一。

这样既可减少水分的蒸发,又保留原树冠的美观。

  

  起苗与运输  

  起苗  大桂花的移栽用硬包装最好。

对要移栽的大桂花树要提前一星期浇一次透水,使其根系吸收到足够的水分。

这样易挖掘成球,不会因土壤过干而致使土球散开。

土球直径的应是植株地上1米高度冠幅直径的6至8倍,高度是土球直径的70%,有条件的挖大更好。

开挖时要除去树干基部表层土,按要求的直径挖成正四方梯形,下口直径是上口直径的1/3,所挖土球的直径比模板直径大5至10厘米(以便用模板拉紧土球)。

在挖土球的同时把模板、穿丝(钢筋套丝做成)、铁丝等准备好,以备土球挖好后及时包装。

挖土球对需断除的大根要用手锯锯断,不要用其他工具劈砍,根的断面用硫磺粉和ABT生根剂按3∶2的比例调成糊状进行处理。

土球挖好迅速把模板扣上,用穿丝拉紧,树干用草绳包装好后吊装。

  

  运输  大桂花吊装到车辆上要直立放置,土球四周用编织袋装原土(挖土球的老土)扎死,树冠用塑料膜裹严扎紧,防止运输过程中移动摇摆。

  

  栽植及后期管理  

  栽植  栽植前要对预先挖好的树坑用运输桂花树带回的原土回填土10至15厘米。

因桂花树不耐水淹,所以栽植的桂花深度要比原地面高出10至15厘米。

首先吊下桂花树按原来生长的朝向放好,然后在树坑的四个角各放入塑料管一条,树坑填完土后增加根部透气性。

再按顺序把模板去掉的同时回填土到土球高度的1/3,紧贴土球的周围填原土,填一层踏实一层,防止土球破裂。

树坑全部填完踏实,围堰,打支撑,浇第一次透水。

  后期管理 一是距第一次浇水3至4天再浇一次透水。

二是待水全部阴干后,把原来树坑周围剩余的土围在树根的周围,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土堆,这样桂花树不会因积水而被淹死。

三是来年春天一定要浇一次开春水。

四是在平均温度20℃左右用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多菌灵等)的混合液每隔半月喷洒一次树叶、树枝。

既给桂花树实施了叶面追肥,又起到了杀菌作用。

 

桂花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桂花又名“月桂”、“木犀”、“岩桂”、“九里香”、“七里香”。

种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

树冠圆球形。

树干粗糙、灰白色。

花簇生,3-5朵生于叶腋,花期9-10月,多着生于当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着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香气特浓。

  桂花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四种:

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

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

  桂花常见的病害大都发生在叶部,主要有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

  桂花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

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

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

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桂花枯斑病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

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

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

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桂花炭疽病该病侵染桂花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

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

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

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

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

2:

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

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虫害防治家庭养殖桂花的主要虫害是螨,俗称红蜘蛛。

一旦发现发病,应立即处置,可用螨虫清,蚜螨杀,三坐(唑)锡进行叶面喷雾。

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均匀的喷到。

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

桂花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

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

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

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

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

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

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

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

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

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

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

2:

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

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虫害防治

  家庭养殖桂花的主要虫害是螨,俗称红蜘蛛。

一旦发现发病,应立即处置,可用螨虫清,蚜螨杀,三坐(唑)锡进行叶面喷雾。

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均匀的喷到。

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

 

 

桂花树的病虫害防治

一、桂花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桂花的病害种类主要有撒金桃叶珊瑚炭疽病、扶桑炭疽病、兰花炭疽病、桂花炭疽病(合肥、滁洲、黄山市)、金边瑞香煤污病、栀子花煤污病、山茶藻斑病(合肥市)、桂花叶枯病、桂花假尾孢褐斑病(合肥、滁洲、芜湖、黄山市)、桂花赤斑病(合肥、芜湖、滁洲、黄山市)、桂花壳针孢叶斑病、桂花壳二孢叶斑病(黄山市)、桂花拟盘多毛孢灰斑病(黄山市)、桂花盘单毛孢褐斑病、桂花茎点病(黄山市)、桂花大茎点霉褐斑病、桂花链格孢叶斑病(黄山市)、日灼病、根结线虫病、癌瘤病等。

