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恩村古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965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恩村古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走进恩村古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走进恩村古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走进恩村古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走进恩村古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恩村古城.docx

《走进恩村古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恩村古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恩村古城.docx

走进恩村古城

走进恩村古城(文史记录片)

发布人:

仁化县远程办审核人:

仁化县远程办发布时间:

2009-01-15

字体:

 

   

(一)神秘恩村(序幕)

   从美丽神奇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乘车沿106国道往北,经千年古城仁化,溯锦江逆流而上,循碧水青山而行……下了铜鼓岭,眼前豁然开朗,平畴伸展、阡陌纵横、清溪九曲、村巷连珠……就在这里的文笔峰下、罗带水边,一个神秘的山村——恩村扑入眼帘。

说它神秘,是这个只有二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竟然有七个祠堂、五个牌坊、两座门楼、一座城堡。

现在仍然可见古城墙横亘,堞垛巍峨、城门依旧。

说它神秘,是这个小小山村,经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九百余年共飞出去26位进士,为官至仕者三百余人,可谓冠盖连云、人才济济,曾称“宋明世家”、岭南望族。

说它神秘,还在于仁化县名的由来,仁化县城的始建、仁阳故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锦江水系河运的开通,甚至老县城标志——文峰塔的修建,都与这个恩村的蒙氏家族有关。

   

(二)巍巍门楼

   走进恩村,南北两座古式门楼,成为进出该村的门户。

北门称“拱北里”,蕴含着拱手向北朝圣的意境,表现封建时代这个恩村蒙氏家族与帝王恩宠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幅古老门联“由是路东蒙初步;入其门安定首关。

”说明这个家族的祖先发祥于齐鲁东蒙山,辗转南来的门内蒙姓是岭南第一站。

门楼建筑为二层宋元风格,喙牙翘角,小有气势。

进门往南,踏着古老的鹅卵石巷道前行,一种强烈的时代沧桑感,让人们回到历史的久远……到了村边,又一座门楼——图南门矗立眼前。

内门有“安定世故”、“恩光”两幅匾额,点明了蒙姓的堂号源于安定,而“皇恩光宅”的“恩光”二字,也道出了“恩村”名字的由来。

外门的“东蒙保障”、“图南门”匾额,是蒙姓由山东、于都北来,图谋建业岭南的昭示。

它的建设在拱北里之后,比北门厚实,为四方门楼,与古城堡的南城门连成一线,成为恩村的南面屏障。

门楼四角翘楚,二层宝顶峥嵘,见证着恩村鼎盛时期的风采。

   (三)悠悠古城

   由“图南门”外墙向东,沿水渠边大道直到恩溪河边,一棵古榕掩护着驿道、古城,是在维护着一段旧梦难忘的历史。

高高的树冠之下,一座城楼连着一道古城墙,巍然横亘于恩溪河畔。

城楼原是南城门,架设炮台两座,明清时曾威震一方。

城墙青砖砌就,高5米,厚1.5米,上建堞垛马道,城墙四面维护、四方城门锁卫,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古城堡。

由南城门沿恩溪河岸的古驿道往东北前行一百多米,即到东城门。

这是恩村古城的门户,花岗岩条石砌就的门楼,居高临下,俯瞰驿道及码头,监护着当时南北水陆交通的要道。

遥想当年粤湘两地官员商贾,都由此北通汝城,南至韶州,驿道上,车辚辚、马萧萧,河道上舟摇摇、桨悠悠,该是何等的热闹。

东门往北,城墙外是护城河遗址……北门早年已毁,只能从东门进程……沿巷道往西,在“宗城”内穿巷而行,直到西门“营里门”,城门建筑与东门相同,原有门匾,古有吊桥。

整个城池占地五亩,是一座设施齐全、功能齐全的家族式小城堡,也是南宋江南名宦蒙英昴(音卯)对家乡的一大贡献。

蒙英昴是南宋宝佑年间进士,与文天祥同榜,历官国子监教授、临安督学、襄阳招讨使,总领江南五省军政。

因遭奸臣贾似道陷害,被逼辞官回乡。

这时元军已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国破朝倾之际,文武兼备的蒙英昴为护乡保家,便主持修筑了这个城堡,成为当时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的城防要塞,保全了恩村数百年免遭兵匪之灾。

后来,这个城堡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一直作为韶州府的巡检司署,镇守湘粤边陲……岁月悠悠、古城悠悠,看到这城墙堞垛,城门古迹、历史遗存,真会对这里的先民陡增崇敬……

