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538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docx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城市为42.51%。

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1心血管病死亡情况

 

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图1,图2〕。

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21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3〕。

2021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5.6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3.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万〔脑出血74.51/10万,脑梗死45.30/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脑出血52.25/10万,脑梗死41.99/10万〕。

 

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图4〕。

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2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1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021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

202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中国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总体呈上升趋势。

2021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21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202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正常高值血压:

1991~2021年间中国营养与健康研究〔CHNS〕在九省分别于1991年、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和2021年对18岁及以上成年人进行了7次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血压正常高值的比率从1991年的29.4%增加到2021年的38.7%,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1~2021年间CHNS在9省对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了7次横断面调查,收集了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趋势。

整体来看,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呈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

2021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1%、22.8%和6.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年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等。

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数目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

 

1991~202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21年的13.8%,年均上升率为0.47%。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血压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2021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万余名7~17岁汉族学龄儿童血压结果显示:

2021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16.1%,女生12.9%〕,且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

 

超重/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低体重〔<2.6kg〕、睡眠缺乏是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出生体重过大〔≥4kg〕、宫内及早期营养不良、出生早期的饥荒、儿童时期的盐敏感是成年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儿童较血压正常儿童在成年后更易患高血压并发生心血管重构,患病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儿童的2.1倍和1.5倍,且风险随着年龄组上升而升高。

儿童至成年持续高血压组人群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比血压始终正常的人群增加3倍。

 

2.2吸烟

 

1996~2002年,男性吸烟率高达60%以上。

2021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工程调查结果:

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15~69岁人群中,男性医务人员和教师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0%和36.5%;青少年吸烟者中,13岁以前〔含13岁〕第一次吸完一整支烟的比例分别为男55.9%,女57.0%;20~34岁的现在吸烟者中,52.7%在20岁以前就成为每日吸烟者;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21〕流动人口专题调查结果:

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现在吸烟率为32.5%,男性(55.3%)显著高于女性〔1.9%〕;建筑业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最高〔58.6%〕。

现在吸烟者人均日吸烟量为15.6支〔男15.7支,女10.3支〕。

就业流动人口二手烟暴露比例为68.7%,男性为76.4%,以建筑业二手烟暴露最为突出。

 

近年来我国15岁以上人群的戒烟率略有上升:

从1996年的9.42%上升到2002年的11.5%,2021年继续上升至16.9%,戒烟人数增加了1500万人。

2021年GATS中国工程调查显示16.1%的现在吸烟者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

 

上海男性健康研究和女性健康研究结果:

上海城区40~74岁居民中23.9%的男性死亡和2.4%的女性死亡由吸烟造成。

男性中,呼吸道疾病的归因危险度最高〔37.5%〕,其次是癌症〔31.3%〕和心血管病〔24.1%〕。

女性呼吸道疾病、癌症和CVD的归因危险分别为1.1%,1.1%和4.0%。

 

利用1986~2000年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平均随访9.5年的数据分析显示:

中国男性现在吸烟者发生各型脑卒中的风险比为1.39,主要归因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增加。

 

2.3血脂异常

 

2021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研究报告了中国31省〔市、自治区〕≥18岁人群的血清TC、TG水平,均较2002年明显增高。

TC水平男性为4.06mmol/L,女性为4.03mmol/L;TG水平男性为1.45mmol/L,女性为1.21mmol/L。

TC≥6.22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3.2%,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男性45~59岁和女性≥60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

TG≥2.26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13.8%,女性为8.6%。

 

2021年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2003~2021年14项研究,估算18岁以上人群中TC升高的患病率为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患病率为7.6%,TG升高的患病率为13.7%,HDL-C降低的患病率为11.0%。

 

2007~2021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异常研究〔CNDMDS〕调查了20岁以上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TC≥6.22mmol/L者男、女的患病率分别为8.7%和9.3%,知晓率分别为27.6%和20.7%,治疗率分别为21.4%和14.0%,控制率分别为18.3%和11.2%,治疗控制率分别为88.1%和78.4%。

 

2021年中国血脂异常患者管理和胆固醇达标情况调查显示,39%的血脂异常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其中大多数使用他汀类药物。