其中尤以褐斑病、叶枯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

1、叶斑病

病斑发生在叶片的两面,发病初期,叶面仅出现出现一些散生褐色斑,后期叶面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浅褐色,形状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数个病斑结合到一块;病斑边缘红褐色至暗褐色,外具浅褐色晕,叶正面散生大量细小的灰黑色的霉点,这些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叶背病斑褐色;由于病斑的逐渐扩展汇合成大斑块,常常导致大量叶片枯死和脱落,严重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开花。

该病病菌以菌丝块在病株和落叶上越冬,次年4—6月份气温升高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并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侵染危害,继之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再次侵染发病。

此病在4—10月均可发生;在植株上老叶发病比嫩叶为重。

金桂品种最易发病,银桂品种次之,丹桂品种不易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或当年移栽的植株,易于发病;土壤板结、粘重,肥力不足条件下,易发生该病;在7—8月高温多湿季节,病害可迅速扩展。

防治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经常松土,避免土壤积水,促成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冬季彻底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可明显抑制来年该病的发生;春季桂花植株发芽抽叶到叶片硬化之前,每半月喷洒一次1:

2:

1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可防止该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用50%的多·硫悬浮剂800液喷洒,或用50%的多菌灵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液喷洒,或用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液喷洒;还可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喷雾,间隔期48天。

重灾区苗木出圃时,可喷洒%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灭菌。

2、叶枯病

有称叶斑病,,是桂花的一种重要病害。

它主要危害叶片,病班多始于叶尖或叶缘,初生黄绿色或浅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至灰褐色,形状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型;病斑背面颜色较浅,边缘深褐色;病斑有时卷曲脆裂,几个病斑可相互融合达叶片的1/2—1/3,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引起叶片大面积干枯,导致起提前脱落;树冠中下部的叶片受害比顶部严重,老叶发病比新叶严重。

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春季温湿度适宜时以分生孢子侵染发病,借风雨传播,尤以7—11月最为严重;当气温在20—27℃,雨水多或湿度大,通风透气不良,肥料不足、树势衰弱或遭受冻害、机械损伤时,容易发病;气候炎热干旱,而又未及时浇水时,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菌,可有效抑制来年该病的发生;苗木移栽或引进的苗木,要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必要时可于出圃前给苗木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消毒;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经常松土除草,防止土攘板结或积水,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和喷水,以增加桂花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重的地区,从6月下旬开始,每半月喷洒一次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

2:

1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连续3—4次,防治效果良好;还可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喷雾,间隔期48天。

3、煤污病

主要表现为叶面和干枝上蒙有一层颜色深浅不一的灰黑色粉状物,有时甚至结成黑膜状。

究其原因是由于蚜虫、蚧壳虫、粉虱等昆虫刺吸危害桂花时,分泌的排泄物引起多种真菌的寄生从而诱发了黑乎乎、灰蒙蒙的煤污病。

通常发生于高温、多湿的季节和闷热、潮湿、隐蔽、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灰黑色的煤污层,不仅影响了桂花植株的观赏,而且会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并引起感病叶片变黄萎蔫后提前脱落。

防治方法:

加强桂花植株的整形修枝,确保植株内膛通风透光,促成植株生长良好;发现蚜虫、蚧壳虫、粉虱等昆虫刺吸危害桂花时,及时进行有效防治,予以杀灭;盆栽植株,经常喷水淋洗叶面;发病初期,用50%的甲·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份剂800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液,喷洒枝叶,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黄化病

即缺铁性黄化病。

如果是轻度缺铁,表现为幼叶的叶脉间失绿黄化,叶脉组织仍呈绿色;如果是重度缺铁,则表现为新老叶全部黄化,幼叶慢慢停止生长,部分老叶出现黄褐色斑点,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严重影响到观赏效果和采花收获量。

究其原因:

一是地栽植株由于土质偏碱;二是盆栽植株由于盆土配制时配方比例不当,pH值失调;三是城乡拆违后种植的桂花,由于建筑物残渣清理不彻底;四是管理失误,如浇灌用水pH值偏高;从而导致了土壤中的铁元素呈难溶解的氢氧化铁形态存在,不能被桂花的根系所吸收。