   (四)赫赫宗祠

   “一门三进士,三房七祠堂”是恩村蒙氏家族勃兴期与鼎盛期的见证。

蒙氏始祖自江西南来韶州,卜居仁化恩村,传至第三代蒙天民首开科甲,中了南宋庆元年间进士,被宋宁宗钦点为仁化县知县。

蒙天民以后,又相继出了蒙应龙、蒙英昴等进士,因此有了“一门三进士”之称。

蒙天民是恩村数百年风光荣耀的开创者,对家族和仁化都有杰出的贡献。

宋朝以前的仁化县素称仁阳,宋宁宗钦点蒙天民为仁化知县的圣旨上,就有“……式霈阳城之仁,轸念民瘼,殚心治化……”,因而仁阳故地有了仁化的县名。

当时仁化县治刚从马坪迁至现在的老县城,茅寮土屋而已,史志有“有县无城”的记载。

天民到任后,殚精竭力、构建营房、建立县衙、修筑城墙堡垒,整修渡口码头,设立学馆,使县城初具规模。

他还力促疏河淤、炸滩礁,开通锦江河运,对仁化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为表彰蒙天民的政绩,皇帝恩赐在恩村建“蒙氏家庙”,宋宁宗圣旨及翰林院国史编修杨起元的对联今犹赫然在目,这在当时是极尽荣光的。

以后蒙氏仕途豁达,官运亨通,人才辈出,到明代鼎盛期又建起了世科祠、长房祠、二房祠、功德祠等。

从现存的四个宗祠,都能看出恩村蒙氏世家的显赫地位和文化底蕴……

   (五)功名牌坊

   据清•嘉庆《仁化县志》载:

“仁化功名坊表有十,恩村独占其五”。

其实,恩村的功名牌坊除了为蒙英昴立的“进士坊”,为蒙正立的“观光坊”,为蒙禄昌立的“五马坊”,为蒙荣立的“登选坊”、为蒙温立的“登第坊”以外,还有为蒙均远立的“都台坊”和清光绪年间的“维新牌坊”。

这些牌坊,曾在明清时代极尽荣华,成为恩村蒙姓江南世家的标志,也是恩村鼎盛时期的见证。

恩村的祠堂、门楼、牌坊都有历代官宦名流的墨迹:

蒙氏家族前大石柱的对联及内楹联都是名家之笔;蒙英昴的进士坊牌匾与楹联是南宋宰相文天祥所书;观光坊的牌匾是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手迹。

文坛书画名家陈与义、叶颙、张瑛、范宗裕、朱鼎、宋濂、钱南园等,都在恩村留有墨宝。

历史沧桑,年代久远,恩村的牌坊只留下“观光坊”和“新坊”了。

文天祥亲书的“进士坊”牌匾残碑还在,“五马坊”遗址犹存。

“观光坊”为青砖条石建筑,四角门楼式,翘角峥嵘。

而“维新坊”的修筑,说明恩村人在鸦片战争以后,参加戊戌变法,推进维新运动,在重大历史时期,都是身先士卒、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

历史的云烟消磨了昔日的荣华,淡泊了久远的记忆,在长期的官宦外迁、异地繁衍中,恩村的留守人丁仍然坚守着先人“耕读兴家”的祖训,延续着气贯数百年的文化传统和伦理氛围,尽力守护着文化古迹和历史荣耀。

   (六)古村民宅

   走进恩村寻常百姓家,沿着青砖山墙夹峙的小巷,踩着光华铮亮的鹅卵石巷道前行……古朴文雅的民居村巷依南北主巷延伸,两边多条东西村巷内,紧凑排列着各家门户……

这是一幢清中期的青砖老宅,门档户对齐全,门楣上雀榫雕龙琢凤,窗花镂雕“蝠在眼前”。

檐下壁画绘有彩色“五子行孝图”,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唐诗,还有众多文场典故,诗画配置和谐精美,一派文雅气息。

大门内有左右二小门,两扇门页上有“蝠保平安”、“花开富贵”、“喜上眉梢”的图案。

进入厅堂,内有天井、藻井、照壁,厅堂内壁有神龛,两边有“福禄寿喜”、“平步青云”的镂空花雕。

神龛下有供桌,摆设香炉烛台。

整个厅堂古色古香,渗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另一家院的门厅窗花更是精彩,中间是“蝠在眼前”、“八仙飘海”,边框刻画的是“麒麟赐福”、“双凤朝阳”……

