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052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1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docx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

一、单选题

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

岛上生活着700多种极其罕见的动植物,其中右图植物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株高2米,茎直立,肉质,较粗,表皮光滑褐绿色,茎基部膨大呈近球形,表皮灰色。

叶互生,着生于分枝顶端,叶柄短,革质。

图左为索科特拉岛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植物景观图。

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右图推断,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旱雨季分明

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

2.该岛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是

A.纬度低地形复杂B.构造运动强烈

C.与大陆隔绝时间长D.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1.D2.C

【解析】1.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岛上植物有瓶状茎、叶柄短、革质等特点,这些特征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高温干燥。

2.读材料可知:

“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

”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其拥有很多特有动植物,故选C。

其余选项不是物种独特的原因。

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和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常常将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

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物覆盖度等因素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流域上游不同类型林地土壤水库蓄水量随季节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a、b、c对应的林地类型为

A.裸地、次生灌木林、杉木林B.杉木林、裸地、次生灌木林

C.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D.杉木林、次生灌木林、裸地

4.该流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松嫩平原D.浙闽丘陵

5.与5月相比,7月份该流域土壤水库蓄水量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

A.土壤蒸发加剧B.副热带高压控制

C.植物蒸腾旺盛D.植被覆盖率降低

【答案】3.C4.D5.B

【解析】3.图中a蓄水量最大,b次之,c最小;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物覆盖度等因素影响;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雨水地表水的下渗,土壤蓄水量大;地质疏松有利于蓄水;降水大于蒸发的,土壤蓄水量大;灌木林分布海拔低,土层厚,蓄水量大,杉木林分布的海拔高、坡度大,土层薄,蓄水量低于次生灌木林,裸地植被少,地表水下渗少,蓄水量最低;由此可判断,a、b、c对应的林地类型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

选C正确。

4.该地土壤蓄水量较大,且在5-6月土壤蓄水量大;7、10月蓄水量少;3-6月蓄水增加,是雨季;7月受降水少的影响,蓄水量低,可能与伏旱有关,判断该地应是浙闽丘陵;黄土高原、山东丘陵、松嫩平原的雨季是在7月,土壤的蓄水量应多。

选D正确。

5.该地5月蓄水量大,主要是雨季影响;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蓄水量降低。

选B正确。

甲、乙、丙三流域位于我国同一省区内。

甲流域面积l604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30mm;乙流域面积502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00~750mm;丙流域面积777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509.8mm。

下表为三流域植被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三个流域植被发育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流域面积D.多年平均降水量

7.甲流域较乙、丙流域植被发育好,则甲流域

A.年日照时数较长B.年平均气温较低

C.洪水历时较长D.降水强度较大

【答案】6.B7.C

【解析】6.由材料可知三流域位于同一省区,纬度差别不大,且纬度不是影响植被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三流域的降水量都在500~800mm之间,为我国的半湿润地区,理论上都可发育落叶阔叶林;流域面积对植被发育程度没有影响;甲流域面积大,坡度较缓,丙流域面积小,坡度大,造成三流域植被发育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势,B正确。

7.根据甲流域面积最广,可得出甲流域地势平缓,流速平稳;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甲流域植被发育好,说明甲流域洪水停留时间长;甲降水较多,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故A错误;由材料可知三地处于同一省份,纬度接近,甲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故B错误;由三地降水量在500-800mm之间,三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位于同一省,降水量相差不大,所以雨季长短相差不大,故D错误,所以C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山地可能位于

A.横断山区B.太行山C.喜马拉雅山D.天山山脉

9.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

A.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山麓气候所致

B.生态群落丰富程度①带小于②带

C.③带可能是草甸草原带

D.b坡④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阴坡

【答案】8.D9.B

【解析】8.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山体的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天山所在地区纬度高,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的植被是荒漠,符合图示信息,选D;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基带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与图不符;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太行山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图不符。

9.结合上题,该山体为天山,山体的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降水量不同所致;②带属于草甸草原,①带为山地草原,生态群落丰富程度②带大于①带;③带为迎风坡,可能是冷杉林带;b坡④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迎风坡,选B。

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

下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

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

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

11.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B.冬季气温偏低

C.多云雾降水多D.有机质来源少

12.南、北美洲温带雨林呈狭长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流向B.地形格局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

【答案】10.C11.B12.B

【解析】10.读图结合图例可知,温带雨林分布地区多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区,全年受西风影响,加之地形抬升的影响,使得降水较为丰沛,而并非所有的中纬度大陆西岸及高山地带,且南美洲的温带雨林分布区沿岸为寒流流经,故选C。

11.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的热量条件较差,冬季气温偏低,所有生物种类较少,故选B。