防治方法:

轻度缺铁,可根部浇施%的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施%的硫酸亚铁溶液;缺铁严重时,可在每株桂花(包括盆栽桂花)根际周围的的土壤中施入20—40克的螯合铁[F-EDTA(乙二胺四乙酸合铁)],同时用%的螯合铁溶液进行叶面喷洒;春季新梢生长季节,每半月用%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叶面;配制盆栽培养土时,可用%的硫酸亚铁溶液将其pH值调整到以下。

5、干腐病

主要发生在较大大规格的新移栽桂花植株上。

在园林绿化或大桂花移栽中,由于起挖时碰伤、长途运输中划伤、吊栽时勒伤、意外击伤等原因,导致桂花植株的主干或大枝外皮被严重损伤,或掀去大块干皮,未能及时加以妥善的保护,遇到雨水、污水感染伤口,诱发真菌(如木腐菌等)、细菌(如土壤野杆菌等)的大量侵入寄生,致使伤口处腐烂、木质部外露或形成癌瘤,引起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大量脱落、大枝枯死,严重时会造成全株桂花死亡。

防治方法:

对于主干或大枝上的小伤口,应及时涂抹伤口愈合剂;对已发生局部或少量腐烂的较小伤口,可将其伤口局部清理干净,直至露出新鲜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再在其新鲜的创口上涂好伤口愈合剂,可促成其创口尽快愈合;对于树干上韧皮部早已被破坏、木质部外露多年的陈旧大创口,可将已腐烂的外露木质部清理干净,可每年定期涂抹石硫合剂防腐或用双组份“云石胶”调色后快速涂抹在新鲜的创口上,保护效果会更好;对主干已形成空洞的粗大桂花植株,可先将已腐烂的部分彻底清除干净,注意不要破坏已腐烂木质部与未腐烂木质部之间的隔离层,空洞内填充聚氨脂发泡剂。

二、桂花主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桂花虫害的主要种类有刺蛾类、螨类、蚧壳虫类、粉虱类、霜天蛾、袋蛾类、蜡蝉类、短额负蝗等,其中尤以螨类、蚧壳虫类、粉虱类危害最为严重且普遍。

1、朱砂叶螨

危害桂花的螨类主要是柑橘全爪螨和朱砂叶螨,全省各地近几年发生均非常严重。

朱砂叶螨的成螨体长—毫米,雌螨卵圆形,朱红到锈红色,或深褐到黑褐色;雄螨略呈菱形,淡黄色,略小,体长—毫米。

卵,圆形,淡红到粉红色。

幼螨,初孵时近圆形,半透明,取食后体呈暗绿色。

若螨,体呈椭圆形,体色较深。

一年可发生10—15代,南方以成螨、若螨和卵在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翌春平均气温达到7℃以上时开始活动取食、繁殖危害,成螨、幼螨、若螨均喜群集于叶背取食,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或密集的细丝网下,每一雌螨一生可产卵达50—500粒。

高温干旱季节最有利于其大发生,造成整株或一片桂花林叶片灰黄,严重影响到桂花的生长、开花和陈列观赏。

该虫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35%—55%,大风暴雨可冲刷虫体,降低虫口密度。

防治方法:

保护自然天敌,如小黑瓢虫、小花蝽、塔六点蓟马、中华草蛉、大草蛉等;冬季清除树下杂草并烧毁,用—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的成螨、若螨和卵;发生初期,用25%的倍乐霸(主要成分为三唑锡)1500倍液喷杀;或用1%的齐螨素乳油(主要成分为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杀;此外,还可用噻螨酮、甲氰菊脂、螨即死等农药喷杀。

2、吹绵蚧

危害桂花的蚧壳虫,有红圆蚧、藤圆盾蚧、红蜡蚧、褐软蜡蚧、吹棉蚧、糠片盾蚧、考氏白盾蚧、蛇眼蚧、矢尖盾蚧、日本长白蚧、橘绵蚧、椭圆盾蚧、黑点盾蚧、侧几细蛎盾蚧、椰圆盾蚧等。

