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180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嫡长子继承制

A.自身存在弱点B.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是最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2.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3.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

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著名经济都会。

上述材料可说明

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4.马克思指出:

“(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言论阐明了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5.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语句体现了春前战国时期

A.主张“尚贤”、“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6.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手工业者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7.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很发达,除了利用天然河道之外,还开凿了人工河渠以利灌溉、通航和漕运。

下列属于汉朝开凿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白渠D.大运河

8.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

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这表明汉初

A.重农抑商政策促进经济繁荣B.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抑商政策不能完全阻碍商业发展

9.下列关于《九章算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约成书于战国

②汇集了包括田亩、粮食、仓窖、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

③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④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北魏时期出现“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的社会现象,为改变上述现象实行的制度是

A.均田制B.宗主督护制C.租调制D.三长制

11.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

12.“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

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

于是定都□□。

”补充□□中对应的选项

A.长安B.洛阳C.南京D.开封

13.下列属于魏晋时期改进和推广使用的灌溉工具是

ABCD

1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一统、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

这一时期应是

A.东汉  B.北宋  C.明朝   D.唐朝

15.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机构的职权时说: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此处的机构应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D.礼部和吏部

16.“古来才杰士,所嗟遭时难。

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上述诗文反映的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征辟制

17.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在这一理念下,为管理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他

A.设立西域都护府B.设置理藩院C.设立宣慰司D.设置羁縻府州

18.中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

A.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  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

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D.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

19.唐代西安的大明宫麟德殿是接待外来宾客的重要场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对其的文学描述。

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对外政策的开明

C.国家强盛,军力强大D.建筑技术的高超

20.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

21.《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安重荣)尝谓人曰:

‘天子宁有种耶?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为避免这种历史现象的重现,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

 A.在地方行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  B.设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化相权

C.实行将兵法,禁军由皇帝指挥   D.从财、权、兵各个方面弱化将领权力

22.胡焕庸、张善余的《中国人口地理》中,曾将南宋嘉定十六年、北宋崇宁元年各路人口的密度作了一个对比(如下表),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两浙路

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

福建路

北宋崇宁元年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南宋嘉定十六年

45%

51.1%

107%

111.8%

136.1%

158.1%

【注:

以北宋各路人口为100;两宋的淮南地区包括淮南东路、淮南西路,大致包括今天安徽中部、河南的淮河以南、湖北东部地区。

①政局变动使人口分布发生巨大变化 ②人口变化说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③南宋江南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④福建路是南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摩洛哥人依宾拔都他,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来华,对一座城市作了这样的记述:

“渡大洋后,所至第一城,即刺桐也。

……刺桐港为世界上各大港之一,由余观之,即谓之世界最大之港,亦不虚也。

”文中的“刺桐”是指

A.临安  B.大都    C.广州   D.泉州

24.以下宋明理学的言论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5.右图为宋代《货郎图》,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

A.展子虔《游春图》

B.阎立本《步辇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王冕《墨梅图》 

26.明清时期,体现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措施是

A.明太祖废除丞相,并形成内阁制度

B.满洲贵族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

C.乾隆帝设置南书房

D.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27.下列农作物品种中,在明清时期传入并推广种植的是

A.水稻B.甘薯C.棉花D.粟

28.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一份奏折中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三十余万两之多。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

A.中国外贸出口货物均为丝织品B.广东的丝织业发达

C.对外贸易集中在广东进行D.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贸易

29.下列思想中具有明清时代新特点的是

①民本思想②批判君主专制③经世致用④工商皆本⑤辩证法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④

30.“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

”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

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①向中国走私鸦片 ②掠夺中国原料 ③打开中国市场 ④向中国输出资本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3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

3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3.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

B.

C.

D.

34.李鸿章认为: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为此,他创办的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B.湖北织布局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

35.19世纪90年代初,李福明办友谊机器面粉厂,使用进口蒸汽磨,他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府”等罪名交刑部照例处理,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产。

这件事表明

A.清政府坚决禁止私人投资办厂B.列强极力限制中国经济发展

C.顽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发展D.顽固势力极端仇视一切外洋事务

36.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

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37.19世纪末,外资银行开始落户北京东交民巷。

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

“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

”上述言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已控制中国的政治中心B.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列强加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中国半殖民地化最终形成

38.中国近代有人认为:

“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A.保皇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

39.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近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政治近代化的过程。

政治近代化的尝试开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40.胡适说:

“中国在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出自

A.谭嗣同的《仁学》B.严复的《天演论》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张之洞的《劝学篇》

41.晚清时期,从北京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府走出了两位皇帝,分别是光绪和溥仪。

以下历史事件,于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在北京的是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义和团运动兴起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A.

B.

C.

D.

42.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43.毛泽东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时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44.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20世纪初中国政治近代化成果的是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文件

45.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

“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

”“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

”这段话反映了此时孙中山的救国理念已转向

A.实业救国B.教育救国C.军事救国D.法制救国

46.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

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

下列资料中,有可能属于他亲身经历并留下的是

《北京条约》签订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

B.

C.

D.