LDL-C的达标率为25.8%,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者达标率分别为19.9%和21.1%。

2021年血脂异常国际研究-中国〔DYSIS-China〕,住院患者的他汀治疗率为88.9%。

接受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38.5%未到达LDL-C目标值,且心血管病危险分层较高组不达标率较高。

 

2.4糖尿病

 

2021年中国慢性病调查数据,根据既往诊断糖尿病和空腹血糖/餐后2h时血糖检测结果,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如果同时参考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那么糖尿病患病率为11.6%。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

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年龄小于60岁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女性高于男性。

糖尿病患病率随着经济的开展以及超重肥胖而增加。

 

大庆糖尿病研究20年跟踪随访的结果说明,生活方式干预组在积极干预的6年期间,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1.0%;在20年的随访中,干预组糖尿病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43.0%,干预组发生糖尿病比对照组平均晚3.6年。

生活方式干预组23年CVD死亡降低41.0%,全因死亡降低29.0%。

 

大庆糖尿病研究还比拟了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正常人群的CVD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

在23年随访期间,56.5%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和20.3%的糖耐量正常者死亡。

CVD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有47.5%的男性和49.7%的女性死于CVD,且其中大约一半的死亡是由卒中所致。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倍,新诊断糖尿病男、女的CVD死亡风险分别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5倍和6.9倍。

 

3B研究入选了104家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817例,调查显示72.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综合达标率只有5.6%。

 

2.5超重/肥胖

 

近20年来,在我国九省市人群进行的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呈持续的上升趋势,超重+肥胖率由1991年的24.7%上升到2021年的44.0%

 

2021年中国慢性病监测工程说明中国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到达30.6%、12.0%和40.7%,比2002年明显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有近一半的人体重超标,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12.4%,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

 

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也明显增加,1985年~2021年全国5次学生体质与健康抽样调查,2021年超重、肥胖率〔9.6%和5.0%〕分别是1985年〔1.1%和0.1%〕8.7倍和38.1倍。

 

2021年中国慢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工程调查说明,成年人每天用于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1.87h;每日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h,人群患肥胖的风险增加4.0%。

 

腰围身高比值〔WHtR〕为0.50可以作为评价中国人中心性肥胖的切点。

对CHNS2021年的横断面调查资料分析说明,中心性肥胖者〔WHtR≥0.50〕罹患糖尿病及其他CVD危险因素的风险明显增加。

 

2.6体力活动缺乏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从1991年到2021年18~60岁居民体力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职业活动下降最为明显,男性职业活动从1991年的382代谢当量〔MET〕-h/周降至2021年的264MET-h/周〔下降31%〕,女性那么从420MET-h/周降至243MET-h/周〔下降42%〕;体育锻炼仍很低,2021年男性缺乏7MET-h/周,女性缺乏3MET-h/周。

青少年学生体力活动达标率仅19.9%,体力活动缺乏和缺乏的学生各占40%左右。

 

2021年中国慢性病监测工程说明,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青壮年人群〔25~44岁〕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组。

 

体力活动量与体重指数、腰围和体脂含量呈显著的负关联。

体力活动缺乏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体力活动缺乏者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糖尿病的死亡风险均增加。

 

2.7不合理膳食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CVD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过高,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仍然较低。

膳食钠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高达4.7g/d〔折合成食盐为12.0g/d〕;膳食钾摄入量有增加的趋势,但仍低于指南推荐的2g/d的水平。

 

2.8代谢综合征

 

2002年CHNS说明,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和美国ATPⅢ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国18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6.6%和13.8%。

 

2.9大气污染

 

近年来研究显示大气颗粒物〔PM〕污染是心血管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尤其是PM2.5〔细颗粒物〕被认为是PM中最主要的致病成分,与心血管病的关联更为密切。

 

分析多个城市大气日均PM2.5、SO2、氮氧化物〔NOx〕浓度、总悬浮颗粒浓度数据和当地疾病及死因监测数据的结果说明,PM2.5、SO2、NOx浓度、总悬浮颗粒浓度与心血管病发病、死亡有正关联。

北京市2021年至2021年日平均PM2.5浓度为96.2µg/m3,该浓度每增加10µg/m3,当日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增加0.27%。

