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651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docx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

《创业史》和《红岩》阅读题

一、《创业史》——一本时代的大书

1.作者简介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

1938年到延安后开始小说创作,在写作《创业史》之前出版有长篇《种谷记》和《铜墙铁壁》。

50年代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的皇甫村生活了十四年,参与了当地农村合作化的过程。

这期间除了不多的散文特写以外都在为拟议中的鸿篇巨构《创业史》做准备。

《创业史》原计划写四部,1959年第一部(主要写互助组阶段)在刊物上连载,次年出版单行本。

“文革”发生,使写作计划中断。

文革结束后改定了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的前四章(主要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但计划终于未能完成。

2.创作意图

柳青曾明确表达过自己创作《创业史》的意图:

“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回答要通过一个农村的各阶级人民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这个主题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

3.内容概括

梁三是蛤蟆滩上的勤劳农民,其父艰难创业,给他留下了三间正房,为他娶了妻子。

然而,他命运不济:

牛死妻亡,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只剩下个空荡荡的草房院。

1929年,陕北大旱,梁三将灾民宝娃子母子领进了他的草房院。

从此,宝娃改名梁生宝。

解放后,蛤蟆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梁家分到了十来亩稻地,梁三老汉又重新燃烧起了个人发家的愿望。

而此时当了民兵队长、入了党的梁生宝,则完全沉浸到建立互助组的事务里去。

父子之间在创业上的激烈冲突,即将爆发。

1953年春天是互助组和整个蛤蟆滩最困难的时刻:

他们一方面要筹划新一年的生产,一方面要度春荒。

村主任郭振山寄希望于富农和中农,希望通过活跃借贷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

富农姚士杰偷放高利货,郭世富要和贫雇农“和平竞赛”。

郭振山失去对局面的控制,加之自己要走自发道路,故对贫雇农的困难、自发势力均作壁上观。

在这种形势下,梁生宝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为了推行一年稻麦两熟的丰产计划,他冒雨买百日黄稻种;为了筹集生产资金和度过春荒,他组织互助组开进终南山割竹子……这些举措,打击了自发势力的气焰,也让蛤蟆滩庄稼人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然而,生宝的行动有时却不为梁三老汉所理解。

生宝率众入终南山后,富农姚士杰的活动更加猖狂,处心积虑要搞垮互助组。

他占有了互助组成员栓栓的妻子素芬,并指使素芬去诬陷梁生宝,达到分裂互助组的目的。

在他的阴谋策划下,梁生禄、栓栓两家竟一起退组。

对此,生宝毫不畏惧。

割竹队如期完成了任务,挣了一大笔钱,解决了互助组的暂时困难。

此时的梁三老汉,思想感情也在发生变化。

秋天,梁生宝的互助组获得了大丰收,蛤蟆滩的统购统销工作也提前完成。

生宝的威望不断提高。

郭振山的所作所为使他威信扫地。

为了恢复威信,他积极整顿他所在的官渠岸互助组。

后来,梁生宝他们又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

梁生宝的创业成功了!

在铁的事实面前,梁三老汉终于服气了,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4.人物简介

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任务了如指掌。

在《创业史》中,他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五种农民的创业史:

(1)梁生宝:

处于核心位置,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

在他身上表现了既积极工作,克己奉公又朴实憨厚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成长中的实干家形象。

口头禅“有党的领导,我慌啥?

”表现了他的淳朴,写出了他的木讷。

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他思想性格的核心,也是区别于以梁三老汉为代表的老一代创业者的本质所在。

小说就紧紧围绕这一性格核心,对人物进行了多侧面的刻画,有理想化的色彩。

总之,这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英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

(2)梁三老汉:

小说塑造最为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典型。

旧社会创业失败(经历了三起三落,精神和心理及性格留下了创伤。

)解放后分了土地,重新唤起了他的创业热情,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长者”。

大儿子梁生宝合作化道路与他小农梦想相左。

他便反对集体事业(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及顽固倔强的性格)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

作者相当精彩地描写了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并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

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

(3)郭振山:

蛤蟆滩第一要紧人士,从土改积极分子蜕变为既得利益保护者。

他虽然精明强干,头脑灵活,但只顾个人私利,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就使他在群众中丧失了威信。