47.“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帝退位②武昌起义③成立中华民国

④《辛丑条约》签订⑤四川保路运动

A.①③②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④⑤②③①D.④⑤②①③

48.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制度的结束 ②共和观念的深入 ③民族平等的趋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49.(18分)历代疆域的变迁,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材料一

 

镐京

 

图1

(1)给图1起个名字;(2分)结合所学,概括图中所示封国的特点。

(4分)

材料二

 

图2

(2)写出图中A处的地名。

(1分)判断图2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列举你的依据。

(5分)

材料三

 

图3清朝疆域图

(3)结合所学,说明康熙帝为清代疆域所做的贡献。

(6分)

(要求:

列举的史实,需要有简要经过。

50.(16分)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原因与内容。

材料一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②以常平籴本(以常平仓所积钱粮为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

敛(春贷夏收,夏贷秋收)。

③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

④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⑤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⑥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

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

(1)阅读上述材料,指出属于商鞅变法法令的材料序号,分别说明所选法令的历史作用。

(6分)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与报酬。

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

明末清初,对高质量瓷器的使用、品评与收藏,使文人墨客、士夫官宦、富商巨贾订烧高质量民窑瓷器之风颇为盛行,客观上形成巨大的商业需求。

“上品细料”青花瓷,就是民窑为顺应市场需求而生产的高端产品。

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

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匠达10余万人,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2)依据材料,指出明清之际制瓷业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5分)

材料三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

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贱为贵,而后商贾贸迁之资,有倍蓰之利。

……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湖广总督张之洞)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

(3)依据材料,概述张謇的主要思想主张(不得摘抄原文)。

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5分)

51.(18分)美国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说:

“科学史的目的是,考虑到精神的全部变化和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全部影响,说明科学事实和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

其中,科学的进步是注意的中心,而一般历史经常作为背景而存在。

材料一日本的科学史权威薮内清精辟地指出:

“在古代文明中,天文学一直属于高层次的科学,而且深深地染上了世界各种文明时代所具有的特色。

构成中国天文学史主流的是历法研究和以占星术为目的的天文观测。

——樊树志《国史概要》

(1)分别列举两汉、宋元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至少两项)。

(2分)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科学成就取得的社会背景。

(4分)

材料二李时珍指出:

“医者贵在格物。

”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

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

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需试见而后详之。

”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

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

”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主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2)结合所学,概括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6分)

同治元年(1862),恭亲王奕、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

1867年增天文算学馆。

1872年拟订了课程计划,其中第四年讲求数理启蒙及代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验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讲求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上海格致书院,中国近代著名书院,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中国科学家徐寿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

王韬主持书院期间,不仅“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然史论亦在所不废”。

书院的考试命题,一般也都由洋务派官员、早期维新思想家来命名,使得格致书院不但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而且造就了一批从事社会改革的人才。

京师同文馆

(3)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同文馆和上海格致书院的共同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京师同文馆和上海格致书院创办的背景和意义。

(6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普通校)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A

C

B

C

D

D

D

C

B

A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B

C

D

B

D

C

C

D

B

C

C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B

B

C

D

C

C

C

B

C

B

D

D

C

A

A

46

47

48

B

C

B

二、非选择题(49题18分,50题16分,51题18分,共52分。

49.

(1)名字:

名图相符即可,如西周分封示意图。

(2分)

特点:

同姓封国数量多于异姓封国数量;同姓封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黄河中下游;首都周围主要是同姓封国,起拱卫的作用;等等

(1点2分,答对2点即可得4分)

(2)A处地名:

渔阳。

(1分)

朝代:

秦朝。

(1分)

依据:

秦代长城西起陇西,东到辽东;(1分)秦代实行郡县制;(1分)秦代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郡,东北到辽东郡(或北到长城一带),南到象郡(或南到大海);(1分)秦代定都咸阳。

(1分)

(3)贡献:

康熙帝下令撤藩,于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1683年,康熙派施琅等人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为了反击沙俄入侵,康熙帝派兵两次收复雅克萨,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1690年开始,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

(任意举出3则史实,要有简要经过,1个史实2分,答对3个即可得6分。

50.

(1)序号:

①⑤(2分)

作用: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维护了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2分)

奖励耕织,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壮大了秦国实力。

(2分)

(2)趋势:

官营制瓷业衰落;(1分)民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1分)

原因:

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垄断经营,缺乏竞争。

(1分)民窑依据市场需求,积极提高工艺水平;(1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1分)

(3)主张:

工业化是西方富民强国之原因;兴办实业是救贫致富之术,也是富

国御侮之道。

(任1点2分)

背景:

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3分)

51.

(1)成就:

张衡发明浑天仪;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2分)

背景:

专制统治的需要;农业生产的需要;“天人感应”思想。

(1点2分,答对2点给4分)

(2)特点:

反对明朝中期以来知识界“空谈心性、不重实事”的学风;亲身实践、强调实验;对前代科学成果进行总结。

(6分)

(3)特点:

学习西学;经世致用。

(2分)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新式人才。

(2分)

意义:

推动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传播。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