PM2.5浓度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作用还存在滞后效应,表现为暴露于高水平PM2.5后的1、2和3天仍然会观察到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升高。

65岁以上老年人群对PM2.5更敏感。

 

3心血管病

 

3.1脑卒中

 

根据?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03年~2021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2021年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农村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万〔图5〕。

农村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城市、农村地区的男性均高于女性。

依据2021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21年有83.73万的城市居民和102.34万的农村居民死于脑血管病。

 

 

2007年~2021年全国109家三甲医院出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的资料分析说明,脑卒中住院人数从2007年的79894例增加到2021年的85474例,院内死亡率从3.16%下降至2.30%。

与2007年相比,2021年各类脑卒中的死亡风险均显著下降。

 

“天津大脑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脑卒中监测研究。

1992年~1998年、1999年~2005年和2006年~2021年年龄校正的首发脑卒中平均年发病率分别为124.5/10万,190.0/10万和318.2/10万。

总体上脑卒中发病率每年增加了6.5%,45~65岁男性发病率每年增加12%。

从1992年~2021年间,男性首次发生脑卒中的年龄年轻了3.3岁。

 

2021年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调查,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年龄标化患病率是2.2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更多见于女性、老年、教育水平低、当前吸烟、农村或不兴旺地区,及有吸烟史、高血压史、心肌梗死史、脂代谢紊乱史或糖尿病史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知晓率3.08%,治疗率5.02%,4.07%接受了指南推荐的治疗。

 

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的氯吡格雷治疗伴有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研究,发现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早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的疗效和本钱效益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获益延续到发病后1年。

 

高血压人群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高血压患者补充叶酸,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压药与叶酸联用,比单用降压药能更多地降低卒中发病风险。

 

3.2冠心病

 

根据?

中国卫生和方案生育统计年鉴?

,2002年~202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态势。

2021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10万,较2021年均有所上升〔图6〕。

总体上城市地区冠心病死亡率略高于农村地区,男性高于女性。

 

 

 

2002年到2021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从2005年开始呈快速上升趋势。

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不仅于2007年、2021年、2021年数次超过城市地区,而且于2021年开始明显升高,2021年、2021年大幅超过城市水平。

2021年中国AMI死亡率城市为55.32/10万,农村为68.6/10万〔图7〕。

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AMI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岁开始显著上升,其递增趋势近似于指数关系。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冠心病介入治疗网络申报数据,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增加趋势明显,2021年到达500946例。

但增幅呈下降趋势,2021年增幅为近五年来最低〔图8〕。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方案“心血管疾病关键治疗技术临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显示,中国AMI患者的CVD危险因素中,吸烟,超重/肥胖和高血压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

 

3.3心律失常

 

根据202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网上注册资料,2021年植入起搏器53382例,比2021年增长3.2%。

起搏器适应证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51.1%,房室传导阻滞的比例39.8%;双腔起搏器占比近67%;其中有2918例为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

 

2021年植入心脏转复律除颤器〔ICD〕1959例,比2021年增长2.9%;单腔ICD占67.1%,双腔ICD占32.9%;ICD用于二级预防占52.1%,一级预防占47.9%,一级预防的比例较2021年的42.7%和2021年的45%稳中有升。

 

2021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2379例,较2021年增长8.2%。

CRT-D占55%,CRT-P占45%。

阜外医院牵头的多中心研究总结了全国97家医院植入的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CRT患者73例,随访6个月发现92.7%的患者可见异常报警事件,包括85%的疾病相关事件和15%的系统相关事件,早于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相应事件的时间。

 

2021年射频消融手术量8.82万例,其中心房颤抖射频消融手术比例为19.7%。

中国自2021年开始建立了全国心房颤抖注册研究网络平台,心房颤抖射频消融的手术例数稳定增长。

心房颤抖导管消融仍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主,消融总成功率为77.1%,复发率为22.9%,并发症发生率为5.3%。

 