他明明走的是一条错误道路,却装腔作势、强词夺理、指手画脚、咄咄逼人,一派家长作风。

他一面对上级的号召敷衍,一面又嫉妒梁生宝的积极,对他冷嘲热讽。

小说通过他与梁生宝的言行的生动对比,告诉人们:

抱着个人主义动机在党内找出路,就要同党的方针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害,最终也会在政治上毁掉自己。

(4)郭世富:

富裕中农,蛤蟆滩最令人难琢磨的一个人。

其人生理想是做一个五世同堂的家长,孔夫子和朱夫子两位老人的忠实后代。

为此,他这辈子三慢一快,走路慢,说话慢,思量慢,做活快。

一方面,他决心面上一辈子做“天公地道”的事情,和气生财,大方生财。

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不识字的经济专家”,精于心算,也精于在买卖中做手脚,有心与共产党较量,又时时提醒自己“一辈子也不张狂,寸步要当心”。

他是梁三老汉顶羡慕的人,中国农民的另一种典型外善内奸。

(5)姚士杰:

富农,其人生信条“好汉厉害不在脸上,在心里头”。

他很能干,却心狠手辣。

一方面他喜欢听借债人诉苦,另一方面在热心帮助困难户度春荒的幌子下,干着纠集力量与共产党较量的勾当,同时阴险肮脏,如奸污妻侄女素芳并唆使她嫁祸与梁生宝,他的身上表现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本性。

(6)历史评价

与同时代的农村小说相比,柳青等更坚定地实行和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决心,更重视农村中的先进人物的创造,更富于浪漫的理想的色彩……具有更大的概括时代精神和历史本质的雄心。

(7)艺术成就

A.将宏大的叙事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

B.时代风貌与地域风情的结合。

C.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不同性格。

(不同人物之间,同一人物的前后变化)

(8)历史局限

A.梁生宝的形象不如梁三老汉生动。

B.夸大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C.当历史证明了梁三老汉、郭世富的价值其实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农民的价值观,证明了合作化运动存在激进的偏颇时,作家依照当时的阶级理论来设计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褒贬人物的价值观念,就显得比较简单肤浅了。

二、《红岩》简介

1.故事主要内容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全书共三十章,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

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注:

《在烈火中永生》是人物回忆录,虽都是真人真事,但也有不明之处,不能以此作为参考、学究;《红岩》这本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 

 小说《红岩》问世以来,由此衍生的文艺作品很多,如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部分情节被改编为歌剧《江姐》以及多个版本的同名连环画等为世人熟知。

 

 小说名称的由来:

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

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

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2.作者简介

《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

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罗广斌(1924—1967年),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

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

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

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

),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

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

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

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

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刘德彬,垫江人,1939年3月在梁山(今梁平)县中学读初中时,17岁的他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7月,他回到重庆,住在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后来作为中央信托局彭咏梧的联络员,又辗转几地后,他回到重庆,联系到彭咏梧的助手江竹筠(江姐),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1948年,重庆地下组织遭到大破坏。

毫不知情的刘德彬,连同江姐,先后被捕。

渣滓洞大屠杀时幸免于难,1949年12月初,刘德彬到“脱险同志联络处”报到,在这里与罗广斌重逢了,又认识了杨益言。

三人开始在一起进行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

1956年秋,罗、刘、杨三人共同创作了长篇(约四五十万字)《锢禁的世界》(后又名《禁锢的世界》)。

1959年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作为重点书出版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德彬遭到迫害。

直到1985年1月,刘德彬的冤案才得到彻底平反。

2001年,刘德彬去世 

 小说《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3.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4.故事梗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忍住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

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

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

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

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

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

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

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

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

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5.故事情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

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

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

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

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

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

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

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

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

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6.人物原型(部分)

江雪琴——江竹筠(即江姐) 

 孙明霞——曾紫霞(1949年8月被营救出狱)  

李青竹——李青林 

 许云峰——许晓轩 

 余新江——余祖胜 

 彭松涛——彭咏梧 

 刘思扬——刘国鋕 

 龙光华——龙光章 

 黄以声——黄显声 

 陈松林——陈柏林 

 蓝胡子——蓝蒂裕 

 老大哥——唐虚谷 

 丁长发——丁地平 

 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老石同志——王璞 

 成岗——陈然 

 胡浩——宣灏 

 小萝卜头—宋振中(1949年9月6日与父亲宋绮云烈士、母亲徐林侠烈士一起在重庆松林坡遇难) 