12.南北美地区的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受东部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部,且呈南北条带状分布,影响分布狭长的原因为地形格局,故选B。

我国寒温带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以环境冷湿为特点,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火是其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影响我国寒温带湿地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纬度C.冻土D.地形

14.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为频繁发生大火的原因有

A.全球变暖,植被生长好,可燃物多

B.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

C.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

D.气温回升,对流旺盛,雷电频发

15.火烧后对湿地产生的短期影响是

A.火烧地植物的生长期延长B.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降低

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D.喜温植物种类、数量增加

【答案】13.A14.B15.A

【解析】13.影响我国寒温带湿地以环境冷湿为特点,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对。

纬度对气候有重要影响,不是冷湿环境形成的直接原因,B错。

冻土是气候影响形成,C错。

地形不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D错。

14.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为频繁发生大火的原因有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B对。

植被生长好,不是大火发生的原因,A错。

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与火灾无必然联系,C错。

春季气温回升,对流弱,雷电少,D错。

15.这题难度太大,高中生怕是难以理解。

火烧后对湿地产生的短期影响是火烧地植物的生长期延长,A对。

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提高,B错。

有机物被焚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C错。

区域气候类型没有改变,植物种类、数量不会增加,D错。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

17.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18.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

【答案】16.A17.B18.A

【解析】16.根据材料可知,土坡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选A。

17.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硫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据此选项中最肥沃的土壤应土壤容重最小,据此选B。

18.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选A。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性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指标,是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质的净创造,决定地球上所有组成成分扣自然生态的生命功能。

左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右图示意研究区200l~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

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B.江南丘陵C.山东丘陵D.东北平原

20.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水热状况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日照天数的变化

D.植被类捌的变化

21.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鄱阳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农业结构的调整B.城市规模扩大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

【答案】19.B20.A21.A

【解析】19.根据材料,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江汉平原农田居多;江南丘陵为常绿阔叶林;山东丘陵多为落叶阔叶林;东北平原多农田植被或针阔混交林,据此,江南丘陵年NPP最大,选B。

20.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说明植物生长状态的变化,影响植物生长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气候中的水热组合,据此选A。

21.鄱阳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区域植物生长量增加,生态环境好转,这是因为该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田环湖等措施初见成效的结果,选A。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

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22.在该山地2200米以下的区域,阳坡植物多样性明显多于阴坡,其原因是

A.水源更充足B.光照更强烈

C.生产活动更多D.生态保护更好

23.山地2300米以上的区域,阴坡植物多样性更丰富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B.积雪量C.气候类型D.农业类型

24.在2200米的两条曲线交点处的阴坡、阳坡

A.植物数量相等B.干扰程度相当

C.自然条件相似D.种间竞争相近

【答案】22.C23.A24.D

【解析】22.根据材料,在该山地2200米以下的区域,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A错。

光照不是影响植物类型的主要因素,B错。

阳坡植物多样性明显多于阴坡,其原因是生产活动更多,对优势植物存在干扰,C对。

阳坡的生态保护差,D错。

23.山地2300米以上的区域,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积雪量相似,B错。

位于苔原带,气候类型、农业类型相同,C、D错。

阴坡植物多样性更丰富的主导因素是土壤,阴坡土壤有机质积累多,A对。

24.在2200米的两条曲线交点处的阴坡、阳坡种间竞争相近,植物多样性相同,D对。

多样性相同,不表示植物数量相等,A错。

两坡的干扰程度不同,B错。

降水量、坡度相似,不表示其它自然条件都相似,C错。

点睛:

利用材料信息,分析判断。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阳坡植物多样性明显多于阴坡,其原因是生产活动更多,对优势植物存在干扰。

两条曲线交点处的阴坡、阳坡种间竞争相近,植物多样性相同。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气候干旱,日较差大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光照强烈,地形平坦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26.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

A.温带草原带B.热带稀树草原带C.寒带苔原带D.温带荒漠带

【答案】25.A26.D

【解析】25.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故A项正确,D项错误;该地气候干旱,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故B项错误;地形平坦,无法体现出来,故C项错误。

26.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故D项正确;温带草原带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故A项错误;热带稀树草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故B项错误;寒带苔原带位于苔原气候条件下,故C项错误。

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27.据图分析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变化情况

A.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

B.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

C.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

D.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

28.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高B.降水少,蒸发旺盛

C.地下水位较高D.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29.为维护生态安全,该河谷低海拔处适合栽种

A.喜湿的茶树B.耐旱的柏林

C.耐寒的胡杨林D.耐盐的红树林

【答案】27.A28.B29.B

【解析】27.读图可知,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A对。

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B错。

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大,C错。

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区低于高海拔地区,D错。

故选A。

28.4月份,为春季,此时气温回升快,而雨季尚未到来,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土壤含水量低,故选B。