其中尤以吹棉蚧、糠片盾蚧、日本长白蚧、橘绵蚧危害相当普遍。

吹绵蚧,成虫体长5—7毫米,雌虫椭圆形,橘红色,腹面平,背隆起,产卵前在腹部后方分泌白色卵囊,其上有14—16条纵纹;雄虫全腹瘦小,长约3毫米,胸部黑色,腹部橘红色,前翅狭长、黑色,后翅退化为钩状。

卵,椭圆形,长毫米,橘红色,密集于雌虫的卵囊内。

若虫,椭圆形,橘红色,背面覆盖淡黄蜡粉。

蛹,体长毫米,橘红色,体上散生淡黄褐色细毛,被有白蜡质薄粉。

茧,长椭圆形,白色,由疏松蜡丝组成,外敷白色蜡粉。

该虫一年发生2—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雌成虫多数群集固定于一处,腹末分泌白色蜡质卵囊,边分泌蜡质边产卵,产卵期达30多天,每雌虫可产卵数百至2000粒;雄虫少,多营孤雌生殖;幼虫孵化后分散活动,后从嫩梢、叶背转迁到枝干上群居危害,吸取树体汁液,并排泄出蜜露,诱发煤污病。

由于虫病交叉危害,常导致桂花植株叶片发黄、枝梢枯萎。

防治方法:

平常少用农药,保护好天敌;发现少量虫体,及时将其抹去挤压死;冬季喷洒—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害虫;卵孵化盛期,用1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或用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或用40%的速扑杀乳油3000倍液喷杀。

3、茶袋蛾

袋蛾类,又称“吊死鬼”。

危害桂花的袋蛾类害虫有茶袋蛾、大袋蛾、小袋蛾等。

它们的共同点是虫体藏匿于袋囊中,以幼虫和雌成虫啃食叶片及嫩枝,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危害更为严重。

茶袋蛾,成虫雌雄异体,雌成虫无翅,体长12-16毫米,蛆形,肥胖,头小,生一对刺突;雄虫,体长11-15毫米,翅展22-30毫米,体和翅均为深褐色,前翅近翅尖处和外缘近中央处各有一个透明长方形斑;卵,椭圆形,乳黄白色,长约毫米;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0-26毫米,各胸节亚背线及中后胸气门上线有褐色纵带,带间玉白色;蛹,雌的锤形,深褐色,头小,胸部弯曲,体长14-18毫米,雄的褐色,体长11-13毫米,腹部弯曲呈钩状,臀棘各一对;护囊,橄榄形,黑褐色,丝质,囊长可达25-30毫米,囊外贴以枝皮碎片和截断的小枝梗,平行纵裂整齐。

该虫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成虫羽化常在下午,次晚交配;雌虫羽化后仍停留在囊内,雄虫羽化后飞近雌虫囊袋进行交尾;卵产于囊内,每雌虫产卵500粒左右;幼虫孵化后,从护囊排泄孔爬行至枝叶上,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到四周寄主上取食,将叶片、小枝,以丝缀连制成护囊;幼虫爬行取食时,头、胸露于囊外,护囊挂在腹部;取食时间多在清晨、傍晚或阴天,晴天中午很少取食;初期取食叶肉,剩下表皮为透明斑点,随着虫龄的增加吃叶成孔口、缺刻,虫多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并嚼食树皮、花果。

防治方法:

人工摘去护囊,消灭幼虫;保护好天敌;用黑光灯、频振灯诱杀成虫;用20亿/克棉龄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0倍液在产卵高峰期喷洒;在二龄幼虫盛期,用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烟参碱1000倍液、灭幼脲3号1000-2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3、霜天蛾

成虫体长45-50毫米,体翅暗灰色,混杂霜状白粉;翅展90-130毫米,胸部背板有棕褐色的似半圆形条纹,前翅中部有两条棕褐色波状横线,中室下方有两条黑色纵纹,翅顶有一条黑色曲线;后翅棕褐色,前后翅外缘均由黑白相间的小方块斑连成。

卵,球形,初产时绿色,后变黄色。

幼虫,绿色,体长75-96毫米,头部淡绿,胸部绿色,背有横排列的颗粒8-9排;腹部黄绿色,体侧有白色斜带7条;尾角褐绿,上有紫褐色颗粒,长12-13毫米;气门褐色,胸足黄褐色,腹足绿色。

蛹,红褐色,体长50-60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