许多住宅的门档户对、窗花、门窗、厅堂藻井,都有精美的木雕。

墙檐壁画、山墙窗框也各式各样。

窗花上的“紫气东来”、“天官赐福”,雀榫上的“金玉满堂“都堪称木雕精品。

还有翰林学士第、父子贡元门,其喙牙翘角的屋檐、翠绿琉璃的瓦档、墙檐的壁画浮雕,都显示出高雅文气和华美。

加上一些村民的古物收藏、木墩石凳、寿幛像屏、明清家具。

看到自古沿袭下来的火龙庆瑞、彩龙呈祥和水陆对歌等传统民俗文艺精粹……一种丰厚的文化底蕴弥漫开来。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走进恩村,忆古思前之心油然而生。

尽管时过境迁,这些古宅已经几易户主,但是,这寻常百姓家的住宅,以前住的是何许人呢?

其祖上又是官居几品呢?

这些建筑精美、冬暖夏凉的房舍,又如何面对当代现潮住房的冲击呢?

古老恩村这罕见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又将如何去取舍呢……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仁化县委县政府、城口镇委镇政府正在牵头有关部门及有远见的企业家,对这韶关旅游北线的文化亮点进行规划和开发……

仁化恩村:

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

蔡华锋2010-08-11

  

  

 

 

   今天我们带您探奇的恩村,坐落在仁化县北部的城口镇,有史记载以来,这条村落已经历经近千年,历尽沧海桑田。

从现存的古老建筑中,从雕刻精美的窗花里,我们依稀可以探见昔日的繁华。

雄伟的牌坊,庄重的宗祠,提醒后来者,这是一条有故事的村庄,已经不足200户人家的恩村,大部分是蒙氏家族的后人。

他们有的已在海外,有的再次迁徙,有的留守于斯,茫茫岁月长河,蒙氏家族的千年荣耀与兴衰,在这个村落里,安静地传承着。

  恩村显赫的蒙氏家族  

  走进恩村,您不能不关注一个姓氏———蒙氏。

村里现存的古建筑,无一不与蒙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幅古老对联“由是路东蒙初步;入其门安定首关”,说明这个家族的祖先发祥于齐鲁的东蒙山,辗转迁徙到这里,而这门内的蒙姓(安定是蒙姓的堂号)则是岭南第一站。

  恩村蒙氏始祖蒙念四,在宋元丰七年(1084年)从江西于都迁徙来到韶州,定居在仁化恩村这片土地,到了蒙氏第三代的蒙天民(字宪初,1174年生)首开科甲后,蒙氏家族开启了近千年的荣耀史。

作为恩村蒙氏显赫仕家数百年风光荣耀的开创者,蒙天民曾被宋宁宗封为文林郎,并御笔钦点为仁化县知县。

  蒙天民上任后,殚精竭力为官,构建营房公宅,建立官衙县府,修筑城墙堡垒,建筑水运码头,设立第一个县学馆,使县城初具规模,为仁化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宋宁宗皇帝知道后,恩赐在恩村为其家族建立了家庙,极尽荣光。

以后恩村蒙姓人仕途豁达,官运亨通,人才辈出,又相继出了蒙应龙、蒙英昴、蒙渊龙等进士,故有“一门三进士、三房七祠堂”之称。

  据史料记载,蒙氏家族经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九百多年来先后出去26位进士,考上武举、岁贡、拔贡、监生、痒生、太学生等三百多人,可谓冠盖连云,人才济济,曾称“江南第一世家”,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赵孟頫\等,都在这里留下过墨宝。

由于时代的变迁,加上蒙氏家族长期的官宦外迁,异地繁衍,历史的云烟消磨了恩村昔日的荣华。

现在恩村的留守人丁仍然保留着先人的节气,传承着“耕读兴家”的祖训,延续着气贯数百年的文化传统和伦理守则,尽力守护着恩村的文化古迹和历史荣耀。

  荣耀下的宗祠和牌坊  

  现在走在恩村里,除了史料记载、传说故事外,我们依稀能从那些巍巍门楼、家庙、宗祠、古城墙、古驿道、古民居中,寻找蒙氏先人久远的记忆。

据史料记载,恩村共有七个宗祠,现在只保存下来四个宗祠,分别是世科祠、功德房祠、长房祠、二房祠。

而现存的四个宗祠中,世科祠是建筑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保存最好的宗祠。

  世科祠为三开间二进砖木梁抬架结构,硬山顶前互檐二层楼阁式建筑,前檐两柱直通楼阁斗拱托檐,瓦檐喙牙翘角,高出两侧瓦面约1.3米,有大鹏展翅之势。

两柱上方托精美檐饰,横梁檩条雕龙刻凤,梁上托一大匾,匾上镌刻“叔侄亚魁”四个大字。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典故:

当年15岁的蒙正随叔蒙思齐一同进京赶考,结果侄得第一名,叔得第二名,于是皇帝赠“叔侄亚魁”匾,以示对他们叔侄二人的嘉许。

  宗祠之外,恩村还有显示荣耀的牌坊。

仁化功名牌坊表有十处,其中恩村独占其五处。

加上清朝后期树立的两个牌坊,恩村历史上共有七个牌坊,分别是为蒙英昴立的“进士坊”、为蒙正立的“观光坊”、为蒙禄昌立的“五马坊”、为蒙荣立的“登选坊”、为蒙温立的“登第坊”、为蒙均远立的“都台坊”和清光绪年间立的“维新坊”。

  历经变迁,恩村现在只剩存“观光坊”和“维新坊”两座,并且后人修补过的痕迹,让这两座牌坊显得很破旧。

“观光坊”为四方门楼式青砖条石建筑,“观光坊”三字据说为宋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维新坊”结构较为简单,它的修筑在戊戌变法和维新运动前后;而为蒙英昴立的“进士坊”虽然已毁,但由文天祥亲书的“进士坊”匾的残块现在由村民收藏,坊址已经荡然无存。

这些显赫宗祠和功名牌坊,在明、清时期极显荣耀,成为恩村蒙氏家族的标志,也是恩村鼎盛的见证。

古门楼古驿道古码头

  一般情况下,现在的村庄已经很少再见到门楼,来到恩村,不仅可以看到门楼,而且是古时保存下来的门楼。

恩村的门楼有两座,一座称为“拱北里”,另一座称为“图南门”,两座门楼一北一南守护着这片土地。

“拱北里”为二层牌坊式建筑,门里门外皆刻有对联,中间开一大半圆拱洞为门,可进出中型以下车辆。

“图南门”比“拱北里”小些,为四方门楼,与一段残存古城墙相连。

“图南门”的建设在“拱北里”之后,那时恩村官宅已初具规模,两门楼成为恩村南北屏障和门户标志,见证着恩村悠久的历史。

  据了解,恩村建村后,在南宋时期建筑了高大、坚实的围城墙和开挖护城河,围护着古恩村的安全。

在村东面的锦江河畔,又以砖石建筑了一座宽大独立的城堡,建四城门锁卫。

由于历史变迁,城堡围墙三面被毁,现只存留东面锦江河畔一段城墙。

亲手抚摸这一片城墙,看着厚实的墙体,看着墙上长出的野草,再对比今天的很多建筑,我们依稀可以看得出,古城墙历经风雨到今天,仍然透出当时建筑的高质量。

  在南城门城墙脚与锦江河岸边至东城门,还留存一条一百多米的古驿道,东城门外条石阶梯连接古驿道和码头。

据称古驿道取锦江河卵石铺路面,在古时候,这条驿道被踩磨得光滑铮亮。

而码头用花岗岩石砌成,呈梯级式伸入锦江河。

这是恩村古城堡的水陆门户,东城门楼居高临下,监护着当时南北水陆交通要道。

当年粤湘两地官民商旅,都由此驿道、水路北通汝城湖南,南至韶州广州。

可惜我们去探访的时候,古驿道与古码头只能依稀辨认,古驿道已被垃圾覆盖,古码头则长满野草,虽然依稀能感觉到当时的繁华与雄伟,但是浑浊的江水与漂浮的垃圾,使我们看到荒芜下的衰败,几多感叹,一时无言涌上心头。

雕花民居的落寞恬静  

  在恩村里,青砖山墙夹峙成的小巷,光滑铮亮的鹅卵石铺砌巷道,条石砌成排水沟,古朴典雅的民居依南北主巷延伸。

村里存留的古宅大都是清早、中期的建筑物,青砖瓦房,呈不规则排列,有些独立院落,青云拱门相通。

很多古宅建筑外墙上有装饰浮雕、彩绘壁画,屋檐喙牙翘角,翠绿琉璃瓦档,显出高贵、典雅和庄重的气质。

  人生活过的地方,往往更显细腻奢华。

在恩村,你可以看到昔日荣耀,但是要看生活,还是要走进人家。

恩村的古民居现存已经不多,但是我们还可以欣喜地看到,恩村的留守村民中有不少仍然生活在那些古老的建筑里,一踏进房门,古朴之风扑面而来,所以即使是烈日当空挂,你依然能够感受到丝丝凉意,不得不佩服古人建筑学上的智慧。