29.由于该河谷为干旱的河谷,低海拔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所以应当适合种植耐旱的柏林,故选B。

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

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0.b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A.亚高山草甸带B.常绿阔叶林带

C.针阔叶混交林D.针叶林带

31.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A.在针阔、乔灌过渡地带较大B.随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

C.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D.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32.贡嘎山东坡

A.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

B.林线附近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

C.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

D.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

【答案】30.C31.A32.D

【解析】30.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的降低,植被从常绿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过度;可判断图中b为针阔混交林。

选C正确。

31.从图中看在2500-2900m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大,对应的是a、b植被过渡带处,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过度,A正确;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随海拔的升高有时增加,有时减小,C错;随着高度增加,气温的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时增加,有时减小,B错;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多少均受植被类型的影响,D错。

选A正确。

32.贡嘎山东坡次生阔叶林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小,说明微生物活动强,分解快,A错;林线附近3700m左右处,温度低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慢,B错;a植被在2900m处有机质含量大于1900m处的落叶林,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小于落叶林,C错;图示2900m处的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1700m处的次生阔叶林处,D正确。

二、综合题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

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

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二、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1)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2)说明“骷髅海岸”形成的原因。

 

(3)简析该地适合火烈鸟集聚的自然条件。

 

(4)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33.【答案】

(1)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副高下沉气流使得雾不易扩散;容易形成逆温现象,雾不易扩散。

(2)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风力强,船只容易失事;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该地为在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

(3)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4)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平洋生蚝即太平洋牡蛎,属广温性贝类,主要分布在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2℃,多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太平洋生蚝产量高,生长快,对海洋环境适应范围广。

此类生蚝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素有“海洋牛奶”的美誉。

2017年4月初,太平洋生蚝占据了丹麦西海岸的大片海滩。

丹麦驻华大使馆因本国生蚝泛滥成灾在官微发文求助网友,一时间引发中国网友广泛关注。

(1)说出丹麦海岸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丹麦驻华大使馆在官微发文求助的原因。

 

(4)丹麦生蚝泛滥成灾,有网友建议丹麦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

请说出理由。

 

34.【答案】

(1)海岸线特点:

曲折破碎。

形成的自然原因:

纬度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2)浅海大陆架面积宽广,阳光充足,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河流入海口泥沙堆积,饵料丰富;西北太平洋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该地区适宜太平洋生蚝生存;太平洋生蚝生长速度快、生命力顽强,能适应当地海洋环境。

(3)丹麦生蚝泛滥,侵占其他虾蟹、鱼类和贝类的生活空间;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量减少,虾蟹、鱼类、贝类食物减少,破坏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丹麦浅海区生态系统。

(4)方案一:

可行。

理由:

将丹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国和丹麦的贸易发展;减缓太平洋生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当地生态平衡;增加就业,推动丹麦经济增长;满足中国海鲜市场的需求,缓解部分地区渔业资源紧缺的问题。

方案二:

不可行。

理由:

丹麦当地的太平洋生蚝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难以开拓中国市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导致太平洋生蚝价格偏高;与中国本地生蚝形成竞争,不利于提高本土品牌的竞争力。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横断山区是我国许多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国宝大熊猫就分布于东北部山区。

大熊猫体型肥硕,偏食箭竹。

是非常古老的物种。

雅西高速公路从雅安到西昌,全长244公里。

整条高速公路线展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全线桥隧比高达55%,被称作“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下图a为横断山区山河形势和一月等温线分布图,下图b为雅西高速公路景观图

(1)描述该区域等温线的分布特征。

 

(2)说明大熊猫这一古老物种能在横断山区保存下来的原因。

 

(3)分析雅西高速公路修建难度大的原因。

 

(4)简释该地区容易产生滑坡的自然原因。

 

35.【答案】

(1)①等温线总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在山岭处等温线向南弯曲凸出,在山谷处等温线向北弯曲;或在山峰处等温线呈闭合曲线,并由外向内温度依次递减。

)②气温空间差异较大;③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①横断山区山高坡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利于躲避天敌和不利气候条件;②横断山区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有大片的箭竹林,为大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③横断山区山高林密,人类活动影响小

(3)①要穿越崇山峻岭和多条沟谷幽深的河流,桥隧长,施工难度大;②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③气象条件复杂多变,沿线冷热干湿状况多变,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4)①地震时岩石受强大的内力作用破碎,地表多碎屑物质;②横断山区山高坡陡;③该地区降水丰富,雨水的下渗导致碎屑物质层和底层岩石间的摩擦阻力减少,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滑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