 双枪老太婆--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烈士,1949年11月27日和次子邓诚烈士同时牺牲于渣滓洞监狱) 

“监狱之花”的原型:

第一个是王璞烈士(1948年9月在组织华蒙山武装起义时牺牲)的妻子左绍英烈士,被捕后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狱中生下“监狱之花”卓娅;

第二个是中共龙市妇女支部书记彭灿碧烈士,被捕后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狱中生下“监狱之花”苏菲娅。

左绍英、彭灿碧及其她们的“监狱之花”在“11·27”大屠杀中同时殉难于渣滓洞。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

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

徐远举 

 渣滓洞看守长“猩猩”原型人物:

李岩 

 白公馆看守长“猫头鹰”原型人物:

杨进兴

特务黎纪纲----曾纪纲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

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谭模被提出枪杀,身中三枪未死,他从尸坑中挣扎出来顺利脱险,加上他一共是20人):

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7.解读《红岩》

 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重庆的光荣象征。

 

 《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

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红岩》小说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

我们不能否认,艺术的东西有些可能要比生活的真实更完美一些,但当真实地接触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史实材料时,不能不承认没有夸大的真实很多时候要比加工过的艺术更具冲击力量。

 小说《红岩》中那个形象高大完美的共产党人许云峰,主要是根据许建业的原型塑造出来的。

许建业的社会职业是志诚公司的会计,代名杨清,1921年生,四川邻水人。

真实身份是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负责工运工作。

小说中和许建业碰头的那个人叫李敬原,这个人物是虚构的,究竟是谁和许建业碰头,已无从查考。

 

 出卖许建业的人,不是甫志高,而是任达哉。

许建业被捕之后,他关心在志诚公司宿舍床下的那个皮箱,里边放着党的机密文件。

看守许建业的特务叫陈远德,他以同情心骗取了许建业对他的信任。

许建业给地下党员刘德惠写了一封信,叮嘱他把皮箱中的秘密文件销毁。

此信许建业让陈远德送去。

他万没想到,口蜜腹剑的陈远德把信交到了徐远举手里。

特务根据许建业的信,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那个皮箱,里边装有十八名党员的入党申请书和自传材料。

于是一大批共产党员被捕。

事情被许建业知道后,愤怒、悲痛、懊悔一齐向他袭来,他知道自己为党造成了巨大损失,曾三次撞墙自杀未遂。

 陈远德因诱骗有功,由上士提升为少尉。

后到军统广安县华蓥山组任少尉文书。

解放后参加西南人民救国军川东北军总指挥部,1950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许建业虽是许云峰的原型,但又不等于是许云峰。

许建业坚贞不屈的感人事迹的确是非常突出的,但考虑到许建业的过失,作者对这个人物作了较大程度的虚构,把其他烈士的一些事迹也移植到他的身上。

 如《红岩》中,徐鹏飞宴请许云峰一节,出席作陪的有朱介、沈养斋(即《红岩》中的周养浩等人),实际上徐远举没请过许建业,但周养浩却宴请过另外两位革命烈士——罗世文和车耀先。

上边的情节就是由这次宴请演化而来。

罗世文和车耀先是1940年3月18日被捕的,都是我党的高级领导干部。

1946年8月18日在歌乐山松林坡被特务用绳索勒死,然后焚尸灭迹。

在许云峰这个形象身上,可以找到罗世文、车耀先两位烈士的影子。

 小说《红岩》中,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

把地牢挖穿了。

许云峰牺牲后,白公馆的难友们就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事实上,许建业没有挖穿地牢,挖穿地牢的人则是韦德福。

韦德福原来是国民党员、军统特务,他的任务是检查《新华日报》。

检查信件时,一些向往革命、向往延安的热血青年的信使他深受感动,遂萌生了参加共产党的念头。

1947年,他参加重庆市大、中学校成立的“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后来被捕。

在牢房里,他发现一处石头松动,便搬开石头,发现下面是绝壁深涧。

一天夜里,韦德福从地牢里爬了出去,跑过第二道警戒线,就被抓了回来。

1948年7月29日,在许建业牺牲后的第七天,在松林坡韦德福被特务杨进兴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