2004年对10个地区的调查显示,35~59岁人群心房颤抖的患病率为0.77%〔男性0.78%,女性0.76%〕。

男性中19.0%和女性中30.9%的心房颤抖患者有心脏瓣膜病。

60岁以上人群基线调查显示心房颤抖患病率男性为2.0%,女性为1.6%,平均随访3年,心房颤抖发生率为4.0/1000人年。

 

只有1%的心房颤抖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抖患者与窦律患者比拟全因死亡、CVD死亡和脑中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了我国20个急诊中心就诊的2021例心房颤抖患者〔54.8%为女性〕,基线资料显示:

30.7%为阵发性心房颤抖,22.4%为持续性心房颤抖,46.9%为永久性心房颤抖。

只有16.2%的患者接受一个以上的抗栓药物治疗,68.4%的患者接受心室率控制药物治疗。

瓣膜性心房颤抖患者中,41.4%口服抗凝药治疗,只有26.4%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2.0~3.0〕。

 

心律失常领域新技术首例无导线起搏器、心脏收缩力调节器、皮下ICD均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成功植入。

 

3.4心力衰竭

 

2000年中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

心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

近二三十年来,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已从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转为冠心病。

 

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的初步结果:

目前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66±15〕岁,呈上升趋势,54.5%为男性,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占84.7%。

心力衰竭的主要合并症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成为主要合并症。

感染仍是心力衰竭发作的首要诱因,占45.9%,其次为劳累或应激反响〔26.0%〕以及心肌缺血〔23.1%〕。

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的使用率变化不明显,地高辛的使用率〔26.1%〕受国际临床研究的影响呈下降趋势,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24.6%〕、醛固酮受体拮抗剂〔55.4%〕及β受体阻滞剂〔50.6%〕的使用率明显上升。

 

国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分析了2006年3~6月中国大陆31个省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共计65家医院的3168名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病历资料,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132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491例。

706〔22.3%〕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了急性心力衰竭。

 

3.5肺血管病

 

2007年流行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8.2%,农村为8.8%,城市为7.8%。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2.4%vs5.1%〕,估算全国有4300万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患者。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21年公布的数据,COPD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为排名第四和第三的死因,从1990年到2021年COPD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全国肺栓塞防治工程对1997年~2021年全国60多家三甲医院的肺栓塞患者进行了登记注册研究,在16972182例住院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1%。

 

1989年~2021年在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504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中,中央型CTEPH患者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率〔10年生存率为94.60%,15年生存率为90.96%〕显著优于内科药物治疗〔10年生存率为81.4%,15年生存率为56.43%〕,周围型CTEPH患者两种治疗之间的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3.6心血管外科

 

近10年来,中国大陆主动脉心脏外科年手术量逐年递增,但自2021年起增速明显减缓;2021年,手术总量为209765例;体外循环〔CPB〕手术占比自2007年以后逐年下降,到2021年占75.9%〔159108例〕。

中国香港特区心脏主动脉外科手术1704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1534例。

 

2021年,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完成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手术82882例,占所有心脏主动脉外科手术的39.5%,居病种首位;心脏瓣膜手术6048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1636例,主动脉血管手术11013例,心脏移植370例〔其中包括12例心肺联合移植〕,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711例。

 

中国大陆正逐步开展出生缺陷监测。

CHD患病率在各个地区差异很大。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三种畸形可占到CHD总量的75%~80%。

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传统开放式手术和经导管封堵术均能有效治疗并获得优异的中期效果,经导管封堵术对心肌损害更小,可减少输血,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3.7慢性肾脏病

 

2021年9月至2021年9月在13个省市47204名18岁以上的成人中进行的中国慢性肾脏病〔CKD〕调查结果说明,CKD患病率为10.8%,其中,以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诊断的患病率为1.7%,而以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mg/g诊断的患病率为9.4%。

推算CKD患者近1.2亿。

 

2021年~2021年中国健康与退休研究,在28个省450个村/社区对17708名年龄≥45岁者进行了调查,CKD定义为依据肌酐-胱抑素C公式估算的eGFR<60ml/〔min/1.73m2〕。

结果显示,在≥45岁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11.5%,农村高于城市〔13.0%vs10.0%〕,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CKD的知晓率为8.7%,治疗率为4.9%;知晓率和治疗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3.8 外周血管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有危险因素者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