  村民蒙万馀住家的古宅,是最具典型的清中期青砖建筑,入屋大门门当户对齐全,门楣上雀榫雕龙琢凤,窗花镂雕蝙蝠图案意“蝠(福)在眼前”,外墙檐下绘上彩色壁画,画有“五子行孝图”,有唐诗,还有众多的文场典故。

入屋里有一小房间,两边各设小门,左门的两扇门页上镂空雕有“蝠保平安”图案,还有“花开富贵”、“喜上眉梢”。

而在村民蒙胜的家院,厅门上的窗花雕饰更是精美,窗框镂空雕刻的是“麒麟赐福”、“双凤朝阳”,中间镂空雕刻是“福在眼前”、“八仙过海”。

  在恩村寻常百姓家,古宅各显风采,到处散发着一派与众不同的恬淡安宁和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此外,村中更随处可见土狗,他们机警而亲善,我们在探访的过程中,一只土狗一直陪伴着我们,跟着我们看古城墙,走古驿道,在古码头,它还亲自下水,在河里独自嬉闹表演,在老人讲述恩村历史时,它也安静坐着倾听。

狗最懂人,它也是恩村的一分子,它仿佛知道我们的来访,因此一路以礼相待。

  

【历史坐标】

  据明朝《仁化县志》卷二山川篇记载:

越王勾践灭吴王,其子孙避难此诶(现恩村石围古榕树下)失路,逢老妇导之而去(向西南走,到吴竹岭下定居,此岭下有一溪亦名吴溪),事后,吴王子孙以金帛报其恩,此溪,古名恩溪(锦江河),其村曰“恩村”,沿用至今。

古村里现居住着一百多户人家,以蒙姓为主。

据明朝嘉靖、清朝康熙、同治、民国的《仁化县志》和《蒙氏族谱》等有关史料的记载,蒙姓先祖蒙念四在宋元丰七年(1084年)开村始,历宋、元、明、清诸朝至今共九百多年。

  【地理坐标】  

  城口镇位于韶关市仁化县的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东邻长江镇,南接仁化镇,西连红山镇,北与湖南省汝城县接壤,恩村古村就坐落在城口镇,美丽的锦江(恩溪)河畔,弯弯的锦江河水从村头流过,古村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在村头、村尾生长着几棵高大、茂盛的古榕树,整个古村就像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龙老讲故事

  龙老大名龙兆康,湖南人,年近古稀,但是身板硬朗,对仁化古村落古塔群尤其是恩村研究颇深,每每聊到恩村的历史,他总是滔滔不绝。

他每次进入恩村,都要嘱咐一遍村民,好好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灿烂遗产。

  为什么恩村会有文天祥的题字?

  为什么恩村会有文天祥和赵孟頫\的题字呢?

这里是有故事的,不得不提到蒙氏家族的杰出人物蒙英昴,他将恩村蒙氏家族推上最显赫的时期。

蒙英昴1231年在恩村出生,是蒙天民的侄孙,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七岁登丙辰科五甲进士,与文天祥同榜,翰林大学士赵孟頫\称之为“学宗东鲁”,有着传奇般的生平和经历。

  蒙英昴所处的时代,是北方金、元压境,南宋偏安一隅,朝纲国力衰弱,昏君奸臣当道的时期。

高中进士早期并不得志,只任“道州学正”和“国子博士”,后被贬出京都,再后来由于任内政绩突出,破例被宋度宗钦点为浙江东巡按,不久转湖南提刑,升襄阳招讨使,一跃而为三品大员,掌管江南五省军政。

后来元军南下,蒙英昴孤军驻守襄阳,求助无缘,被奸臣贾似道诬陷,弃官逃命回到恩村。

  到端宗时代,文天祥当了宰相,起用贤能,重整治朝纲,蒙英昴又被启用为临江知府,权参知政事(二品),不过他知道朝廷腐败,至书文天祥坚辞不受,赋闲隐居,创办扶风书院招收学生。

族人为了颂扬他的功德,建造了“进士坊”牌坊,并由文天祥亲笔所写,并撰联一幅“圣天子讲学崇儒,大丈夫丰功伟烈”。

  

如何理解众多窗花雕刻的寓意?

