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591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

《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docx

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

基于白云山与广州药业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越来越依靠并购这一手段来拓展经营,增强实力,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的外部增长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将会越来越活跃。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并购案例表明,并购的协调效应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如何认识协调效应、识别协调效应、追求协调效应和实现协调效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搞好我国的企业并购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就主要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出发,把一系列的财务分析指标引入到白云山企业并购协调效应的分析体系中来,构建出一个评价企业并购协调效应的分析框架。

使以后的企业在评价并购协调效应的时候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

并购;协调效应;案例分析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的意义 2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3

2.1并购的概念 3

2.2协调效应的概念 3

2.3协调效应的分类 3

第三章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基于白云山并购广州药业的案例分析 4

3.1并购情况简介 4

3.2指标的选取 5

3.3经营协调效应分析 6

3.3.1管理协调效应分析 6

3.3.2管理协调效应分析 7

3.3.3财务协调效应分析 8

3.4案例小结 8

第四章结论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世界经济正处在金融危机剧烈动荡后的缓慢复苏阶段,经济危机引发的新一轮财富重组也已经拉开序幕。

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富重组形式,将在后经济危机时期的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这足见并购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曾这样评价过并购:

“一个企业通过并购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

“没有一个美国大企业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企业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因此,并购对一个企业的成长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企业成长的历程来看,其成长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利用企业自有的内部资源实现规模扩张和经营能力的提高,通常称为内部增长模式;二是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通常称为外部增长模式,如并购。

因此,并购是企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购作为企业一种特殊形式的投资,其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来改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协调效应,达到增进股东权益的目的。

但我们应该能注意到,并购事件的成功率并非令人欣慰。

国内外并购失败案例的屡见不鲜,甚至诸多并购后的企业反而增加了包袱。

如此较高的失败率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并购的理论和实践结果的差距。

这样的宏观的环境,客观的事实,便是本文的研究背景依据。

1.2研究的意义

或许各企业并购的动机不尽相同,可能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为了经济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有些是为了更加迅速地进入新的行业,甚至在中国,有些并购事件的发生仅仅是为了获得行业霸主的地位,抑或是出于政府意见,改善地方的经济结构。

但不置可否,所有的并购行为都是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空间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也就是说,为了追求并购的协调效应。

这点也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致赞同——并购可行性的判断依据,并购价格的制定基础,并购的成败与否,都是由并购事件是否获得了积极的协调效应而决定的。

协调效应角度入手,从而对企业并购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即旨在对协调效应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近期我国上市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否真能带来企业协调效应的提高?

在短期和长期中协调效应是否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不同的并购类型是否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期望可以得到一个有着我国上市企业并购特点的结论,为我国上市企业并购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2.1并购的概念

一般地,并购包括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两层涵义。

在西方,二者用MergerandAcquisition,可缩写为“M从",这个专业的词汇来表示。

下面分别解释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各自的意义和特点。

兼并,包含了合并、吸收和吞并的意思。

《百科全书》对兼并的解释是:

“多家独立企业间的合并,通常由占优势的企业主导”。

兼并通常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广义的兼并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的交易获得其他单位的产权并通过产权的归属控制目标单位的经济活动;狭义的兼并是指,同样的企业获得其他单位的产权,并使得这些单位丧失其法人资格,最终控制其经济活动。

总之,广义的兼并包括了吸收合并还有新设合并与控股等形式。

狭义的兼并就仅仅当与吸收合并。

通常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股份和资产来取得目标企业的部分股份或者资产,通过控制对方公司的部分股权和资产以达到控制该企业。

收购的方式因此可以分为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

其中,股权收购是收购方购买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资产收购是指收购方购买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的资产。

目的是与目标企业一同获得控制权,共同担当经济责任。

2.2协调效应的概念

美国的学者加岱off界定协调效应为:

“并购后两家或多家企业的理想整合,整合程度越高,并购后的绩效水平比并购前就越高。

"Ansoff强调的是协调效应可以提高绩效水平的机会,而这种机会是潜在的,只有在企业发生并购行为才有可能显现出来。

现今比较常用的概念是由美国的J·W砖ton教授提出的,他将协调效应比喻为2+2>5,形象的说明,合并后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原为并购前各个企业的价值之和。

2.3协调效应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视角,诸多学者对协调效应的分类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但综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本文将把协调效应作如下分类:

第一,经营协调效应。

经营协调效应是指并购行为可以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效率的提高和通过并购活动使企业的战略整合价值的提高,其主要可以表现在范围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1)规模经济效益:

是指由于固定投资的不可分割性和固定费用的存在,生产规模的扩张能带来成本的节约。

所以企业可以在并购后,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尽可能的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以达到最佳生产规模。

(2)范围经济效益:

是指范围经济的本质存在于对企业的多个业务是可以共享剩余资源。

企业并购前,可能由于资源过剩,使得产品不能充分利用资源。

并购后,将资源投入更多种的产品生产中去,这样便可以降低每个产品单位成本,产生范围经济。

第二,管理协调效应。

管理协调效应是指并购发生在两个管理能力有差距的企业之间,并购后的管理能力较弱的企业将受到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的影响,其本质在于合理的资源配置效应,主要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营效率的提高:

如果运营效率高的企业收购了运营效率低的企业,目标企业的低效率便受到并购方的影响,结果是将整个经济的运营效率提高。

(2)管理费用的节约:

并购活动将原有企业规模扩大,原企业一些固定的管理费用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使得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幅度减少。

(3)过剩管理资源的利用:

如果企业拥有高效的管理队伍,而这种管理能力超过了该行业所必须的水平和打理企业日常的要求,那么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一家相关行业中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这样可以将剩余的管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两者整合后,管理协调效应便产生了。

第三,财务协调效应。

财务协调效应是指并购活动在财务方面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这种效益并不是由于效率的提高或者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

而是由于并购双方在税法上纳税差异和会计处理方面的管理等等而产生的资金整合。

主要变现在财务杠杆效应、资本成本效应和节税效应。

(1)财务杠杆效应:

指并购可能会使企业的资本结构更趋合理,企业整合之后,会能够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

(2)资本成本效应:

指并购能够使企业的风险分散,从而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3)节税效应:

指企业并购所带来税收方面的节约,并购后企业可能会受到目标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或者被并企业出于亏损状态,并购方可以利用亏损进行税收抵扣。

第三章企业并购协调效应分析——基于白云山并购广州药业的案例分析

3.1并购情况简介

2013年5月,本公司完成对白云山股份的换股吸收合并工作,本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白云山股份新增股份于2013年5月23日正式上市流通。

2013年6月30日,本公司与广药集团就发行A股股份购买资产签署《资产交割协议书》,发行股份于2013年7月5日完成登记手续。

至此,本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基本完成,开创了中国证券史上横跨沪、深、港三地交易所的首个重大资产重组案例。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本公司是2013年度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增长率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

此外,本公司凭借其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面的良好表现以及颇具市场影响力的重大无先例重组,荣获“市值管理百佳”、“资本品牌价值百强”和“最具竞争优势上市公司”等多项称号。

2013年7月,经国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同意,本公司正式更名为“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8月,本公司正式完成了在香港更名的有关备案手续。

2013年8月29日,本公司在香港和上海两地的证券简称正式变更为“白云山”。

3.2指标的选取

指标的选取如下表3.1所示:

表3.1协调效应所使用的指标

分类

指标

经营协调

盈利能力

营业毛利率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营业净利率

净利润/营业收入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股东权益余额

总资产报酬率

现金与利润总额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利润总额)

成长性

净资产增长率

(本期单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上一个单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上一个单季度净资产收益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本年本期单季度金额—营业收入上一个单季度金额)/(营业收入上一个单季度金额)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本年本期单季度金额—净利润上一个单季度金额)/(净利润上一个单季度金额)

管理协调

费用控制

管理费用净利率

净利润/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净利率

净利润/营业费用

资产管理

存货周转率

营业成本/存货期末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

营业收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流动资产期末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期末净额

总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期末余额

财务协调

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负债合计

资产负债率

负债合计/资产总计

节税效应

实际所得税率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

所得税额

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3.3经营协调效应分析

3.3.1管理协调效应分析

表3.2白云山管理协调能力指标数据

年份

营业毛利率

营业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现金与利润总额比

2015

27.64%

7.03%

15.49%

10.26%

110.63%

2014

32.95%

6.44%

15.21%

10.32%

108.94%

2013

35.24%

5.72%

14.34%

10.03%

120.05%

2012

36.21%

4.96%

9.67%

7.34%

119.28%

1.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对白云山现在和以后的发展壮大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体现了核心能力,我们首先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