  

  在恩村,几乎每一栋古民居都有非常别致的窗花雕刻,虽然历经风雨,但是木刻的窗花看上去依然栩栩如生,并且都有丰富的内涵。

在古人眼里,窗花的雕琢显然不仅仅是为了采光通风,更是为了某种他们追求的美好。

在现存的窗花雕刻中,有的寓意“福在眼前”,有的寓意“五福临门”,有的寓意“蝠保平安”,还有“花开富贵”、“喜上眉梢”、“福禄寿喜”、“平步青云”等等。

  可以看出,福是古人最追求的,而蝙蝠音中有个福字,因此蝙蝠往往被古人称为福气、幸福的象征。

在恩村有一处非常出名的窗花取名为“五福临门”,正方形的窗花,因为对称的关系,只有四只蝙蝠,另外一只蝙蝠却无论如何找不到,缺了一只蝙蝠的窗花还能称为“五福临门”吗?

答案可以由游客自己去寻找,因为有一只蝙蝠并不在这个窗花内,并且很难辨认出蝙蝠的形状,但是如果你看出来了,你便会立即恍然大悟。

  另外还有的窗花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说“福在眼前”,这个寓意也很巧妙,圆形的窗花中有四只蝙蝠均匀对称分布,如果没有讲解,你是很难领悟其中的内涵,因为上看去四只蝙蝠非常显眼,预示着福气很旺,但是如果你整体上看,就会发现这个圆形的窗花也有其巧妙之处,圆形窗花整体上就是一枚铜钱的形状,中间是四方形的钱孔,蝙蝠围绕着钱孔分布,就在这个钱眼的周围,称为蝠在钱眼,实际上倒装后就成了“蝠在眼钱”了。

也可以理解为一抬头就看到蝙蝠,寓意“福在眼前”。

  “门当户对”本义是“门当”和“户对”?

  

  在恩村的古建筑中,几乎每一栋房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门楣上会有两根或者四根突出的圆柱子,而门槛的两边,也会有两个对称的扁形的石鼓。

这些特色为什么现在的建筑上都没有了?

它们都有些什么样的含义呢?

其实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楣上的圆柱子称为“户对”,“户对”一般是砖雕或者木雕,恩村的“户对”几乎全部都是木雕,并且雕刻精美。

在形状上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文官,方形为武官,而恩村的“户对”基本上都是圆形。

“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一到五品可以为六个,六到七品可以为四个,以下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

  而门前的一对石鼓,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百姓相信它能避邪,所以民间广泛用石鼓当作“门当”。

石鼓的下部分为基座,上部分为鼓,鼓脊上会有一个神兽,就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椒图,它喜欢僻静,镇守门边以照顾家庭的安宁,所以常成为大门上的衔环兽或趴在挡门的石鼓上。

在恩村,有的“门当”比较简陋,只是两个方形的石柱,而有的大宅子则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门当守卫门庭。

  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

因此“门当”、“户对”常常同呼并称,后来才逐渐成了社会观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门当户对”,实际上“门当”和“户对”应该分开读,我们所说的“门当户对”是个同义成语,但是“门当”和“户对”指的是不同的物件。

现在我国建筑几乎没有“门当户对”了,这不能不说是传统建筑学美学的断层,因为在国外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受中国影响较深的国家,他们至今仍然传承着我们古老的文化,不仅有门当户对,丁字路口还有泰山“石敢当”消灾去难。

  ■旅游贴士

  自驾:

从广州出发沿106国道往北,可以先到达仁化。

恩村所在位置相对仁化县城较远,建议前去寻访最好先在仁化县城找好住宿。

  特产:

城口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毛竹面积3.6万亩,年产毛竹30万条,春笋5000吨,还产香菇、笋干、板鸭、白毛茶等名优土特产。

  摄影:

恩村老建筑众多,尤其是上文提到的窗花非常值得一拍,此外村里面还有个大湖,摄影发烧友最好选择好时间拍摄。

  提醒:

恩村有很多土狗,所以怕狗的人要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恩村的土狗都很友善,不乱吠,可以带些小零食喂一喂。

(文/南方日报记者蔡华锋  图/巫伟陈桂汉叶小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